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传统单指数DW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对中央腺体区(CG)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超声引导穿刺病理证实的52例CG区前列腺病变的患者,其中PCa患者18例,共32个病灶(PCa组);BPH患者34例,共67个病灶(BPH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单指数DWI(b=0、1 000 s/mm2)及IVIM-DWI(b=10、20、30、50、80、100、200、400、1 000、1 500 s/mm2)扫描,并计算ADC值、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比较2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评价各参数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CG区PCa组的ADC值、D值明显低于B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间D*值及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60%、96.90%;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876(P<0.001),敏感度、特异度为91.00%、71.90%。D值曲线下面积大于ADC值(Z=1.299,P<0.05)。结论 单指数DWI和IVIM-DWI可诊断和鉴别诊断CG区PCa和BPH,D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及预测PCa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 收集55例接受前列腺IVIM-DWI(b=0、50、100、150、200、400、600、800、1 000、1 500、2 000 s/mm2)并经病理确诊为PCa(PCa组)或BPH(BPH组)患者,根据病理分级结果将PCa组分为低分亚组与高分亚组,比较组间及亚组间ADC值、D值、D*值及f值差异,对差异有意义的参数绘制鉴别诊断PCa与BPH及预测PCa病理分级的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分析PCa组各参数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44例,PCa组24例,BPH组20例,组间ADC值、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4、-10.87,P均<0.01),而ADC值(0.99)及D值(0.98)鉴别诊断PCa与BPH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P=0.24)。PCa组内低、高分亚组的ADC值及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3.86,P均<0.05),ADC值(0.76)及D值(0.88)预测PCa病理分级的AUC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Z=2.23,P=0.02);PCa组ADC值(r=-0.44)及D值(r=-0.56)与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超高b值DWI与IVIM成像对PCa有一定应用价值。ADC值与D值鉴别诊断PCa与BPH的效能相当,而D值预测PCa病理级别的效能高于ADC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以不同b值获得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单发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病理确诊良性22例(良性组)、恶性21例(恶性组);将其术前5个b值(0、200、400、600和990 s/mm2)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导入ITK-snap软件,于b值为990 s/mm2的DWI上手动勾画ROI,利用自编程序分别计算ROI内不同b值的ADC百分位数(ADC 5%、25%、50%、75%、95%)、平均值、偏度及峰度,绘制直方图曲线;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直方图参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结果 b值为400、600、990 s/mm2时,良性组ADC 5%、50%、75%及平均值均高于恶性组(P均<0.05);b值为200、400、600、990 s/mm2时,良性组ADC 25%高于恶性组(P均<0.05);b值为600、990 s/mm2时,良性组ADC 95%高于恶性组(P均<0.05);其余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ADC直方图参数中,b值为990 s/mm2时的ADC平均值鉴别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751;b值为990 s/mm2时的ADC平均值、ADC 95%的诊断敏感度最高,均为81.04%;b值为990 s/mm2时的ADC 50%诊断特异度最高,为86.43%。结论 b值为200、400、600尤其990 s/mm2获得的ADC直方图参数可用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b值RESOLVE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骶髂关节活动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纳入70例临床诊断SpA患者(SpA组)和17例骶髂关节正常者(对照组);SpA组再分为活动亚组和非活动亚组。行骶髂关节常规MRI及不同b值RESOLVE DWI,测量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ADC1为b=50、500 s/mm2拟合,ADC2为b=50、700 s/mm2拟合,ADC3为b=50、500、700 s/mm2拟合;比较不同b值RESOLVE DWI在2组的诊断效能。结果 SpA组整体及其非活动亚组和活动亚组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在不同b值RESOLVE DWI中的ADC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非活动亚组ADC2和ADC3均低于活动亚组(P均<0.05),而ADC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3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DC2及ADC1。结论 多b值拟合(b=50、500、700 s/mm2)RESOLVE DWI可兼顾图像质量及显示病灶;ADC可作为定量指标评估SpA骶髂关节活动性病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基于分段读出平面回波序列(RS-EP)单指数模型DWI、双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关运动(IVIM)成像诊断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价值。方法 收集鼻阻塞患者20例,按病理结果分为单纯性鼻炎组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RS-EP序列的IVIM和单指数模型DWI检查,获得IVIM参数纯扩散系数(D)、假性灌注系数(D*)、灌注分数(f)和ADC参数图。分别测量2组下鼻甲黏膜的前、中、后部3个区域的参数值。比较2组和3个区域间各扩散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慢性单纯性鼻炎组的ADC和D值分别为(1 938.84±170.46)×10-6 mm2/s和(1 698.91±145.17)×10-6 mm2/s,慢性肥厚性鼻炎组ADC值为(1 681.76±132.21)×10-6 mm2/s,D值为(1 439.39±101.26)×10-6 mm2/s,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和f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下鼻甲黏膜前、中、后部ADC值依次增高(P均<0.05);下鼻甲前、中、后部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D值的曲线下面积高于ADC值(0.932±0.044 vs 0.896±0.058,P<0.05),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93.75%、90.00%、93.75%、85.71%。结论 基于RS-EP序列的IVIM成像和单指数DWI成像在鉴别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其中基于IVIM模型的D值较常规ADC值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DWI鉴别胶质瘤术后复发及假性进展的价值。方法 根据随诊或二次手术结果将38例接受手术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分为术后复发组(n=20)和假性进展组(n=18)。行IVIM DWI扫描,分别测量病灶的单指数模型参数(ADC)、双指数模型参数和拉伸指数模型参数,比较2组间各参数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及假性进展的诊断效能。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组ADC、D、DDC、α值均小于假性进展组,D*、f值均大于假性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D、D*、f、DDC、α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908、0.925、0.804、0.743、0.901和0.961。结论 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相关参数对于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及假性进展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中拉伸指数模型中α值诊断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 (IVIM-DWI)鉴别诊断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对24例高级别胶质瘤和28例脑转移瘤术前或放化疗前同时行MR平扫、增强及IVIM-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瘤周1 cm水肿区及对侧半卵圆中心灌注系数(D*)、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值,计算肿瘤实质、瘤周1 cm水肿区各参数相对值(rD*、rD、rf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转移上述参数的差异。对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评价各参数诊断高级别胶质瘤或脑转移瘤的效能。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瘤周1 cm水肿区D*值、rD*值均高于脑转移瘤对应区域(P均<0.05);f值、rf值均低于脑转移瘤对应区域(P均<0.01);瘤周1 cm水肿区D*值的AUC最大,但仅与肿瘤实质rD*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IVIM-DWI可区分高级别胶质瘤和脑转移瘤肿瘤实质和瘤周1 cm水肿区扩散和灌注差异,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在诊断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中的价值。方法 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患者于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行常规MR及多b值DWI IVIM检查,由2名医师独立测量肿瘤的ADC值及IVIM参数[真实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假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将患者分为pCR组(14例)和非pCR组(47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所有参数及其新辅助化疗前后变化的百分数(Δratio),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参数诊断pCR的效能。结果 与非pCR组比较,pCR组化疗前ADC值(P=0.002)和D值(P=0.007)更低,ΔratioADC值(P < 0.001)和ΔratioD值(P=0.002)更高;两组化疗前和化疗后D*f值及其Δrati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ΔratioD值诊断pCR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0.786,P < 0.01)。结论 D值有助于预测和鉴别新辅助化疗后达到pCR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WI和最小ADC值鉴别诊断儿童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与室管膜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及室管膜瘤的MRI资料,其中室管膜瘤8例、间变性室管膜瘤14例,所有患儿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最小ADC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间变性室管膜瘤最小ADC值为(0.579±0.245)×10-3 mm2/s,室管膜瘤最小ADC值为(0.943±0.128)×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84(P=0.003),以最小ADC值=0.695×10-3 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2种肿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1.4%。结论 最小ADC值在儿童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评价亚急性期脑梗死弥散和灌注情况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MR影像资料,包括常规DWI、IVIM成像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序列检查。通过常规DWI序列获得ADC图,IVIM序列获得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图、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图、灌注分数(f)图,3D-ASL序列获得脑血流量(CBF)图。分别测量脑梗死灶及对照侧镜像区ADC值、D值、D*值、f值、CBF值及其相对值(rADC、rD、rD*、rf、rCBF)。比较脑梗死灶与对照侧镜像区各参数的差异,并分析rADC值与rD、rD*、rf值的相关性及rCBF值与rD、rD*、rf值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灶ADC、D、D*、f、CBF值均较对照侧镜像区减低(P均<0.05)。rADC值与rD、rf值呈正相关(r=0.687、0.601,P=0.005、0.018);rCBF值与rf值呈正相关(r=0.581,P=0.022)。结论 IVIM成像能同时提供亚急性期脑梗死的灌注及弥散信息,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亚急性期脑梗塞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和弥散峰度成像(DKI)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乳腺病变的202例患者(215个病灶)采集乳腺DWI,b值取0、30、50、80、120、160、200、500、1000、1500及2000 s/mm^(2)。采用单指数模型、IVIM模型、DKI模型分析原始数据,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IVIM参数灌注分数(IVIM-FP)、真实弥散系数(IVIM-D)及灌注相关弥散系数(IVIM-DP)和DKI参数平均峰度(DKI-K)及平均弥散率(DKI-D)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参数,并建立联合模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单一及联合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良性组54例(63个病灶),恶性组148例(152个病灶),组间ADC、IVIM-D、DKI-K和DKI-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VIM-FP及IVIM-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DKI-K联合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联合参数。ADC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最高,敏感度91.45%,特异度82.54%、准确率88.84%;其AUC 0.92,高于DKI-K及IVIM-DP(Z=4.72、6.78,P均<0.01),与IVIM-D、DKI-D、ADC+DKI-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4、1.34、1.11,P=0.52、0.18、0.27)。结论DWI单指数模型、IVIM及DKI模型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均有较高价值;DWI单一参数中,ADC诊断效能最佳,与联合参数模型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儿童良恶性肝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肝肿瘤患儿资料,经病理和影像征象确诊良性(良性组)、恶性(恶性组)各16例,观察并比较2组肿瘤DWI信号特征、最大ADC值(ADCmax)、最小ADC值(ADCmin)和平均ADC值(ADCave);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值鉴别诊断儿童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良性组8例病灶DWI呈T2穿透效应,2例弥散增加,6例中等弥散;恶性组13例病灶DWI呈弥散受限,2例T2穿透效应,1例中等弥散。恶性组81.25%(13/16)DWI呈弥散受限,显著高于良性组(0)(P<0.001)。恶性组肿瘤ADCmax、ADCmin和ADCave均小于良性组(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DCmax、ADCmin、ADCave均可用于鉴别儿童良恶性肝肿瘤(P均<0.05),ADCmin阈值为1.31×10-3mm2/s时,其鉴别儿童良恶性肝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41)。结论DWI有助于鉴别诊断儿童良恶性肝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 DWI)对肝细胞癌(HCC)进行术前分级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H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以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为依据分为低级别组、高级别组, 均接受MRI及多b值DWI成像, 应用单双指数函数分别计算两组的标准ADC值、真实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DWI参数预测HCC分级效能的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低级别组12例, 高级别组17例。低级别组标准ADC值、D值、D*值和f值分别为(1.29±0.27)×10-3 mm2/s、(1.21±0.36)×10-3 mm2/s、(40.20±7.79)×10-3 mm2/s、(23.97±9.22)%, 高级别组分别为(0.90±0.25)×10-3 mm2/s (0.75±0.20)×10-3 mm2/s、(53.40±11.99)×10-3 mm2/s、(32.24±12.66)%, 两组间标准ADC值、D值及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标准ADC值、D值、D*值鉴别诊断低级别与高级别HCC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6、0.89、0.83;D值取阈值0.87×10-3 mm2/s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0.0%。结论 应用IVIM DWI可以于术前预测HCC的病理学分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多b值DWI中单指数模型和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双指数模型早期预测淋巴瘤疗效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化疗、经病理确诊的淋巴瘤患者22例。患者于治疗前、2个周期化疗后分别进行常规MRI和多b值DWI, 根据IVIM双指数模型获得真性扩散系数(D值)、假性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 根据单指数模型获得ADC值。2个周期化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 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 比较不同疗效组治疗前D、f、D*、ADC值差异, 评价D值和ADC值预测疗效效能。结果 CR组49个淋巴结、PR组17个淋巴结、SD组8个淋巴结。CR组和PR组治疗前D值和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SD组治疗前D值和ADC值均低于CR组和PR组(P均 <0.05), CR组、PR组和SD组f值和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分别以0.48×10-3mm2/s和0.49×10-3mm2/s为治疗前D值和ADC值预测较好疗效(CR和PR)阈值, 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75.76%、0.890和100%、84.85%、0.893, 二者预测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86, P=0.931)。结论 基于IVIM的双指数模型所获得D值和单指数模型所获得ADC值早期预测淋巴瘤疗效效能均较好, 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WI和ADC值对脑实质室管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7例脑实质室管膜瘤和34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患者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并测量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价值。结果 15例脑实质室管膜瘤DWI呈高信号,ADC值为(0.90±0.14)×10-3 mm2/s,32例胶质母细胞瘤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值为(0.72±0.07)×10-3mm2/s,低于室管膜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01)。以ADC值0.79×10-3mm2/s为阈值诊断脑实质室管膜瘤与胶质母细胞瘤,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97.1%,准确率为91.8%。结论 DWI及ADC值在脑实质室管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疗效。方法 对24例胰腺癌患者行DWI扫描,b值为0,600,800,1000 s/mm2,于AW 4.5工作站利用Functool ADC软件进行处理,记录胰腺癌肿块区、肿块邻近区、肿块远离区ADC值;放疗1个月后再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比较胰腺癌患者放疗前后各b值条件下各测量区域ADC值,计算放疗前后胰腺癌肿块区ADC值变化率(rADC)、筛选评价放疗疗效的最佳b值。结果 b值分别取600、800、1000 s/mm2时,放疗前肿块区与邻近区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0.22、0.38,P均>0.05),肿块区与肿块远离区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3.98、3.50,P均<0.01);肿块区、肿块邻近区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块区:t=7.94、5.95、6.51,P均<0.01;肿块邻近区:t=2.96、6.46、8.83,P均<0.01),肿块远离区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1.99、2.02,P均 >0.05)。b值为600,800,1000 s/mm2时的rADC分别为(32.42±1.97)%、(28.44±2.44)%、(30.27±2.03)%。评价放疗疗效最佳b值为600 s/mm2结论 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早期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