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背景 随着多种超声检查技术不断发展及城乡居民保健意识增强,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检出率逐年升高,而构建相应的决策树模型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诊断PTC。目的 基于多模态超声构建PTC决策树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8 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的PTC患者180例,共发现186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99个(非PTC组),恶性结节87个(PTC组)。比较PTC组与非PTC组常规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超声造影(CEUS)检查结果,分别构建基于常规超声、SWE、CEUS及多模态超声的PTC决策树模型并进行诊断效能评估。结果 两组结节回声、纵横比、边缘、局灶强回声、弹性最大值(Emax)、弹性最小值(Emin)、弹性均值(Emean)、弹性标准差(Esd)、与周围正常组织弹性比值(Eratio)、增强程度、增强特点、造影剂分布、造影剂进入时间、造影剂消退时间、达峰浓度(Peak)、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t)、平均渡越时间(M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构建基于常规超声、SWE、CEUS及多模态超声的PTC决策树模型,结果显示其根节点分别为局灶强回声、Emax、AUCt、Emax;十折交叉验证法测试结果显示,基于常规超声、SWE、CEUS、多模态超声的PTC决策树模型误判率分别为33.9%、19.4%、37.6%、7.0%。基于多模态超声的PTC决策树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Kappa值分别为88.5%、99.0%、94.1%、88.5、0.12、0.880,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基于常规超声、SWE、CEUS的PTC决策树模型。结论 本研究基于多模态超声成功构建了PTC决策树模型,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利于提高PTC的诊断准确率并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玲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72-307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 对14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斑块的回声特征及软斑块近心端的角度.将斑块分为软斑组、硬斑组、混合斑组,比较3组间及软斑块近心端的角度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结果 软斑组及其近心端的角度大于13°,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混合斑组、硬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嘉兴市第一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10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行CEUS检查,评估斑块易损性。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分成卒中组(n=51)、非卒中组(n=57),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的CEUS特征,包括新生血管分级、灌注方向、主要增强部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颈动脉斑块常规超声特征、CEUS特征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卒中组平均斑块长度、厚度高于非卒中组,斑块狭窄程度≥50%、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表面溃疡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卒中组0级、1级占比低于非卒中组, 2级、3级占比高于非卒中组,且2级+3级总数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两组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灌注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斑块肩部增强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常规超声评估斑块易损预测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12,敏感度为62.75%,特异性为59.65%。CEUS评估斑块易损预测脑卒中的AUC为0.788,敏感度为80.39%,特异性为77.19%。结论 CEUS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易损情况,对脑卒中发生风险进行预测,敏感度与特异性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2例EH患者为EH组,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单纯EH组(n=40)与EH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n=42),选取血压正常者80例为对照组。超声检测EH组与正常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强度。结果:EH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面积、斑块回声强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越严重,斑块面积越大,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越高(P<0.05);单纯EH组的颈动脉斑块大于EH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内-中膜厚度小于EH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结论:EH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高于血压正常者,且EH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形态学表现以及探讨不同超声形态学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所有入选受检者进行多层螺旋CT或磁共振(MRI)检查、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造影技术(CEUS)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入选病例组患者在发病2天内完成上述影像学检查,对照组受检者也在2天内完成上述影像学检查。结果常规超声发现病例组颈动脉斑块45处、对照组11处;CDFI发现病例组颈动脉斑块远端血流频谱改变35例、对照组11例;超声造影发现颈动脉斑粥样硬化斑块处毛细血管现象病例组15例、对照组2例。斑块表面形态以及内部回声分布情况两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与无症状颈动脉硬化受检者的斑块超声声像图中,斑块表面形态以及内部回声分布两项指标具有明显的鉴别诊断意义。提示表面不光整、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的斑块导致急性脑卒中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以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为研究组,以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或TIA患者96例为对照组。超声检查两组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及颈内动脉内一中膜(IMT)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评价斑块的位置、形态、回声、数量及大小。超声诊断两组颈动脉是否有狭窄及狭窄的部位、程度和数量。结果研究组颈动脉IMT增厚、颈总动脉及颈动脉球部斑块的发生率及颈动脉斑块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研究组颈内动脉斑块的发生率、颈动脉斑块的形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累及66条,对照组累及20条,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累及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狭窄的血管数目比较无差异,累及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数日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的回声、形状、部位、是否导致颈内动脉狭窄及狭窄的程度与数量有关。颈部血管超声能更快、更准确地评价颈动脉斑块的超声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结合病理结果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8例拟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患者,共58个斑块,术前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选取目标斑块明确斑块回声及造影评分,评估斑块稳定性;术后对目标斑块行HE染色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评分及斑块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比较超声及病理结果。结果 低回声及混合回声的斑块较强回声斑块更为不稳定;CEUS评分与病理评分及MVD数目之间呈正相关(r=0.56,P=0.00;r=0.68,P=0.00);CEUS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较为一致,两者结果的一致率为68.79%,Kappa=0.63(0.4 < Kappa ≤ 0.75),一致性良好,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超声结合CEUS检查是一种颈动脉狭窄手术术前无创、准确、可靠的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及多模态超声(multimodal ultrasound, MMU)影响因素,构建基于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的风险分层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斑块患者683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核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分为前循环卒中组(n=301)和非前循环卒中组(n=382)。收集患者颈动脉斑块的MMU特征、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模型验证与风险分层。结果 前循环卒中组和非前循环卒中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饮酒史、吸烟史、脑梗死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同型半胱氨酸(ho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表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将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对比,观察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表现和血脂水平,分析超声检查表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斑块总数、斑块检出率及易损斑块比例均显著多于健康组(P<0.05),研究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脂水平显著差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有明显的粥样硬化,对诊断和预防脑卒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剪切波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探讨其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应用价值?方法:107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分为脑梗死组(56例)与非脑梗死组(51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观测两组颈动脉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斑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并测得斑块平均弹性模量值(SWE1)?斑块近心端弹性模量值(SWE2)及两者的比值(SWE1/SWE2)?结果:①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斑块(60.7%)为主,非脑梗死组以混合型斑块(47.1%)为主,脑梗死组斑块表面呈不规则溃疡型较非梗死组明显增多(P < 0.05);②超声弹性图像中,脂质型斑块表现为蓝色?黄色为主;混合型斑块表现为不均匀黄色?红色或不规则黄红相间;强回声钙化回声斑块表现为红色为主;③脑梗死组斑块的SWE2明显低于非梗死组,而SWE1/SWE2则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SWE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观察斑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及定量测得各种斑块弹性模量值,可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对经脑CT证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症状体征稳定组37例、不稳定组36例分别行超声多普勒检查颈动脉,观察颈动脉有无硬化斑块、斑块的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不稳定组36例有18例颈动脉有斑块,其中低回声9例,等回声6例,高回声3例。颈动脉狭窄〈50%1例,51%~70%13例,71%~90%4例。稳定组37例有斑块6例,均为高回声,其中颈动脉狭窄〉50%1例,〈50%5例。两组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狭窄程度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超声多普勒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症状体征有一定预测性,斑块回声低,狭窄程度〉50%神经症状体征不稳定,斑块回声高,狭窄〈50%神经症状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殷骅  贲志飞  俞珊珊  黄品同 《浙江医学》2017,39(18):1602-1604,160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无症状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检测中的价值。方法依据入院后头颅MRI或CT检查结果将172例ACI患者分为ACI组(首次发现颅内梗死灶者)90例和无脑梗死组(未发现任何颅内梗死灶者)82例。分别行颈动脉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斑块内部回声、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超声造影增强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有无高血压或糖尿病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IMT、斑块厚度、斑块内部回声及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I组斑块超声造影增强程度以Ⅲ、Ⅳ、Ⅴ级为主,无脑梗死组以Ⅰ、Ⅱ级为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可检测颈动脉斑块的造影增强程度,从而反映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密度及分布情况,较客观地预测斑块的易损程度,有助于临床上对ACI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13.
岳虹 《西部医学》2017,29(4):494-498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颈动脉管腔直径、斑块数量、形态及血流参数;选取同期72例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检出率为3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9%(P<005);脑卒中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1.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6.1%(2=37.707,P<0.05);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80例,其中43例为单发斑块,37例为多发斑块。缺血性脑卒中面积越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越高(2=12.145,P<0.05);且颈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EDV)低于对照组(t=21.181,P<0.05),而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t=3.718, 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较高,颈动脉超声的血流参数有助于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多种超声技术对脑卒中相关危险因子进行检查,采用多模态超声技术评分预测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就诊的298例患者和125例健康体检人员,按临床症状分为3组,第1组为健康人员(n=125),第2组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1项以上,或有头晕、头痛等疑似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患者(n=189),第3组为有临床症状且有脑卒中影像学依据的患者(n=109),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多种超声检查并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评分。结果 比较3组的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心脏、后循环超声情况以及综合后的超声分值情况,结果显示各项第1组均优于第2组和第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心脏超声改变对脑卒中发生具有预测及评价意义,评分越高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越高,多模态超声技术评分法可以作为对脑卒中发生的预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作为评估脑卒中发生的一种综合性超声分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多种超声技术对脑卒中相关危险因子进行检查,采用多模态超声技术评分预测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就诊的298例患者和125例健康体检人员,按临床症状分为3组,第1组为健康人员(n=125),第2组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1项以上,或有头晕、头痛等疑似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患者(n=189),第3组为有临床症状且有脑卒中影像学依据的患者(n=109),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多种超声检查并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评分。结果 比较3组的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心脏、后循环超声情况以及综合后的超声分值情况,结果显示各项第1组均优于第2组和第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心脏超声改变对脑卒中发生具有预测及评价意义,评分越高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越高,多模态超声技术评分法可以作为对脑卒中发生的预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作为评估脑卒中发生的一种综合性超声分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薇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2):123-124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占脑卒中病因的75%~85%。CAS可致颈动脉管腔狭窄,不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是脑栓塞主要的栓子来源之一。超声造影检查(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可提高颈动脉斑块的显示率,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灌注情况,为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超声检查颈部血管发现的粥样斑块情况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探讨。方法:选择2006~2007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7例(缺血性脑卒中组)及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体检者83例(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颈动脉内径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8.0%),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8%),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6.2%)。斑块部位与缺血性脑卒中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间差异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密切关系,对早期预测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发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与非缺血性脑卒中两组;运用高频超声对284例患者行颈动脉检测,利用高频超声将斑块分为:扁平型、透声型、50%以上为透声型、50%以上为不透声型、不透声型、强回声伴声影型、溃疡型;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脑卒中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结果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稳定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斑块,但其TI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各危险因素与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够准确诊断颈部斑块类型,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多模态超声技术定量分析药物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斑块质地的改变,间接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95 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半年,对照组不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多模态超声技术(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并进行各参数对照比较。结果 6个月的治疗随访后,斑块最大厚度,面积较前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超声造影检查AUC值较前减小,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平均剪切波速度值较前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多模态超声技术可以量化评估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及颈动脉斑块的真实质地的改变,能够更早期评估斑块稳定性,可作为临床上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斑块类型及病变程度.方法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及对照组114例,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颅外颈动脉.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6.5%,对照组18.4%.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1.8%,P<0.05).斑块性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不稳定斑块检出率31.9%,对照组11.8%(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