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42例,采用PKP进行治疗。比较病人术前3d、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凸角度变化。结果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病人VAS评分、Oswestry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度与术前3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898.88~5089.17,q=31.30~138.80,P<0.05)。结论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PVP或PKP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0例(28椎);术前、术后24 h及出院后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出院后随访时进行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析术后24 h及随访时患者满意度。结果 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采用PVP 4例(5椎),PKP 16例(23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获随访1~24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术前VAS为(8.9±0.4)分,术后24 h为(2.1±2.0)分,最后随访时为(2.2±1.9)分;术后24 h及最后随访时VAS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随访时ODI明显低于术前(P<0.05),分别为(25.8±10.4)%和(56.4±10.8)%。患者术后24 h的满意率为95.0%,最后随访时为89.5%。结论 PVP/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创伤小,可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还可预防椎体再塌陷、增强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有限截骨治疗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7例陈旧性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有限截骨治疗。术前Cobb角41°~62°(52.5°±6.4°);矢状面平衡用站立侧位片颈7垂线与骶1后上角(C7~S1)水平距离评价,术前神经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对比分析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Cobb角、ODI和VAS。结果:患者随访时间24~53(34.5±7.1)个月;手术时间180~400(287.1±65.9) min;出血量350~1 300(838.2±276.4) ml;术后后凸Cobb角3°~12°(6.1°±3.0°),末次随访时为7.5°±2.6°;术后C7~S1水平距离为(3.6±3.9) mm,末次随访时为(3.4±2.3) mm;末次随访时ASIA评级:D级4例,E级13例;ODI为(5.2±2.4)分;VAS为(2.4±1.0)分。2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切口深部感染,3例患者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痛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1例术后12周发生断棒,1例术后4个月椎弓根钉松动脱出,均行二期翻修术,矫形角度无丢失。所有患者经X线片和CT证实截骨部位均在术后1年内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有限截骨是治疗轻中度陈旧性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内固定失败的原因, 探讨翻修手术的策略。方法:2005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共21 位患者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胸腰段(T10~L2) 爆裂性骨折翻修手术。原因包括:前路手术后内固定松动4 例, 其中畸形愈合局部后凸1 例;后路手术椎弓根螺钉误置3 例;邻近椎体再次骨折2 例;局部未融合假关节形成导致内固定松动或断裂10 例, 其中5 例残留明显后凸畸形;过度撑开导致融合失败, 取内固定后出现后凸畸形2 例。首次术后症状无改善者6 例, 神经功能损害加重7 例, 轻至中度改善8 例。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行:前路骨折椎体切除、髂骨或钛网重建固定融合术;后路内固定重置并行相应节段的椎管减压;邻近骨折椎体骨水泥强化;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68 (27.0±13.2) 个月, 没有再次内固定失败的病例, 术后6 至12 个月随访时均获得坚强融合。围手术期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 Frankel 分级上升0~2 (1.3±0.7) 级。末次随访时视觉疼痛评分(visualanalog scale, VAS) 由术前平均7.6 降至2.1, ODI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由48.7 降至10.3。7 例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术前后凸角10°~75° (42.5°±15.3°), 术后矫正至-3°~10° (2.3°±3.7°), 末次随访时角度丢失0°~1.3°(0.7° ±0.3° ), 最终后凸矫正率为92.3%。结论:重视骨折椎体的前中柱重建是防止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关键措施。合理的翻修手术能够矫正畸形, 融合骨折椎体从而缓解局部疼痛, 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单侧穿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伸展位间接复位加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结果:20例病人获随访6个月~18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椎体压缩高度恢复率为92%,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过伸位间接复位加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手术并发症少,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我科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经验. 方法 采用PKP技术治疗1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分别测量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和痛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估疼痛. 结果 所有患者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经过X线检查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有一定恢复. 结论 PKP技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VP或PKP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按椎体压缩程度对2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VP或PKP,椎体压缩<1/3采用PVP治疗,椎体压缩>1/3采用PKP治疗。其中行PVP治疗24个椎体,PKP治疗14个椎体,对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前VAS评分为(8.7±0.62),术后3dVAS评分为(3.65±0.52),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25±0.47),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α=0.05)。结论:按照骨折的个性选择PVP或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例96例,共111椎体,均采用PKP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畸形矫正度变化情况.[结果]96例患者111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PKP术26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行PKP术70例.7例发生了骨水泥渗漏.所有病例均获6个月以上时间随访.患者腰背痛症状于术后即刻得到缓解,并能长时间维持;伤椎椎体高度和局部后凸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KP手术创伤小,能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迅速缓解疼痛和使脊柱达到稳定,减少患者卧床时间,降低各种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陈旧压缩骨折并发裂隙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陈旧压缩骨折并发裂隙征患者经PKP治疗,记录术中骨水泥注射量、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测量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程度、椎体Cob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ODI)评分测量患者的腰椎、腰腿功能。结果:1所有患者无感染、血肿手术并发症出现。术中见骨水泥渗漏6个椎体(20%),其中有4例渗漏至椎体前侧,2例椎体侧方。单位椎体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4.6±16.3)min,平均骨水泥注射量(3.2±0.8)ml。2术后3d、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2.48±0.95),(2.26±0.91)vs(7.49±1.12)分]、Cobb角[(23.45±6.18),(24.12±6.64)vs(28.34±9.63)°]显著低于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23.83±3.42),(23.69±3.38)vs(21.25±2.27)mm]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d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3术后3d、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高于术前[(26.83±4.85),(27.62±4.87)vs(14.69±2.23)分],ODI评分低于术前[(14.43±3.82),(12.12±2.45)vs(45.36±10.42)分],P<0.05;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陈旧压缩骨折并发裂隙征经PKP治疗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与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剃刀背畸形的矫正效果?【方法】对36例行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及29例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随访,通过脊柱侧凸测量尺测量术前及术后3?6?12和24月躯干旋转度(ATR),比较两组对剃刀背畸形矫形的效果?通过Nash & Moe方法测量胸腔镜组胸段顶椎旋转术前及术后矫正效果?【结果】 术前胸腔镜组胸段平均ATR为(12.8 ± 3.3)°,腰段平均ATR为(4.9 ± 4.6)°?后路手术组胸段平均ATR为(13.4 ± 3.8)°,腰段平均ATR为(5.0 ± 4.4)°?术后3?6?12和 24月随访时胸段平均ATR矫正率胸腔镜组为64%?58%?61%?59%,后路手术组为60%?56%?43%?53%?腰段平均ATR矫正率胸腔镜组为66%?42%?43%?50%,后路手术组为40.8%?51.9%?43.9%?53%?两组结果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胸腔镜组胸段顶椎旋转度术前平均(2.0 ± 0.5)°,末次随访为(0.4 ± 0.6)°?【结论】 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术可以达到与传统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对躯干旋转相若的矫形效果?其剃刀背畸形的矫形原理与胸腰段前路内固定术相似,均通过对椎体的去旋转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非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非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的疗效。方法:本组胸腰椎VCF42例,累及T11~L2共42个椎体。男11例,女31例。年龄50~58岁,平均53.5岁。术前骨密度检查提示骨量减低,但均未达到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在"C"臂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将一中空管道置入伤椎椎弓根建立工作通道,利用球囊液压扩张的原理使伤椎骨折复位。取出球囊,经工作通道用推杆向空腔内低压注入MIIGX3人工骨。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止痛药使用评分、伤椎高度及胸腰椎后凸角度等指标评估PKP术的疗效。结果:4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6周患者可佩戴腰围离床活动。术前VAS评分8.20.65分,术后2天降低到2.40.78分,末次随访时2.6±0.67分(P<0.01)。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1.6±0.48分下降到术后2天的0.23±0.52分,末次随访时0.24±0.55分(P<0.01)。术后X线检查,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前椎体前、中份高度分别为22.13.6mm及21.82.9mm,术后2天明显改善到25.22.8mm及25.13.2mm,末次随访时为24.93.5mm及24.83.7mm(P<0.01)。胸腰段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为17.5°±5.5°,术后2天改善为13°±4.5°,末次随访时为13.5°±5.5°(P<0.01)。结论:PKP治疗非骨质疏松性VCF,是一种安全、复位可靠、止痛效果确切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应用单侧PKP对42例(45个椎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进行模拟视觉评分(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对其疗效和脊柱后凸角度的改善进行评估。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7.62±0.8vs 2.04±1.34,P0.01);手术24小时后可离床活动,功能改善明显,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15.21±3.49 vs 21.86±3.66,P0.01);X光片确认术后脊柱后凸成角显著减小(20.24°±7.6°5vs 9.22°±3.32°,P0.01),显示后凸畸形得到有效纠正。术后有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在随访期内,除1例患者病变椎体在塌陷,其余患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症状缓解明显,脊柱后凸成角改善理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的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1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 score,VAS),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手术前后、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4例患者手术顺利,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9~23个月)。患者术后伤椎即刻获得稳定,患处疼痛缓解明显,术后VAS评分(2.5±0.8)和末次随访VAS评分(2.8±0.7)均较术前评分(8.4±0.9)明显降低(P<0.01)。术后和末次随访的ODI无明显差异,但两者均明显高于术前ODI(P<0.01);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后凸Cobb角由术前(19.7±8.8)度减小至术后(9.8±7.1)度(P<0.05),末次随访Cobb角无明显丢失(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少量骨水泥渗漏,分别漏向上位椎间隙以及椎管,无临床症状。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能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形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7例,均行PKP治疗。分析比较术前、术后24h和术后1个月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7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人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与术前VA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27.74,q=35.54、36.10,P<0.05);术后24h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7.55,q=6.90、7.56,P<0.05);术后24h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KP有创伤小、安全及迅速缓解疼痛优点,是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以单侧PKP对43例(4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单侧行PKP治疗,随访期间进行模拟视觉评分(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对其近期疗效和脊柱后凸角度的改善进行评估.结果 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7.51±1.65vs1.93±1.55,P<0.01);手术24h后可离床活动,功能改善明显,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14.42±3.49 vs 22.58±3.46,P<0.01);X光片确认术后脊柱后凸成角显著减小(18.88°±8.36°vs 6.58°±4.12°,P<0.01),提示后凸畸形得到有效纠正.在随访期内,除1例患者出现临近椎体压缩骨折,其余患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侧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症状缓解理想,脊柱后凸成角改善满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8例(47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手术前、后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角,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及随访.结果 38例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恢复明显;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变小,后凸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术后各时间点平均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随访4~24个月,疼痛缓解明显,无复发.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具有微创、止痛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及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5月微创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62例,其中29例(35个椎体)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VP组),33例(45个椎体)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KP组).术前及术后3d、12m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活动能力评分及测量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Cobb角的变化,并记录骨水泥渗漏的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3d、12个月时VAS评分与活动能力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d、12个月时椎体高度与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3d、12个月时椎体高度比较有差异,PKP组明显优于PVP组(P<0.05);PKP组的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的矫正度优于PVP组(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5例8个椎体,PKP组2例3个椎体,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结论 PVP与PKP均能有效地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PKP能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与矫正后凸畸形Cobb角,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伤椎置钉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行伤椎置钉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对比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及腰痛情况。结果术后,患者伤椎椎体前后缘比值较术前高(P0.05),末次随访无明显变化;后凸Cobb角经手术治疗恢复至(11.00±1.40)°,与术前比较,P0.05;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与术后接近。术后腰痛分级由全部P5级降低至P3、P2、P1。结论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伤椎生理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维持良好,腰痛等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和密固达(Aclasta)药物治疗,分别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术前和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随访时间2个月~60个月,平均32.4个月。结果手术时间为20~85 min(平均29 min),术中累计X线透视时间平均32 s,术中出血量为5~10 m L(平均7.5 m L),平均住院6 d,均在术后1~2 d佩戴腰围下床。术前第1天及术后1个月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Vas评分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密固达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创伤小、疗效肯定、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预防患者再发骨折风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4例PKP术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获随访12~57个月;根据病人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再骨折,将病人分为再骨折组和未再骨折组,对2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损伤节段数量、术前陈旧性楔形变椎体率及受累椎体数、骨水泥注入方式、骨水泥注射量、术后有无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和胸腰椎结构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4例病人术后再骨折13例(18例次)。单因素分析显示,PKP再骨折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均低于未再骨折组(P<0.01),术前陈旧性椎体楔形变率、术后胸腰椎结构异常率高于未再骨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低、骨密度低、术前有陈旧性椎体楔形变及胸腰椎结构异常是PKP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骨质疏松和胸腰椎结构的损伤程度是诱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