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宏军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578-579
目的:观察温潜健脾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服用温潜健脾化瘀方,对照组服用包醛氧化淀粉,30日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能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降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常规蛋白,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潜健脾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化瘀泄浊解毒方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不全患者46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在常规化疗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26例)加服益肾化瘀泄浊解毒方,对照组(20例)加服包醛氧淀粉10 g,tid,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后中医临床症候变化及肾功能、血液流变性和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22/26例)及55%(11/20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在改善肾功能、血液流变性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化瘀泄浊解毒方能改善患者症状,清除代谢产物,改善血黏度,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说明益肾健脾化瘀泄浊解毒法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不全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泄浊方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RF脾肾气阴两虚,湿浊瘀阻证6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予以控制饮食,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泄浊方,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及血浆ET~1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Scr下降,Ccr上升,血浆ET~1下降,且以2期、3期患者显著。结论:益气养阴泄浊方可减少血浆ET~1的产生,进而拮抗ET的作用以改善肾功能,延缓CRF的病程进展,提示CRF早期干预,疗效更佳。益气养阴泄浊方对血浆ET~1水平的下调作用可能是其治疗CRF脾肾气阴两虚,湿浊瘀阻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化瘀泄浊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脂质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RF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予低蛋白饮食、控制高血压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健脾补肾、化瘀泄浊中药。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C、TG、APOB水平明显下降(P<0.01),HDL-C、APOAⅠ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和改善肾功能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化瘀泄浊中药能改善CRF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提高临床疗效和更好地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潜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温潜糖肾方。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7.5%、对照组5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均降低,但治疗组血肌酐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温潜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温阳泄浊法和益气泄浊法对肾衰竭期患者肾功能、甲状腺激素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期)脾肾阳虚证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温阳泄浊法(温阳组)和益气泄浊法(益气组),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体征、肾功能、血红蛋白(Hb)、甲状腺激素、尿肌酐(CCr)等变化。结果:温阳组治疗总有效率90%,益气组85%;两组均可以有效降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提高Hb水平,改善肾功能和贫血状态,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温阳法能够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从而改善阳虚症状,与益气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阳泄浊法和益气泄浊法均能有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阳虚证,温阳法改善症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温肾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维增  李俊彪  伍新林  刘奔流 《中药材》2003,26(12):914-917
目的:观察温肾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RF脾肾阳虚、湿浊瘀阻证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低蛋白饮食、控制高血压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温肾泄浊汤。观察治疗2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血钙、血磷和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改善中医症状和肾功能、降低血磷、升高白蛋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CRF脾肾阳虚、湿浊瘀阻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肾泄浊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滋水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滋水泄浊汤,对照组30例为基础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和血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25/30例)及60.0%(12/3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改善肾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水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健脾益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石宏 《光明中医》2007,22(3):54-5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服用健脾益肾泄浊中药并辅助西药对症治疗;对照组23例,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1个疗程3个月,观察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21例,稳定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67.4%;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5例,稳定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37.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肯定的疗效,其治疗的重点应放在失代偿期和肾功能衰竭期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根据病情选择降压、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并口服中药肾衰方加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9%,对照组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升高明显,血肌酐、血尿素氮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从整体、多靶点、多融点、远期疗效证明解毒泄浊的肾衰方的优势,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确实有效,从而探索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疾病"一词在今天是个常用的双音词,其意义人人皆知.但在古代文献中,"疾"和"病"往往单独使用,其意义也稍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刘明 《科学养生》2009,(1):56-56
“三鹿奶粉”造就了一堆结石婴儿,这才让很多人知道有个东西叫三聚氰胺。据报载,这种东西早些年曾引起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关注,起因是一些宠物主人发现宠物进食某种食物后就死亡了,于是将该商家告到法院。经过周密调查与化验,罪魁祸首就是三聚氰胺。出于某种原因,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对外宣布,该物微毒,  相似文献   

13.
14.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7.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8.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20.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