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丸对绝经后骨折疏松症(PMOP)患者骨折好发部位(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骨密度(BMD)的干预作用,探讨该方用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纳入对象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六味地黄丸和钙尔奇D,以双能骨密度(DEXA)仪为检测手段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及服药6个月后上述部位的BMD值和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服药6个月后,中药组PMOP患者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BMD值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上述部位BMD值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提高PMOP患者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的BMD值并改善临床症状,提示该方用于PMOP患者对预防并发骨折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是否可影响钙的吸收,从而加重或导致骨质疏松。方法选取在我科治疗的50例长期(大于3个月)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患者为调查对象,分别于服药前、服药1年后、服药2年后测定其骨密度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所调查患者服药2年后骨密度明显低于服药前及服药1年后( P<0.05),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服药前及服药1年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药1年后与服药前骨密度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长时间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可加重或导致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利塞膦酸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筛选合格的60例受试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利塞膦酸钠片+钙尔奇D;对照组30例:安慰剂+钙尔奇D)。两组服药12个月,于试验0、3、6、9、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腰椎骨密度(BMD)、血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等相关有效指标。结果①试验组治疗12个月与基线比较,腰椎骨密度提高13.4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12个月骨密度综合疗效为:治疗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和80.77%。③血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均降低,其中试验组血碱性磷酸酶降低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塞膦酸钠能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降低其骨转换,从而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3):393-394
目的:旨在评价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绝经后乳腺癌患者90例,其中60例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同期匹配30例对照组未进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90例患者进行腰椎、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腰椎、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有40例(66.7%)被诊断为骨量减少,15例(25.0%)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对照组有16例(53.3%)被诊断为骨量减少,5例(16.7%)被诊断为骨质疏松。治疗组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骨密度,加重乳腺癌患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对绝经后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监测骨密度并进行预防性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膦酸二钠预防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引起骨丢失的效果。方法 64例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经本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为治疗组(氯膦酸二钠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连用)和对照组(单用芳香化酶抑制剂)。随访24个月,观察不同时期两组患者前臂远端桡骨+尺骨的骨密度,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氯膦酸二钠组前臂远端桡骨+尺骨的骨密度与单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组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骨丢失事件的发生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12个月时,治疗组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24个月时,治疗组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除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外(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氯膦酸二钠对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引起的骨丢失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所致骨丢失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分为中药组、钙剂组及联合组。观察各组治疗后骨密度值,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结果:各组骨密度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中药组及联合组骨密度差值与钙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治疗后B-ALP均上调(P<0.05),中药组及联合组治疗后TRACP5b下调(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所致骨丢失疗效确切,其可能与上调B-ALP水平促进骨形成、下调TRACP5b水平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有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肾法对运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进行内分泌治疗后导致骨量减少的乳腺癌患者骨密度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观察70例因AIs所致骨量减少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服用钙尔奇D片,每日1片,治疗组同时予补肾中药,每日1剂,连续治疗1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腰椎和股骨颈BMD、骨密度T值、血清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并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腰椎和股骨颈BMD、骨密度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BGP、BALP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腰椎和股骨颈BMD水平、BGP、BAL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骨密度T值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腰椎和股骨颈BMD骨密度T值水平升高(P0.05),BGP、BALP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出现有骨折等不良骨关节事件,而对照组出现1例下肢骨折事件。结论:补肾法可减轻AIs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骨丢失,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方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致骨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就诊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81例,采用简单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钙剂及维生素D补充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服用健脾益肾方中药汤剂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简明疼痛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 short form, BPI-SF)评分、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8,MMAS-8)评分变化情况。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腰椎、股骨颈BMD升高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PI-SF的最严重疼痛评分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3、4、5、6个月末,治疗组MMAS-8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益肾方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致骨关节痛的疗效满意,能够减轻骨关节疼痛,提高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抗阻运动对更年期女性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部分更年期女性骨代谢物含量的检测,探讨抗阻锻炼对更年期女性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试验对象为华南师范大学20名健康绝经女教师,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A组)、抗阻运动组(实验B组),进行为期9个月的实验。在运动干预前、3个月、9个月测定受试者正位腰椎骨密度,并抽取肘前静脉血,测定血清酸性磷酸酶、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等骨代谢指标。结果:1.对照组受试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P〉0.05),抗阻运动组骨密度均增加(P〈0.05)。,2.实验前、3个月及9个月抗阻运动组的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血清酸性磷酸酶均有下降的趋势。实验前后,抗阻运动组自身对照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实验前、3个月及9个月均无明显变化(P〉0.05),抗阻运动组实验前、3个月及9个月血清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上升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对照组和抗阻运动组的尿钙与肌酐的比值均呈现下降的趋势(P〈0.05),抗阻运动组在9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抗阻运动组在实验前后自身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阻运动对更年期女性骨密度及骨代谢具有良好的影响,可使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血钙、碱性磷酸盐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性激素治疗方案对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诊治的90例绝经妇女随机分为3组,A组(31例):每日服用戊酸雌二醇1mg+醋酸甲羟孕酮2mg;B组(29例):每日服用结合雌激素0.45mg+醋酸甲羟孕酮2mg;C组(30例):每日服用7-甲异炔诺酮1.25mg,共服药12个月。各组均每日服用元素钙400mg。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第2~4腰椎骨(L2-4)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尿N端交联多肽/肌酐(NTX/Cr)值及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治疗12个月时B组L2-4骨密度上升显著(上升0.039g/cm^2,P〈0.01),A与C组骨密度变化不明显(均P〉0.05);治疗后L2-4。骨密度B组与A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3组尿NTX/Cr值均下降,其巾B组、C组下降明显(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各组血AL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下降程度相似(P〉0.05)。结论3种低于标准剂量的性激素治疗12个月均可对抗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序贯应用甲状旁腺素和阿仑膦酸钠对类固醇兔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激素模型组、甲状旁腺素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组,9周后取股骨和腰椎行超声骨密度测量,再行股骨扭转和腰椎压缩试验,检测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结果 激素模型组的BUA,SOS值和骨生物力学参数较对照组有明显减少(P〈0.01),血清磷和碱性磷酸酶减少;甲状旁腺素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组的BUA,SOS值和骨生物力学参数较激素模型组增加(P〈0.05),血清磷和碱性磷酸酶增加。结论 序贯应用甲状旁腺素和阿仑膦酸钠可以减少类固醇兔骨量的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低、中、高剂量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10%低、中、高剂量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培养OS-732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进行细胞计数和绘制生长曲线;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进行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结果:含药血清组细胞生长良好,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统计学有明显差异;在细胞增殖和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方面,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统计学有明显差异。结论:合适剂量的补肾中药对成骨样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钠注射液(密固达)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将12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患者按照随机配对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61)给予钙尔奇D片(含有钙和维生素D3)1片,1次·d^-1,疗程为1年;治疗组(n=61)给予唑来膦酸钠注射液5mg静脉点滴,1次。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腰椎、股骨颈、髋部的骨密度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ALP)与治疗前比较,除ALP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的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为96.72%(5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97%(50/6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钠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安全、依从性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理想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密盖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在服用钙尔奇-D的基础上。接受密盖息、仙灵骨葆联合治疗;对照组41例仅接受单纯的钙尔奇-D治疗。结果治疗12周后比较。治疗组骨痛缓解快,骨密度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钙、血磷和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但治疗组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密盖息与仙灵骨葆联合治疗能显著缓解骨质疏松患者骨痛等症状并提高骨矿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联合钙尔奇D对绝经后乳腺癌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前瞻性收集我院收治的绝经后乳腺癌合并骨质疏松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脾方联合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钙尔奇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股骨颈骨密度、降钙素、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9)。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治疗组骨密度显著增加(P=0.01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碱性磷酸酶、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降钙素、骨钙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降钙素显著增加(P=0.005);骨钙素显著增加(P=0.000);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显著降低(P=0.000)。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补肾健脾方联合钙尔奇D有助于改善绝经后乳腺癌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戈舍瑞林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 年1 月- 2013 年1 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 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 例,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戈舍瑞林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有差异(P <0.05),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 究组2、3 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戈舍瑞林 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检测73名男性海军潜水员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钙与肌酐比值,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骨密度。结果表明,潜水员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骨钙素水平和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 01);尿钙与肌酐比值和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1)。  相似文献   

18.
黄芪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阳波  杨静 《四川医学》2007,28(3):291-293
目的探讨黄芪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5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18例、激素组20例和黄芪组20例,所有患者给予钙尔奇D片剂口服,1片/d,激素组加服雌激素治疗,黄芪组加服黄芪煎液,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行疗效评定、肾虚症状评分分析、腰椎股骨骨密度及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检查。结果黄芪组治疗后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显著增高,肾虚症状评分显著降低,血清钙、血磷显著升高,血骨钙素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上升。结论黄芪治疗可以有效阻止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丢失,改善肾虚症状,可能是通过促进骨形成、减少骨质破坏而达到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总钙水平变化和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予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286例PD患者为PD组,选择年龄、性别、民族与PD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人290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总钙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为(80.30±20.62)U/L,对照组为(83.49±15.84)U/L,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组血清总钙水平为(2.26±0.10)mmol/L,对照组为(2.37±0.06) mmol/L,两组血清总钙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总钙浓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D组的不同分期中,H-Y1、H-Y2、H-Y3患者和对照组比较,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钙水平在H-Y分期1~5患者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71岁的PD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D组中血清总钙水平在所有年龄段与同年龄段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总钙水平均低于健康者,PD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总钙水平可能作为PD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在肝/肾阴虚中老年Colles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6例50岁以上经中医辨证有肝/肾阴虚的中老年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和治疗组(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六味地黄丸口服3个月),整复固定后第4周、8周、12周末行X线检查比较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情况;测定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桡骨远端骨密度及血钙、血磷和血清碱性磷酸酶,评价骨质状态和骨代谢;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变化。结果:在骨痂形成时间和数量上治疗组均较对照组缩短和增多,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提前(P<0.05);治疗组骨密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所提高(P<0.05);组间及组内血钙和血磷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碱性磷酸酶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随访6~24个月后的治疗组优良率达98.1%,与对照组86.3%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肝/肾阴虚中老年Colles骨折患者中应用六味地黄丸可缩短骨痂形成时间,增加骨痂形成数量,提高骨密度,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可更好地调节骨代谢,改善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