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学机制,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提高骨密度,达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本文综述了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与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对骨代谢的调节机制、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动物实验研究以及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骨质疏松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睾酮与男性骨质疏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男性骨质疏松的病因是多方面的 ,雄激素水平下降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雄激素不仅在获得骨峰值及维持骨量中起重要作用 ,雄激素水平下降与随增龄而发生的骨丢失关系也很密切。雄激素通过雄激素受体影响成骨细胞功能 ,各种局部因子起调节作用。老年人部分睾酮替代治疗可提高骨密度 ,但其利弊需进一步观察。同时雌激素在男性骨质疏松中所起作用开始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国南方绝经后妇女中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和XbaⅠ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进行了病例一对照调查。[方法]研究对象总共182名中国南方绝经后妇女,研究对象均用DEXA检测骨密度,用PCR-RFLP的方法鉴定雌激素受体的基因型,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及各基因型在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结果]PP、xx、Ppxx、PPxx型在骨质疏松组中的分布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P、XX、Ppxx、PPxx4种基因型的携带者比正常人骨质疏松的易患程度分别高2.46、2.972、2.2、15倍。[结论]可以将ER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作为在中国南方进行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基因分型,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测75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者腰椎、股骨上段的骨密度和198例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的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在PP型,低体重是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的危险因素;在pp型,高龄是大转子、Ward’s区骨密度的危险因素;在Pp型,高龄是腰椎、股骨颈、Ward’s骨密度的危险因素;低体重是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多态性筛选危险因素对临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严重危害老年人群的健康。性激素在男性骨骼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雌激素和雄激素都能够促进骨形成,对抗骨量丢失,而孕激素则可能对男性骨量的维持起到负性调节作用。老年男性体内雌激素、雄激素的缺乏与其骨密度降低、OP患病率增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性激素及其受体调节剂为OP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雌激素是目前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治疗的常用药物,并不被推荐用于治疗男性OP;雄激素替代治疗可使老年男性骨密度得到增加,但在前列腺和心血管安全性上存疑,因而并不推荐常规使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能提升血清睾酮水平,有助于增加腰椎和髋关节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但尚未被正式批准用于治疗男性OP,其疗效及安全性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and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ARM)应用于OP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在动物模型中被证实能够增加雄性大鼠的骨骼强度。本文就性激素在老年男性OP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师的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受体对骨量的获得与维持有着重要的作用,近10年来关于雌激素受体研究主要集中在α受体,而β受体的研究较少。笔者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雌激素β受体基因与骨密度关系文献,主要从骨量的遗传特性、雌激素受体的作用、雌激素β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在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雌激素在绝经后妇女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中作用的研究成果。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雌激素主要通过与雌激素受体、Ⅱ型胶原、细胞因子及活性氧分子等的相互作用,影响其发生和发展。而在骨质疏松的致病过程中,雌激素除了作用于骨组织和骨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细胞因子、活性氧分子外,还可通过影响性激素结合蛋白、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导致其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国南方绝经后妇女中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和XbaⅠ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进行了病例一对照调查。方法中国南方绝经后妇女182人,分为骨质疏松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91人;均用DEXA检测骨密度,用PCR—RFLP的方法鉴定雌激素受体的基因型,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及各基因型在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结果PP、xx、Ppxx、PPxx型在骨质疏松组中的分布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xx、Ppxx、PPxx四种基因型的携带者比正常人骨质疏松的易患程度分别高2.46、2.972、2.2、15倍。结论可以将ER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作为在中国南方进行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期雌激素降低伴骨质疏松女性牙周病患者进行牙周系统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观察38名绝经期女性雌激素、骨密度测量水平及牙周各项指标,根据身体状况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牙周系统治疗,实验组补充雌激素结合牙周系统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记录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38名绝经期女性患者雌激素水平及骨密度存在不同程度降低,实验组12例患者补充雌激素3个月后雌激素恢复或接近正常(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6个月骨密度测量出现不同程度改善(P>0.05),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附着丧失水平较未补充雌激素组降低(P>0.05),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有效提高绝经期女性雌激素、骨密度水平及牙周病患者牙周系统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西芬对去卵巢造成的骨质疏松大鼠性激素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切除大鼠卵巢造成骨质疏松模型,观察他莫西芬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乳酮(PROG)、皮质醇(COR)、睾酮(T)及骨密度 (BMD)的影响,并与尼尔雌醇(nilestrial)做阳性对照。结果 他莫西芬治疗的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血清E2水平高于病理对照组(P<0.05),LH水平低于病理对照组(P<0.05),左侧后腿股骨胫骨及平均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0.01,P<0.1,P<0.05)。结论 他莫西芬能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拟雌激素样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对骨代谢作用的明确机理尚不明瞭。近年对成骨细胞样细胞中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表明,雌激素通过其在骨细胞中的受体而有直接对骨代谢起作用的潜力。人们已了解雌激素对骨质疏松骨具有保护作用,但对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存在及作用机理还需研究。本文作者采用改良的反转录和多聚酶链反应放大技术,检测20例雄性L-E大鼠骨折后骨痂内雌激素受体mRNA含量。用限制消化技术准确放  相似文献   

12.
妇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作用机制之一,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着重要关系。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会抑制雌激素受体α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骨的新陈代谢,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种甲基化的状态是可以逆转的,通过干预基因甲基化,可以影响骨形成和骨重吸收的过程,进而为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会影响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水平,绝经后妇女平均血清Hcy浓度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提示血清Hcy浓度可以作为早期筛查骨质疏松的指标之一;葛根素达到合适浓度后可抑制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增强细胞ERαmRNA表达,进而促使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通过分析阐明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可以早期筛选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更简便快捷地诊断骨质疏松,为临床进行基因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可以选择性地开发调节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药物,从而使治疗骨质疏松的靶向性更强,为骨质疏松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和脆性骨折发生风险增加为主要特征的全身 性代谢性骨骼疾病。有相当充分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已有大量有关雌激 素受体ot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但检测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指标、样本量等因素的差 异,使结果得不到共识。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分析方法的不断更新,已初步确定传统基因多 态性位点PvuII和Xbal与骨质疏松相关,一些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也被发现。同时,研究领域还 延伸到了药物基因组学,以预测治疗药物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为了进一步阐明雌激素受体(X 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应进行更为合理的研究设计,并且充分考虑基因与基因以及环境与基 因间的相互作用。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雌激素受体a基因多态性位点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及机 制的阐明,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会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呼和浩特地区汉族老年男性髋部骨折患者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男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128例,按年龄配比选取汉族男性健康体检者128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行骨密度检查,并进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骨质疏松组雌激素受体PvuⅡ基因型PP、Pp及pp频率分别为7.8%,42.2%和50.0%;对照组雌激素受体PvuⅡ基因型PP、Pp及pp频率分别为13.3%,53.9%和32.8%,卡方检验提示,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之间Pp,pp,PP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雌激素受体XbaI基因型XX、Xx及xx频率分别为4.7%,44.5%和50.8%;对照组雌激素受体PvuⅡ基因型XX、Xx及xx频率分别为3.1%,39.1%和57.8%,卡方检验提示,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之间XX、Xx及xx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呼和浩特地区老年男性ERα基因基因PvuⅡ酶切位点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存在相关性。老年髋部骨折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补肾方药对骨质疏松防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45  
目的 探讨补肾方药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本研究选用3种模型,即地塞米松和卵巢切除所诱发的骨质疏松模型,自然衰老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给予中药治疗。测定大鼠骨密度、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及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及基因表达分析。结果 补肾方药可显提高地塞米松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血清骨钙素水平,降低尿钙排泄,同时,促进骨组织中I型胶原和LMP-1 mRNA表达,补肾方药还提高小肠黏膜CaBp-D9K基因表达,从而使小肠黏膜钙结合蛋白(CaBp)的合成增加,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补肾方药可提高卵巢切除所诱发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促进骨组织中I型胶原mRNA及小肠黏膜中VDR mRNA的表达,提高卵巢切除大鼠血清雌激素的水平,同时,提高骨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和β(ERα,ERβ)的表达,增加雌激素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补肾方药改善老年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降低尿钙排泄,通过提高骨转换,主要是促进骨形成防止骨量丢失。结论 补肾方药通过多环节、多途径,调节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形成与骨吸收,使其达到骨形成与骨吸收相偶联,而防治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6.
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BMD)对监测治疗骨质疏松及预测骨折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扼要综述了骨转换指标和BMD在治疗骨质疏松中的监测频率和最小显著变化(LSC),以及两者与骨折风险的关系,它对于指导临床监测治疗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中国南方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ER)基因PvuⅡ和XbaⅠ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与脊柱骨质疏松的关系进行病例一对照调查,了解ER基因多态性与妇女绝经后脊柱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182名中国南方绝经后妇女,均用DEXA检测腰椎(L2-5)的骨密度,用PCR—RFLP鉴定雌激素受体的基因型。分析E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以及各基因型在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结果 骨密度呈以下分布规律:PP〈Pp〈PP、xx〈Xx〈XX。PP,PPxx,Ppxx的骨密度较其他基因型低。在分层分析中,表明PP型及复合基因型PPxx及Ppxx型在脊柱的骨质疏松组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ER基因PvuⅡ和XbaⅠ核酸限制性内Ⅵ酶多态性与骨质疏松存在关系,可以将ER基因PvuⅡ和Xbal多态性作为在中国南方进行筛选绝经后脊柱骨质疏忪高危人群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葛根对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密度和骨组织构造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葛根是药食同源的植物,为了全面反映葛根对骨代谢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了未经任何提取的葛根,观察了其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骨密度和骨组织构造的作用.方法 麻醉下切除小鼠双侧卵巢,制作雌激素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模型后,令各组小鼠每天分别摄取含有葛根低、中和高剂量的饲料,并设正常组、模型组和雌二醇组.4周后,对小鼠股骨骨密度、骨微细构造以及子宫的作用进行检测.结果 骨密度检测表明,低剂量葛根显著抑制了雌激素缺乏所致股骨骨密度的下降;中剂量葛根完全抑制了这种下降;葛根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加了骨密度,其作用强度与雌二醇相当.骨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因雌激素缺乏导致的股骨远端海绵骨的骨量减少、骨小梁宽度的下降以及骨小梁间距的增大,被低剂量葛根显著抑制,被中剂量葛根完全抑制.另外,高剂量葛根显著增加了骨量和骨小梁的宽度.子宫的质量分析显示,小剂量葛根没有明显刺激子宫的作用,中、高剂量葛根轻度抑制了子宫质量的下降,但其强度仅为雌二醇的1/10.葛根抑制骨量减少的作用机制,可能性与抑制破骨细胞的数量有关.结论 葛根不同于雌二醇显著刺激子宫,而具有与雌二醇相当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女性闭经后骨质疏松症安全而有效的食品或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苯并二氢吡喃衍生物xy2004对去势雌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genistein组、xy2004高、低剂量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给予蒸馏水10 mL·kg-1,给药组分别给予小剂量xy2004 3 mg·kg-1和大剂量xy2004 7 mg·kg-1,genistein组给genistein 6 mg·kg-1,灌胃给药。观察xy2004对去势雌鼠骨密度的影响;检测大鼠体内血清钙、血清磷及碱性磷酸酶、白细胞介素-6等生化指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法考察化合物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ic receptor,ER)的亲和力。结果去势后大鼠骨密度下降,使用xy2004灌胃3个月后,能明显抑制去势雌鼠骨密度的下降,降低血中ALP含量,抑制IL-6分泌。Xy2004与ER有亲和力,对ERα和ERβ的IC50分别为4.12×10-7M和7.38×10-5M。结论化合物xy2004通过与去势雌鼠体内雌激素受体结合,影响去势大鼠骨代谢,增强去势雌鼠骨密度,抗去势雌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进一步研究中药坚骨颗粒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 采用以卵巢切除后雌激素缺失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用DEXA法分析股骨骨密度,用生物力学技术分析动物股骨的力学性能参数,对比观察了模型组、雌激素组、中药组动物股骨骨密度和股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用药4个月后雌激素组和中药组大鼠股骨的骨矿含量、骨密度、最大载荷、破坏载荷、能量吸收参数与造模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中药坚骨颗粒可拮抗模型动物的骨量丢失,维持造模后动物骨骼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改善骨质疏松大鼠骨的韧性,降低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