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染病监测预警一直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点,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对于早期发现疫情并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本文综合探索分析了国内外传染病监测预警实施方法和应用情况,了解传染病监测体系和预警方式的现状,为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提供参考。目前传染病预警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医疗机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数据的监测预警、基于症状监测的预警和基于时空分析的监测预警,但实际运用中发现存在预警时间滞后、技术落后和缺乏信息共享等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防控需求。建议构建传染病监测数据跨部门、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加强预警技术方法研究,形成多渠道智能化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基于医疗机构的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机制,实现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目标症状的实时监测、快速预警、迅速鉴别以及闭环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确认目标疾病和症状,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基于时间序列数学模型的症状预测预警模型,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症状监测预警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结果以突发呼吸道传染病为目标,通过科学选取目标疾病和症状,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各院区2013—2019年的门急诊患者就诊信息为数据来源,构建了基于医疗机构的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模型和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可实现目标症状的实时监测预警、可视化展示和患者核心数据快速获取和异常数据的及时甄别。结论华山医院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及闭环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为未来症状监测系统在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方面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我国国家、省级/区域、医疗机构三个层面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的特点与发展现状,介绍了三个层面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效果与存在问题。各系统均存在预警信息来源单一,预警模型设计简单,以不具有学习能力的固定性模型为主;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均不高的特点。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功能应包括已知传染病的个案预警和暴发预警、新发/突发传染病个案预警与暴发疫情预警。已知传染病个案预警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已知传染病的漏报问题,但传染病暴发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预警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提出采用大数据等技术拓宽整合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数据信息来源,收集医疗机构内和社会相关传染病暴发流行异动信息;应实现预警数据的多元化与集成化,预警模型设计应引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最终建立我国国家、省级/区域、医疗机构三层面的传染病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和多渠道监测预警平台。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我国现行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的局限性,分析传染病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和多渠道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思路及对策,提出了实现路径,以期助力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数据传染病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传染病监测预警已成为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和热点研究问题,传统传染病监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传染病防控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但存在监测范围局限、预警时间滞后等不足之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染病数据的大量增长,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研究正逐步成为研究焦点。本文详细介绍基于网络、社会和自然因素、医疗、病原监测等不同大数据来源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综述各系统优势和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着眼于病人就诊基层化、社区化的趋势,建立以病原学检测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为平台的社区感染性腹泻症状监测系统,为暴发疫情的早期预警、预测探索一种更灵敏的疾病监测模式。方法在全市范围内选择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肠道传染病病症状监测哨点,开展常年腹泻样病例流行病学监测,同时选择10所市级、区级医院建立相同的监测点来比较监测质量。结果 2010年7月~2011年6月无锡市肠道腹泻样病例就诊以县(区)、社区两级医疗机构为主,社区就诊腹泻样病例发生高峰为第33周,流行季节为7~8月,监测结果可提前4周对相应肠道传染病疫情进行预测预警。结论选择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疾病症状监测预警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传染病暴发早期预警模型和预警系统概述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回顾了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早期预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预警模型,介绍了基于不同数据源的传染病预警系统及其应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研究和应用的互联网搜索、社交媒体、人员流动等大数据及其分析方法,探讨其在传染病预警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建立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传染病智慧化预警机制和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云南边境地区新发传染病防控的难点和痛点,构建边境地区新发传染病防控预警数据平台。方法基于大数据分析理论收集、清洗、存储、分析数据。结果基于大数据分析建立多源主题数据库,构建区域医疗服务平台、"互联网+医疗"区域传染病远程医疗平台、新发传染病监控预警系统、新发传染病科研管理系统,可初步实现新发传染病防控预警功能。结论新发传染病防控预警数据平台可为边境地区新发传染病的预警、监测、防控、科研等提供数据支撑,为卫生管理者提供疫情防控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探索健康大数据在传染病监测预警领域的应用,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响应模式"。通过集医疗、公卫、教育、统计等部门数据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建立流感、肺结核、登革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的线上监测预警与疾控监测专业人员线下响应处置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防控模式,并重点对基于大数据传染病监测预警响应模式展开了分析与讨论。实现了医疗卫生有效协同,为疾病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医疗大数据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医疗大数据系统应用于疫情防控,可以提供信息数据作为疫情防控的基础,使"防、控、治"三者进行有效联动。疫情各阶段的大数据功用目前,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的医疗数据已成为传染病早期预警的有效工具。疫情预警阶段的医疗数据可以通过医院的电子病历、检验信息系统、影像系统,乡镇卫生院和地方药店的公共卫生数据以及各种可穿戴设备的实时监测中获取。此外,社交媒体中与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的实时信息资源也是医疗大数据中重要的补充内容,这些能够保证数据全面、准确和时效,是预测疫情发展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质量控制和预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导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文献查阅基础上,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筛选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质量控制和预警效果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确立指标权重,构建指标体系。结果 32位专家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7.5%(28/32)和100.0%(28/28),专家平均权威系数(Cr)为0.792,第二轮咨询专家协调系数为0.245(χ2=459.416,P<0.001),经指标筛选,形成由6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和43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质量控制和预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6项一级指标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质量(0.2281)、学校管理(0.2123)、疾控管理(0.1927)、预警信息管理(0.1450)、系统维护(0.2)和预警效果评价(0.1108)。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质量控制和预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本体系专家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较高,意见趋于一致,可为国内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探测、监测和预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染病继续成为全球发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公众健康生命、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国家安全。早期探测重点是及时、敏感地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异常信息,并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实,也是有效监测、预警系统的前期;有效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全面准确地认识特定传染病暴发流行可能发生的事实条件、驱动因素和传播链,并提出科学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措施;因衡量收集具体数据的资源支撑和价值大小,难以及时、完整、准确地获得流行病学、病原学等数据信息。本文综述传染病早期探测、有效监测、有效预警理论技术,整合利用中国有效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和多时空节点触发与多学科渠道监测暴发流行情况、病因、风险、过程和驱动因素的多源数据,构建运行敏感特异、分期度量的中国(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响应创新技术体系,为加强新发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避免应对不力传染病蔓延与防止过度响应资源浪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入手,探索在农村地区建立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分析江西省2个县15个乡镇155家村卫生室的资源配置以及253名村医开展传染病症状监测的能力,以及相应的期望和建议。结果:“一村一所”管理模式下的村卫生室门诊量大,病人集中,更适合症状监测的开展;网络直报是症状监测数据报告的首选方式,但有12.5%的村卫生室负责人不会使用电脑;村医接触最多的五种传染性疾病是上感、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和痢疾,分别有84.6%和71.5%的村医能够通过临床症状诊断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75.9%的村医发现传染病人后会立即报告乡镇卫生院,77.1%的村医参与过传染病的调查核实。结论:依托村卫生室构建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具有可行性,但需完善村卫生室管理模式,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明确目标监测疾病,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搭建症状监测报告平台;大力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完善监测信号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类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认识仍有限, 尤其是新发、突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然而这类传染病一旦大流行, 可对健康、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人们希望通过监测及早发现传染病异动并及时发出预警。症状监测作为传统监测的有效补充, 已在公共卫生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概述了国外传染病监测系统的现状, 对我国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体系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并对未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传染病监测预警实践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再次警示人们,传染病威胁从未真正远去。有效的监测预警作为传染病防控的基石,对全面准确地认识特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须持续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本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实践进行综述,探讨了传染病监测预警领域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大数据,以"被动监测、主动预防、大数据感知"为理念构建适用于医院真实场景下的传染病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描述系统建设背景、整体架构、技术路径、主要功能和实施成效。方法通过开发传染病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实现对已知传染病的监测上报,对未知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趋势提醒。结果将传统单样本上报的被动监测系统转变为主动监测、大数据智能分析、态势感知异常与多点触发的全方位防控体系。结论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传染病管理集成、实时共享、动态追踪和可视化展示融入到医院的传染病预警防控中,提升传染病防控、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疾病控制、趋势分析、预警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撑和智能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分析医务人员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抽样地区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共纳入2 497名医务人员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描述性方法和χ2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医务人员监测预警态度和知识的现状及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医务人员监测预警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医务人员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知识掌握总得分率为81.81%;传染病症状患者异常增加时,97.60%的医务人员认为本人具有监测报告责任;医务人员认为突发急性传染病早期发现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医生的诊断能力(97.24%)、诊断条件与技术(96.72%)、医生的敏感度(96.56%)、责任心(89.03%);首诊医生接诊疑似突发急性传染病未上报的主要原因中,76.47%表示不能确定是突发急性传染病,64.71%表示报告后行政干预多,担心承担责任,55.89%表示报告程序复杂、增加工作量;接受过培训(OR = 2.157,95%CI:1.394 ~ 3.338)、职称(中级OR = 1.411,95%CI:1.158 ~ 1.719;副高及以上OR = 2.009,95%CI:1.587 ~ 2.544)、一级医院(OR = 1.540,95%CI:1.232 ~ 1.925)、北疆(OR = 1.262,95%CI:1.051 ~ 1.516)、传染病相关科室(OR = 1.326,95%CI:1.066 ~ 1.650)是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知识合格率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医务人员对于具有一定的监测预警能力,仍需加强针对性培训与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呼吸道病毒感染传播速度快,部分疾病甚至可引起全球性流行。为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本文检索查阅美国、欧盟、中国等的重点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情况,并针对性提出加强信息化建设、丰富监测手段、加强早期监测预警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发传染病的频频出现、旧传染病的卷土重来以及生物恐怖主义威胁的加剧,传统的传染病监测系统面临新的挑战.症状监测以其能及时发现异常或疾病暴发信号的特点而得到发展.此文系统阐述了症状监测的概念、发展、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