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目剳的临床疗效。方法:目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7例依据辨证分型口服中药,对照组78例口服维生素B1片、氟哌啶醇片。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目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椒目瓜蒌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平均分为西药治疗组和加味椒目瓜蒌汤治疗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加味椒目瓜蒌汤治疗组无论从治愈率、胸水消退时间、并发肝胃肠损害程度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结论:加味椒目瓜蒌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目劄的临床疗效.方法:目割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7例依据辨证分型口服中药,对照组78例口服维生素B1片、氟哌啶醇片.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目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根据目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结合"目体"和"目用"的内涵与相互关系,探讨目病的辨证用药特点,认为目体阴与目用阳是物质基础与功能表现的关系,彼此相互作用、阴阳调和、刚柔相济,从而发挥目的正常生理功能。目病与阴阳失衡,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床治疗目病宜首辨阴阳,明确虚实,目体阴不足者,宜酸甘化阴;目体阴有余者,宜甘淡渗湿;目用阳太过者,宜辛散清热;目用阳不及者,宜咸寒滋阴。用药可酸甘化阴、咸寒滋阴以培其根,柔养目体,又需辛散清热、甘淡渗湿以荡其邪,条畅目用,使目之阴阳调和,则万物明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整理古代有关目痛的针灸文献,分析其取穴及配伍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古代文献支持。方法检索21部与针灸治疗眼病有关的古医籍,摘录涉及目痛的穴位主治条文、单穴治疗目痛条文及穴位配伍治疗目痛条文,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Office Excel电子表格中,按病名、腧穴所在经络、所属部位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然后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结果目痛的针灸治疗涉及13条经脉,应用频次最多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其次是足少阳胆经,然后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督脉、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等;目痛的针灸治疗涉及穴位64个,使用总频次197次,应用频次5次以上的穴位依次为上星、攒竹、合谷、玉枕、阳白、四白、头维、照海、阳溪、三间、下廉、头窍阴。结论目痛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为主,且以眼周、头面和四肢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6.
瞬目或眨眼 ,是一种保护性运动 ,属于生理现象 ,如果瞬目次数很多 ,眼皮不停地开合称为目眨。儿童目眨在临床上不常见 ,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1 5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5例 ,男 1 0例 ,女 5例 ,年龄 5~ 1 2岁 ,病程 3个月~ 4年。诊断标准 :外眼部正常 ,目眨频频 ,排除神经方面的病变。2 治疗方法取双侧头维、地仓、足三里、商丘、四缝 ,患儿卧位 ,穴位常规消毒 ,毫针浅刺不留针 ,1日 1次 ,5次为 1个疗程 ,间隔 2日 ,继续下 1个疗程。3 治疗结果痊愈 :目眨消失 1 0例 ,好转 :目眨次数减少 4例 ,无效 :目眨未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清肺通络合剂(QFTLM)对气阴两虚兼痰热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23例气阴两虚兼痰热型CAP患者分为两组:予抗菌药物治疗组10例,予抗菌药物联合QFTLM治疗组13例。收集治疗前后患者粪便样本46份,利用PacBio测序平台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样本中肠道菌群的组成、多样性和显著性差异物种。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组成:在门水平为厚壁菌门、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和放线菌门;在纲水平为梭菌纲、革兰阴性菌纲、芽孢杆菌纲、丹毒丝菌纲、拟杆菌纲、γ-变形杆菌纲、疣微菌纲和放线菌纲;在目水平为拟杆菌目、梭菌目、单胞菌目、肠杆菌目、乳杆菌目、丹毒丝菌目和颤螺菌目;在科水平为拟杆菌科、乳球菌科、肠杆菌科、韦荣球菌科、艾克曼菌科、毛螺菌科、喜热菌科、链球菌科、丹毒丝菌科和肠球菌科;在属水平为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埃希氏菌属、罕见小球菌属、巨单胞菌属、艾克曼菌属、梭菌属、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2)两组治疗前后梭菌纲的相对丰度抗菌药物组治疗前后为(0.48±0...  相似文献   

8.
目系是中医眼科重要的结构之一.<灵枢·大惑论>首次提出"目系"概念,但对目系病的认识至今仍比较粗浅.目系病临床发病率较高,通过对目系病临床医案的数理统计分析,探讨目系病的证治规律,以期对目系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目劄应用黄元御治厥阴风木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眼科门诊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三年小儿目劄患者3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元御治厥阴风木方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元御治厥阴风木方治疗小儿目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药内服外熏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养阴润目汤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干眼症患者口服自拟养阴润目汤同时配合自制中药外熏方熏眼,对照组30例患者局部用珍珠明目滴眼液滴眼。疗程1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BUT、SchirmerⅠ、荧光素染色与治疗前相比变化程度明显(P<0.05),且治疗组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6.7%,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自拟养阴润目汤同时配合自制中药外熏方熏眼对治疗干眼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简称FFXY)治疗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凋亡相关蛋白IKK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揭示其治疗PLG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治疗组均采取单功能烷化剂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配合饥饱失常及情绪刺激综合造模,空白组正常供应标准饲料及清洁蒸馏水。造模成功后分别作相应处理,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IKKβ、VEGF蛋白的表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KKβ、VEGF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模型组阳性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其他各治疗组阳性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P0.05);FFXY各治疗组阳性表达均低于维酶素治疗组(P0.05);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两种因子阳性表达低于80目组和100目组(P0.05)。结论:FFXY各组和维酶素组治疗PLGC均有效,其中,FFXY各组对PLGC大鼠疗效均优于维酶素组,尤以80目100目等量混合剂量组疗效最显著。提示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胃黏膜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或抑制PLGC组织中IKKβ、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窍与五脏的密切关系,历代医家多有论述。根据五脏和目窍的相关理论来治疗风牵偏视,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消渴目病,即现代临床所言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在眼部所表现的主要并发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西医内外治疗消渴目病的诸多治法,如内服中药、中医外治法等等。分析了上述方法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流程,为后世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XY)抑炎、修复、调节免疫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84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蜥蜴散80目组、100目组、80目+100目混合组、柳氮磺胺吡啶组,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法诱导UC模型.造模成功后做相应治疗,光镜观察肠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血清IL-4的含量和结肠组织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L-4含量明显升高,COX-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组与其他治疗组比较,IL-4含量明显升高,COX-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可能通过升高IL-4的含量,减少COX-2的合成而抑制炎性细胞,调节免疫,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促进结肠溃疡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养阴润目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养阴润目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予养阴润目丸内服,对照组予新泪然滴眼液滴眼,治疗20d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量(SIT)明显增多,泪膜破裂时间(BUT)明显延长,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角膜染色明显好转(P<0.05~0.01)。结论 养阴润目丸可有效改善眼表症状,治疗干眼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针刺配合耳穴与单纯针刺或单纯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对比。方法 将282例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阳白、攒竹、四白、太阳配合耳穴:皮质下、心、肝、肾、神门、眼、目1、目2进行治疗。对照一组单纯采用治疗组的针刺法,对照二组单纯采用治疗组的耳穴法。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耳穴疗效优于单纯针莉或单纯耳穴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逍遥散加减在眼科极为常用 ,有疏肝活血明目之功 ,为历代医家所重视。“逍遥散”原出自宋代《太平惠氏和剂局方》一书 ,是治疗肝郁血虚所致的妇人诸疾之方。但明代王肯堂、张景岳分别在《证治准绳》和《景岳全书》著作中都提到过本方有治疗目疾的作用。明末著名眼科医生傅仁宇在《审视瑶函》中 ,以加味逍遥饮 (即逍遥散去姜、薄 ,加栀子、丹皮 )治疗肝郁气滞的暴盲症。清代黄庭镜在《目经大成》中宗赵养葵的加味逍遥散再加山萸肉、黄连、羚羊角、犀角等 ,定名为“羚犀逍遥散” ,治疗“怒气伤肝 ,血郁目暗”。其后刘松岩在《目科捷径》中以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景汤加减联合激光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消渴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87眼)气阴两虚夹瘀型消渴目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44眼)应用益景汤加减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30例(43眼)采用单纯激光治疗。通过视力、FFA及OCT等检查比较两组病例疗效,检测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益景汤加减联合激光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消渴目病疗效优于单纯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9.
消渴目病为消渴病的严重并发症。尽管我国古代医籍中没有消渴目病病名的明确记载,但有关消渴目病的发病及病证特点等均有叙述。通过对相关古代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初步总结出古代对该病的病因及病机的认识,为我们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灵枢·脉度篇》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说明肝与目在生理上有密切关系。临床上,目有病又多宜从肝着手治疗,故有“肝开窍于目”之说。这一论点,在眼科临床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就个人体会,对这一论点略抒管见,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