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索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超声斑块阳性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20例CAS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气血两虚、肝。肾亏损、痰浊上蒙、瘀血阻络、肝阳上亢五型,分析其中医证型与CAS斑块阳性率的关系。结果CAS患者斑块阳性率高,与中医证型分布总体呈现以痰浊上蒙型为主,其余为肝肾亏损〉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气血两虚。结论CAS患者斑块阳性率以痰浊上蒙为主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各中医证型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 sclerosis,CAS)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图像的分析研究,探讨超声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确诊为CAS患者38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双侧颈动脉,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部位、斑块性质、管腔狭窄程度,综合分析其声像图特点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各证型间,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以痰浊内盛型最明显;软斑痰浊内盛型、瘀血内阻型以软斑最多见,脾肾不足型、阴虚火旺型、血虚失荣型以硬斑最多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部位以颈动脉膨大部(42%)及颈总动脉(38.5%)为主;血管狭窄程度与痰浊内盛、瘀血内阻密切相关。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指标可作为CAS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提高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和规范化,并且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分别对不同证型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73例,占总数的81.3%;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风火上扰型、痰湿蒙神型、痰热腑实型及风痰火亢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较其他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有很强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可能与中医的火邪、痰邪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风病辨证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300例中风住院病例,每例均有中医病类、证类诊断,同时有详细的颈动脉彩超检查报告。中风病类分中经络及中脏腑2类,证类分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7型。统计分析中风病类、证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中经络者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或轻度狭窄,在斑块性质上多为不稳定性斑块;中脏腑者多为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在斑块性质上多为稳定性斑块。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风痰瘀阻、气虚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轻(21.8%,21.0%),多为不稳定性斑块(22.4%,24.1%)。痰湿蒙神证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35.7%)。稳定性斑块在风火上扰证组中多见(27.4%)。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风病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协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含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各个证型中可能存在的变化,为中医治疗高Lp-PLA2血症,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奠定前期理论基础。方法 纳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各个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各个患者Lp-PLA2含量。结果 不同中医证型中Lp-PLA2含量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①痰瘀互结>痰浊内蕴>肝肾阴虚(P<0.05);②痰瘀互结>气虚血瘀(P<0.05)。气虚血瘀与痰浊内蕴、气虚血瘀与肝肾阴虚间Lp-PLA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以痰浊、瘀血的标实表现较为多见。(2)痰瘀互结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未来发生或复发冠心病及脑梗塞的风险性可能较肝肾阴虚、气虚血瘀及痰浊内蕴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脾肾两虚痰瘀交阻型的机理。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AS)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软斑、硬斑个数,并测定生化指标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变率等。结果脾肾两虚痰瘀交阻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增厚,有斑块,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变率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脾肾两虚痰瘀交阻型与高血黏度有关,脾肾两虚痰瘀交阻型CAS患者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脾肾两虚痰瘀交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与37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以合并脑血管疾病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中医证型之间比较,以痰湿壅盛型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斑块检出率以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病存在的参考指标。动脉硬化的病因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6-2010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颈动脉狭窄发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对符合要求的1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中医证型、基本资料与其他医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颈动脉狭窄中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占80%,而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只占20%.轻度颈动脉狭窄者以痰浊证类及血瘀证类为主,而重度颈动脉狭窄者以血瘀证类为主.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早期中医证型以痰浊为主,而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则逐渐向血瘀证类转化.  相似文献   

9.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与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ISH患者120例(老年ISH组),按不同中医证型分为4型,观察各型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老年ISH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最大值(dIMTmax)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老年ISH患者中医证型与dIMTmax及CAS发生率方面,与其他证型比较,痰湿壅盛型的dIMTmax明显升高(P<0.01).[结论]老年ISH各中医证型中,dIMTmax的异常和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以痰湿壅盛型的改变最明显,提示中医痰证在老年ISH患者AS发病中有内在的病理基础,为老年ISH患者CAS从痰证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体检人群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超声检测指标与中医痰证、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超声检查从体检人群中检出CAS患者120例做为病例组,按病例对照4∶1配对,选取30例非CAS患者作为对照组,以中医痰证、血瘀证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理化指标作为自变量,以各超声检测指标做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指标内-中膜厚度(IMT)、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峰值流速比值(PSVICA/PSVCCA)、粥样斑块大小与中医痰证、血瘀证呈线性相关,痰证、血瘀证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肢体淋巴水肿中医证型与超声显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肢体淋巴水肿中医辨证分型和超声显像改变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 方法:对107例下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病例均行彩色超声检查,检测皮肤全层、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增厚度,按照超声图像将皮下组织回声和皮下组织形态分为5个不同的等级,然后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分析中医证型与超声显像改变的相关性。 结果:下肢淋巴水肿各个证型均有其独特的声像图特征。与寒湿阻络型相比,湿热下注和痰凝血瘀型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明显增厚(P〈0.05,P〈0.01);痰凝血瘀型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度与湿热下注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下组织回声以湿热下注型最低,而痰凝血瘀型最高(P〈0.05);不同证型皮下组织的形态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痰凝血瘀型结构紊乱最为明显。 结论:淋巴水肿的超声显像改变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影像学资料也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客观化的新指标,对于淋巴水肿的诊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超声分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2012年体检过程中500例超声检查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按轻、中、重分为3组,同时请我院有经验的中医师,根据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肝郁气滞、痰湿内阻、痰瘀阻络3型,探讨脂肪肝患者超声分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轻度脂肪肝以肝郁气滞型最常见,中度脂肪肝以痰湿内阻型为主,重度脂肪肝以痰瘀阻络型为主。结论将超声检查引入脂肪肝的中医辨证中,使辨证的内容更加丰富,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将1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睾酮(T)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高雄组、非高雄组及肥型、瘦型、正常型;根据中医四诊分类,将PCOS患者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肝郁血瘀证、脾虚痰湿证、肝经湿热证、痰瘀互结证七大证.观察不同的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规律.结果 132例PCOS患者中,肾虚肝郁证45.5%,肾虚血瘀证11.3%,肾虚痰阻证1.5%,肝郁血瘀证16.7%,脾虚痰湿证0.8%,肝经湿热证9.1%,痰瘀互结证15.1%;肥型18.9%,瘦型18.9%,正常型62.2%.BMI从低到高的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证、肝郁血瘀证、肝经湿热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T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肥型、正常型、瘦型.不同中医证型、体型、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虚肝郁证临床较为多见,PCOS病理因素主要与虚、郁、瘀、痰相关.肝郁者的BMI偏低,形态多瘦,而痰湿者的BMI较高,形体多肥.瘦型PCOS患者T水平较肥型高.不同中医证型分类与T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及冠心病介入治疗情况,为冠心病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服务。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并行PCI术375例出院患者。分为秽浊痰阻、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肾阴虚7类中医证型。将病案资料中的相关信息填人表格,经核准后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结果(1)375例冠心病行PCI术患者中,中医辨证标实证中秽浊痰阻证210例(56.00%),所占比例最多,非秽浊痰阻者165例(44.00%);非秽浊痰阻中以气虚血瘀、痰阻心脉、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型;(2)冠心病患者中以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多见,显示证型以秽浊痰阻为主;(3)男性冠心病患者发病率高于女性(P〈0.001);(4)冠心病各中医证型中秽浊痰阻为主要证型;(5)以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6)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以前降支为主,秽浊痰阻证型以多支病变为主;(7)冠心病患者PCI术前与术后中医证型均以秽浊痰阻为主要证型。(8)秽浊痰阻证的冠脉狭窄以重度狭窄为主,且以多支病变为主要证型,非秽浊痰阻型冠脉病变程度轻于秽浊痰阻证,PCI术前、术后均以秽浊痰阻型为主证。结论秽浊痰阻证是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前术后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应用B超研究乳腺增生辩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对300例乳腺增生患者根据不同的腺体生理和病理类型声像图特征归类,分析其与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肝郁气滞型和痰瘀互结型腺体生理类型都以Ⅱ型为主,Ⅲ型次之。冲任失调型以Ⅲ型为主,Ⅱ型次之。冲任失调型和肝郁气滞型以单纯小叶增生型为主,痰瘀互结型以腺性小叶增生型为主。结论利用B超影像指标辨证论治乳腺增生,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脂肪肝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筛选脂肪肝患者52例及健康对照组15例,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并与对照组作胰岛素敏感性比较,并进一步对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脂肪肝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2)肝郁气滞型、痰浊内阻型、气血瘀阻型3型之间的胰岛素敏感性比较,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与肝肾亏虚型比较胰岛素敏感性均显著降低,肝肾亏虚型与健康对照组最接近;(3)胰岛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是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20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年龄、性别、血糖、血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IFG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以阴阳两虚证最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气滞痰湿证和肝郁脾虚证。不同年龄段的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与年龄关系密切。结论:阴阳两虚证是IFG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一个最常见证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J波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冠状动脉斑块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动态心电图发现缺血性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60例动态心电图没有发现缺血性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冠状动脉狭窄处的积分来判断狭窄的程度。O-4分为I度,5—8分为Ⅱ度,≥8分为Ⅲ度;依据Ambrose分法将斑块形态分为I、Ⅱ、Ⅲ型。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斑块类型与缺血性J波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2,P=0.98);两纽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类型的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9,P=0.0003);缺血性J波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r=0.24,P〉0.05),缺血性J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呈正相关性(r=0.34,P〈0.05)。结论冠状动脉Ⅱ型斑块以及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缺血性J波发生率高,可作为心肌缺血超急性期缺血改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