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肝细胞肝癌肺转移灶FDG摄取的假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探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肺转移的价值,并分析肺转移灶FDG摄取假阴性的原因。方法3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HCC肺转移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根据FDG摄取阳性或阴性分为2组:A组18例,肺转移灶表现为FDG摄取增高;B组14例,肺转移灶表现为无FDG摄取。结果32例HCC肺转移患者中,27例18^F-FDG PET/CT显像发现肝内高代谢病灶,12例伴发其他肝外转移,其中包括腹膜后淋巴结、肺门或纵隔淋巴结、骨骼转移。PET对最大径〈10mm的肺转移灶探测灵敏度为35.6%,对最大径≥10mm的肺转移灶探测灵敏度为6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P=0.03)。肺转移灶的FDG摄取变异较大,从无FDG摄取到少数病灶的显著FDG摄取,83.3%(25/30)摄取阳性的转移灶最大SUV(SUVmax)≤3。结论HCC肺转移灶FDG摄取假阴性率较高,除与病灶大小有关外,可能与原发病灶的病理特点有关。呼吸控制的薄层CT图像以及必要时增强CT对肺部小结节的检出非常重要,对CT显示小的肺结节病灶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PET-CT)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0例均行MSCT增强扫描,其中的13例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3名医师分别采用5分评价法对CT图像中淋巴结进行综合评分,≥3分时该淋巴结记录为阳性(淋巴结有转移),〈3分时记录为阴性。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相结合分析PET—CT图像所显示的淋巴结,分别作阴、阳性记数。将PET-CT、增强MSCT对腋窝淋巴结的检出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用精确概率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者行MSCT检查共检出腋窝淋巴结158枚,其中CT阳性计数91枚,阴性计数67枚;术后病理阳性99枚,阴性59枚。13例行PET-CT检查者共检出腋窝淋巴57枚,PET-CT显像阳性39枚,阴性18枚;术后病理阳性39枚,阴性18枚。CT对腋窝淋巴结转移定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94.91%、91.14%、96.70%和83.58%;PET-CT分别为97.44%、94.44%、96.49%、97.44%和94.44%。CT与PET-CT对腋窝淋巴结转移定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ET-CT的阴性预测值高于MSCT,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ET-CT都能准确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状态,但PET-CT检测腋窝淋巴结的阴性预测值高于MSCT,PET-CT能在术前更准确评价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18F—FDG PET/CT和CT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分期(N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资料(术前同期行增强CT和^18F—FDG PET/CT检查,术中清扫各站淋巴结),根据其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合影像学诊断,比较CT和PET/CT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确定N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CT和PET/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63.6%,64.6%,64.3%,47.7%,77.8%与87.9%,87.7%,87.8%,78.4%,9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PET/CT诊断N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54.4%和7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临床价值高于CT,能够更准确地确定N分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PET/CT与增强CT检测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27例乳腺肿块患者于同日行^18F—FDG PET/CT显像与CT增强扫描。患者俯卧于乳腺专用泡沫垫上接受检查,前者图像由3位核医学科医师采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进行诊断,后者图像由3位影像科医师分析诊断;最后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27例患者PET/CT与增强CT均发现31个乳腺肿块,病理检查证实其中21个为乳腺癌,10个为良性病变;发现腋淋巴结91个,共有66个转移(1例有双侧腋淋巴结转移);PET/CT显像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性为90%,阳性预测值为94.44%;检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9.39%,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95.16%。增强CT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0.48%,特异性为60%,阳性预测值为82.61%;检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6.36%,特异性为52%,阳性预测值为82.61%。^18F—FDG PET/CT和增强CT对腋淋巴结状态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列联系数分别为0.64和0.37;两者对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直径〈2cm的病灶,^18F—FDG PET/CT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增强CT(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诊断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均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5.
PET/CT显像在宫颈癌原发灶诊断及盆腔淋巴结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及盆腔淋巴结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在手术前PET/CT显像结果,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良性患者经病理及组织学证实,将PET/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有28例为宫颈癌,PET/CT显像真阳性24例,真阴性28例,假阴性4例,假阳性2例,与病理结果对比,PET/CT诊断宫颈癌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85.7%、90%、92.3%、84.3%.28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共取出盆腔大小不同淋巴结162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5枚,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PET/CT诊断真阳性29枚,假阳性10枚,其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82.9%、92.1%;74.4%、95.1%.结论:PET/CT显像对诊断宫颈癌原发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半定量分析方法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及诊断效能。方法将56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乳腺癌患者分成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简称阳性组)和对照组(阴性组),回顾其术前18^F-FDG PET/CT结果,测量乳腺癌原发灶(T)、腋窝淋巴结(L)及淋巴结镜像区本底(B)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T、SUV-L、SUV-B),计算L/B比值(L/B=SUV-L/SUV-B)。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UV-T、SUV-L、L/B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采用Kappa法分别将最佳阈值下的判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56例患者共56个原发病灶,长径为(30±19)mm,SUV-T为5.5±3.5,其中阳性者38例(68%),阳性组病灶长径[(36±19)mm]及SUV-T(6.3±3.5)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060和2.774,P〈0.001和P=0.008)。对628枚淋巴结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检出阳性(转移性)淋巴结182枚(29%)、阴性(非转移性)淋巴结446枚(71%)。PET/CT所示与手术基本匹配的腋窝淋巴结共145枚(Ⅰ区132枚、Ⅱ区11枚、Ⅲ区2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126枚(Ⅰ区103枚、Ⅱ区11枚、Ⅲ区2枚)。SUV-T、SUV-L、L/B比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821,0.765,最佳阈值分别为3.2,1.0,2.4。采用SUV-T≥3.2为阈值判断56例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4%(32/38)、67%(12/18)、84%(32/38)、67%(12/18)、79%(44/56);采用SUV-L≥1.0和L/B≥2.4的判断结果完全一致,分别为92%(35/38)、67%(12/18)、85%(35/41)、80%(12/15)、84%(47/56);而目测法分析结果分别为95%(36/38)、50%(9/18)、80%(36/45)、82%(9/11)、80%(45/56)。SUV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18F-脱氧胸苷(FLT)PET/CT对未经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诊断的价值,并与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2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前行双显像剂PET/CT检查及淋巴结分期诊断,术后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18F-FLT和18F-FDG PET/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 患者均行食管癌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6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N0期7例,N1期15例,M1a期6例(其中1例为N0M1a,另外5例为N1M1a),全组均无M1b期.共检出424枚淋巴结,其中47枚为转移淋巴结.18F-FDG PET/CT诊断呈假阳性的淋巴结14枚,而18F-FLT诊断呈假阳性的淋巴结为3枚;18F-FDG假阴性的淋巴结8枚,18F-FLT假阴性的淋巴结12枚.18F-FLT PET/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47%(35/47)、99.20%(374/377)、96.46%(409/424)、96.89%(374/386)和92.11%(35/38),18F-FDG分别为82.98%(39/47)、96.29%(363/377)、94.81%(402/424)、97.84%(363/371)和73.58%(39/53);两者比较的x2值分别为0.572,6.018,1.017,0.348,3.852,P值分别>0.05,<0.05、>0.05、>0.05和>0.05.结论 18F-FLT对食管癌区域淋巴结的诊断灵敏度与18F-FDG显像接近,特异性高于18F-FDG,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18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T及N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与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T)及淋巴结(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30例NSCLC患者^18F-FDG PET/CT与CT在T及N分期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8F—FDG PET/CT和CT在T分期中准确性分别为86.7%,73.3%(P〉0.05);对115站胸内淋巴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8.8%,95.2%,87.8%和43.8%,88.0%,75.7%,2种方法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65站纵隔淋巴结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5%,97.7%,95.4%和57.1%,81.8%,73.8%,2种方法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分期中准确性分别为76.7%,66.7%(P〉0.05)。结论 ^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较CT更有助于NSCLC术前T和N分期,尤其在纵隔淋巴结的诊断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9.
18F-FDG PET/CT和增强CT对胰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胰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5例胰腺恶性病变,6例良性病变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和增强CT检查,根据PET、增强CT和PET/CT图像上的表现分别诊断,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ET和PET/CT准确诊断全部恶性病变,而增强CT准确诊断全部良性病变。PET和PET/CT在6例良性病变诊断中分别显示2例和1例假阳性,而增强CT在15例恶性病变中有2例假阴性,但在上述3种诊断方法中分别出现的假阳性或假阴性都得到了相互间的纠正。增强CT、PET和PET/CT三者在诊断胰腺恶性肿瘤上的准确性分别为90.5%,90.5%和95.2%。此外,PET/CT比增强CT检出了更多的肝脏、淋巴结和骨转移灶;两者检出病灶数量分别为35,41,9和16,24,3个。结论PET/CT在胰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上有价值,PET/CT和增强CT联合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胰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和重建技术对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性的判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01年12月至2007年7月在我院接受CT检查并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例359例,T分期采用Botet方法。评分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统计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结果本组359例,1.5-2mm重建放大显示且与手术、病理对照淋巴结共3137枚,而8~10mm显示仅2459枚。以2.0分为转移判断标准,准确性96.6%(3031/3137),敏感性91.2%(375/411),特异性97.4%(2656/2726),阳性预测值84.3%(375/445),阴性预测值98.7%(2656/2692),Youden指数为0.89。结论螺旋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放大技术有助于显示纵隔淋巴结的数目和形态,评分法对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性判断准确可靠,能有效帮助临床对食管癌术前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11.
鉴于PET-CT应用的巨大成功,人们对与其类似的SPECT-CT的兴趣越来越大。SPECT-CT实现了SPECT功能信息与CT解剖信息的同机融合,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文综述SPECT-CT的一些特点及目前在内分泌肿瘤、前哨淋巴结、肿瘤骨转移、淋巴瘤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胃癌PET-CT显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6例临床可疑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男20例,女6例,年龄48~82岁)行全身^18F-FDG PET-CT扫描。患者于左手臂静脉注入^18F-FDG前行胃肠道喝水低张准备,患者行^18F-FDG PET-CT扫描前再次喝水充盈胃肠道。图像有2位核医学医师及2位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结果与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18F-FDG PET-CT扫描可同时得到PET、CT及PET-CT图像。PET图像发现病灶19例,PET-CT图像发现病灶20例,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证实原发性胃癌16例,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3例,胃癌术后改变3例,胃炎4例。PET图像诊断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灵敏性为89%,特异性为71%,准确性为85%,阳性预测值为89%,阴性预测值为71%;PET-CT图像诊断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86%,准确性为96%,阳性预测值为95%,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PET-CT在诊断胃癌及胃癌吻合口复发方面优越于PET图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在肺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因肺部病变行PET-CT检查的图像资料,将全部病例按照肺内原发病变、转移性淋巴结病变、远处转移性病变进行编组,以其病理或长期随访结果为标准,与CT比较,评价PET-CT的临床应用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肺内原发病灶共50处,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0·0%、95·2%、62·5%、93·0%、71·4%和74·0%、76·2%、62·5%、91·4%、33·3%,PET-CT的诊断准确率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病变,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97·9%、100·0%、96·4%、95·5%、100·0%和69·3%、61·9%、75·0%、65·0%、72·4%,PET-CT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P<0·01);远处转移性病变,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95·0%、91·6%、100·0%、100·0%、93·2%和87·8%、68·7%、100·0%、100·0%、82·8%,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在肺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的临床分期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PET-CT用于肿瘤精确放疗靶区勾画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CT用于精确放疗靶区勾画时,存在诸多困惑。谁来勾画靶区?差异可能来自哪些方面?究竟取多大标准化摄取值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最适宜?当局部PET和CT显示肿瘤范围不一致时,靶区应当怎样确定?当区域淋巴结或远隔部位PET阳性而CT阴性或相反时,靶区的选择当作何种取舍?在目前阶段,这些问题尚未达成统一的共识,有待更进一步的关于影像和与之相匹配的病理标本相关性研究,而且需要更多远期临床增益结果来反证靶区勾画原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SPECT-CT——核医学影像技术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的解剖定位一直是具有功能特异性的SPECT所追求的目标.SPECT与CT融合系统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其良好的定位功能进一步巩固了SPECT的临床地位.在心脏病学中,SPECT-CT可提供准确的衰减图或心功能影像,有利于早期和更准确的诊断.在肿瘤病学中,可对神经内分泌瘤等原发或转移病灶的位置、性质等作出准确判断,有利于临床制定切实可行的诊疗措施.在常规核医学的应用中,能够较为准确地寻找感染灶以及为肺栓塞形态学-灌注缺损关系的评估提供精确的方法.SPECT-CT带来了清晰的解剖图像并加快了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局限性和二者的协同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病理证实的单个肺结节118例。所有病例CT和PET检查间隔时间〈2周。病灶直径2~4cm,平均2.7cm。118例SPN中,恶性肿瘤87例,其中肺癌85例,结肠腺癌肺转移2例;良性31例,其中结核球8例,错构瘤6例,炎性假瘤6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4例,炎性肉芽肿3例,隐球菌感染2例,脓肿和球形肺不张各1例。结果 118例SPN中,CT诊断正确93例,误诊25例,误诊率21.2%。其中12例肺癌误诊为良性,13例良性误诊为肺癌。PET诊断正确96例,误诊22例,误诊率18.6%。其中9例肺癌、1例结肠癌肺转移误诊为良性,1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CT和PET协同诊断,108例诊断正确,10例误诊,误诊率8.5%。CT、PET单独诊断和协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2%、58.1%、85.2%、60,0%、78.8%;88.5%、61.3%、86,5%、65.5%、81.4%和97.7%、74.2%、91,4%、92,0%、91.5%。CT和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X^2=0.625,P=0.239),协同诊断与CT、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有统计学意义(X^2=7.762和5.318,P=0.005和0.021)。结论 良、恶性SPN的CT和PET影像特征均有一定的重叠。单独采用CT或PET诊断肺结节的价值相当,CT和PET协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或PET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孤立性原发肺浸润性黏液腺癌18F-FDG PET/CT显像和HRCT征象及两者联合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黏液腺癌、有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病灶层面同机HRCT扫描资料的9例患者,对PET/CT早期、延迟显像及滞留指数、HR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RCT图像上表现为2例呈实性结节、病灶周围无类似卫星灶样影,6例实性结节周围伴小点片及磨玻璃样影,1例为单纯磨玻璃样结节;分叶征(6例)、血管集束征(6例)、支气管充气征(4例)、空泡征(2例)、毛刺征(1例);18F-FDG PET/CT融合图像上8例病灶表现为不均匀FDG代谢增高,早期显像平均SUVmax为3.2±2.5,延迟现象SUVmax增高6例、降低2例,平均SUVmax为3.5±2.4,平均滞留指数为(10.4±29.3)%,9例均未见纵隔、双侧肺门淋巴结及其他部位转移征象,其18F-FDG PET/CT融合图像上18F-FDG摄取与HRCT相匹配,18F-FDG摄取相对集中于结节的实性区域,病灶磨玻璃区18F-FDG摄取不明显;综合手术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证实,9例均为T1N0M0期,与PET/CT分期一致。结论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孤立性占位患者,在单一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下,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上病灶不均匀18F-FDG摄取相对集中于其实性区域的代谢方式与HRCT相联合,可辅助孤立性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与SPECT图像配准不良对MPICT衰减校正(CTAC)的影响。方法99Tcm-MIBIMPI受检者19名,均为行健康体格检查者,其中男11名,女8名,年龄(65.3±9.6)岁。对MPI图像进行CTAC。利用仪器自带的软件对CT图像进行模拟位移:相对心脏位置进行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的移动,移动幅度分别为0.5、1.0、1.5、2.0、2.5、3.0、3.5、4.0和4.5em。重建不同位移状态的CTAC心肌断层图像,利用靶心图获得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比较位移前后左心室各壁段放射性计数的差异和图像差异。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当CT图像的移动距离为0.5cm时,所有位移方向的CTAC图像均未见明显可识别的图像伪影。当CT图像的移动距离≥1.0CITI时,左心室各壁段出现不同程度的图像伪影以及放射性计数的改变;CT图像向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位移时,分别对心尖部,前壁和心尖部,间壁,前壁、心尖部和侧壁,侧壁和下后壁,前壁、心尖部和间壁放射性计数的影响最为显著。向下位移时左心室各壁段放射性计数的改变大于向上位移[(-9.68±8.06)%和(-2.04±1.83)%;f=6.573,P〈0.01],向右位移的改变大于向左位移[(-9.02±8.47)%和(-4.38±3.67)%;t=1.987,P〈0.05]。在左心室各壁段中,前壁、心尖部和侧壁的伪影程度明显较下后壁和间壁显著。结论CT与SPECT图像配准不良可使MPICTAC图像出现不同程度的伪影,其伪影出现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与配准不良的方向和幅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滤泡性淋巴瘤(FL)的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3年1月行PET/CT检查的经病理确诊为FL的28例患者[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36~82)岁]资料。对患者均进行AnnArbor临床分期,统计行PET/CT检查后临床分期改变情况。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组间、病理高级别(3a+3b级)组和低级别(1+2级)组间SUVmax差异。28例中有17例行化疗后PET/CT检查和电话随访(10-88个月)监测疗效,比较疗效佳(CR+PR)和不佳(SD+PD)者生存差异。统计分析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1)28例治疗前行^18F—FDGPET/CT的患者中,10.7%(3/28)分期上调,3.6%(1/28)分期下调。Ⅰ+Ⅱ期组SUVmax为10.1±3.2,Ⅲ+Ⅳ期组SUVmax为11.5±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19,P〉0.05)。病理低级别组(15例)和高级别组(13例)SUVmax分别为6.9±3.6和12.4±5.6(Z=-3.706,P〈0.01)。(2)17例治疗前后均行^18F-FDGPET/CT检查的患者中,疗效佳组(11例)治疗前SUV~10.8±5.1,治疗后SUVmax3.4±2.3(Z=-2.312,P〈0.05);疗效不佳组(6例)治疗前SUVmax11.2±6.9,治疗后SUVmax7.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53,P〉0.05)。疗效佳与疗效不佳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8和26个月(x^2=4.207,P〈0.05)。结论^18F-FDGPET/CT有助于明确FL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的^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初诊的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岁)sHLH患者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组(13例)、感染相关HLH(IAHLH)组(13例)及风湿病相关HLH(RAHLH)组(5例),分别统计各组病灶FDG摄取情况和SUVma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样本t检验对各组SUV max进行比较.结果 23例患者脾肿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RAHLH组、IAHLH组及MAHLH组对应例数分别为4、9和10例,对应脾脏SUVmax分别为3.16±0.61、5.67±3.37和6.04±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1,P>0.05).15例淋巴结增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其中IAHLH组(8例)与MAHLH组(7例)肿大淋巴结SUVmax分别为5.35±1.69和10.1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5).17例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其中RAHLH组1例,SUVmax为4.6;IAHLH组(7例)与MAHLH组(9例)骨髓SUVmax分别为5.31±2.05和6.36±3.71(t =-0.670,P>0.05).10例肝脏体积增大的患者中,4例合并^18F-FDG摄取增高,SUVmax为4.9~10.2.MAHLH组、IAHLH组及RAHLH组SUVmaw分别为8.15±4.38、5.62±2.45和3.02±1.31,MAHLH最高(F=9.123,t=2.562、5.236、3.030,均P<0.05).结论 R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伴^18F-FDG摄取轻度增高,IAHLH和M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侵犯淋巴结及骨髓;且MAHLH FDG摄取最高.上述^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有助于对该病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