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99Tcm-MIBI显像与手术131Ⅰ清甲后复发的关系.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为DTC清甲治疗后患者173例,行99Tcm-MIBI双时相甲状腺局部静态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分别计算99Tcm-M1BI早期、延迟T/N比值及洗脱率;依据Tg、TgAb、B超、X线及全身131Ⅰ显像的复发判定标准,分析DTC手术131Ⅰ清甲治疗成功后复发率;比较复发与无复发组99Tcm-MIBI早期、延迟T/N比值及洗脱率.结果:DTC手术131Ⅰ清甲治疗成功后3年内复发率为5.20%(9/173).其中乳头状癌复发率为4.90%(5/102),滤泡状癌复发率为5.63%(4/71),两组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论何种病理类型,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组早期、延迟T/N比值均明显低于无复发组(P<0.05),洗脱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结论:'99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联合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清甲)治疗后复发与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相关性,探讨HIF-1α对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机制。方法:依据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B超、X线及全身131I显像的复发判定标准,观察分析17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联合131I清甲治疗成功后3年复发率,将复发病例作为复发组;随机选取相同数量未复发病例作为无复发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技术检测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患者癌组织中HIF-1α阳性细胞率和HIF-1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联合131I清甲治疗成功后3年内复发率为5.20%(9/173)。其中乳头状癌复发率为4.90%(5/102),滤泡状癌复发率为5.63%(4/71),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组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组织HIF-1α阳性细胞率和HIF-1α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联合131I清甲治疗成功后仍有少数患者复发,其机制之一可能与癌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99Tcm-MIBI纳米粒子SPECT-CT显像在评价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耐药性试验中的价值,旨在寻找一种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无创评价手段。方法 制备99Tcm-MIBI纳米粒子显像剂;构建荷人乳腺癌裸鼠的模型;对裸鼠模型采用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ET)化疗:第1、2天表柔比星40 mg/(m2·d),尾静脉给药;第3天多西他赛60 mg/m2,尾静脉给药,3周为1个周期,共化疗3个周期;化疗前后应用99Tcm-MIBI纳米粒子SPECT-CT显像,观察影像变化情况,通过ROI技术,计算每只乳腺癌裸鼠模型的肿瘤与周围本底的比值(T/B)。结果 根据UICC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人乳腺癌裸鼠的模型联合化疗后的疗效,在40只人乳腺癌裸鼠模型中,部分缓解(PR)27只,疾病稳定(SD)12只,疾病进展(PD)1只;人乳腺癌裸鼠模型化疗前行99Tcm-M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柠檬酸对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简称清甲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唾液腺功能的影响,阐明柠檬酸对131I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随机选择准备首次行131I治疗的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柠檬酸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无特殊准备,柠檬酸组患者于131I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3周内每天含柠檬酸1 min(0.2 g/次)后吐出。2组患者分别于131I治疗前24 h及131I治疗后3个月行2次99mTcO4-唾液腺显像检查,计算第15分钟摄取指数(15 min UI)和排泌分数(SR),评估唾液腺功能。结果:与131I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131I治疗后右侧腮腺和双侧颌下腺15 min U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腮腺15 min UI降低(P<0.05);与131I治疗前比较,柠檬酸组患者131I治疗后双侧腮腺及双侧颌下腺15 min U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柠檬酸组患者131I治疗前后双侧腮腺和双侧颌下腺15 min U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31I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双侧腮腺治疗后SR降低(P<0.05),双侧颌下腺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柠檬酸组患者双侧腮腺和双侧颌下腺治疗后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31I治疗后比较,柠檬酸组患者双侧腮腺SR升高(P<0.05),双侧颌下腺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后唾液腺排泌功能可能受损,短期口含柠檬酸对唾液腺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唾液腺的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谭丽玲  王燕  汪健 《实用医技杂志》2023,(11):832-833+838
应用99m锝-焦磷酸盐(99Tcm-PYP)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显像诊断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99Tcm-PYP作为一种显像剂,它早期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显像,后来发现99Tcm-磷酸盐衍生物可以与心肌细胞中的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紧密结合,现用于心肌淀粉样变显像。SPECT/CT显像是一种较成熟的显像技术,有较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诊断标准。99Tcm-PYP SPECT/CT显像对诊断ATTR-CM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99Tcm-硫胶体显像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80例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99Tcm-硫胶体显像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99Tcm-硫胶体显像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中的效能。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80例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中,69例确诊早期乳腺癌,占86.25%;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4例,占55.00%;99Tcm-硫胶体显像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4例,占78.26%;99Tcm-硫胶体显像联合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7例,占82.61%;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造影与99Tcm-硫胶体显像单项检查诊断,且9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 131碘( 131I)配合丙基硫氧嘧啶(PTU)有效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低)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 121例甲亢患者采用常规 131I治疗作为对照组;168例甲亢患者采用小剂量 131I配合PTU治疗,131I用量 为111~148 MBq(3~4 mCi),一次性空腹口服,于服 131I后3 d依据患者血清TT3、TT4、FT3、FT4、sTSH水平及临床症状配合150~300 mg•d-1的PTU治疗,定期随访。结果:小剂量131I+PTU治疗组患者 131I治疗后1个月血清FT3、FT4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血清FT3明显降低(P<0.01),而FT4下降缓慢;治疗后4个月起FT3、FT4下降缓慢,至6个月时FT3、FT4降至正常;治疗后1个月小剂量131I+PTU组血清FT3、FT4降至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 131I组(P<0.01),治疗后3和6个月2组FT3、FT4降至正常及接近正常的比例接近;治疗后1年,小剂量 131I+PTU组治愈、好转和无效的比例均与常规 131I组接近,而甲低的发生率[1.2%(2/168)]明显低于常规 131I组[6.6%(8/121)](P<0.01)。结论:小剂量131I配合PTU治疗甲亢,既可以达到常规 131I治疗甲亢的效果,又可以降低早发甲低的发生率,永久性甲低发生率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31I对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清除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的疗效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131I清甲治疗的DTC患者,共236人次接受131I治疗。根据治疗后6~12个月的血清学及影像学指标评估患者的疗效反应,根据131I治疗剂量分为1次1.1 GBq(G1组)、2次1.1 GBq(G2组)、3.0 GBq(G3组)和3.7 GBq(G4组)。对201例患者随访12~90个月,收集131I治疗后的血清学、影像学及治疗记录等资料,评估病情有无进展。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治疗组的疗效差异及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PFS,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1)4组的总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疗效不确切(i...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 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5%以上。131I治疗是DTC患者术后治疗的重要环节,在131I治疗时,唾液腺可摄取少量131I从而引起唾液腺功能受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引起的唾液腺辐射损伤应给予足够重视。本文将对继发于131I治疗的唾液腺损伤的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主要应用radioiodine-131(131I)去除,去除成功后既可彻底消除DTC术后的隐匿病灶,又可通过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的变化来监测有无复发和转移,便于随访。首次去除的成功率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131I剂量,通过优化剂量,使患者首次去除效果最大化,并避免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应用的几种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131I去除剂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高比放、高放化纯的131I-血管活性肠肽(VIP)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采用CH-T法用131I标记VIP,并用Sephadex G-10柱层析分离纯化,硅胶60F254薄板层析(TLC)检测。131I-VIP使用前进行灭菌处理,同时进行细菌、热源及安全性鉴定。注射131I-VIP后0.5小时、2~4小时、18~24小时用单探头SPECT采集颈部、胸部及腹部平面图像。结果显示:细菌培养、热源鉴定及安全性结果为阴性,符合体内用药要求;碘标记率80%,比放射性36TBq/mmol。注入的131I-VIP迅速由血循环中清除,主要浓集于肺。2小时后胃部出现明显的放射性核素分布,并随时间延长而增浓。肿瘤灶在注射131I-VIP后0.5~3小时显影,24小时后仍清晰可见。以上表明:Sephadex G-10柱层析法分离纯化131I-VIP 标记混合物简便、快速、有效。131I-VIP受体显像可显示VIP受体阳性肿瘤,但131I-VIP体内脱碘造成胃区放射性核素浓集是其主要缺点,尚有待于深入研究克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_4~+CD_(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比率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40例(28 d内存活22例,死亡18例)为脓毒症组,健康人群3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水平,比较2组Treg水平的差异,以及脓毒症组治疗前后Treg水平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患者外周静脉血中Treg占CD_4~+T淋巴细胞的(8.26±0.34)%,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4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治疗1周后Treg占CD_4~+T淋巴细胞的(7.65±0.65)%,低于治疗前的(8.26±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n=22)和死亡组(n=18)Treg占CD_4~+T淋巴细胞比率分别为(8.23±0.34)%和(8.30±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Treg水平增高,提示调控Treg水平是治疗脓毒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采用液闪-液闪法作~(65)Zn~(35)S双标记测量,以H~#作淬灭指标,可一次性给出双际记样品经过淬火校正的实际计数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度淬灭(H~#<160)、~(35)S/~(65)Zn=0.05~20范围内、~(65)Zn~(35)S校正误差基本在10%以内,这一结果基本可满足放射性测量的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甲状腺30分钟摄99mTc比与24小时摄131I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对3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了初步研究。按常现方法测定24小时摄131I率后,每个病人静脉注射5mCi99mTcO4-,30分钟后行针孔准直甲状腺显像,准直器距颈部皮肤6cm,采集100K计数,以甲状腺ROI平均计数与颈部软组织ROI平均计数之比值作为参数,与24小时摄131I率作相关分析,推导回归方程。结果:30分钟摄99mTc与24小时提131I率呈高度正相关(r=0.72,P<O.01),回归方程Y=2.32X+3.39(为摄99mTc比,Y为摄131I率);甲亢组30分钟摄99mTc比为31.2±2.8非甲亢组为9.8±1.1。因此,30分钟摄99mTc比24小时摄131I率之间存在定量关系,并有助于区分甲亢与非甲亢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8)F-FDG与~(131)I显像在诊断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方法53例手术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和大剂量~(131)I去除甲状腺治疗,并进行~(18)F-FDG SPECT/CT全身显像和~(131)I全身扫描。结果在39例血清hTg高于正常的患者中,11例患者~(18)F-FDG SPECT/CT全身显像与~(131)I全身扫描均为阳性;2例均为阴性;12例~(18)F-FDG SPECT/CT全身显像阳性,而~(131)I全身扫描阴性;14例~(18)F-FDG SPECT/CT全身显像阴性,而~(131)I全身扫描阳性。在14例血清hTg正常的患者中,~(18)F-FDG SPECT/CT全身显像与~(131)I全身扫描均为阴性。结论~(18)F-FDG SPECT/CT全身显像和~(131)I全身扫描联合显像,在探测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病灶中具有重要价值;甲状腺癌细胞对~(18)F-FDG和~(131)I的摄取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25Ⅰ-血栓烷B_2放射免疫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25I-TXB-2放射免疫测定法。将TXB-2-牛血清白蛋白联结物免疫家兔产生抗TXB-2抗体,抗体效价1:20,000。用氯胺T法制备TXB-2-组织织胺-125I示踪剂。放射免疫测定的精密度为6.5%;最小检出值为10pg/m1。健康成人血浆正常值为135.99±81.80pg/m1。本法具有直接、快速、简便、可靠与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99TcmO4 与99Tcm_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核素显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亚甲炎组35例 ,正常对照组31例 ,两组均进行 99TcmO4 与 99Tcm_MIBI甲状腺显像。甲状腺显像运用4分计分系统 :0~3分别表示严重减低、减低、正常、升高。结果 :亚甲炎组中33例 99Tcm_MIBI显像较 99TcmO4 显像图像质量改善、计分增加 ,正常对照组计分增加不明显。分别经秩和检验和t检验 ,亚甲炎组 99TcmO4 显像与 99Tcm_MIBI显像有统计学意义(P<0.01) ;99Tcm_MIBI亚甲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TcmO4 与99Tcm_MIBI联合显像可提高亚甲炎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放射性碘 - 12 5粒子 (1 2 5Ⅰ )和1 2 5Ⅰ+吉西他滨 (GEM)在局部进展期间胰腺癌中的应用比较。背景1 2 5Ⅰ近距离治疗曾被尝试应用于治疗晚期胰腺癌 ,尤其在治疗二、三期的胰腺癌上 ,拥有一定的优势 ;GEM是一种对晚期胰腺癌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抗癌药物。然而 ,1 2 5Ⅰ +GEM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所以 ,本文将对上述两种疗法进行比较。方法 :自 2 0 0 0年 4月~2 0 0 3年 4月 ,38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 (LAPC)患者随机分成2组 :A组 18例 (1 2 5Ⅰ粒子组 ) ,B组 2 0例 (1 2 5Ⅰ +GEM)。所有患者均于手术中施行了1 2 5Ⅰ粒子植入术。根据MemorialSloanKetter癌症中心 (MSKCC)技术计算出粒子的数目和总活度。每次所用粒子的平均活度、最小周边剂量和治疗靶区大约分别是 2 0mCi,14 0 0 0cGy ,5 3cm3。 33例行胆肠和 或胃肠吻合术。在术后 ,定期行腹部X拍片 ,CT扫描和放射性核素等检查。结果 :例患者中 ,可评价客观疗效者 (OTR) 34例 ,可评价临床受益反应 (CBR)者 36例 ,可行毒性反应评价者 36例。CR +PR率A组为 37.6 % ,B组为 4 4 .5 % (P >0 .0 5 ) ,CR ,PD中位期A组为 8 0个月和 3.2个月 ,B组 5 .5个月和 5 0个月 (P <0 .0 5 )。CBR率A组为 11.7% ,B组为4 2 .1% (P <0 .0  相似文献   

19.
用~(99)Tc-RBC对34例急慢性胃肠道出血患者作放射性核素显像,22例阳性,其中急性出血8例,慢性出血14例。出血部位胃5例,十二指肠4例,小肠9例,结肠4例。准确率85%以上。本法较X线胃肠造影敏感、安全、有效;对小肠出血的定位诊断较内窥镜、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为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14C-杀灭菊酯经灌胃和静脉给药在大、小鼠体内的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动力学参数中吸收速率常数ka为1.69h~(-1)和0.27h~(-1),血中T1/2β分别为24.32h、78h和104.68h;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是11.38、6.16和6.461/kg;体内廓清率(CL)分别为0.349、0.655和0.043L/h;达峰时间(Tmax)为1.89和12.91h;达峰浓度(Cmax)为3034.37和1063.11nmol/L;生物利用度为0.78。~(14)C-杀灭菊酯在小鼠组织中的时程特点为吸收快,分布快,排出亦快。以肝脏分布最高,肾脏次之,脑和睾丸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