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浮针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部分非运动症状、稳定运动症状,甚至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从帕金森病诊治现状、浮针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和优势、验案举隅等方面分享应用浮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13)
目的 探讨左归丸加减对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82例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左归丸加减口服。观察2组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主要症状中医评分。结果 2组运动症状无差异,但非运动症状及主要症状中医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左归丸加减能够有效改善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近五年来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寻求治疗帕金森病的更好方法。方法通过查阅近五年来文献资料,总结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的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情况,专方专药对运动症状、异动证及痴呆疗效观察情况,通过针刺舞蹈区、运动区观察帕金森病治疗情况,通过单味药物及复方药物实验观察帕金森患者多巴胺受体变化,及针灸临床症状。结果中医药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人的临床症状。结论中医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归纳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状况。方法查阅近5年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文献。结果肝、肾、脾等脏腑虚损,导致气血亏虚、气滞痰瘀是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产生的主要病机。针对病机特点,中医临证多从肝、肾、脾等脏腑论治,针对不同的病理因素,常佐以补益气血、行气活血、化痰祛瘀等法。结论中医药标本兼治,能减少西药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温俊雄  杨楠 《现代中医临床》2021,28(5):69-71,76
帕金森病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不仅有运动迟缓、震颤、肌强直为主的运动症状,还有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颤证症状与帕金森病核心症状一致.帕金森病的主要病机为胆气不舒、三焦壅滞.临床实践发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临床症状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其中非运动症状是导致帕金森病晚期致残和生活质量恶劣的重要因素。便秘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田教授致力于神经变性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中医中药手段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疗效显著。笔者师从田金洲教授,本文对田教授关于帕金森病便秘的病因病机、发病基础、辨证分型特点、临床用药经验进行简要归纳总结,并整理两则典型临床医案介绍其病证结合的学术特色和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非运动症状日益受到重视。抑郁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本病属于"颤证"与"郁证"范畴,属于因病致郁,临床所见多以肝气郁结型为主,本文通过分析帕金森病后抑郁的病因病机,阐述应用疏肝解郁法治疗帕金森后抑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术,在帕金森病的康复锻炼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太极拳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如改善运动能力,增加运动的灵活性,调节平衡,减少跌倒。在非运动症状方面,可以有效改善不良情绪、呼吸障碍、认知障碍、疼痛及疲乏等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对太极拳干预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鉴于样本量的差异和太极拳种类的不同,以及干预时间和干预强度的不一,各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差别,有必要对其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PD非运动症状出现早于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药治疗存在不良反应,可导致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情绪障碍等症状恶化。针灸对PD非运动症状有良好的疗效。该文对近几年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PDSD)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PDS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便秘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甚至比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更早出现,会不同程度的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中医和西医对此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但病程较长后则治疗效果不佳。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可配合有效的外治法。文章旨在探讨帕金森病便秘的病因病机以及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抑郁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抑郁不仅有运动迟缓、筋脉拘急等“筋脉”为病的表现,还有情绪低落,意志行为能力低下,思维迟缓等“情志”为病的特征。帕金森病抑郁属于“筋脉病”与“情志病”的“合病”。肝在体合筋,主疏泄、调畅情志,是肝藏象生理功能的主要体现;肝郁不达则情志郁结,筋脉不利。现代研究发现,肝主疏泄的功能与脑内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多巴胺分泌不足是引起帕金森病抑郁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的生理功能特征,我们认为 “筋脉拘急,神气郁结”是帕金森病抑郁的病机;柔肝缓急,理气解郁是帕金森病抑郁的基本治则治法;提出了将理气解郁经典方越鞠丸与酸甘缓筋急的芍药甘草合用作为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基础方,为该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衰老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许多因素(环境污染、精神紧张、遗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这一现象的发生,各种"老年病"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已有很多研究表明,抗衰老治疗对一些疾病的预防与辅助治疗具有价值,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已有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了抗衰老治疗的潜在价值,但对于帕金森病抗衰老治疗的作用机制至今没有明确的论述。为此,该文以具有临床报道的中医抗衰老方剂补阳还五汤为载体,探讨帕金森病的抗衰老治疗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在抗衰老的几种机制中,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自由基与氧化应激等机制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该文以补阳还五汤为载体,但所发现的帕金森病的抗衰老辅助治疗机制不仅仅限于补阳还五汤,亦可通过其他抗衰老手段产生类似的结果。该文的贡献主要在于明确了帕金森病抗衰老治疗的机制,为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与预防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砭石热熨治疗帕金森病气虚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帕金森病气虚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砭石热熨组,砭石热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2周。3组患者治疗前、后运用Wexner便秘评分、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进行结果评定。结果 中药砭石热熨组Wexner便秘评分、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BSS)、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均优于砭石热熨组和麻仁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砭石热熨组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砭石热熨组(86.67%)和麻仁丸组(83.33%)。结论 中药砭石热熨治疗帕金森病气虚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的便秘症状,帮助患者建立规律排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世界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PD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PD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且合并有基础疾病,体质普遍较弱,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一旦染病则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很高。中医艾灸疗法在治疗PD及防治疫病方面发挥了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通督扶阳灸法联合强壮穴艾灸治疗,既可以帮助PD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又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而防治新冠肺炎。  相似文献   

15.
冯思同  张毅 《中草药》2020,51(2):542-548
知母宁是一种具有C-糖苷和氧杂蒽酮成分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性损伤、提高线粒体生物能量和改善认知缺陷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对知母宁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探究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绿茶多酚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纹状体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绿茶多酚组,另取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每组10只。分别在6周后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后,取纹状体,应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纹状体内SOD、GSH、GSH-Px的含量均明显减少,MDA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绿茶多酚组大鼠纹状体内SOD、GSH、GSH-Px的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MDA含量呈减少趋势。结论:绿茶多酚能较好地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对细胞的损伤,从而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in the world. In 2004, approximately 13,000 individuals in Hong Kong, China, had PD. PD greatly affects quality of life and conventional medication can produce severe side effect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actices of conduction exercise (CE) and self-acupressure (SA) may relieve PD symptoms.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CE and SA in treating PD.MethodsPatients with primary PD were recruited. Eligibl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 treatment or control group. The assessor and data analysts were blind. The treatment phase duration was 8 weeks, with 8 weekly sessions of CE and SA practice. Baseline, midpoint, and final assessment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the treatment phase. The primary outcome is scores on the 39-item 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 (PDQ-39), and the secondary outcome is scores on a custom-designed questionnaire based on TCM “Deficiency of Spleen Qi” scores and scores on a non-motor PD symptoms scale.DiscussionThis trial is the first rigorous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E and SA in relieving PD symptoms. The aim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CE and SA in treating a disease that is difficult to treat conventionally. The data obtained will form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lated studies.Trial registration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 (ChiCTR-IPR-17011987, Date of registration: 14 July, 2017).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发现至今超过1个世纪,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然而在临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愈药物,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和原因的认识仍停留在假说阶段。中医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属于“痴呆”“呆病”范畴,历代医家对其发病及治疗均有论述。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用于分析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将基于中医整体观念,从“先天之本”-肾、“后天之本”-脾胃及气、血的角度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指导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刘滨  刘维 《天津中医药》2021,38(8):1046-1049
刘维教授以阴毒立论,选用地榆甘草汤加减方治疗白塞氏病。阴毒致病,常体现为毒邪伤及阴分。白塞氏病从临床所见,认为毒邪可侵犯太阴、少阴、厥阴经络,尤以太阴脾经受伤为著。地榆甘草汤能入阴解毒,敛疮止溃,对白塞氏病口腔、外阴及肠胃溃疡效果明显,在临床使用中还应依据毒邪的性质和所侵犯的部位随症加减。文章同时对地榆甘草汤治疗白塞氏病的免疫机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首乌熟地饮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该实验将小鼠分为4组:正常组、首乌熟地饮组(对照组)、MPTP组(模型组)、MPTP+首乌熟地饮组(干预组),分别给予首乌熟地饮(对照组和干预组)和去离子水(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30d;随后模型组和干预组腹腔注射MPTP,正常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 d后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各组TH m RN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m 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腹腔注射MPTP的模型组和干预组的TH阳性神经元数和TH m RNA表达量均明显少于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但模型组与干预组之间黑质的TH阳性神经元数和TH m 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相比,首乌熟地饮使干预组黑质区4种亚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m 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首乌熟地饮对MPTP诱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不具有预防保护作用,但其或许通过增加GPX表达从而增强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