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目的 评估功能MR成像联合临床预后因素(CPF)预测宫颈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CCRT)的疗效。方法 59例宫颈鳞癌患者CCRT治疗前在3.0T MR上进行常规MRI,DWI和DCE-MRI扫描。根据CCRT治疗后三个月的随访MRI并结合临床检查,将患者分为两组:有肿瘤残余和无肿瘤残余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功能MRI参数和CPF(肿块大小,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果 肿瘤残余组在治疗前肿瘤低强化区域的最大上升斜率(MSIL)和信号强化率(SERL)显著低于无肿瘤残余组,而ADC值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高于无肿瘤残余组(P均<0.05)。将MSIL和ADC值结合预测CCRT治疗后肿瘤残余发生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个MRI参数;MRI多参数与CPF结合进一步提高了预测效能。结论 治疗前MSIL和ADC值是CCRT治疗后肿瘤残余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MRI多参数与CPF结合预测CCRT疗效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月经状态对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52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MRI及DWI资料,其中317例鳞癌和35例腺癌;177例未绝经,175例已绝经。于ADC图像宫颈癌病灶最大层面测量并记录病灶的ADC最大值(ADCmax)、最小值(ADCmin)和平均值(ADCmean)。比较宫颈鳞癌与腺癌ADC值差异、绝经与未绝经患者宫颈鳞癌和腺癌ADC值差异;分别比较宫颈鳞癌及腺癌中绝经与未绝经患者ADC值差异。结果 宫颈鳞癌ADCmean和ADCmin均低于腺癌(t=-2.05,-2.28,P均<0.05)。未绝经患者中,宫颈鳞癌ADCmean和ADCmin均低于腺癌(t=-4.40,-5.40,P均<0.05);而绝经患者中,宫颈鳞癌ADCmean、ADCmin和ADCmax均与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1.57,0.45,P均>0.05)。宫颈鳞癌及腺癌中,未绝经患者的ADCmean、ADCmax和ADCmin均高于绝经患者(t=-3.96,-2.53,-2.78及t=-3.71,-1.15,-5.01,P均<0.05)。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的ADC值不同,且受患者月经状态影响;未绝经患者中腺癌的ADC值高于鳞癌,绝经患者中腺癌ADC值与鳞癌相仿。未绝经患者宫颈癌病灶ADC值均高于绝经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氨基质子转移成像(APT)及扩散峰度成像(DKI)鉴别不同病理级别宫颈鳞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宫颈鳞癌[高分化组(n=11)、中分化组(n=16)、低分化组(n=9)]患者APT、DKI等资料,分别于非对称性磁化转移率(MTRasym)、平均峰度系数(MK)、平均扩散系数(MD)伪彩图上测量宫颈鳞癌组织的MTRasym、MK及MD值,并比较各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鉴别不同病理级别宫颈鳞癌的效能,观察各参数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MTRasym、MK、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82、15.21、15.35,P均<0.01)。MTRasym值鉴别高、中分化及中、低分化宫颈鳞癌的诊断效能均最佳(AUC=0.85,0.90,P均<0.01),分别优于MD(AUC=0.83、0.78,P均<0.01)和MK(AUC=0.82、0.82,P均<0.01)。MK值、MTRasym值与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r=0.78、0.69,P均<0.01),MD值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68,P<0.01)。结论 APT和DKI参数均有助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相比DKI,APT的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资料,均于术前1~2周接受常规MRI及DWI、DCE-MRI。根据病理结果按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分为无或浅肌层浸润组(n=25)和深肌层浸润组(n=20),比较2组间ADC值及DCE-MRI定量参数值(Ktrans、Kep、Ve)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效能。结果 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组Ktrans值高于无或浅肌层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组间ADC值、Kep、V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trans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P=0.007),以Ktrans=0.355/min为临界值,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60.0%。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中,Ktrans值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扩散峰度成像(DKI)在胶质瘤分级的价值,及其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32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级别胶质瘤组(HGG组,n=18)和低级别胶质瘤组(LGG组,n=14),术前行常规MR、DWI及DKI扫描,测定肿瘤实质区的平均扩散峰度(MK)、轴向扩散峰度(Ka)、径向扩散峰度(Kr)、平均扩散系数(MD)、部分各向异性(FA)和ADC值,比较高低级别胶质瘤各参数值的差异和诊断效能、肿瘤区各参数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高低级别胶质瘤各参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GG组的MK、Ka、Kr、FA值高于LGG组,而MD、ADC值低于LGG组。MK在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2,P<0.01),特异度最高(90.40%);ADC值敏感度最高(80.20%)。MK、Ka、Kr、MD和ADC值与Ki-67标记指数均有相关性,MK值与Ki-67标记指数相关性最大(rs=0.61,P<0.01)。结论 DKI参数对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有一定的价值,其诊断效能总体高于传统扩散参数。DKI参数值对预测肿瘤细胞增殖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同时多层(SMS)分段读出平面回波(RS-EP)弥散加权成像(DWI)用于乳腺的可行性及全肿瘤直方纹理分析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纳入185例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肿瘤患者,均为单发病灶,根据肿瘤性质分为良性组(n=58)及恶性组(n=127);采集SMS RS-EP DWI图像,提取全肿瘤直方图参数及纹理参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并对比组间各参数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定量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 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ADCKurtosis、观察者间ADCEntropy一致性中等(ICC均 ≤ 0.75),其余参数均一致性较好或极好(ICC均>0.75)。除ADCSD和ADCKurtosis外,其他参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直方图参数中,ADCMedian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AUC最高(0.879);纹理参数中,ADCEntropy的AUC值最高(0.764);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5%和81.03%。结论 SMS RS-EP DWI可用于乳腺检查;联合全肿瘤直方纹理分析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MR多参数成像定量参数值评估外周带前列腺癌侵袭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行多参数MRI(mp-MRI)的外周带前列腺癌患者41例(共69份前列腺癌组织),对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多参数定量参数伪彩图,并分别测量肿瘤组织的定量参数值。依据病理ISUP分级将组织分为ISUP<3级组(27份)和ISUP ≥ 3级组(42份),对mp-MRI参数值进行组间比较,采用ROC曲线评估独立预测因子及其联合指标预测前列腺癌ISUP<3级与ISUP ≥ 3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ISUP<3级组ADC值大于ISUP ≥ 3级组(P<0.05),而Ktrans值小于ISUP ≥ 3级组(P<0.05)。独立预测因子及联合指标对前列腺癌ISUP<3级与ISUP ≥ 3级的诊断效能:ADC截断值为0.55 mm2/s时,敏感度0.80,特异度0.71,准确率0.74,AUC为0.81;Ktrans截断值为80.77×10-3/min时,敏感度0.85,特异度0.49,准确率0.59,AUC 0.69;联合指标的截断值为0.290 1时,敏感度0.90,特异度0.65,准确率0.75,AUC 0.81。结论 mp-MRI中的ADC值及Ktrans值可作为评估前列腺癌侵袭性的独立预测因子,二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鉴别不同类型腮腺疾病及诊断腮腺腺淋巴瘤(PAL)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腮腺疾病患者的DKI及DWI资料,分为感染性病变组(n=10)、混合瘤组(n=19)、PAL组(n=14)、其他良性肿瘤组(n=4)、恶性肿瘤组(n=10)。并将其中19例单侧腮腺病变患者的对侧正常腮腺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病灶DKI扩散峰度系数(Kmean、Krad、Kax)、扩散系数(Dmean、Drad、Dax)、FA值及传统ADC值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在PAL的诊断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绘制ROC曲线对筛选后的指标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 各组间Kmean、Krad、Kax、Dmean、Drad、Dax、FA及ADC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A联合Kax值诊断PL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06(0.79~0.94),高于单纯Kax[0.80±0.07(0.70~0.88)]和FA的AUC[0.63±0.10(0.52~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3%、95.78%、91.77%、76.92%、94.44%。结论 DKI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腮腺疾病,联合应用FA及Kax值有利于提高对PAL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MRI纹理分析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 以172例乳腺癌为训练组,分为ALN阳性亚组(n=79)和阴性亚组(n=93),提取增强MRI及ADC图中ALN纹理特征,比较2亚组间纹理特征差异;筛选纹理特征,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以另外37例乳腺癌为测试组,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 基于增强MRI和ADC图选取16个纹理参数,其中熵的预测效能最优,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和0.786。经Lasso回归筛选11个纹理特征,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其AUC为0.906,用于测试组时AUC为0.859,预测效能良好。结论 MRI纹理分析预测乳腺癌ALN转移具有较高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常规MRI表现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鉴别Ⅰ、Ⅱ上皮性卵巢癌(EO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EOC患者,比较Ⅰ、Ⅱ型EOC常规MRI定性指标及ADC直方图定量指标的差异;绘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的鉴别Ⅰ、Ⅱ型EO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 44例EOC中,20例Ⅰ型及24例Ⅱ型,其形态及内部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型EOC的ADC直方图定量值均高于Ⅱ型(P均<0.01)。常规MRI指标及ADC直方图指标鉴别Ⅰ、Ⅱ型EOC的AUC为0.65~0.97,其中第50百分位数(ADC50th)及第90百分位数(ADC90th)的AUC最高,均为0.97;病灶形态与成分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P>0.05);病灶形态与ADC最大值(ADCmax)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P>0.05),肿瘤成分AUC与ADCmax、ADC99t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9、1.60,P均>0.05),二者AUC均小于其余ADC直方图定量参数(P均<0.05);定性指标的联合AUC小于平均ADC值(ADCmean)及第10百分位数(ADC10th)、ADC50th及ADC90thZ=2.71、2.37、2.74、2.87,P均<0.05)。结论 ADC直方图分析有助于直观显示EOC内部特性,其定量参数鉴别诊断I、Ⅱ型EOC的效能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阴道常规超声联合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宫颈癌同步放化疗(CCRT)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30例经病理确诊并接受CCRT的宫颈癌患者,于CCRT前1周(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中)及治疗结束1个月(治疗后)行经阴道常规超声联合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行盆腔MRI,比较治疗前、中、后各超声参数变化。依据超声及MRI表现评估宫颈癌CCRT疗效,观察二者的一致性。结果 30例宫颈癌中,28例鳞癌、2例腺癌。治疗前、中、后病灶最大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前、后病灶回声、血流分级、弹性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前、中、后病灶边界、阻力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经阴道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评估结果与MRI结果的一致性较强(Kappa=0.72,P<0.01)。结论 经阴道常规超声联合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CCRT治疗宫颈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探讨T2 mapping成像鉴别宫颈癌类型、分化程度及预测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方法 对57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行常规MR、DWI和T2 mapping检查,测量肿瘤和正常子宫肌层的T2值和ADC值。对比测量参数在肿瘤与正常子宫肌层、鳞癌与腺癌、中高分化与低分化、LVSI阳性与LVSI阴性之间的差别,绘制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宫颈癌肿瘤与正常子宫肌层之间T2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鳞癌与腺癌之间T2值、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分化组T2值和ADC值均低于中高分化组(P均<0.05),LVSI阳性组T2值明显低于LVSI阴性组(P=0.002)。LVSI阳性组和LVSI阴性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5)。T2值、ADC值鉴别高中分化与低分化宫颈癌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709、0.747,T2值预测宫颈癌LVSI的AUC为0.856。结论 T2 mapping成像可用于诊断宫颈癌和病理分级,预测宫颈癌LVSI状态优于ADC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对比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鉴别宫颈鳞癌与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鳞癌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46例待检查者(包括9名正常人和37例病理证实的宫颈癌鳞癌患者)进行盆腔MRI常规及IVIM序列扫描,根据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不同,将宫颈癌患者分为低、中、高分化3组(分别为8人、20人、9人),在磁共振检查前每例患者均未采取过任何治疗措施。结果 (1)相较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鳞癌的D值、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降低而D~*值、f值升高,且各参数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具有最佳诊断效能。(2)宫颈鳞癌分化程度越低,D值、ADC值越小,D~*值、f值越大。不同分化程度宫颈癌两两对比,ADC值、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鉴别中、高分化宫颈鳞癌时,ADC值具有最佳诊断效能,鉴别低、中分化时,D值均具有最佳诊断效能;f值在鉴别高分化、低分化宫颈鳞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M与DWI能够鉴别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组织,IVIM在鉴别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0T MRI的多b值DWI中ADC值反映宫颈鳞癌灶强化程度及分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鳞癌患者的多b值DWI及多时相增强扫描图像,勾画癌灶高、低强化区,计算不同b值下的ADC值及信号强度的强化幅度。分析不同高低b值组合下的ADC差值与早、晚期强化幅度的相关性,以及ADC值和ADC差值与鳞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不同b值时宫颈鳞癌高低强化区的ADC值随b值增高呈逐渐降低趋势。b值为200 s/mm2时,与高b值(800、1 000、1 200、1 400 s/mm2)组合后ADC差值与早期强化幅度呈弱相关(r=0.315~0.339,P均<0.05)。b值为800、1 000 s/mm2时,中高分化癌灶高强化区域的ADC值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灶(P均<0.05),余b值下不同分化癌灶ADC值及不同b值下ADC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强化区的各ADC值及ADC差值在不同分化癌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b值组合可用于反映宫颈癌血供及分化程度,其中采用3.0T MR DWI检查宫颈鳞癌的b值可为200 s/mm2和800 s/mm2或1 000 s/m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扩散峰度成像(DK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诊断宫颈鳞癌与腺癌及其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宫颈癌 患者的DKI和IVIM资料,测量宫颈癌组织的平均扩散峰度(MK)、平均扩散系数(MD)、慢速扩散系数(D)、快速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分别比较宫颈鳞癌组和腺癌组及不同分级亚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各参数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鳞癌组MK值高于腺癌组,MD、D、D*和f值低于腺癌组(P均<0.05)。2组MK、MD和D值在不同分级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腺癌组中 f值在不同分级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K值鉴别诊断宫颈鳞癌与腺癌及不同病理分级的AUC最高;除D*外,其余参数与宫颈鳞癌和腺癌病理分级均存在相关性(P均<0.05)。结论 与IVIM相比,DKI可更有效地诊断宫颈鳞癌与腺癌,并评估其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颈癌癌灶大小及病理分化程度与ADC值的关系.方法 收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53例,均于治疗前接受常规MR及DWI检查,b=1000 s/mm2,记录其病理类型、分化程度.采用后处理工作站的像素分析软件划定ROI,测量肿瘤ADC值和大小,并分析相互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平均ADC值为(1.05±0.17)×10-3mm2/s,与病灶横断面最大径(r=-0.28,P=0.04)及体积(r=-0.40,P<0.01)均呈负相关;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病灶横断面最大径、体积及ADC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宫颈癌病灶体积越大,ADC值越趋向于低;而ADC值及体积大小均不能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SNEC)的常规CT、MRI表现及ADC值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SNEC的影像学资料,测量ADC值,并与鳞状细胞癌(25例)及腺样囊性癌(15例)的ADC值比较。结果 25例肿瘤中,直径>3.5 cm者19例(19/25,76.00%),呈不规则分叶状;直径<3.5 cm者6例(6/25,24.00%),呈椭圆形。病变累及全组副鼻窦及鼻腔6例,病变主体位于筛窦10例、蝶窦4例、上颌窦2例,局限于鼻腔3例。22例伴邻近组织广泛受累。20例接受CT检查示9例病灶密度均匀,11例呈不均匀密度软组织密度,其中5例可见斑点或线条样钙化影;16例可见骨质破坏。14例接受MRI示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SNEC平均ADC值为(0.65±0.10)×10-3 mm2/s,明显低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结论 SNEC的常规CT、MRI表现及ADC值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18FDG-PET/MR一体机观察宫颈鳞状细胞癌ADC值与FDG-PET标准化摄取值(SUV)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行盆腔PET/MR检查。采用随机自带软件,利用轴位像对PET图像、ADC图及T2WI进行自动配准,并在同一层面勾画ROI,测量感兴趣体积(VOI)内肿瘤最大SUV(SUVmax)和平均SUV(SUVmean)、最小ADC值(ADCmin)和平均ADC值(ADCmean)。结果 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的ADCmin与SUVmax、ADCmin与SUVmean、ADCmean与SUVmax、ADCmean与SUVmean均无明显相关性;中-高分化和低分化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上述ADC和SUV指标间亦无明显相关性。中-高分化与低分化宫颈鳞状细胞癌ADC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49)。结论 ADC和SUV是诊断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相互独立的指标。恶性程度分级评价中,ADC可能较SUV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