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不多见,常误诊为骨科疾患,延误诊断。本文总结我院收治15例病例体会,其意在于提高骨科的诊断水平,减少失误。1临床资料11本组15例中,男2例,女13例,男女比1∶65,平均年龄31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年。其中5例颈部B超...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填充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2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男6例,女18例:年龄48~83岁,平均69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5-L3,共44个椎体,其中胸椎20个椎体,腰椎24个椎体.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分别在注入骨水泥前10min、注入骨水泥后10min、30min、1h、2h及3h时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注人骨水泥10min后PT缩短、FIB增高、3P试验阳性率升高,D-D含量增高,1h时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注入骨水泥后10min、30min、1h、2h四个时间点与注入骨水泥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在各时间点与注入骨水泥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h后骨水泥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基本消除,各项指标与注入骨水泥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填充会引起患者一过性血液高凝状态,在注入骨水泥后的3h内需严密监测病情,以防血栓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治疗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8年9月我科共收治腰椎结核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3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B组19例采用前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脊髓神经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以及临床满意率等临床指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257min,出血量726ml。B组平均手术时间211min,出血量537mL。两组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指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无脊髓、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术前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患者术后皆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融合率A组为91.3%,B组为89.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满意率A组为95.7%,B组为68.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1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如 :Harrington、Luque及椎弓根系统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在许多脊柱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 ,对于大多数胸椎爆裂骨折、胸椎肿瘤、结核等 ,当后路手术难以有效解除压迫或清除病灶时 ,前路进行手术并同时内固定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3月间经胸腔前路内固定治疗爆裂骨折 9例临床治疗结果 ,试对胸椎骨折前路内固定的特点、应用指征及临床价值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2 8~ 5 4岁 ,平均 3 5岁。 9例均有不同程度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5.
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采用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54例。共计分为2组,甲组15例,乙组39例,甲组未行椎间融合单纯行PLF手术,乙组采用椎间融合行PLIF技术。其中男性23例,女性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全部病例都获得了临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年,疼痛缓解率为31%和75%,临床症状改善率75%和80%。术后并发症包括矫正效果丢失1例,但无椎间隙塌陷、椎间融合器移位、断钉断棒等发生。[结论]后路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矫形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采用后路多节段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伴胸椎后凸畸形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8~32岁,平均25.42岁.后凸畸形的顶点部位主要分布在胸腰椎区域,分布于胸腰椎者有7例,分布于腰椎者有5例.采用后路经关节突多节段截骨术进行手术治疗,截骨平面2~4个,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矫形效果、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比较手术前后矫形效果的差异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后无感染、死亡病例发生;术中硬膜撕裂1例,椎弓根骨折1例,术后下肢一过性感觉减退1例.术后平均矫正25°.随访时间1.25~6年,平均3.5年.矫正度数丢失平均为7.2°,但是所有患者都达到了骨性融合.所有病例中有1例出现螺钉松动.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是96.7%.结论 后路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满意,中短期随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1910年Jacobaeus报道使用胸腔镜分离结核性黏连,至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由于图像传导的问题,该项技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Lewis等于1991年首次报道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video-assisted thomcoscopic surgerg,VATS)之后,该项技术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Mack等于1993年首次报道了利用VATS技术治疗脊柱疾病及损伤。  相似文献   
8.
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38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评价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11月至2003年11月间采用经小关节突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30.5~67.5岁,平均465岁.病程为5~12个月,平均9个月.突出节段以T9-10和T10-11为主,占45%.T8-9、T11-12、T12L1各4例,分别占11%.所有患者均行X线及MR检查,22例行脊髓造影,25例行CT或CTM检查.本组38例中有3例突出部分发生钙化,嵌入脊髓.MRI显示本组38例中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OLF)8例,后纵韧带骨化(OPLL)10例.22例行腰椎逆行造影,正位X线片显示蛛网膜下腔受压、完全梗阻者8例,不完全梗阻者6例,其中8例是由于黄韧带肥厚、骨化或后外侧小关节突增生所致;侧位X线片均表现为椎间隙相应水平硬膜囊前后径变窄,硬膜囊或脊髓受压.结果术后随访1.2~3.5年,平均2.8年.采用Otanni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优16例,良18例,可2例,差2例.术后无一例出现脊柱不稳、神经症状加重及伤口感染等,优良率为89.47%.1例患者术后出现腰部束带感改善不明显,但双下肢肌力明显恢复(1级恢复为3级);1例术后大小便功能恢复不明显,无其他不适症状,行针灸对症治疗后12d恢复.无术中神经根损伤.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良好,并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严重胸椎间盘突出钙化嵌入脊髓一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患者,女,47岁。因右下肢麻木逐渐加重2.5年,伴左下肢无力,行走困难3个月就诊,上述症状于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无明显外伤史。查体示右侧腹股沟以下感觉减退,T0.10部位有压痛、叩击痛,神经放射痛不明显;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正常;双侧膝腱反射,跟腿反射亢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5-38岁,平均23.96岁。诊断时间距外伤时间最短的为2d,最长的8个月,平均4.1个月。早期明确诊断后行经关节突入路胸椎间盘摘除术。[结果]11例患者获得1、1-3.8年术后随访,平均随访2.6年。根据Otani’s等分级方法进行疗效评价: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失败0例。手术优良率为90.91%。[结论]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较少见,无典型临床表现,本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是远期优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