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乌头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服加味乌头汤。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37%,对照组8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肿胀、晨僵等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乌头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症状及体征,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生化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ESR、RF、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生化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ESR、RF、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升阳汤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中对风湿病改善及胃肠道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服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及双氯芬酸纳。在上述药物基础上治疗组服用加味升阳汤,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腹胀、腹痛、恶心、乏力、关节肿痛、关节功能障碍、晨僵,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结果在改善患者的炎性指标及降低DAS28评分方面,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患者的症状(除腹痛、恶心)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加味升阳汤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道损伤,还可以明显降低活动期RA的炎性指标,显著改善患者关节症状,从而拮抗抗风湿药的消化道副作用,提高风湿病治疗临床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81.5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理化检查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在理化检查改善方面也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热通痹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清热通痹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英太青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共服药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关节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关节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在关节肿胀数及晨僵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双手平均握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比较CRP、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通痹汤能明显减轻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活动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对照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血沉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3.07%,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6%,P 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症状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秦芩消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RA活动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酚酸钠、甲氨喋呤片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秦芩消痹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进步2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显效5例,进步12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芩消痹汤配合西药治疗RA活动期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新中医》2016,(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00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行针刺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0%,对照组为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及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而观察组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症状、体征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用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组37例用吲哚美辛栓纳肛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19%、对照组7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绩效管理的含义、意义 ,主要内容及药剂科实行绩效管理后所取得的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方胃痛颗粒对小鼠Hp感染性胃病的疗效及其对NOS的影响.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104只,随机分为2批(7d、28d),每批4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七方胃痛组、雷尼替丁组,每组13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的小鼠给予Hp菌液灌胃制成Hp感染性胃病小鼠模型.造模后第2d开始小鼠分别给予下述处理: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七方胃痛组七方胃痛颗粒灌胃、雷尼替丁组雷尼替丁灌胃,空白对照组实验全程只给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7d、28d后处死动物,观察Hp感染、胃黏膜炎症及nNOS、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1)七方胃痛7d、28d两批Hp阳性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及雷尼替丁组;(2)七方胃痛组7d、28d胃黏膜炎症明显轻于阳性对照组及雷尼替丁组,且七方胃痛28d疗效优于7d;(3)七方胃痛7d、28d两批nNOS、iNOS表达强度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及雷尼替丁组,且七方胃痛组28d显著低于7d.结论:动物实验证实,七方胃痛颗粒能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抑制Hp定植;七方胃痛颗粒能改善胃黏膜血流,减轻胃黏膜炎症;七方胃痛颗粒能降低Hp感染引起nNOS、iNOS高表达,保护胃黏膜,改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杨奕樱  陈继婷 《河南中医》2011,31(8):861-862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高脂血症小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性作用.方法:将60只清洁级雄性小鼠分为正常组10只、高脂血症模型组50只.饲养4周后,按每组10只分为:高脂血症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姜黄素低...  相似文献   

14.
车前子镇咳社痰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鼠毛细玻管法研究车前子甙对实验大鼠的祛痰作用及小鼠浓氨水喷雾法研究车前子甙对实验小鼠的镇咳作用。结果,车前子甙灌胃5.0mg/kg、25mg/kg均可显著降低大鼠排痰量,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车前子甙灌胃10mg/kg、50mg/kg均可延长小鼠咯潜伏期,并且2min内咳嗽次数明显降低,其止咳率分别为228.2%和214.2%,进一步研究发现,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车前子甙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作用,且在较低剂量即可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血脂康胶囊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钟  赵君贤  张英鸽 《中医杂志》2008,49(11):1019-1022
目的 研究血脂康胶囊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化疗药物氟尿嘧啶(5-Fu)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对血脂康单用及其与5-Fu合用后对人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CF-7和自血病细胞HL-60的抑制率进行检测. 结果 血脂康(2.56mg/ml、0.64mg/ml、0.16mg/ml、0.04mg/ml、0.01mg/ml)对HepG2、MCF-7和HL-60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IC50分别为14.057mg/ml、19.859mg/ml和27.771mg/ml;不同浓度的血脂康(0.64mg/ml、0.16mg/ml、0.04mg/ml、0.01mg/ml、0.0025mg/ml)合并5-Fu(0.24mg/ml)对3种人癌细胞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单用5-Fu(0.24mg/ml).结论 血脂康对体外培养的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可显著增强化疗药物5-Fu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桔梗,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中药学述其:“苦,辛,平。归肺经。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纵览方剂学,桔梗应用极为广泛,组方各殊,作用各异。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医学注重“神”主之用,现代医学对精神心理作用的反思及针灸治病重在治“神”三个方面加以论述,认为治神是体现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观的关键。“神”分五志,统而为一,才能使机体协调平衡,针灸治病尤其如此。并提出这对于找到中西医结合着力点应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栀子苷对大鼠的肾脏毒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栀子苷(50,100,300 mg·kg~(-1))组,每组8只。栀子苷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后收集大鼠尿液,分析肾脏损伤因子(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取血液检测尿素氮(BUN)和肌酐(CRE);取肾脏组织进行肾脏病理学分析。结果:栀子苷300 mg·kg~(-1)组肾小管细胞轻度肿胀,呈现空泡样变性,显示栀子苷在该剂量下可造成肾脏毒性;50,100 mg·kg~(-1)组肾脏未见明显病理变化。栀子苷不同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BUN,CRE无明显变化。栀子苷(300 mg·kg~(-1))组5/6大鼠的尿液KIM-1水平显著增高,3/6大鼠的尿液NGAL水平显著增高。结论:栀子苷在较高剂量(300 mg·kg~(-1))水平经口给药3 d可造成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在该剂量下,常规用于检测肾损伤的指标血液BUN,CRE尚未产生明显变化,在常规的肾脏功能指标基础上增加尿液KIM-1检测可能更好地预测肾脏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取穴相同,均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留针1 h,对照组留针30 min。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8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及BM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方法,留针较长时间能有效地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栀子柏皮汤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大鼠的利胆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观察药物的保肝作用;采用正常大鼠胆总管引流的方法,观察该药的利胆作用。结果栀子柏皮汤低、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的水平及肝组织MDA水平,改善CCl4引起的小鼠肝细胞肿大、肝小叶中央区弥漫性多发性点状坏死和灶性坏死等症状,显著增加给药后60 min内正常大鼠的胆汁流量及胆汁内胆红素含量。结论栀子柏皮汤具有明显的保肝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