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回顾1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P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以求建立最佳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近6年18例SPPT患者的术前、手术、术后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手术、病理及复发和预后情况。结果 18例患者中女性15例,年龄11~43岁,平均26.5岁;男性3例,年龄23~53岁,平均39.7岁。其中11位患者表现为腹痛或腰痛,其余患者无症状。所有患者均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肿瘤标记物均基本正常。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切除肿瘤。平均术后住院日8.7 d(6~16 d),18例均存活良好无复发,随访时间3~58个月。结论该研究证实SPPT是多发于青年女性的少见肿瘤。手术切除是治愈该疾病的治疗方式。无论肿瘤的大小及位置如何,一般手术均可以达到治愈效果,术后复发非常少见。  相似文献   

2.
丁未  屈小骅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3013-3014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RCC)的诊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例囊性肾癌患者的病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临床治疗资料及TNM分期与预后。结果术前超声诊断囊性肾癌7例,其中2例诊断肾囊肿,肿瘤不能除外;CT诊断囊性肾癌3例,术后病理回报均为透明细胞癌。上述10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36个月,平均27个月,其中7例无瘤生存。结论囊性肾癌是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采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大大提高患者术前诊断率,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原发性肾周脂肪肉瘤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 例原发性肾周脂肪肉瘤患者临床 及病理资料。其中,男11 例,女10 例;平均年龄58 岁。术前完善CT 等影像学检查,均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 结果 12 例根治,9 例姑息切除,随访19 例(90.5%),中位随访时间3.5 年;无瘤存活7 例(36.8%),仅局部复发 6 例(31.6%),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3 例(15.8%),3 例病死(15.8%),中位复发时间24.5 个月。结论 原发性肾 周脂肪肉瘤术前难以诊断,根治性切除是首选治疗,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术后结果。方 法:2000年至2010 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共收治并随访手部掌指骨骨巨细胞瘤患者16 例,其中男10 例,女6例; 年龄24~ 65 岁,平均41.3岁。16例中,累及掌骨8例,指骨8例。患者均有受累部位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从出现到就诊时间平均为12 个月(5 ~15个月)。所有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均为溶骨性病变,并占据骨干长度一半以上。对病灶进行Campanacci分级,Ⅰ级0 例, Ⅱ级12 例,Ⅲ级4 例。对CampanacciⅢ级的患者行瘤段截除植骨术或系列截指术,对CampanacciⅡ级的患者行肿瘤病灶扩大刮除植骨术。结果:16例患者中12例术前的临床及影像学初步诊断为内生软骨瘤,术后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术后随访时间24~140 个月,平均58.8 个月,其中3例出现复发,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消失,未出现其他术后并发症。行骨移植的患者骨愈合时间3~5 个月,平均3.3个月。CampanacciⅡ 级共10例有随访结果,3名患者在术后8~16 个月时肿瘤复发,复发后再行瘤段截除术,再次手术后未见复发。CampanacciⅢ级2例患者有随访结果,未见复发。至目前为止,病理报告未见恶性肿瘤诊断,也未见肺转移的病例,同时也未见多灶性或多中心性的报告。除了进行关节融合术的2例患者外其余10例患者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得以保留。结论:骨巨细胞瘤在手部发生少见,诊断易与内生软骨瘤混淆,手术时广泛的刮除可以有效地控制复发,并提供满意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PⅢNP在术后乳腺癌患者复发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成功随访(均为1~2年)、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随访未复发,6例术后转移复发.按乳腺癌病理分期:Ⅰ期11例、Ⅱ期19例、Ⅲ期15例,Ⅳ期1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PⅢNP水平及CA15-3水平.5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术后未复发病人术后血清PⅢNP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而复发病人及Ⅳ期病人术前血清PⅢNP较术后无明显差别.结论 PⅢNP是监测乳腺癌复发的较敏感的指标;术后PⅢNP水平较术前下降不明显或者持续升高,提示有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2008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病例共6例,通过分析每个病例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了总结?结果:6例均行手术治疗,全切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均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术后有5例经随访1年显示,术后3个月影像学复发4例,1例未复发,死亡1例,6个月死亡2例,余全部复发;1年死亡4例,1例未死亡?结论: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但特异性不大,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手术作为首选治疗可一定程度延长患者存活时间,该病预后极差,即便行手术治疗生存期一般不超过1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颌面颈部脂肪来源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20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病理诊断为脂肪来源肿瘤患者144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51岁,收集临床资料,对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统计复发及再手术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发病部位以颈部最常见(68例),额部及腮腺次之(各21例),唇及颌骨少见。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软质包块,部分肿瘤包膜完整;影像学表现为典型低密度灶,病理类型以脂肪瘤最为常见,共125例,占86%。术后复发4例(2.7%)。结论 颌面颈部脂肪源性肿瘤好发于男性,病变主要集中于颈部、额部、腮腺及颊部。CT影像学检查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外科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复发机率与病理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8.
张海云  边红侠  冯艳霞 《海南医学》2016,(13):2153-2156
目的:观察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复发和生存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8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术后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年龄、病理分级、类型等各亚组3年无病生存率(DFS),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7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7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8个月。全部患者中复发13例(16.7%),中位复发时间为46个月(6~76个月),其中10例在术后5年内复发。全部患者的3年DFS为91.5%。病理分期、分级、类型、肿瘤最大径、术前血清CA125水平是导致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淋巴结清扫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整体预后较好,但对于Ⅱ期、G3级、特殊类型、肿瘤最大径>2 cm、术前血清CA125水平>35 kU/L、未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应在术后5年内密切随访,早期发现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结直肠恶性肿瘤(新发结直肠癌及肝癌结直肠复发)的发病情况,探讨病因、诊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1996年5月至2011年3月共98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非肿瘤肝移植患者483例,术后存活1年以上有391例,结直肠发生新发恶性肿瘤3例(发病率为0.76%),其中,2例结肠癌行姑息切除,分别于发病后6个月或3个月死亡,另1例为直肠癌,手术后存活已10个月.(2)肿瘤肝移植患者499例,出现肿瘤复发140例,复发率为28.06%,其中结肠复发3例,占复发的2.14%,均行再次切除术,分别于发病后14、4、7个月死亡;未见直肠复发病例.结论 肝移植术后结直肠恶性肿瘤虽较为少见,但总体预后不佳,需在术前及术后详细排查及尽早处理以改善预后,定期结肠镜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应列为肝移植术后常规随访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肾上腺区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在收治的8例肾上腺区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中男4例(50%),女4例(50%)。除2例(25%)患者因不典型症状就诊外,其余患者均无自觉症状。经影像学检查后发现其中左肾上腺区占位7例(87.5%),右肾上腺区1例(12.5%),其中术前仅3例(37.5%)确诊为囊肿,其余患者术前诊断不明确。伴高血压4例(50%),其中2例(25%)血压于术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在随访期间(10~7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肾上腺区支气管源囊肿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困难,病理检查结果为确诊依据。外科手术可能为肾上腺区支气管源囊肿的有效治疗措施,术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肾上腺囊肿和血肿等非肿瘤性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经过手术切除的肾上腺肿块标本共1250例,收集其中46例(3.68%)经过病理检查证实的单纯性肾上腺囊肿和血肿的病例进行重点分析。术前患者均进行了内分泌功能检查和影像学(B超、CT、MRI和腹部平片加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术后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46例患者术前内分泌功能检查均无异常。术前影像学诊断30例(65.2%)为肾上腺囊肿,16例(34.7%)肿块性质不能确定。术中显示,肿块大小3.0cm×2.5cm~7.6cm×8.7cm;其中单纯肿块切除41例,肿块加肾上腺部分切除5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9.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单纯性肾上腺囊肿经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后大多可明确诊断,但部分肾上腺囊肿和肾上腺血肿易误诊为肾上腺实性肿瘤。具有症状的肾上腺囊肿或者性质不明的囊性肿块应行探查;无法明确病变性质的囊性肿块,需按静止性嗜铬细胞瘤做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脊柱骨软骨瘤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治疗的5例脊柱骨软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例男性,2例女性;最小年龄11岁,最大年龄62岁;其中有1例多发性骨软骨瘤,其余全是孤立性骨软骨瘤。所有患者均实行手术治疗,将肿瘤彻底地切除,详细观察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观察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状况及有无复发、恶性发展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在50-350min,平均时间为(142.8±21.8)min,术中出血量为35-2000ml,平均出血量(580.5±55.4)ml,所有患者的病理诊断均为骨软骨瘤,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在术前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恢复到了Frankel E级,CT检查,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复发情况。结论:通过影像学检查能有效对脊柱骨软骨瘤进行确诊,采取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2):104-109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其中男20例,女32例,年龄1~46岁;在影像学引导下应用封堵器行导管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 d行心电图(ECG)、胸片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术后1、3、6、12个月、2年进行随访。结果 52例患者中50例手术成功,术后为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右心腔缩小,肺动脉压降低,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4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8例,囊性坏死肾细胞癌25例,单房囊性肾细胞癌11例,单纯囊肿恶性变6例。56例获随访,平均随访52个月(6~100个月),1例尿毒症患者术后15个月死于肾衰竭;余患者随访期内均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困难者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囊性肾细胞癌预后较好,治疗应争取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15.
柯代波 《西部医学》2016,28(11):1530-1534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cSFT)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5年经病理证实cSFT的患者22例,对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自23~70岁,中位年龄44岁;11例位于幕上,6位于幕下,5例位于椎管内;MRI提示19例病灶为边界清楚的实性占位,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另外3例含囊性成分,其T1、T2相信号明显不均;所有肿瘤平扫T2低信号区域增强效应明显;19例患者获全切,除2例老年患者失访外,均无复发,3例行次全切者均行伽马刀辅助放疗,其中两例复发。组织学检查提示肿瘤良性者18例,恶性4例。免疫组化CD34、Bcl-2、CD99、Vimentin均阳性,Des、S-100均阴性。结论 cSFT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其罕见且易复发,其影像学表现具一定特点,最终诊断仍靠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cSFT首选手术治疗,若能全切则总体预后较好,肿瘤未全切者术后放射治疗效果不确定,所有患者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影像与检验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入组患儿共10例。总结患儿临床表现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特征。采用开腹手术方式切除病灶,统计分析病理结果,并随访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儿术临床表现各异,实验室检查无特殊,B超及CT影像学表现有特征性表现。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同。术后随访6~24个月,影像学检查无复发。结论:儿童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为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的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常无异常。但B超、CT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术前可获得提示性诊断。手术切除效果好,术后无须化疗、需定期复查,远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SECA)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SECA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影像学及预后情况;4例患者术前均行脊柱X线片、CT轴位平扫及磁共振成像(MRI)平扫检查,手术方式被采用后正中入路在显微镜辅助下完整剥离瘤体,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36个月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例SECA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及神经根症状;病变位于C7~T1节段1例,胸椎节段3例;术前X线平片未检出病灶,CT检出1例,MRI全部检出病灶。所有患者均借助显微镜完整切除病变,除1例术后出现了延髓缺血、呼吸和运动障碍,治疗2年后基本康复;余3例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SECA为少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脊髓及神经根慢性受压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及相应体征。X线及CT检查对术前诊断帮助不大,而MRI检查可明确病变位置、形状和大小,并指导临床制订手术方式;SECA一旦发现宜尽早手术切除,据瘤体的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不同术中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借助显微镜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避免损伤脊髓是避免并发症发生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CT影像学检查评估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6个月随访调查,且资料完整,分析CT影像学特点与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本组预后良好47例,预后不良29例;多因素分析证实:出血量≥30ml、血肿破入脑室、中线移位10mm、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意识状态、术后再出血均为影响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前作CT筛查,明确影像学特点,对合并危险因素者早期作手术干预,控制危险因素,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肺多形性癌临床特征,分析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自2000年12月~2005年11月,共5例肺多形性癌患者在该科进行治疗。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3.2岁。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病变部位以右肺多见。术前4例取到痛理,均未获得正确病理结果。治疗方法包括:全肺切除2例,肺叶切除2例,联合肺叶切除1例。pTNM分期包括ⅠB期2例,ⅡB期2例。ⅢA期1例。术后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多形性癌。肺门淋巴结转移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个月,平均9.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均存活。结论 肺多形性癌的扩散主要以局部生长和浸润为主,淋巴和血行转移较晚。术前活检对于这种肿瘤的诊断意义不大。吸烟可能是多形性癌的诱发因素之一。积极进行扩大切除手术.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肉瘤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本院1991年1月-2001年6月共诊治前列腺肉瘤11例,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肉瘤占同期收治前列腺恶性肿瘤的3.21%。患者年龄20-58岁,平均38.5岁;10例首发症状进行性排尿困难,血尿1例;所有患者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巨大质软。9例PSA正常;10例盆腔CT检查,7例提示有恶性肿瘤。7例术前活检6你确诊。按病情接受不同的治疗,3例全膀胱、前列腺切除 尿流改道(Bricker手术) 放疗和(或)化疗,其中1例随访18个月存活,其余2例平均术后7月死亡;1例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 膀胱造瘘术 放疗和化疗,术后6月复发,随访9月仍存活;1例作非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放疗和化职,术后5月死亡;2例手术探查,未作放疗或化疗,分别4月和7月死亡;4例仅放疗和(或)化疗,平均于初诊后7月死亡。结论:直肠指检可以提示前列腺肉瘤,依靠前列腺穿刺病理学检查获得确诊。该病预后极差,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