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对风温肺热病风热犯肺证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入液静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及血清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对血清CRP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风温肺热病风热犯肺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风热犯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风热犯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退热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2%,对照组为78.1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退热时间、临床症状积分、CRP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热毒宁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风热犯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优于单用莫西沙星治疗。  相似文献   

3.
余锋  赵静 《河南中医》2016,(12):2165-2167
目的:观察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6月在本院急诊门诊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卫证患者1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感咳双清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有效率为68.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有效率为75.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20.8±6.5)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27.3±8.1)h,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卫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辉  林举择  黄伟平  麦聪 《新中医》2014,46(7):127-129
目的:观察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口服液,观察组给予克感利咽口服液。疗程5天。记录患者退热时间、解热时间及咽痛、头身疼痛和咳嗽等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5天风热犯肺证积分。结果:愈显率观察组为86.7%,对照组为7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2组风热犯肺证积分均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第5天,风热犯肺证积分进一步下降(P0.01)。观察组于治疗后3、5天风热犯肺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退热和解热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咽痛、头身疼痛和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临床疗效显著,对咽痛、头身疼痛和咳嗽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热毒宁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对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患者的退热作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安全性探究。方法 将2019年12月—2020年5月太和县中医院、界首市中医院60例诊断为流感发热的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以奥司他韦胶囊;试验组加用热毒宁口服液。观察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毒宁口服液联合治疗流感风热犯卫证具有明显疗效,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奥司他韦,可以缩短流感病程,并未出现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开肺汤辨证加减联合热毒宁治疗风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组患儿给予开肺汤加减联合热毒宁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根据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对患儿进行评分,治疗效果评价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制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体征积分均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肺汤联合热毒宁治疗风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863-1865
目的:基于现代百余年名老中医诊治风温肺热病的文献,分析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及其临床特征,为风温肺热病临床辨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从中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风温肺热病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 18.0软件,采用频数描述、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风温肺热病证候32种,频率≥5%的证候有8种,分别是:风热犯肺证、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肺经郁火证、表寒肺热证、气虚湿困证、正虚邪恋证。根据常见症状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所推断出的证候有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肺经郁火证、气虚湿困证、正虚邪恋证、暑湿证、热毒闭肺证、热扰神明证、热入营分证、湿热蕴脾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燥邪犯肺证、痰湿内阻证。风温肺热病的临床常见证候有风热犯肺证、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气虚湿困证、痰热壅肺证;每个证候有其症状特征。结论:风温肺热病的临床常见证候有风热犯肺证、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气虚湿困证、痰热壅肺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该文献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湖北省中医院风温肺热病(流行性感冒)患者病毒类型及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情况,为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流行性感冒)提供指导。方法:对湖北省中医院肺病科2017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风温肺热病(流行性感冒)患者病毒类型及中医证候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9例风温肺热病(流行性感冒)患者中有52例检出存在病毒抗体阳性,阳性率为65.8%。共检出各种病毒类型阳性74人次,其中巨细胞病毒IgG抗体阳性最多,共35人次(47.3%);风热犯肺证最多,共39例(49.3%)。结论:病毒类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单味中药及复方抗流感病毒、抗病毒转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为疗效显著、作用机制明确的抗流感病毒新药研发提供参考,这是今后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流行性感冒)相关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胱抑素C (Cys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ysC水平、NAP积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ysC水平及NAP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并自行缓解,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CysC、NAP水平,且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风热犯肺证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另予维C银翘片口服:比较临床疗效及血清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同时能更有效的降低血清CRP.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风热犯肺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润肺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4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及重症医学科就诊的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病情需要给予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纠正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等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另给予健脾润肺化痰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3.3%,治疗组有效率9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润肺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证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赵玉玲  刘金华 《河南中医》2016,(6):1003-1005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有效率为79.2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咳嗽消失时间和发热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研究,观察“肺鼻同治、祛风化痰”法治疗风热犯鼻证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临床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门诊收治的过敏性鼻炎风热犯鼻证患者76例,脱落剔除病例4例,其余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7),观察组以“麻杏石甘合辛夷汤方”为治疗药物,1剂/d。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开瑞坦口服或加曲安奈德鼻喷雾剂,1次/d。治疗周期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鼻症状、体征、鼻内镜积分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鼻症状、体征均较前有一定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观察组为优。临床疗效比较上,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1.43%,优于对照组72.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观察组疗效最好。随访半年,观察组有效率65.71%,明显优于对照组27.03%。结论:“肺鼻同治、祛风化痰”法能够有效治疗风热犯鼻证过敏性鼻炎,并且在改善症状及临床疗效上可能更加持久和稳定,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复方鲜竹沥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全  肖忠英 《河南中医》2016,(6):1027-1029
目的:观察复方鲜竹沥液辅助治疗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呼吸科治疗的急性发作期COPD痰热郁肺证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控制性氧疗、抗感染、舒张支气管、祛痰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鲜竹沥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4.375%,研究组有效率100.00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a O2、Pa CO2、TNF-α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鲜竹沥液治疗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可降低外周血TNF-α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活血汤对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静脉滴注痰热清、雾化吸入氨溴索等对症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肺化痰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中医证候积分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研究组有效率为96.7%,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治疗前,CD8~+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L-10、IL-17、TGF-β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IL-10、IL-17、TGF-β1水平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化痰活血汤治疗痰热闭肺型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机体免疫能力,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  相似文献   

16.
李广星  赵迎 《河南中医》2016,(6):1046-1048
目的:观察治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治溃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拉嗪钠胶囊口服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93.3%,治疗组有效率7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腹痛、困倦乏力、腹胀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肠镜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急咳停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试验组人组321例服用急咳停颗粒,对照组人组107例服用风热咳嗽胶囊。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及咳嗽、咯痰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以及咳嗽、咯痰症状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咳停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临床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阐明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风温肺热病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7年6月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临床文献,对其中涉及的药物、观察对象、证候类型、观察时间、试验方法、观察指标、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效果、外治法、临床路径、不良反应、临床理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1篇,样本量9644例,所有观察对象均为按严格标准纳入的风温肺热病患者。试验方法基本采用组间对照法、自身前后对照法;疗效评价包括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临床炎性指标及各项生化指标;涉及药物41种、中医证型11种;临床观察或试验时间多为7~10 d;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疗效方面,中药内治法的中医证候改善率均不低于70%,外治法能缩短患者病程、改善部分症状;临床路径的实施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诊疗费用;部分经中药治疗的风温肺热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临床理论研究对其病因、病机、用药特点进行总结。结论:中医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确切疗效已经得到证实,中医药在改善风温肺热病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医药的疗效稳定性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对风热犯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D)、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风热犯肺证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而治疗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疏风解毒胶囊,观察疗程1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清sTREM-1、YKL-40、SP-D、Fib水平的变化,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其中咳嗽、发热、口渴、汗出4项积分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TREM-1、YKL-40、SP-D、Fib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能迅速改善风热犯肺证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sTREM-1、YKL-40、SP-D、Fib的水平,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宣肺止嗽汤联合小儿推拿对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患儿临床疗效、证候评分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自拟宣肺止嗽汤联合小儿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咳嗽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咳嗽症状转归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患者止咳起效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止咳起效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对照组共出现2例不良反应,观察组共出现4例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自拟宣肺止嗽汤联合小儿推拿治疗较单独使用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患儿临床疗效,改善咳嗽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并有效缓解炎症反应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