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0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对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2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给予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χ~2=8.16,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2,7.66,5.30;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鑫  张俊龙 《北京中医药》2006,25(3):155-157
本文系统地整理了《内经》伏邪理论的思路,总结了历代医家关于伏邪概念的认识,提出了伏邪概念的实质.认为导致疾病过时而发的藏于人体的致病因素、可以通过仪器等检测出的病灶、引起疾病反复发作的因素、尚未发作的遗传病、导致其发作的致病因素等,统属伏邪范畴.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是中医学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自然界和人的组成、变化及关系,以及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等各个方面。中医学的整体观是"元整体观",而不是"合整体观",元整体的本原是混沌一元的整体,由整体产生出部分。"气一元论"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由混沌一元的元气分化演变而来,气分阴阳,阴阳生万物。中医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孕育和发展,"气一元论"贯穿《黄帝内经》始终。因此,只有明确了《黄帝内经》中"气"的概念和分类及其演变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整体观。  相似文献   
4.
武峻艳  王杰  张俊龙 《中医杂志》2014,(14):1180-1183
中医病因病机是在"象思维"指导下,从致病因素与机体的整体联系中考察病因的"辨证求因"。它以疾病的各种外在表现为依据,体悟疾病的内在本质或变化规律,具有重"象"轻"体"、主客合一,着眼"关系",关注"动态"等特点。文化通过与环境的交流和反馈,以"文化—基因交互作用"等方式,深刻地影响着疾病的性质和转归,只有充分认识到文化的这一重要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医病因病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自1999年3月至2007年6月间我们对32例肘管综合征的患者在传统的手术方法上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4~  相似文献   
6.
张勇  李建仲  张俊龙 《光明中医》2016,(23):3406-3407
李建仲,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师承山西省推拿界老前辈王中衡先生,学习通督按摩法,同时博采百家之长,整复手法挥洒自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笔者有幸位列师门,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介绍李教授在临床中采用通督正脊术中特有整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症,其中坐位推正法为其特色,并在临床应用上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西医学所命名的"帕金森病"大致可归属于中医学"颤证"的范畴,文章旨在阐明两病的差异与交融,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首先,梳理颤证的相关理论,并开展颤证的中医现代辨证规律研究;其次,明确目前多数医家对帕金森病病机及证候分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学的相关研究;最后,对比前后两项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两病的主要症状相似,但在病证所辖范围、病位及基本证型和证候要素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结论:可以参究颤证,探讨帕金森病的证候学规律,为丰富和发展中医辨治帕金森病理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中医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中医人才培养的精英特征;而中医学的文化属性又决定了在培养中医精英人才的同时,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思想为指导,笔者对现有的中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以期培养符合中医规律、具有中医思维,具备文化底蕴的高素质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帕金森病的中西医主要发病机制,认为肾虚证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不能完全等同,但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为肾虚的表现之一,肾虚是帕金森病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大、中动脉,这些解剖学结构与中医学中的"脉"具有交叉性;而动脉壁内皮损伤及脂质的沉积则与中医学的浊、痰、瘀、毒密切相关。从中医理论角度而言,动脉粥样硬化是在浊、痰、瘀、毒病理因素作用下导致的血液、脉道及相互之间相互关系失调而发生的一种病理变化。其中,浊邪蕴积是上述病理变化过程的始动因素。文章中论述浊阴浊气的生理学含义、浊邪浊病的病理学意义,进而探讨浊邪与痰、瘀、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病机学演化规律,最后诠释浊痰瘀毒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中医学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