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微量泵输注阿托品对有机磷中毒抢救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微量泵输注阿托品救治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阿托品给药方式及给药后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阿托品化的维持及引起阿托品中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22例AOPP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阿托品,对照组24例AOPP患者采用间断静脉推注阿托品,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阿托品化的时间、阿托品化的维持及阿托品中毒。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72h体温、心律与对照组比较更平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中毒、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阿托品治疗AOPP的效果优于常规分次间断静脉推注药物,是一种安全简便又可靠有效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2.
郑玉兰  王晓兰 《中原医刊》2007,34(16):49-50
目的探讨治疗有机磷中毒患者阿托品的最佳给药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对10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取不同的给药方法,对给药后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阿托品化的维持时间及阿托品中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给药效果。结果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与间隔静脉推注给药方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给药具有阿托品化的时间短,容易维持和不易发生阿托品中毒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江 《吉林医学》2010,31(17):2612-2613
目的:比较阿托品不同给药方法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阿托品最佳给药方法。方法:将79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人工间歇静脉推注,B组采用微量泵静脉静脉滴注,C组先间隔静脉推注达阿托品化后微量泵持续静脉静脉滴注,严密监测3组患者应用阿托品的过程中意识、体温、瞳孔直径、脉搏及皮肤等病情指标变化;观察3组患者阿托品用量、阿托品化的时间、阿托品化维持时间、住院时间、72h胆碱酯酶活性及用药效果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A组体温、脉搏、昏迷和躁动发生率、瞳孔异常改变以及皮肤异常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A组阿托品化维持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B、C组(P<0.05);72h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B、C组(P<0.05);C组阿托品用量明显低于A、B组(P<0.05);B组达阿托品化时间明显比A、C组长(P<0.05);A组用药后出现药物中毒、反跳、依赖、耐受和中间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以及治疗后死亡率均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先间歇静脉推注,达阿托品化后再用微量泵给药方法可较快达到阿托品化,且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给药不良效果及并发症少,患者转归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量泵输注阿托品救治危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阿托品给药方式及给药后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阿托品化的维持及引起阿托品中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58例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阿托品,对照组34例采用间断静脉推注阿托品,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阿托品化的时间、阿托品化的维持及阿托品中毒。结果两组的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中毒、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量泵持续输注阿托品具有恒量、恒速,用药量稳定的优点,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安全简便又可靠有效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莉 《中外医疗》2012,31(16):85-85
目的探讨阿托品在口服有机磷农药重症中毒患者抢救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0月间,入院抢救治疗的42例口服有机磷农药重症中毒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给药方式)和B组(采用传统的间隔静脉推注方式),每组各2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抢救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但是两组患者在达阿托品化时间方面A组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品在口服有机磷农药重症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具有很好的疗效,且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给药方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阿托品微量泵持续输注与间歇静脉注射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阿托品,对照组采用间歇静脉推注阿托品。观察两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用药剂量、剂量反跳、中间综合征和阿托品中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用药剂量、剂量反跳、中间综合征和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法治疗有机磷中毒患者效果优于间歇静脉推注法,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微量泵维持阿托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重度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先间歇静脉推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后再用微量泵泵入阿托品,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持续泵入阿托品,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胆碱酯酶活力好转所需时间、血糖浓度水平稳定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病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间歇静脉推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后再用微量泵泵入阿托品方式可以较早改善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的实验室指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微量泵注射阿托品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阿托品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不同给药方法 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阿托品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对照组:阿托品采用常规间断分次按时静脉推注.其他急救措施及药物应用相同.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在体温、脉搏、阿托品累积用量、治疗时间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7.5%(P<0.01).结论 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阿托品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具有省时、省力,便于观察、调整和计算阿托品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高等优点,同时减少因多次反复静脉注射可能造成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是较好的给药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阿托品持续静脉泵入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效果。方法:将54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达阿托品化后,观察组28例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对照组26例间断静脉推注阿托品。结果:观察组阿托品维持总量(205.0±15.2mg)、ICU住院平均天数(5.7±3.2d)、阿托品中毒率(7.14%)和病死率(3.57%)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更便于调整阿托品的剂量,且抢救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0.
兰力  曾艳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5):29-30
目的:探讨以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硫酸阿托品治疗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2006年1月以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硫酸阿托品治疗7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回顾性分析。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抗胆碱类药物,可避免阿托品减量过快或间隔时间过长造成的有机磷中毒反跳现象的发生,保证抗胆碱类药物用量的持续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刘长芳  刘鸿翔 《安徽医学》2012,33(4):462-464
目的探讨持续微泵联合应用阿托品与氯解磷定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持续微泵联合应用阿托品与氯解磷定组(试验组)与间歇静脉注射阿托品与氯解磷定组(对照组),比较2组间阿托品化时阿托品和氯解磷定用量、阿托品化及血浆胆碱酯酶活性(CHE)恢复时间、阿托品化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II评分)及IgA水平、病死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救治过程中的阿托品和氯解磷定用量、阿托品化及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阿托品化时APACHEII评分及Ig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病死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微泵联合应用阿托品与氯解磷定是提高救治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血液灌流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的价值。方法:67例AOPP患者分为两组,灌流组39例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28例行传统治疗。比较两组间的治疗差异,比较灌流组患者灌流前后胆碱酯酶活力、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血常规的变化。结果:灌流组的ICU停留时间、昏迷持续时间、阿托品累积用量、机械通气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灌流组患者灌流前后胆碱酯酶活力、血红蛋白、白细胞无显著差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灌流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5d,灌流组胆碱酯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P治疗AOPP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联合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自由组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阿托品治疗,实验组30例,采取血液灌流联合阿托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6.67%),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46.67%),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效果确切,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ASOP)的疗效对比研究;方法:将1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A组(中毒后0~12 h,44例)、观察B组(12~24 h,44例);观察C组(24~36 h,4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洗胃,静脉给阿托品、解磷定及对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AS...  相似文献   

15.
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联合持续微量泵静脉用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浩  蒋小燕 《北京医学》2010,32(4):307-309
目的探讨联合持续微量泵静脉用药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北京急救中心2001-2004年所救治的52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阿托品与碘解磷定先静脉注射后持续微量泵静脉维持给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歇给药方法。两组均经过洗胃、补液及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死亡1例(3.7%),无反跳病例;对照组痊愈18例,死亡7例(28%),反跳6例(24%),治疗组病死率、反跳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总量及治疗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持续的微量泵静脉给药在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中方法简单、可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后口腔护理对病情反跳的影响。方法256例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在充分洗胃、导泻及应用足量的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28例,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12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早,中、晚和进食前后给予口腔护理。观察口腔护理对病情反跳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病情反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腔护理能够使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口腔残留或反流入口内的毒物,减少毒物的再吸收,从而减少病情反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对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HD)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7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治疗组(HD组)和未经血液透析治疗组(非HD组),观察病情转归,测定治疗后血清SOD、MDA、NO、NOS含量,并以健康体检者血清SOD、MDA、NO、NOS为对照组。结果:HD组意识恢复较早(P<0.01),血清SOD、MDA、NO、NOS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有机磷毒物,防治阿托品中毒,减少毒性自由基,减轻心脑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尿道下裂患儿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患儿90例,ASA分级 为I或II级,年龄为2.0~6.0 (4.0±1.3)岁,体质量11.50~21.0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 外阻滞组(I组)、全身麻醉组(II组)和全麻喉罩复合硬膜外阻滞组(III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入室后静脉麻醉诱导, 麻醉维持均采用七氟醚吸入,使脑电双频指数值维持45~60。I组行硬膜外穿刺麻醉;II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III组 置入喉罩并行硬膜外穿刺阻滞。观察3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与I组及II组 相比,III组患儿血压、心率更平稳,术后躁动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两组低(均P<0.05)。结论:全麻喉罩复合硬膜外 阻滞用于尿道下裂的患儿麻醉效果优。  相似文献   

19.
二尖瓣脱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57例二尖瓣脱垂(MVP0不同术式的外科治疗效果。手术随机分为3组;传统的二尖瓣成形组,Gore-Tex线人工腱索替换组和瓣膜置换组。结果显示,Ⅱ组和Ⅲ组术后每搏二尖瓣返流量明显少于Ⅰ组。各组术后长期随访机能状况均明显改善。MVP的外科治疗应首选二尖瓣成形;而Gore-Tex线人工腱索替换和人造瓣环盛开有方法安全可靠,其效果优于传统的腱索成形,并可避免瓣膜置换术后长期抗凝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解磷定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诊治的1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成3组,甲组采用持续静脉注射氯解磷定,乙组采用间断注射氯解磷定。丙组采用静脉滴注氯解磷定,3次/d,对各组氯解磷和阿托品用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胆碱酯酶的恢复时间及患者治疗后总的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过程中,甲组和乙组氯解磷定的总用药量大于丙组,阿托品的总用量、中间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小于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d后,甲组和乙组胆碱酯酶活性明显提高,与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效果更加明显,甲组和乙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总有效率高于丙组,甲组和乙组的痊愈率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注射和肌注氯解磷定效果优于静脉滴注,患者临床治愈率高,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及中间综合征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