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 构建miR-140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兔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人全血标本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出带有酶切位点的miR-140序列,将该序列定向克隆入pBudCE4.1载体中,构建pBudCE4.1-miR-140真核表达载体。将核定位信号肽偶联核激酶底物短肽(nucleus localization signal linked nucleic kinase substrate short peptide,NNS)修饰的壳聚糖(NNSCS)分别与pBudCE4.1-miR-140重组质粒及pBudCE4.1空质粒形成纳米复合物,分别瞬时转染体外分离培养的正常兔原代关节软骨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40的表达情况。结果 构建的pBudCE4.1-miR-140真核表达质粒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均正确,表明miR-140成功克隆入pBudCE4.1载体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NNSCS/pBudCE4.1对照组相比,NNSCS/pBudCE4.1-miR-140转染组软骨细胞中miR-140表达升高约14.5倍(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pBudCE4.1-miR-140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后软骨细胞可以有效地高表达miR-140,为将来探究miR-140在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上皮组织特异性表达鼻咽癌来源潜伏膜蛋白1(N-LMP1)和人补体受体2(CR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猪胚胎成纤维细胞并筛选整合有N-LMP1和CR2基因的细胞克隆,为构建与EBV感染相关的猪鼻咽癌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直接合成ED-L2启动子和N-LMP1,从人B淋巴细胞中的RNA经RT-PCR扩增出CR2,将上述3个片段逐个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N1上,构建上皮组织特异性表达N-LMP1和CR2的载体pN1-ED-L2-N-LMP1-CR2;用脂质体转染猪胚胎成纤维细胞, 经药物G418 筛选和PCR鉴定阳性克隆。结果 成功构建上皮组织特异性表达N-LMP1和CR2的真核表达载体pN1-ED-L2-N-LMP1-CR2,并成功整合到猪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中,获得了整合有目的基因N-LMP1和CR2的猪胚胎成纤维细胞克隆。结论 获得了上皮组织特异性表达N-LMP1和CR2 的猪胚胎成纤维细胞克隆,为通过细胞核移植方法获得表达N-LMP1和CR2转基因猪提供了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胰岛β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基因敲入打靶载体,最终获得胰岛β细胞中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基因敲入小鼠,为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因敲除动物模型。方法 以低拷贝质粒pBR322-2s为骨架构建取获载体(retrieving vector),应用λ噬菌体Red重组酶介导的缺口修复(gap-repair)方法,通过细菌内的同源重组克隆长度约为12 kb的小鼠胰岛素2(Ins2)基因组DNA,同时构建1个带有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序列、Cre重组酶序列和正负向筛选标记基因的微型打靶载体(mini-targeting vector),最后通过同源重组获得Ins2-Cre打靶载体。结果Ins2基因的第3外显子为靶点,成功构建了受内源性Ins2基因启动子严格调控的表达Cre重组酶的基因敲入型打靶载体。结论 成功构建了在胰岛β细胞中特 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基因敲入型打靶载体,为获得胰岛β细胞中基因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提供了关键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猕猴B病毒囊膜蛋白gD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且检测其在293T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方法 首先通过基因合成手段获得含B病毒gD蛋白的基因片段, 在经由PstⅠ和NotⅠ双酶切后连接到pEGFP-N3载体, 随后将构建的pEGFP-N3-GD重组质粒转染到人胚胎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再用Western blot检测所提蛋白其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并用激光共聚焦分析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定位情况。 结果 成功获得携带gD基因的阳性重组质粒pEGFP-N3-GD, 且pEGFP-N3-GD重组质粒能在293T细胞的表面正常表达。 结论 利用真核表达系统, 既能够在细胞表面产生B病毒gD蛋白的特异性重组抗原, 而且可用于B检测抗原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细胞内区域的功能,分析TF细胞内区域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Trizol一步法抽提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总RNA,RT-PCR扩增TF全长(TF full-length)基因和TF细胞内磷酸化位点缺失(TF truncated)基因,分别克隆入pGEM-T载体,再构建人TF full-length基因和TF truncated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F full-length和pcDNA3.1(+)-TF truncated。将构建好的pcDNA3.1(+)-TF full-length和pcDNA3.1(+)-TF truncated瞬时转染MCF-7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质粒的表达,并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瞬时转染后TF的促凝血功能。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转入人TF full-length基因和TF truncated基因后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扩增出人TF full-length基因和TF truncated基因,成功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并且在MCF-7细胞中表达后具有促凝血活性。瞬时转染pcDNA3.1(+)-TF truncated不能增加MCF-7 细胞的迁移能力,而转染 pcDNA3.1(+)-TF full-length后可以显著增强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成功构建了带有人TF full-length,TF truncated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F full-length和pcDNA3.1(+)-TF truncated,为研究TF以及其细胞内磷酸化位点区域在肿瘤学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表达小鼠新基因mgt-16的反转录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简称10T1/2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以含小鼠新基因mgt-16的DNA序列为模板PCR扩增得到mgt-16编码序列,T-A克隆后测序获得pMD18T-16质粒,与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酶切、连接、转化,通过PCR、酶切鉴定和测序获得正确的pEGFP-N1-16载体。将pEGFP-N1-16载体中含mgt-16的片段克隆至反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通过酶切鉴定和测序获得正确的pLEGFP-N1-16反转录病毒载体。将pLEGFP-N1-16转染反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hoenix,制备携带mgt-16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小鼠间充质干细胞10T1/2后,400 μg/mL G418 筛选获得稳定表达mgt-16与EGFP融合蛋白的10T1/2细胞克隆。荧光显微镜观察MGT-16蛋白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结果 PCR扩增得到大小约300 bp的mgt-16条带,T-A克隆后测序显示获得的mgt-16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序列相同。构建的pEGFP-N1-16载体经PCR、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构建成功,构建的反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16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观察MGT-16主要在Phoenix细胞和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质表达,核周表达水平较高。结论 成功构建了小鼠新基因mgt-16的反转录病毒载体,并在间充质干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新基因mgt-16在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人源的Sesn1真核表达载体同时检测融合蛋白在COS-7细胞系内的表达和定位。方法 提取工具细胞系HeLa的mRNA,进而反转录成为cDNA。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人源Sesn1基因的cDNA全长片段,将其克隆于pEGFP-C1真核表达载体中。进一步将已构建好的重组表达载体进行双酶切以及测序鉴定,继而转染到工具细胞系COS-7中,进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最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方法来观察pEGFP-hSesn1在COS-7细胞中的定位情况。结果 hSesn1基因cDNA全长片段克隆至pEGFP-C1真核表达载体中,酶切鉴定片段大小为1479bp,测序证实成功。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出GFP-hSesn1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分子质量(Mr)约为80kDa。pEGFP-hSesn1在COS-7于细胞中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及核周。结论 成功构建了pEGFP-hSesn1真核表达载体,进而检测到融合蛋白的表达,并且在COS-7细胞中主要定位于核周及细胞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克隆转录因子SP1编码序列,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P1,并研究其对PIWIL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RT-PCR法从正常人外周血总RNA中钓取SP1基因的编码序列,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CNDA3.1(+),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Western blot法分别验证重组表达载体的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效应。分别将活性最高的PIWIL1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截短体(即核心启动子区域)、活性最低的PIWIL1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截短体,与SP1重组质粒共转染COS-7细胞,利用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测定不同启动子活性区的PIWIL1基因转录活性的改变,同时应用光辉霉素A下调SP1的表达来进一步验证SP1对PIWIL1活性的影响。结果 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SP1表达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法结果表明重组SP1表达载体能有效表达于COS-7细胞,过表达SP1可明显提高PIWIL1不同活性区的启动子的活性(P<0.05)。结论 外源性SP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能有效表达于COS-7细胞,并对PIWIL1的转录活性起着上调的作用,提示SP1可能是PIWIL1转录活性的正调控元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CMV-MCS-EF1-copGFPhVEGF165,并转染至HT22 细胞,并进一步观察其对放射线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PCR扩增hVEGF165基因,克隆到pCDH-CMV-MCS-EF1-copGFP载体;通过酶切电泳,菌落PCR初步筛选和测序鉴定构建的pCDH-CMV-MCS-EF-GFP1-hVEGF165重组载体;采用磷酸钙共转染法转染293T细胞包装制备慢病毒液,并感染HT22细胞,采用实时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VEGF165基因在HT2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对单纯HT22细胞空质粒转染组以及hVEGF165转染组HT22细胞进行0、510 Gy的X线照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hVEGF165基因片段重组到pCDH-CMV-MCS-EF1-copGFP载体,酶切后电泳结果显示均能得到与理论大小相符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序列完全一致,转染HT22后h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且同各对照组相比,hVEGF165可以降低细胞放疗后的凋亡率。【结论】 pCDH-CMV-MCS-EF1-copGFP-hVEGF165 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其转染HT22细胞后可获得高水平hVEGF1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hVEGF165具有抗放射所致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硫酸酯酶修饰因子2(SUMF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以便进一步研究SUMF2功能。方法 针对人SUMF2 DNA序列设计带酶切位点的引物,PCR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用AgeⅠ和NheⅠ酶双酶切SUMF2基因片段及PLJM1-EGFP载体。用T4连接酶对两种酶切产物进行连接、PCR鉴定、测序。将阳性克隆质粒与包装质粒及包膜蛋白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并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结果 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SUMF2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病毒效价为1×108 TU/ml。结论 成功构建SUMF2-PLJM1-EGFP慢病毒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pEGFP-N1/IL-37b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THP-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从人PBMCs中提取总RNA,利用RT-qPCR技术扩增出IL-37b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至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EGFP-N1/IL-37b转染到THP-1细胞中,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L-37的表达。结果:双酶切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 IL-37b基因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THP-1细胞后,IL-3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新型抗炎因子IL-37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IL-37b,为进一步研究IL-37功能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含人乳癌DF3/MUC1启动子转录调控序列和白喉毒素A链(DTA)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方法:利用PCR技术从人乳癌细胞MCF-7中扩增出DF3/MUC1启动子的转录调控序列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再从pMD18T-DF3重组质粒中切下DF3/MUC1启动子的转录调控序列并亚克隆入pGL3-Basic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L3-DF3。从质粒pIBI30-DTA中切下DTA片断,以DTA基因替换重组质粒pG13-DF3中的虫荧光素酶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GL3-DF3-DTA。结果:构建了含人乳癌DF3/MUC1启动子转录调控序列和DTA的表达载体,酶切和测序结果与预期完全相符。结论:重组质粒pGL3-DF3-DTA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3.
Tuo HZ  Wang JW  Wang DX  Li JM  Ouyang J  Hong T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2):1024-1028
目的 构建白喉毒素N端 389个氨基酸 (DT389)与人白细胞介素 13(hIL 13)的融合蛋白DT389 hIL 13,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得到hIL 13的cDNA ,将序列正确的hIL 13及DT389的cDNA片段串联插入表达载体pET30a ,构建表达质粒pET30a/DT389 hIL 13,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及初步纯化。该融合蛋白加入培养的U2 51胶质细胞中 ,应用MTS方法检测其对多型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得到序列正确的融合蛋白DT389 hIL 13的表达质粒pET30a/DT389 hIL 13,该质粒在大肠杆菌成功表达 ,经初步纯化后 ,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 (SDS PAGE)凝胶电泳及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 ,该融合蛋白对白喉毒素多克隆抗体及hIL 13多克隆抗体都有很好的免疫反应性 ,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5 5 0 0 0 ;进一步活性检测发现 ,该融合蛋白对多型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 5 1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且作用存在剂量相关性 ,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 )约为 5× 10 -11mol/L。结论 成功构建了融合蛋白DT389 hIL 13的表达质粒 ,在细胞水平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初步的活性检测 ,为进一步研制特异性的抗胶质瘤药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hsa-microRNA-96-5p down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根据hsa-miR-9-5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hsa-miR-96-5p-inhibition-a和hsa-miR-96-5p-inhibition-b,将合成后成对的引物干粉溶解于退火缓冲液中引物退火。将慢病毒GV280载体酶切产物通过T4DNA连接酶将双酶切线性化的载体和退火双链DNA连接。经菌落筛选,菌落PCR及测序鉴定,荧光法及药筛法测定病毒效价。结果 菌落PCR和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hsa-miR-96-5p down慢病毒载体,经荧光法及药筛法测定病毒效价为3×108TU/ml。结论 成功构建了hsa-miR-96-5p down慢病毒表达载体,为后续深入研究miR-9-5p在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行为及机制提供了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人MCHR1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PCR方法,以人胎脑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人MCHR1基因的全长cDNA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表明pcDNA3.1( )/MCHR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pcDNA3.1( )/MCHR1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MCHR1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白喉毒素融合蛋白(hsBAFF DT388),探讨其靶向B细胞活性。方法 根据优化合成的hsBAFF DT388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并插入克隆载体pMD19-T,采用菌落PCR、酶谱分析及DNA测序鉴定阳性克隆,重组克隆载体经双酶切后插入表达载体pColdⅡ,并鉴定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菌株经ITPG诱导,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鉴定,经Ni2+ NTA层析柱纯化,检测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获得hsBAFF-DT388高效表达菌株,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40%左右。重组蛋白与BAFF受体阳性细胞特异性结合并对人B细胞系Hmy2.CIR具有靶向细胞毒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hsBAFF DT388表达载体,获得具有靶向B细胞活性的重组蛋白,为其在B细胞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含人源性Nurr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GV394-Nurr1,检测其瞬时表达对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ROS)水平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人Nurr1基因,克隆至T载体,测序正确后与真核载体GV394一起,经Bam HI和Xho I双酶切,T4 DNA连接酶连接,构建GV394-Nurr1;采用脂质体将GV394-Nurr1瞬时转染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RT-PCR检测Nurr1基因mRNA水平,通过DCFH-DA染色检测Nurr1对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结果 PCR及测序证实人Nurr1基因正确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GV394;RT-PCR显示Nurr1基因mRNA水平在瞬时转染的细胞中明显增高;DCFH-DA染色显示瞬时转染Nurr1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细胞内的ROS水平峰值较对照组明显左移。结论成功构建人源性Nurr1真核载体,可在SH-SY5Y细胞中表达并减少细胞内ROS水平,为进一步在体外研究Nurr1的功能及其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靶向Livin基因siRNA载体的构建和沉默效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针对人Livin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并观察该载体对食管癌细胞Livin基因表达的沉默效应。方法:依据siRNA设计原则,分析Livin 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2个Livin靶向的发夹状siRNA靶序列,退火后分别连接入pSUPER-neo载体,转化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用脂质体包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人食管癌细胞EC9706,采用RT-PCR检测转染细胞Livin mRNA的表达。结果:经过酶切鉴定与测序,构建的靶向Livinα和Livinβ基因的siRNA载体,结果正确;RT-PCR检测显示,转染细胞Livin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成功构建沉默细胞Livin基因表达的siRNA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