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健康人群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差异。方法:收集2004-03/07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和武汉市第二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7例(精神分裂症组)及同期体检的中国健康汉族人188例(对照组),均来自湖北省,无血缘关系。分析-48A/G基因型在不同种族间(中国汉族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不同家族史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分布差异,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结果:有1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88例正常人的样本纳入结果分析。①不同种族间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分布的比较:中国汉族健康人群-48A/G等位基因的分布高于高加索和德国人群,低于日本人群(χ2=65.728,18.281,9.929;P均<0.01);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差异也存在显著性(χ2=8.191,P<0.01)。②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均差异无显著性(χ2=1.179,0.072,P均>0.05)。③不同家族史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比较: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患者AA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91.7%和71.3%,χ2=6.621,P<0.01),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72和320/376,χ2=6.081,P<0.05)。结论: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与文献报道的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相似;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患者AA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提示中国汉族人群中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风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随机收集2004-03/07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体检中心健康汉族人188名,其中男112名,女76名。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限制性酶切位点-48A/G的多态分布。结果:188名健康人的测试结果进入分析。①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AA纯合子型最多见(0.71),AG杂合子型次之(0.28),GG纯合子型最为罕见(0.01);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A等位基因最多见(0.85),其次为G等位基因(0.15)。在男女性别之间,基因型频率(χ2=1.582,P>0.05)和等位基因频率(χ2=0.606,P>0.05)分布差异无显著性。②不同种族间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分布的比较: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的分布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以AA纯合子基因型最多,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A等位基因最多;在男女性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中国汉族健康群体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报道的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健康人群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差异。方法:收集2004-03/07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和武汉市第二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7例(精神分裂症组)及同期体检的中国健康汉族人188例(对照组),均来自湖北省,无血缘关系。分析-48A/G基因型在不同种族间(中国汉族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不同家族史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分布差异,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结果:有1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88例正常人的样本纳入结果分析。①不同种族间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分布的比较:中国汉族健康人群-48A/G等位基因的分布高于高加索和德国人群,低于日本人群(X^2=65.728,18.281,9.929;P均〈0.01);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差异也存在显著性(X^2=8.191,P〈0.01)。②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均差异无显著性(X^2=-1.179,0.072,P均〉0.05)。③不同家族史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比较: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患者AA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91.7%和71.3%,,X^2=6.621,P〈0.01),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72和320/376,X^2=6.081,P〈0.05)。结论: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与文献报道的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相似;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患者AA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提示中国汉族人群中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风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3438例山东汉族脐血供者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山东汉族人群DRB1基因的分布特征,探讨中国广大地区甚至世界其它人种利用山东脐血供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能性,应用PCR-SSP方法对山东地区3438例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新生儿脐血进行了HLA-DRB1低分辨等位基因的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在山东汉族人群中前5位高频率等位基因依次为DRB1*15(0.1817),*07(0.1369),*09(0.1221),*04(0.1084)和*12(0.1038),低频率的等位基因是DRB1*0302/0303(0.0003),*10(0.0151),*16(0.0262)和*01(0.0322)。通过山东汉族人群与相关文献中其它人种和不同地域的汉族人群的比较分析显示:没有任何1个DRB1等位基因是某一人种或民族所特有的,但DRB1基因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有其各自独特的人群分布特征,并且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人群中亦有其独特的地理分布特征。结论:北方人在山东脐血库中最容易寻找到DR等位基因相合的异基因脐血供者。中国南方人和日本人在山东也完全可能寻找到DR等位基因相合的异基因脐血供者,其机率较北方人稍低。白种人甚至非裔美国人均有可能在山东脐血库中寻找到DR位点低分辨等位基因相匹配的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以及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85名健康对照者的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定量。结果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E-选择素A561C多态性存在AA、AC和CC 3种基因型,E-选择素A561C多态性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AC CC基因型患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2.89倍,C等位基因在两组出现的频率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AC CC基因型患者HBV DNA载量水平高于AA基因型患者(P<0.05),其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AA型(P<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C CC基因型与HBV DNA、E-选择素水平相关。结论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E-选择素A561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具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北方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该位点多态性可影响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深圳地区汉族人群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4(STAT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74例SLE患者和95例正常对照STAT4基因启动子区rs16833431 A>G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SLE患者STAT4 rs16833431位点基因型频率AA(16.2%)、AG(47.3%)、GG(36.5%),等位基因频率A(39.9%)、G(60.1%),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AA(16.8%)、AG(45.3%)、GG(37.9%)和等位基因频率A(39.5%)、G(60.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AT4基因rs l6833431 A>G位点多态性与深圳汉族人群SLE遗传易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STAT) 6基因 3′非翻译区G2 96 4A位点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群哮喘的易感性及血浆IgE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方法对湖北汉族 12 0例哮喘患者及 112例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人进行了STAT 6基因G2 96 4A位点多态性分析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总IgE水平。结果  (1)湖北汉族哮喘人群血浆总IgE(IU/ml)的对数值为 2 .2 6± 0 .74 ,非哮喘对照组为 1.19± 0 .85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 )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基因型以GA型最为常见 ,其次为AA型和GG型 ,其等位基因以A型最为常见 ,其次为G型。与英国、荷兰等国人群该位点多态性相比 ,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与日本人群接近 (P >0 .0 5 )。 (3)哮喘组与对照组STAT 6基因 3′非翻译区G2 96 4A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GG、GA、A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并且哮喘组各基因型之间均与血浆IgE升高无关 (P >0 .0 5 )。结论 STAT 6基因 3′非翻译区G2 96 4A位点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哮喘易感性和血浆总IgE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FN-γ+874A/T基因多态性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易感性以及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确诊的133例汉族AA患者的静脉血标本,其中有62例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且观察期超过4个月,100例汉族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测序法检测A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IFN-γ基因+874A/T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1AA组中IFN-γ+874 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4.8%和48.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0%、23.0%(P0.001,P0.001);2 62例AA患者中34例免疫抑制治疗有效,其中携带IFN-γ+874A/T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5%及71.4%,显著高于携带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者的27.3%和41.2%(P=0.008,P=0.001)。结论:IFN-γ+874A/T基因多态性与AA易感性和免疫抑制治疗疗效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剂量环孢素A(Cs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的疗效及预测疗效的因素。方法 :采用小剂量CsA治疗 36例AA(开始 6mg·kg-1·d-1,连用 10d ,而后用 3mg·kd-1·d-1,用药大于 3个月 )。分析疗效与AA临床特点和CsA体外干预试验结果的关系。结果 :36例AA中治疗有效 2 6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NOS、ET-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相关性研究策略,选择三代居住在云南的汉族作为研究对象,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100例高血压患者及9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eNOS Glu298Asp(EE、ED、DD)、ET-2A985G(AA、AG、GG)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用OddRatio估计相对危险度。结果云南汉族97例健康人群中:(1)eNOS Glu298Asp位点的EE、ED、DD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845、0.144、0.011;E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918、0.082。(2)ET-2A985G位点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20、0.258、0.722;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149、0.851。(3)云南汉族100例高血压患者中,ET-2A985G(AA、AG、GG)位点基因型多态性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T-2A985G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0.925)与对照组(0.8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7、P=0.019),Odd Ratio=2.168(95%CI:1.123~4.184)。(4)eNOS Glu298Asp位点的DD基因型频率(0.01)与对照组(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云南汉族中eNOS Glu298Asp突变对高血压的发生意义不大。ET-2A985G等位基因可能与高血压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华南地区汉族人群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基因(ATP-binding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2,ABCG2)rs223114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痛风发病的相关性,为该地区人群痛风早诊、早治提供合适的方法。方法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分别对426例华南地区原发性痛风患者和200例正常健康人群检测,并分析该位点基因型携带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本地区人群原发性痛风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痛风组CC、A/C、AA基因型携带频率分别为:59.98%、31.02%、9.00%和30.05%、52.82%、17.14%,痛风患者AA基因型携带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基因型携带者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发病风险提高了3.802倍,A/C杂合型携带者发病风险提高了3.402倍,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病风险与C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提高了2.377倍;rs2231142位点AA+AC基因型人群的收缩压、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检测值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人群。结论 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与华南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痛风发病有显著相关性,可将其作为该地区人群痛风早期诊断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基因4号外显子275位点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中国上海地区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其他种族比较的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00名上海地区汉族健康者PAF-AH4号外显子275位点G/A位点的SNP进行了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结合文献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上海地区汉族健康人群GG基因型频率最高(88%),GA基因型次之(12%),未发现AA基因型。与英国人相比,上海地区汉族人群G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结论上海地区汉族健康人群G→A位点碱基突变率较低,其SNP与英国人相比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探讨环孢菌素A(CsA)联合雄性激素和造血生长因子(HGF)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及有关实验指标的变化。方法CsA联合雄性激素和HGF,即并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AA10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汉族人群HNA-1基因的多态性及频率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150名广州地区汉族健康献血者作HNA-1基因分型,计算HNA-1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将结果与国内外部分数据比较。结果广州地区汉族人群HNA-1a、1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13、0.287,未发现HNA-1c等位基因;人群基因型以HNA-1aa(50%)纯合子和HNA-1ab(43%)杂合子为主要表达形式;广州地区汉族人群HNA-1基因频率与浙江汉族、西藏藏族、大连汉族、西北回族、日本、韩国、德国、西班牙人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得出了广州地区汉族人群HNA-1的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为临床上相关疾病的诊治和预测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四川骨髓库汉族人群HLA-A~* 02等位基因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四川骨髓库汉族人群HLA-A* 02等位基因分布,分析HLA-A和HLA-B、-DRB1的单体型。方法在中华骨髓库四川分库8934名四川汉族造血干细胞志愿者4508份HLA-A* 02阳性样本中随机筛选110份,采用PCR-SBT分型技术对HLA-A* 02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用χ2检验比较四川骨髓库汉族与亚洲5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美国亚裔人群A* 02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并采用最大似然法计算HLA-A、-B和-DRB1的3位点单体型频率。结果共检出5种A* 02等位基因,A* 0207(49.59%)是优势等位基因,其余依次是A*02 0101(25.62%),A*02 0301(19.01%),A*02 0601(4.96%),A*02 05(0.83%)。同其它6个亚裔人群的相比,四川骨髓库汉族人群的HLA-A* 02等位基因分布与台湾人群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香港,北京,美国亚太裔,日本,韩国等人群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A* 0207-B*46-DRB1*09是四川骨髓库汉族人群最常见的单体型。结论四川汉族人群HLA-A* 02等位基因的分布符合南方汉族人群的分布特点,但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随机收集2004—03/07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体检中心健康汉族人188名,其中男112名,女76名。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限制性酶切位点-48A/G的多态分布。结果:188名健康人的测试结果进入分析。①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AA纯合子型最多见(0.71),AG杂合子型次之(0.28),GG纯合子型最为罕见(0.01);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A等位基因最多见(0.85),其次为G等位基因(0.15)。在男女性别之间,基因型频率(x^2=1.582,P〉0.05)相等位基因频率(x^2=0.606,P〉0.05)分布差异无显著性。②不同种族间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分布的比较;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的分布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以AA纯合子基因型最多,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A等位基因最多;在男女性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中国汉族健康群体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报道的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分布规律。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 ,对 2 5 2名中国汉族正常人的VEGF基因SNPs进行检测 ,并与文献报道的欧洲白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VEGF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位点C2 5 78A的基因型频率分布中 ,CC为 48 8%、CA为 46 0 %、AA为 5 2 % ;C等位基因频率为71 8% ,A等位基因频率为 2 8 2 %。与欧洲白人相比较 ,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中国汉族人群VEGF基因SNPs与欧洲白人显著不同 ,中国人低VEGF表达的 2 5 78A/A纯合子明显少于欧洲白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gr3(early growth response-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tagg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tagSNP)rs1008949、rs1996147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健康人群303例(维族组)和汉族健康人群351例(汉族组),2组采用TaqMan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比较2组Egr3基因rs1008949、rs199614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不同基因型间的血脂水平。结果维族组Egr3基因rs1008949基因型分布频率(CC型为34.3%、CT型为50.2%、TT型为15.5%)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C为59.4%、T为40.6%)与汉族组(CC型为28.2%、CT型为49.3%、TT型为22.5%,C为52.8%、T为4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1996147基因型分布频率(AA型为24.7%、AG型51.5%、GG型为23.8%)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A为50.5%、G为49.5%)与汉族组(AA型为14.0%、AG型为44.4%、GG型为41.6%,A为36.2%、G为63.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s1996147位点维族组AA型携带者三酰甘油水平[(2.03±1.16)mmol/L]高于GG型[(1.65±0.88)mmol/L](P0.05),汉族组GG型携带者总胆固醇[(4.53±1.05)mmol/L]水平高于AA型[(4.19±1.05)mmol/L](P0.05)。结论 Egr3基因标签SNP在新疆维、汉健康人群中分布有差异;rs1996147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三酰甘油水平有关,与汉族总胆固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STAT) 6基因 3′非翻译区G2 96 4A位点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群哮喘的易感性及血浆IgE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方法对湖北汉族 12 0例哮喘患者及 112例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人进行了STAT 6基因G2 96 4A位点多态性分析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总IgE水平。结果  (1)湖北汉族哮喘人群血浆总IgE(IU/ml)的对数值为 2 .2 6± 0 .74 ,非哮喘对照组为 1.19± 0 .85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 )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基因型以GA型最为常见 ,其次为AA型和GG型 ,其等位基因以A型最为常见 ,其次为G型。与英国、荷兰等国人群该位点多态性相比 ,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与日本人群接近 (P >0 .0 5 )。 (3)哮喘组与对照组STAT 6基因 3′非翻译区G2 96 4A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GG、GA、A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并且哮喘组各基因型之间均与血浆IgE升高无关 (P >0 .0 5 )。结论 STAT 6基因 3′非翻译区G2 96 4A位点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哮喘易感性和血浆总IgE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显著的种族差异,近来已有研究报告显示维生素D受体基因(vitamin D receptor gene,VDRG)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发病危险性有关,但大多集中在高发病的欧美人群。目的:研究低发病的中国汉族人群VDR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探讨前列腺癌发病种族差异的原因。设计:非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329受试者(103例前列腺癌患者、112例前列腺增生及114例对照者)外周血标本,采集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所有受试者来自北方地区的汉族人群,均知情同意。干预:收集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103例前列腺癌患者、112例前列腺增生及114例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应用基于PCR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方法,检测VDRG 3′区域三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aqI.BsmI和ApaI,并对该位点SNP分布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VDRG 3′区域三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aqI.BsmI和ApaI在病例与对照组中的分布,VDRG SNP分布与中国汉族人群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及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VDRG 3′区域三个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北方地区汉族前列腺癌患者及对照中的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P&;gt;0.05),但TaqI和BsmI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与高发患者群相比有显著不同。器官局限性前列腺癌组(T1~T2)Tt基因型以及携带等位基因A的纯合子(AA)或杂合子(Aa)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此外,在低分级组(Gleason&;lt;7)携带等位基因A的纯合子(AA)或杂合子(Aa)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1)。结论:结果显示VDRG 3′区域多态性在低发病的中国汉族人群与前列腺癌发病危险无关,但VDRG多态性在预测前列腺癌疾病进展有一定作用,TraqI和BsmI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与高发患者群有明显差异,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病种族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