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高脂血症患者股总动脉弹性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高脂血症患者66例(高脂血症组)及同期体检健康者84例(健康对照组),两组常规血管超声检查血管壁无明显改变.应用ET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股总动脉弹性参数,包括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和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β),分析高脂血症患者股总动脉的弹性改变.结果 高脂血症组股总动脉β、Ep、PWV β分别为8.36±2.86、(106.32±39.81) kPa、(6.25±1.17) m/s,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99±2.10、(83.52±23.12) kPa、(5.64±0.76)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高脂血症组股总动脉AC低于健康对照组[(1.25±0.53) mm2/kPa比(1.48±0.44) mm2/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血管超声检查血管壁无明显改变的高脂血症患者股总动脉的弹性发生了改变,动脉弹性明显降低;应用ET对动脉弹性进行评估,为临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内钙化分布特征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49例,且术前通过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观察颈动脉斑块回声类型及斑块内造影剂分布情况,记录斑块回声类型、钙化部位、形态、数量及钙化旁有无新生血管,并进行分组,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组内不同钙化特征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部位各钙化组、不同形态各钙化组及钙化旁有无新生血管的斑块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415,P=0. 813;χ~2=2. 164,P=0. 339;χ~2=3. 352,P=0. 095);不同数量各钙化组的斑块稳定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555,P=0. 029)。结论钙化数量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多发钙化可导致斑块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超声检查(laparoscopic ultrasonography,LUS)是配合腹腔镜手术的一种新的超声检查途径,其能够直接与器官表面接触,发现经腹或经阴道超声难以检出的病变,特别是发现位于子宫肌层的小肌瘤.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70%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发生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确定病变部位是采用不同治疗的关键.应用颈动脉超声结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从不同角度对7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测,探讨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1].近年来,中青年(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44岁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致残率、病死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Iwamoto等[2]研究表明,颈部血管病变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对临床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及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探讨中青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脑梗死及颅外颈动脉狭窄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129例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采用超声及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单纯颅外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选择同期住院的经超声及影像学检查证实无颅内、外动脉狭窄的12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血管狭窄的分布,比较2组之间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分析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狭窄部位以颈内动脉最为常见(63.8%),其次为颈总动脉(34.5%)和颈外动脉(1.7%)。狭窄组中糖尿病及吸烟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437,95%CI=1.799~6.566,P=0.000)和吸烟(OR=2.406,95%CI=1.258~4.604,P=0.008)是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外颈动脉狭窄中以颈内动脉狭窄最为常见,吸烟、糖尿病是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声速匹配技术测定原发性甲亢(Graves病)患者的声速值(soundvelocity,SV),探讨声速匹配技术对原发性甲亢诊断的应用价值及其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二维彩超常规观察甲状腺,启动声速匹配技术,测量呼吸前、后的声速匹配值(zonespeedindex,ZSI),分别计算呼吸前、后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并计算呼吸后ZSI的平均值,该区域的SV为(1540+ZSI)m/s。并分析甲状腺被膜距体表厚度和甲状腺前方脂肪层厚度与ZSI的关系。结果原发性甲亢患者二维彩超表现以侧叶增厚为主,血流丰富,原发性甲亢组的ZSI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速匹配技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ICC=0.90),但受呼吸影响大。原发性甲亢患者的ZSI值与甲状腺距体表厚度和甲状腺前方脂肪层厚度无相关性。结论声速匹配技术可以准确测定原发性甲亢患者的声速值,吸气后稳定性良好;能为临床诊断原发性甲亢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基于多模态超声的缺血性脑卒中决策树诊断模型,为临床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提供新的诊断思路。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颈动脉斑块患者113例,其中症状组60例、非症状组5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conventional ultrasound, CUS)、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及剪切波弹性(shear wave elasticity, SWE)检查,并记录超声特征。比较两组患者超声特征的差异;分别构建基于CUS、CEUS、SWE及多模态超声的缺血性脑卒中决策树诊断模型,采用10折交叉验证法对诊断模型进行测试,并应用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对其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间斑块回声、是否有极低回声区、是否有钙化、斑块中部及远心段增强级别、斑块近心段,中部及远心段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构建基于CUS、CEUS、SWE及多模态超声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模型,10折交叉验证法显示误判率分别为34.5%、44.2%、26.5%和12.2%;对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其中基于多模态超声所建的缺血性脑卒中决策树诊断模型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他模型,为92.0%,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94.3%、15.91和0.09。结论 应用多模态超声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通过构建基于多模态超声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决策树诊断模型,可以有效提高易损斑块的检出率,斑块中部的超声特征更能体现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会阴超声在不同程度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SUI女性患者为病例组(其中56例轻度患者、48例中度患者、30例重度患者),选择同期因健康体格检查就诊后排除SUI的女性40名为健康对照组,对上述女性行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膀胱颈在X轴后移的距离(ΔDx)、在Y轴下移的距离(ΔDy)、移动度(Mu)和旋转角度(θ),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构建不同程度SUI患者上述指标的ROC曲线,初步确定不同程度SUI诊断界值。 结果4组间比较,ΔDx、ΔDy、Mu、θ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随着SUI严重程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经过ROC曲线分析,ΔDy、Mu、θ值诊断SUI的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56 mm、55.2%、97.5%;11.66 mm、80.6%、90.5%;24.18°、82.1%、92.5%;ΔDx、ΔDy、Mu、θ值诊断中重度SUI的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31 mm、50.0%、88.8%;10.64 mm、68.4%、78.6%;12.75 mm、97.4%、75.5%;28.85°、84.2%、84.7%;ΔDy、Mu、θ值诊断重度SUI的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6 mm、86.7%、59%;15.09 mm、93.3%、88.2%;34.75°、90.0%、86.1%。 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在SUI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Mu、θ值对SUI及其严重程度的诊断意义较大,有望作为临床诊断轻、中、重度SUI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CuTS)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选择40例(单侧)CuTS患者(健侧为对照组)用超声仪自带的软件测量肘部尺神经沟内尺神经卡压处和最粗处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周长,所有病例均行肘管切开前置术,术中直视下用手术线包绕尺神经卡压处和最粗处一圈后剪断,再用直尺进行测量,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进行分析,确定其尺神经最粗处的横截面积和周长的诊断阈值、敏感度与特异性。结果 CuTS组尺神经最粗处的横截面积和周长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测量和术中测量CuTS组卡压处和最粗处周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具有测量尺神经周长的准确性;CuTS组尺神经最粗处横截面积和周长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4.2mm2、14.8mm,其敏感度分别为92.5%、90%,特异性分别为97.5%、87.5%。结论 超声测量肘管内尺神经横截面积和周长用于诊断肘管综合征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方法,其最粗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4.2mm2、14.8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