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毫米波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髓损伤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例颈髓损伤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星状神经节毫米波照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d后对2组患者体温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10d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痊愈率为72.73%,总有效率为90.9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痊愈率(9.09%)及总有效率(18.18%),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毫米波照射星状神经节治疗颈髓损伤后非感染性发热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降低患者异常体温,对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腰腹肌训练对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将7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McKenzie疗法、腰椎牵引、超短波、干扰电及低周波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同治疗组。于治疗1,2个疗程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腰椎功能评分(JOA)对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进行评定。治疗组患者于疗效评定结束后,继续坚持腰腹肌训练。 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JO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McKenzi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疗效明显优于关节松动术;腰腹肌训练对维持疗效、降低LDH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米波对大鼠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体重为200~250 g的健康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分米波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于右侧大腿制备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至术后8周,损伤局部行分米波治疗,对照组不行分米波治疗。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对2组的损伤神经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轴突图像分析及神经电生理检测。 结果形态学观察术后不同时相内治疗组损伤神经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轴突图像分析治疗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8周神经电生理检测治疗组比对照组潜伏期短,波幅高,神经传导速度快(P<0.05)。 结论分米波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后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康复治疗对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54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平均年龄59.5岁,分为康复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先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手术,术后7~10 d再行二期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康复组于手术前、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8.7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2组患者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观察2组患者手术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康复组患者伤口术后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3例患者后路伤口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前路术后,2组患者植骨均完全融合;康复组有2例、对照组有9例发生喉头水肿。2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随访结束时,2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69.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后、前路联合手术前、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助于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龙氏治脊疗法结合颈肌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CSR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治脊疗法及颈肌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的颈肌训练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颈椎病评分(JOA)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功能和疼痛程度,并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JOA评分和V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JOA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25.10±1.89)分和(1.10±0.69)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23.10±1.71)分和(1.56±0.77)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显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龙氏治脊疗法联合颈肌训练治疗CSR具有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改善临床功能和疼痛程度,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间在我科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及系统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病情稳定后辅以NGF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 d后对2组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观察其认知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2、P3波潜伏期、波幅、平均反应时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分别经30 d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N2、P3波潜伏期均较入选时明显缩短,波幅则较入选时显著增加,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及康复训练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促进患者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对外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 方法将108例外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完全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必要的神经外科处理及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在病情稳定后加用高压氧治疗1个疗程,压力0.2 MPa(2.0 ATA),每日1次,共10次。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CRP、TNF-α水平,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分;伤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CRP、TNF-α水平及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压氧组CRP、TNF-α水平降低及GCS评分提高更为明显(P<0.05);伤后6个月GOS评估结果显示,高压氧组预后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高压氧治疗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284例SC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及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包括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康复训练、针灸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HBO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不同时间窗(SCI发生8 h以内、8 h~1 d、1 d~1周、1周以上)分别辅以HBO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患者脊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在SCI发生8 h内开始治疗,2组患者脊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2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在SCI发病24 h内或1周内开始治疗,2组患者脊髓功能、ADL能力亦较治疗前获得一定程度改善(P<0.05),但均明显不及发病8 h内开始治疗的患者(P<0.05);且此时HBO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SCI发病1周后开始治疗,发现2组患者脊髓功能及ADL能力均无明显改善(P>0.05)。 结论于SCI发病早期(<8 h)辅以HBO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脊髓功能及ADL能力,其疗效明显优于其它时间窗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疗效。 方法选取DEACMP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压氧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及康复治疗,高压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治疗前、治疗35d、治疗70d,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BI评分(BI)、年龄相关的白质改变量表(ARWMC)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脑白质损伤程度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高压氧组和对照组MMSE、BI、ARWMC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高压氧组治疗35d及70d后MMSE、BI评分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70d后ARWM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d后,高压氧组MMSE评分[(10.78±4.41)分]高于对照组[(2.54±1.50)分](P<0.05),BI评分[(48.75±11.85)分]高于对照组BI评分[(9.46±6.43)分](P<0.05),其ARWMC评分与对照组ARWMC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70d后,高压氧组MMSE评分[(23.69±3.79)分]高于对照组[(2.89±1.64)分]( P<0.05),BI评分[(75.78±16.37)分]高于对照组BI评分[(12.14±8.65)分](P<0.05),其ARWMC评分[(7.13±3.22)分]低于对照组[(15.79±4.70)分](P<0.05)。 结论在改善微循环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高压氧能够改善DEACMP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治疗70d后可显著减轻患者脑白质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联合采用高压氧、吞咽训练及针刺风池穴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5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压氧组、吞咽训练组、针刺组及联合治疗组,各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处理,高压氧组患者同时辅以高压氧干预,吞咽训练组患者辅以吞咽功能训练,针刺组患者则辅以针刺风池穴治疗,治疗组患者则给予高压氧、吞咽功能训练及针刺风池穴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9,12,15,18及21天时,采用改良吞咽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除对照组患者以外,其他各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各组患者吞咽功能疗效顺序和起效先后顺序如下:联合治疗组&rt;针刺组&rt;吞咽训练组&rt;高压氧组&rt;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压氧、吞咽功能训练及针刺风池穴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具有协同效应,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系统、规范康复治疗对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肩峰成形术治疗,治疗组术后转入康复科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康复科接受指导及训练;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后遵医嘱在家中自行训练。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时检测2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ROM);于术前及术后1年时应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S) 对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术前2组患者肩关节RO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术后3个月及1年时治疗组肩关节ROM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前2组患者ASE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术后1年时2组患者ASE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ASE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系统、规范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术后疗效,促进其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髋部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共选取27例偏瘫髋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于髋骨骨折术后早期积极介入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则给予常规处理。分别于术后1,3,6及12个月时采用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测评量表(FRS)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术后1个月时,治疗组患者基本日常生活活动(B-ADL)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FR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术后3,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FRS与B-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FRS、B-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能力及步行(Walking)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偏瘫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其中术后6个月时患者B-ADL改善较显著,术后12个月时,I-ADL与步行功能也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强化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33例,对照组35例,均接受正规康复治疗。HBO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和强化训练。 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一定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O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高压氧加强化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介入高压氧治疗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并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拟接受颈椎后路手术治疗的80例CSM患者分为高压氧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高压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围手术期高压氧干预。于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情况;同时于上述时间点对2组患者进行脊髓常规MRI及DTI扫描。 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并且高压氧组JOA评分[(11.30±1.9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80例CSM患者术前JOA评分与术前脊髓受压节段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入选患者JOA评分与术后脊髓FA、ADC值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随着脊髓损伤程度加重,其FA值逐渐降低,ADC值逐渐升高。术后6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受损脊髓FA值均较术前显著升高,ADC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高压氧组脊髓FA值(0.726±0.087)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ADC值[(1.148±0.079)×10-3 mm2/s]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DTI量化指标能客观显示脊髓微观结构改变,真实反映脊髓病理状态;围手术期高压氧治疗能进一步改善CSM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受损脊髓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脊髓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5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于术后给予运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等系统康复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仅接受药物治疗及非正规康复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Barthel指数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其FIM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或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蔺冬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3):3106-3107
选择40例外伤性颈髓损伤手术治疗患者,均无明显骨折脱位,依据颈椎术前退变程度按轻度(A组)10例、中度(B组)16例、重度(C组)14例分组,回顾分析各组资料。与术前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三组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且B组优于C组,A组优于B及C组,各组间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改善率为90%,B组为75%,C组为57.1%,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SF-36量表总体健康因子评分三组均优于术前,B组优于C组,A组优于B及C组,术前、术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退变为诱导脊髓压迫和颈椎损伤的高危因素和病理基础,患者多为老年人,预后相对较差,手术具有一定棘手性,故需加大预防,降低创伤率,以从根本上改善老年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不同病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共选取16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其病程长短划分为4组,其中A组病程为0.5个月以内,B组病程为0.5~1个月,C组病程为1~3个月,D组病程为3~6个月,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同时辅以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藤岛一朗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吞咽功能评分。 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A组、B组及C组吞咽功能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D组,A组、B组吞咽功能评分及有效率亦显著优于C组(均P<0.05),A组、B组吞咽功能评分及有效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应尽早介入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以进一步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McKenzie法联合腰椎牵引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均给予腰椎牵引、超短波及中频电疗,治疗组同时辅以McKenzie治疗,对照组则辅以推拿、按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McKenzie腰椎评定表、日本骨科协会下背痛评价表(JOA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于治疗结束1年及2年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JOA、疼痛VAS评分及腰椎运动缺失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以治疗组疼痛VAS评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发现2组患者复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年后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腰椎牵引、超短波及中频电疗基础上辅以McKenzie治疗,能进一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抑制病情复发,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及早期康复训练之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2组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均以神经内科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在48 h后开始高压氧及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待病情稳定后第15天开始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进行疗效评分,运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偏瘫侧的肢体运动功能;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组FMA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高压氧及早期康复能够有效地促进脑梗死患者恢复健康,对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肯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压氧预治疗对颈椎管狭窄术后脊髓神经根性水肿的预防、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各种原因导致的颈椎管狭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压氧预治疗组及高压氧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直接行常规手术,高压氧预治疗组术前给予高压氧治疗1周,高压氧治疗组术前及手术3d后各给予高压氧治疗1周,余治疗同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d、7d、1个月和1年采用改良的JOA40分法进行评分,并检测诱发电位(SEP)。结果2个治疗组术后7d、1个月、1年改良的JOA评分及SEP检测结果(N20、P25)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高压氧治疗有助于预防术后脊髓再灌注损伤及反跳性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