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农村医疗保障现状的研究,指出现阶段少数民族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少数民族农村医疗保障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少数民族农村医疗保障发展的对策与构想。  相似文献   

2.
农村医疗保障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瑛  赵亮 《中国卫生经济》2004,23(10):11-13
以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困境为背景,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政府的医疗保障政策在农村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得出了当前政策要着力解决好农村医疗保障中责任划分和关系协调两方面的问题。才能实现农村医疗保障的良性运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城乡分治、二元经济的国情,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要与农村的经济水平相适应,只有通过政府职能的转换和市场机制的运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培育和扩大农村市场,才能培育起多元化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只有通过市场优化配置农村医疗资源,才能缓解因病致贫现象。  相似文献   

4.
李文 《中国卫生》2008,(8):50-51
我国农村尚有近30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因历史和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原因导致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极不平衡。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容乐观,少数民族地区严重缺医少药,因此农村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可得性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医疗卫生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国家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人们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自主选择自己的医疗需求。这是建立在我国现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并符合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社会现实的一种选择。这不仅适用于城镇“医保”,也同样适用于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政府的角色缺位表现,并运用政府角色有限性理论,探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政府角色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中国农村医疗保障模式的新道路,促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现有的几种医疗保障模式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影响当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当前开展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理论界近年来关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实施目标的可行性、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定位、责任以及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构建模式的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做出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从相关费用分析看我国的医疗保障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疗保障状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医疗服务需求满足程度的指标,是体现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而相关费用的分析有助于对医疗保障状况的评价。对观察年间(1993~2002)全国医保基金、卫生总费用、卫生事业费、医疗卫生费、平均工资、GDP、农村医疗保健支出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覆盖面狭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政府投入不足、农村医疗保障缺失4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医疗保障状况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城乡医疗保障体制构建实践总结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日显突出,解决全民医疗保障的问题已迫在眉睫。文章拟以制度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总结我国城镇和农村医疗保障的实践经验,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思路: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农合措施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主体框架,逐步构建包括多种医疗救助形式的、多层次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立稳定并且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最终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体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印度同我国一样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内,印度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有供我国借鉴之处。本文描述了印度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构成及发展状况,并分析和总结了该体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提出了4点启示:政府主导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培养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鼓励我国私立医院的发展:因地制宜,注重多种保险计划的发展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布拖县艾滋病关怀多渠道筹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政府与社会共同筹集资金解决农村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医疗费用问题的关怀道路。方法:通过在项目县布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过程中把艾滋病覆盖在其中,以及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外建立覆盖艾滋病的医疗救助。结果:布拖县农村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与需求,及医药费用支出均高于一般居民,二者两周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两周就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会对一般农民参合意愿和个人筹资水平造成负面影响。结论:可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医疗救助机制为布拖县解决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治疗关怀筹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政府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的依据和职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存在的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是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保障制度缺失的表现。农村医疗服务的特点、医改过度市场化和政府干预不力导致农村医疗网络破损;保障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制度环境和监管等原因导致制度实际效力低下。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完善和维护好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发挥网络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应在制度建设的全过程——目标规划、制度设计、实施和监管中承担起责任。全面落实政府的责任还应建立起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信任关系,适时推进政策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直补"已经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乃至整个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交流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直补"的现状,分析在"直补"政策的宣传落实、制度管理及操作规范、网络结算方式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加强宣传和指导落实"直补"政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直补"信息管理及实行一人一卡制度;统一实现省级平台"直补"结算,提高效率,减少纠纷等具体建议,期望能对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直补"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承认医疗服务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特性的前提下,试图在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下,结合现阶段我国农村具体实际,从新农合制度与农户医疗信贷行为之间互动关系的考察中提炼出政府重建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必然逻辑,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在农村配套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的现状面前,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作为契机,全面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医院医保新农合部门管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切入点,充分认识城乡医保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强调从体制、机制上营造宽松条件,避免医务人员在研究不同医保、新农合政策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让医生们能有更多的精力致力于临床医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高效率地满足全民医保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全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对有效缓解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提高农牧民健康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严格落实各项新农合的惠民政策,通过对临床路径管理和抗菌药物的专项治理工作,能合理控制参合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有重点地推出医疗单病种限价服务,落实双向转诊制度,简化就医和结算流程,推广“一卡通”即时结报服务,利用“网络医院”的信息平台,为参合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地区新农合对妇幼卫生服务的报销制度安排。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山东和宁夏6个县,分析当地的新农合方案,并深入访谈相关工作人员。结果:山东和宁夏6个县的新农合服务包都包括了一些妇幼卫生服务,根据纳入服务的不同,分为3种方式,分别为保健方式、医疗方式和综合方式,纳入的服务呈现出重医疗轻保健的状况;新农合妇幼卫生服务的补偿政策呈现出纳入项目增加,报销比例上升,逐步涉及保健项目的变化趋势。结论:预防保健的群体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远高于个体医疗,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步纳入部分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中医药服务相关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通过采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典型地区数据抽样的方法,从住院病人的中医药费用与治疗总费用、患者年龄、医疗机构级别、疾病类别和病种的关系,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中医药服务相关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现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医药服务补偿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农村中医药推广应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Compulsory medical service programs for physicians and othe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have been installe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these programs is that the increased presence of physicians will improve the health status of rural populations which exhibit higher rat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mpared to urban populations. This assumption, however, has been challenged by recent evaluative studies of compulsory service programs in Latin America.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physician's perspective of Ecuador's compulsory service program, known as medicatura rural. Based on responses to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completed by 127 physicians who had fulfilled or were currently fulfilling their medicatura rural requirement,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physicians and other officials, and visits to several rural placement sites, the paper examines some of the fundamental programmatic and logistical problems that have impeded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since its inception in 1970. While the majority of the physicians reported that the medicatura rural experience was both professionally and personally rewarding, many view the program as conceptually flawed with respect to its goal of improving the health status of rural communities. The physicians'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medicatura rural, which elucidate some of the program's basic conceptual flaws and reflect the criticisms of compulsory medical programs in other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are discussed. Finally, Ugalde's (1988) recommendation for replacing compulsory medical service programs with a "rural health corps"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CHNS),实证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村高龄和低龄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从老年人群年龄异质性的角度,对新农合的实施绩效进行了重新考察。研究发现,与新农合实施前的2000年相比,新农合全面普及的2011年农村低龄老年患者的就医率增加了9.45%,而高龄老人的就医率却下降了13.38%;计量模型表明,新农合显著增加了低龄老人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和预防保健支出,但对高龄老人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经济因素可能仍是我国农村高龄老人医疗可及性的制约因素,新农合政策提高农村最脆弱群体医疗可及性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政府应继续完善农村医保政策,关注农村最脆弱群体,以增加对农村高龄老人患病时的经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