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及病理方面不断有新的认识出现。近年来,在激素受体治疗方案预后判断等方面有一定的进展,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病理诊断与扩散转移有一定的关系,笔者从诊断方面探讨与扩散转移的规律。 1 扩散与转移 乳腺癌的扩散有直接浸润,琳巴道及血道转移,有的在就诊时已有转移,而有的在治疗后数月、数年、数十年才能临床转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不断有新的认识出现,近年来,在激素受体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进展,该组通过56例乳腺癌诊断,探讨与扩散转移的关系,从中寻找转移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1999年6月至2 0 0 3年12月我院肿瘤科手术治疗乳腺癌病人5 4 3例,均为女性。年龄2 1~80岁,平均4 8 7岁。均行改良根治术。本组根据乳腺原发肿瘤的大小分为4组,第1组179例,乳腺原发肿瘤≤2cm ;第2组192例,肿瘤>2~3cm ;第3组113例,肿瘤>3~5cm ;第4组5 9例,肿瘤>5cm。共检出淋巴结6 933枚(每例至少检出8枚淋巴结) ,平均每例为12 77枚。淋巴结转移阳性者2 72例(5 0 0 9% ) ,阴性者(N0 ) 2 71例(4 9 91% )。其中淋巴结转移1~3枚(N1) 132例(4 8 5 3% ) ,4~10枚(N2 ) 10 4例(38 2 3% ) ,10枚以上(N3) 36例(13 2 4 % )。病理诊断:浸润性导…  相似文献   

4.
探讨超声检查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2015年10月-2018年10月病理学证实的120例乳腺癌患者,对所有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象限、乳腺后间隙、前方脂肪回声、腋窝淋巴结超声、病灶大小病灶微钙化、距体表距离、组织学分级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位于内上象限以外的象限、前方脂肪回声增强、腋窝淋巴结超声可疑、病灶最大径>23 mm、组织学分级Ⅱ~Ⅲ级均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评估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检查结果,有利于临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女性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提高乳腺癌的正确诊断率。方法收集7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理学特点。结果 7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41~66岁。其中导管内原位癌8例,小叶原位癌4例,髓样癌6例,黏液腺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浸润性导管癌39例,类癌1例。病理组织分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多,淋巴结转移情况与肿瘤大小成正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型与年龄及淋巴结增大等有密切关系,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对预后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XCR4在人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研究CXCR4在23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26例重度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34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12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情况;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CXCR4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XCR4在乳腺导管上皮增生、重度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70%、23.08%、56.25%、60.32%,表达水平呈现增高趋势,具有随病变恶性程度加重而逐步增高的趋势(P〈0.05);但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癌两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淋巴结阳性组浸润性乳腺癌CX-CR4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结论:CXCR4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进展的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的诊断指标;CXCR4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主要转移到腋淋巴结。在我院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有时可触及的肿大腋淋巴结经病理检查并非淋巴结转移,而触诊阴性时却可见腋淋巴结转移,偶可见严重的腋淋巴结转移。本文总结我院15年的临床经验,对触诊判定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8.
9.
乳癌肝转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癌肝转移的临床特点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科(300060)石松魁乳癌治疗失败多因血行转移所致,肝脏是乳癌转移较常见的部位之一。了解肝转移的临床特点,对其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就我院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论述。1乳癌肝转移的发生率尸检资料尸检资料表明,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12月手术的704例女性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全组均经病理学检查。寿命表法统计生存率。并作显著性检验。结果 全组5年生存率82.2%。各病理类型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的分布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无关;病理分期与预后呈负相关;肿瘤大小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生存率呈负相关;腋淋巴结阳性的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 观察乳腺癌的病理生物学特征可以预测预后、指导术式选择和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3):1237-1238
我院自1990年2月~2000年6月间,外科治疗食管癌53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随访8个月~10年,术后发现肿瘤扩散转移者28例,占总数的52.8%,现就术后肿瘤扩散转移的原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因为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SLND)阳性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术后病理证实只有哨兵淋巴结(SN)的转移,而非哨兵淋巴结(NSN)并没有转移,因此这些患者是否应一律行ALND值得探讨。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共有252例患者入选,穿刺或切除活检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肿瘤为T1—2NOM0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在抑制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目前国内、外有关BRMS1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状况加以分析与综述。结果BRMS1与其他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一样,主要抑制肿瘤的转移,并不影响肿瘤的生长,在乳腺癌中主要通过调节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及其他转移抑制基因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的转移。结论对BRMS1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乳腺癌转移的认识,为肿瘤转移的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可手术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分析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95例65岁以上可手术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及其特征.结果 全组95例65岁以上老年乳腺癌占同期外科住院治疗的乳腺癌的26.1%,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平均1.2年,74.5%为局部进展期肿瘤,67.4%合并其他疾病.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67.3%),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8.4%,C-erbB-2过表达比例为23.5%,Ki-67指数较低(<30%者54.1%).94例患者96侧乳房接受手术治疗,其中非根治性手术26例,71例接受化疗,67例接受内分泌治疗.3年总生存率为87.4%,无病生存率为71.4%.结论 老年乳腺癌以局部晚期肿瘤居多,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宜选择创伤小的手术方式,辅以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三阴性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于我院接受手术的非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病人365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81例,中年组(40~65岁)202例和年轻组(40岁)82例。比较3组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3组病人的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个数和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是否接受放疗/化疗、化疗药物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中位随访5.5年(4.1~7.9年),年轻组病人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分别为75.9%和82.3%,显著低于中年组的81.2%、87.0%和老年组的83.3%、88.6%,且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分别为79.5%、80.1%和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和年龄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不同年龄段三阴性乳腺癌术后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相近,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转移癌临床上比较少见,我们对过去20年间北京协和医院病理证实为甲状腺转移癌的6例病例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7岁,于2005年7月因"发现右乳房肿物2年余,渐进性增大5个月"收入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入院体检:右乳外上象限可见"酒窝征"及橘皮样改变,其下可触及4.0 cm ×4.5 cm肿物,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质地硬,活动度小,与皮肤无粘连,与胸壁无粘连;右腋下可触及0.8 cm×0.5 cm淋巴结,光滑,质地韧,活动小,无压痛.  相似文献   

19.
术中癌细胞脱落可引起局部和远处转移.多中心灶、生长因子的刺激、性激素以及基质调节均与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ǰ����IJ������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