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锦灯笼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分别为酸浆苦素A(1)、酸浆苦素D(2)、酸浆苦素L(3)、酸浆苦素O(4)、木犀草素(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和胡萝卜苷(7).结论 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并对酸浆苦素类化合物1~4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析和更为全面的NMR归属.  相似文献   

2.
樊佳佳  郑希龙  夏欢  佟永春  刘霞  孙奕 《中草药》2017,48(6):1080-1086
目的对酸浆属植物苦蘵Physalis angulata的全草进行化学成分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和HPLC等方法,并结合液质联用分析技术,采用活性跟踪的方法从苦蘵全草中分离细胞毒活性成分。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各种谱学(1D和2D NMR、MS)数据分析等鉴定化合物结构,MTT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苦蘵全草的95%乙醇水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酸浆苦素A(1)、酸浆苦素B(2)、酸浆苦素C(3)、酸浆苦素D(4)、酸浆苦素F(5)、酸浆苦素H(6)、酸浆苦素I(7)、5α-乙氧基-6β-羟基-5,6-二氢酸浆苦素B(8)、酸浆苦素O(9)、β-谷甾醇(10)、2-羧基苯胺羰酸甲酯(11)、2-(乙酰胺基)-苯甲酸(12)。结论化合物1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3、9为首次从苦蘵中分得,化合物1~9为酸浆苦素类(physalins)甾体化合物。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9对肺癌细胞株A549均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以2、3、6、8的抑制活性最为显著,其IC50值为1.9~20.2μmol/L。  相似文献   

3.
酸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枬  王冰  周翎  康廷国 《中草药》2009,40(2):175-178
目的 研究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var.franchetii的活性成分.方法 酸浆的宿萼经乙醇渗漉提取,提取物经硅胶、Sephadex LH-20色谱分离,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I)、酸浆苦素A(Ⅱ)、酸浆苦素B(Ⅲ)、酸浆苦素O(Ⅳ)、酸浆苦素L(V)、酸浆苦素M(VI)、胡萝卜苷(Ⅶ)、商陆素(Ⅷ)、5,4',5'-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醇(Ⅸ)、木犀草素(X)、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Ⅺ).结论 化合物Ⅸ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浆黄酮醇(physaflavonol).  相似文献   

4.
酸浆化学成分及酸浆苦素G的结构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吉林产酸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结果:对酸浆苦素G(physalin G,1)的结构进行了订正并对其核磁数据进行了正确归属,其余化合物分别为酸浆苦素A(physalin A,2),酸浆苦素B(physalin B,3),酸浆苦素D(physalin D,4),酸浆苦素P(physalin P,5),金圣草黄素(chrysoeriol,6),马尾藻甾醇(saringosterol,7),丁香酸(syringic acid,8)。结论:化合物1的6位构型订正为R,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袁野  许枬  步显坤  战宏利  张萌萌 《中草药》2010,41(12):1939-1942
目的研究酸浆Physalis alkekengivar.franchetii宿萼内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光谱、MS等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反式咖啡酸乙酯(1)、25,27-二脱氢酸浆苦素L(2)、酸浆苦素D(3)、大血藤苷E(cuneataside E,4)。结论化合物2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李斯达  褚晨亮  崔婷  詹若挺  高幼衡 《中草药》2017,48(6):1076-1079
目的研究三桠苦Melicope ptelefolia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ESI-MS等现代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桠苦茎枝石油醚部位和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豆甾-3,5-二烯-7-酮(2)、β-谷甾酮(3)、(24R)-乙基-3β,5α,6β-三羟基胆甾烷(4)、dihydroxanthyletin(5)、正二十烷酸甲酯(6)、大黄素(7)、(+)-marmesin(8)、rudicoumarin C(9)、3-(2′,3′-二羟基)异戊基-7-羟基香豆素(10)、4-甲基喹啉酮(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三桠苦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0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三桠苦素D。  相似文献   

7.
毛酸浆浆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远敏  陈重  许琼明  李笑然  杨世林 《中草药》2013,44(9):1086-1090
目的 研究毛酸浆Physalispubescens浆果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毛酸浆浆果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3′-三甲基槲皮素(1)、山柰酚(2)、金圣草酚(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2α,3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5)、白头翁皂苷A(6)、白头翁皂苷D(7)、咖啡酸(8)、1-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9)、N-反式-阿魏酰酪胺(10)、新橄榄脂素(11)、梣皮树脂醇(12)、松脂醇(13)、蔗糖(14)、尿苷(15)、β-谷甾醇(16).结论 化合物5~7、9~15为首次从酸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4,(8)
目的建立HPLC同时定量测定锦灯笼果实中木犀草苷、木犀草素、酸浆苦素A、酸浆苦素P和酸浆苦素O的方法并选择分级标准的测试成分。方法利用Agilent T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乙腈-0.2%磷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切换波长,0~24 min(350 nm),24~37 min(220 nm)。结果木犀草苷、木犀草素、酸浆苦素A、酸浆苦素P、酸浆苦素O分别在0.052~0.26μg/mL(r=0.999 5),0.04~0.2μg/mL(r=0.999 5),0.048~0.24μg/mL(r=0.999 6),0.04~0.2μg/mL(r=0.999 7),和0.36~1.8μg/mL(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98%。结论由于木犀草素、酸浆苦素P和O含有量过低,故以木犀草苷和酸浆苦素A为分级标准的测试成分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谭茂强  牛峥  张敏  郭远强  邱峰  丁丽琴 《中草药》2021,52(17):5203-5209
目的 研究酸浆属植物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var.franchetii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酸浆全草醋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多种柱色谱,并结合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酸浆醋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为4β-methoxy-7β-hydroxyneophysalin B(1)、酸浆苦素P(2)、7-氧代-β-谷甾醇(3)、7β-羟基谷甾醇(4)、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5)、豆甾-5,22-二烯-3β,7β-二醇(6)、(24R)-5,28-stigmastadiene-3β,24-diol-7-one(7)、(24S)-5,28-stigmastadiene-3β,24-diol-7-one(8)、3β-羟基-胆甾-5-烯-7-酮(9)、sargassuol A(10)。结论 化合物1 为新化合物4β-methoxy-7β-hydroxyneophysalin B,中文俗名酸浆苦素XIII,化合物310 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锦灯笼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娟  李静  李德坤 《中草药》2002,33(9):788-789
前文[1]曾报道从通化产茄科植物锦灯笼Physalis alkekengi L.var.francheti(Mast.)Makino中分离鉴定了4种化合物即酸浆苦素A,B,R及豆甾醇,我们又对前文的氯仿萃取部分及正丁醇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酸浆苦素L(Ⅰ)、M(Ⅱ)及阿魏酸(Ⅲ).其中阿魏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金效华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3):2475-2479
该文简述了中国石斛类药材原植物的名实考证结果,并重点阐述了细茎类石斛植物的分类处理结果。梵净山石斛Dendrobium fanjingshanense、曲茎石斛D. flexicaule、河南石斛D. henanense、霍山石斛D. huoshanense、广东石斛D. kwangtungense、细茎石斛D. moniliforme、铁皮石斛D. officinale、琉球石斛D. okinawense、滇桂石斛D. scoriarum、始兴石斛D. shixingense、大花石斛D. wilsonii等11种石斛属植物得到确认,建议铁皮石斛使用名称Dendrobium officinale。  相似文献   

12.
钩藤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峻  杨成金  吴大刚 《中草药》1998,29(10):649-651
从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非生物碱化合物,经光谱鉴定,IX为新化合物,3β,19α-dihydroxyurs-512-dien-28-oic-acid,命名为钩藤元苷元D,X和X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3β,19α-dihydroxyurs-23-oxo-urs-12-en-oicacid(X),3β-hydroxyurs-12-en-27,2  相似文献   

13.
欧洪  李娜  胡亮  王婷  何静  王光志 《中草药》2016,47(15):2741-2746
目的明确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霜霉病病原菌乌头霜霉Peronospora aconiti rDNA-ITS和28 S rDNA D1/D2区序列,为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病株收集病原菌分生孢子及菌丝,提取DNA,扩增rDNA-ITS和28 S rDNA D1/D2片段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并构建邻接(neighbor-joining,NJ)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类。结果检测出的病原菌rDNA-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霜霉属P.pulveracea、P.aparines相似度为94%,28 S rDNA D1/D2区序列与霜霉属P.pulveracea、P.ficariae、P.bulbocapni相似度达97%。结论分子rDNA-ITS和28 S rDNA D1/D2区序列鉴定的结论和形态学鉴定的结论一致,乌头霜霉病病原菌为霜霉科霜霉属乌头霜霉Peronospora aconiti Yu,其rDNA-ITS和28 S rDNA D1/D2区序列可用于该病原物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川贝母DNA指纹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川贝母DNA指纹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CTAB法从川贝母等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对其5s rDNA区序列进行扩增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分子鉴定研究.经Primer Primer 5.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川贝母的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川贝母与其他品种的贝母进行鉴别比较.结果 川贝母能扩增出274 bp大小的片段...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钗石斛中石斛碱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一种用HPLC测定石斛中石斛碱含量的方法。方法Waters XTerraTM RP18色谱柱(3.9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三乙胺(21∶79∶0.005),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石斛碱在30.9~618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191.5ρ+1419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1%,RSD为2.60%。结论应用HPLC测定石斛中石斛碱含量的方法简便、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2种植物粗提物的抑菌和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二倍稀释法,考察2种植物粗提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组、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低、中、高剂量组(0.85,1.7,2.6 g·kg~(-1)),共8组,每组8只,采用二甲苯致耳肿胀、鸡蛋清致足肿胀和小鼠痤疮模型研究2种黄檀属植物粗提物的抗炎作用。结果:2种黄檀属植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两粤黄檀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5,10,40 g·L~(-1),斜叶黄檀的MIC分别为2.5,2.5,20 g·L~(-1)。2种黄檀属植物的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P0.05,P0.01);斜叶黄檀高剂量组和两粤黄檀中、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由鸡蛋清致炎3,4,6 h后的足肿胀度(P0.01);斜叶黄檀中剂量组和两粤黄檀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减轻混合菌液引起的耳肿胀度(P0.01)。结论: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均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九龙藤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为该成分的工业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总黄酮纯度及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上样液质量浓度、洗脱剂浓度、洗脱速度及上样液p H对九龙藤总黄酮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影响。采用UV测定黄芩苷含量,检测波长278.5 nm。结果: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5.5 g·L-1,上样液p H 2~3,最大上样量16.85 mg·g-1,上样速度0.125 BV·h-1,径高比1∶6,加60%乙醇4 BV以1 BV·h-1洗脱。总黄酮纯度48.95%,回收率96.08%。结论:优选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有效提高了九龙藤总黄酮纯度及回收率,适用于九龙藤总黄酮的纯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洋金花中醉茄内酯总甾体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方法:以醉茄内酯总甾体含量和纯度为指标,通过比较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甾体成分的吸附性能和解析能力,筛选树脂类型.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量、树脂量、上样速度、洗脱剂种类、洗脱速度、用量等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选用D941型大孔树脂,其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量-树脂量<7.5g·L-1,上样液pH 7,加3 BV水以6 BV·h-1流速洗脱,总甾体的纯度>90%.结论:该优选工艺简单可行,纯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宁德生  符毓夏  李连春  吕仕洪  潘争红 《中草药》2018,49(23):5499-5502
目的研究石山巴豆Crotoneuryphyllus枝叶中的二萜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MCI、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分析与文献比对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山巴豆枝叶95%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rotoeurin D(1)、mallotucin C(2)、mallotucin D(3)、plaunotol(4)。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降克罗烷二萜,命名为石山巴豆素D;化合物2~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铁皮石斛产业化关键科学与技术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皮石斛繁殖难、种植难、产品单一等产业发展重大问题,通过铁皮石斛基因组学研究,明确铁皮石斛为二倍体、有38条染色体、28 910个蛋白编码基因及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器官基因表达特异性,具有大量种子而种子没有胚乳、广泛生态适应性、多糖合成的基因调控机制,为铁皮石斛遗传工程育种和活性药用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攻克了结实难、发芽难等繁育难题,建立了组培快繁体系,实现种苗工厂化生产,奠定了铁皮石斛人工种植基础;建立了铁皮石斛育种体系,明确了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育成铁皮石斛系列专用品种(品系),解决了实生后代分离严重问题,支撑铁皮石斛产业升级;揭示了目标化合物动态变化规律、养分吸收机制,突破了栽培基质、光调控、精准采收等关键技术,建立了设施栽培、活树附生、岩壁附生、立体栽培、盆栽等系列栽培模式,实现种出铁皮石斛、种出好的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