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运用数据挖据方法探讨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候及用药规律。方法:方剂数据主要来源于CNKI数据库(1956-2016)、CHKD专利全文数据库(2010-2016)和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将筛选出的352个方剂辨证分型后予以清洗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算法对其证型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352个方剂涉及子证型28种,证候组合109种;28种子证型中,主要为虚证11种,郁证8种;14种核心子证型中,主要为虚证8种,郁证4种;子证型频次较高的7种依次为痰郁>血瘀>肾虚>湿郁>肝郁>血虚>脾虚;子证型的组合模式中频次不少于8次的组合依次为:痰郁-湿郁,肾虚-痰郁,痰郁-血瘀,肾虚-血虚,肾虚-湿郁,肾虚-血瘀,肝郁-肾虚,肝郁-痰郁;证候组合中,以肾虚血瘀型、肝郁肾虚型最多,其次为痰湿型、痰血瘀结型和气郁血瘀型。所用中药350味,其性味以温、甘为主,归经以入肝经为主;使用频次前10的中药分别为当归、菟丝子、香附、茯苓、熟地黄、白芍、川芎、丹参、枸杞子、甘草;肾虚血瘀型前7味高频用药依次为当归、菟丝子、丹参、赤芍、香附、山药、山茱萸;肝郁肾虚型前7味高频用药依次为:当归、柴胡、菟丝子、香附、茯苓、丹参、白芍;痰湿型前7味高频用药依次为:茯苓、半夏、陈皮、当归、香附、川芎、苍术。结论:分析结果显示,肾、脾、肝脏腑功能失调是PCOS主要病机;湿、痰、瘀是其主要致病因素;病性方面主要体现为虚和郁;补虚和解郁是治疗PCOS的根本方法,而补肾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活血化瘀是治疗PCOS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2.
余玲玲  梁瑞宁  魏俊英 《河南中医》2013,33(7):1171-117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医证候分型.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型.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根本病机为肾虚,痰湿、血瘀为标,主要涉及肾、肝、脾等脏腑.证候分型单证候有肾虚证、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血瘀证、血虚证,复合证候有气滞血瘀证,肾虚兼痰湿证,肾虚血瘀证、肾虚肝郁证、痰瘀互结证.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肥、瘦的差异性及其内分泌改变与中医证候分型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2):126-13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以及PCOS主要证型与内分泌情况的相关性分析,为PCOS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病例组302例PCOS患者,对照组300例健康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内分泌功能评估,运用SAS 8.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分析PCOS患者的主要中医单一证型、复合证型分布特征,并将主要复合证型、单一证型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2例PCOS患者,最常见的中医复合证型依次为脾肾两虚肝郁痰湿阻滞证45例(14.90%)、肾虚肝郁证43例(14.24%)、脾肾两虚痰湿阻滞证36例(11.92%)。单一证型肾虚证出现频次最多,为286例(占94.7%),其次为肝郁证196例(占64.90%)、痰湿阻滞证181例(占59.93%)、脾虚证175例(占57.95%);胰岛素抵抗、甲状腺功能异常与PCOS发病有关(P0.05),是PCOS的高危因素。且PCOS患者的单一证型肾虚、肝郁证与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主要中医复合证型为脾肾两虚肝郁痰湿阻滞证,单证型以肾虚证为主;胰岛素抵抗、甲功异常是PCOS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文献探析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型分布及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3年至2018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中相关中医治疗PCOS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医治疗PCOS的整体证型及临床用药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2篇,方剂284首;②涉及证型共37种,其中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证、痰湿证、肾虚痰瘀证,共占43.31%;③涉及病位要素以肾为主,其次为肝、脾;涉及病性要素以血瘀、痰、湿为主;④涉及药物193味,按功效共分为16类,补虚药占41.44%,活血化瘀药占16.20%,化痰祛湿药占14.90%;⑤中医治疗PCOS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为主,辛、苦次之。结论:PCOS病因病机复杂,以肾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治疗以补肾活血、化湿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指导临床。方法:对《妇科名家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临证经验》所收录的全国82位妇科名老中医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进行数据规范统一,运用SPSS17.0和Excel软件对中医证型和所用中药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证型主要有4种,分别为痰湿内阻证、肾虚血瘀证、肝郁肾虚证、痰瘀内阻证。中药使用多为补虚药,药物主要归脾经。结论:痰湿内阻、肾虚血瘀、肝郁肾虚、痰瘀内阻为PCOS的主要相关证型,从脾论治PCOS可能更高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常见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 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和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PubMed中检索1949-2016年有关文献,共纳入文献257篇,提取文献题目、作者、证型名称及相应症状,建立Excel数据库.对文献中呈现的原始证型及规范后的证型进行归类统计,计算频次、频率.将频率大于2.00%的规范后证型作为高频证型,建立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每一高频证型对应症状的频次、频率.结合临床实际合并含义相近的症状,得出合并后的频次、频率.结果 PCOS高频证型主要有痰湿证、肾虚证、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肾虚证、肝郁化火证、血瘀证、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肝郁证、肝郁气滞证等,并总结了高频证型的相应症状,分析了PCOS中医证候研究现状.结论 PCOS病性复杂,以实证为主,虚证次之;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肝、脾;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主要有痰湿、瘀血.目前关于PCOS的中医证候研究还需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主要证型及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方法,对31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卵巢低反应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卵巢低反应患者主要证型及症状的分布规律,分析卵巢低反应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年龄、盆腔手术等的分布情况。结果:其主要中医症状为:性急易怒、腰膝酸软、经血夹块、健忘、神疲力乏、畏寒肢冷、脱发、胸胁胀痛不舒、经前乳房胀痛等;最多的中医证型是肾虚肝郁血瘀证型(占32.7%);单证型中以肾虚证最多(占94.3%);随年龄增加,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出现的几率增大;肾虚肝郁血瘀证及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在有盆腔手术患者中出现的几率均大于无盆腔手术者。结论:IVF-ET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中医常见证型为:肾虚肝郁血瘀证、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肾虚肝郁证;初步显示随年龄增加,脾肾两肝虚郁血瘀证出现的机率增大;肾虚肝郁血瘀证及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在有盆腔手术患者中出现的几率均大于无盆腔手术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等方法挖掘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辨证分型,从不同角度、层次发现证、治间的内在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xcel 和Access 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统计,采用SPSS 17.0 和Medisco-3S 系统进行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肾虚、痰湿、血瘀为PCOS 的基本致病因素,因此“痰瘀胞宫”为PCOS 生殖藏象的基本病机,PCOS 主要证型为脾肾两虚、肾虚血瘀、脾虚痰湿、肾虚痰瘀互阻及肾虚肝郁5 型。结论:治疗上应以补肾为主,辅以活血化痰疗法;将现代统计学方法与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相结合应用于PCOS 文献研究中,能够为PCOS 的“痰瘀胞宫”病机理论的提出和“补肾活血化痰法”的治则治法提供文献依据和统计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乔江  杨秉秀 《光明中医》2011,26(7):1330-1332
杨秉秀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是脾肾两虚,痰湿内阻,肝郁血瘀;肾、脾、肝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脏腑,多为多脏受累;临床常辨证肾虚肝郁、脾虚痰湿、气滞血瘀证、肝经湿热证四型,分型施治,强调在补肾、健脾的前提下,或化痰祛湿,或理气祛瘀,或清肝泄热;注重补益脾肾以长养卵子,以破瘀消癥、软坚散结、疏肝理气等促卵泡破裂、排出,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王祖龙教授治疗弱精子症的辨证规律,为弱精子症辨证提供临床数据。方法:收集王祖龙教授在男科门诊辨治弱精子症患者486例,采用频数、频率和指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结果:34种症状出现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症状分为肾虚湿热型、肾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郁肾虚型、肾阳亏虚型、肝肾阴虚型6大证型。结论:肾虚湿热型、肾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郁肾虚型、肾阳亏虚型、肝肾阴虚型6大证型是王祖龙教授门诊常见的弱精子症证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证型间PCOS患者体质分布情况,探讨中医证型体质的分布差异,从中医体质角度为PCOS中医辨证论治和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PCOS患者共460例,分为脾虚痰湿型组(139例)、痰瘀互结型组(116例)、肾虚肝郁型组(139例)、肾虚血瘀型组(66例);脾虚痰湿及痰瘀互结型组属于痰湿型组(255例),肾虚肝郁及肾虚血瘀型属于非痰湿型组(205例)。结果:(1)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在痰湿型与非痰湿型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体质类型在2种证型间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2)痰湿质、气郁质在脾虚痰湿、痰瘀互结、肾虚肝郁、肾虚血瘀4种证型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体质类型在四种中医证型间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痰湿质分布在脾虚痰湿型和肾虚肝郁型间χ~2=6.31,P<0.05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型和肾虚肝郁型间χ~2=4.89,P<0.05有统计学意义;气郁质分布在脾虚痰湿型和肾虚肝郁型间χ~2=5.86,P<0.05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型与肾虚肝郁型间χ~2=4.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证型的PCO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可能是导致PCOS证型差异的重要因素,对于发生PCOS的高危人群,通过中医辨体质,及早进行调整,可以预防PCO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求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证型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1996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治疗PPD的临床研究,对文献中的证型、方剂以及药物出现频次和比例进行统计归类,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分析得出21个PPD证型,其中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虚血瘀、脾肾两虚、痰热郁结为常见证型;证型要素分析,肝郁、血瘀、气滞、痰湿、痰瘀为常见实性证型;心脾两虚、气虚、血虚、脾肾两虚、阴虚、气血两虚、肾虚为常见虚性证型;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四脏;共得方剂108首,其中自拟方59首,成方49首,两者以补益剂、理气剂、理血剂为主;整理中药139味,分为9类,柴胡、当归、党参、白芍等为常用药。结论:PPD的证型、选方和用药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抑郁症的特点,强调以疏肝理气、产后补虚为法,兼以注重对血的调养,同时注重对PPD患者心身的共同调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近20年来艾滋病患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及数据分析,总结艾滋病的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收集1997—2018年已发表的与艾滋病中医辨证分型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所研究对象以虚证最多,占49.7%,所对应的病机以气虚多见,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前3位依次为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湿热内蕴证,涉及脏腑频次排序前3位依次为脾、肾、肝,后期补充检索验证临床用药与辨证结果亦契合。结论:艾滋病证型种类复杂多样,以虚证为主,主要为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和湿热内蕴证,涉及脏腑主要为脾、肾、肝。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疗法》2020,(1):10-11
徐莲薇教授认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为脏腑功能失调、冲任虚损、肝脑-天癸、肾-冲任-血室轴失衡所致,病机为冲任气血阴精亏虚为主,虚多实少。临床分为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肾亏虚、肺肾阴虚、阴虚血燥、阴阳两虚、肾虚血瘀、肝郁痰湿等证型;证型多有兼加,以脾虚肝郁证多见,其次,为肝郁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肝肾亏虚证;治疗以补虚泻实、虚实兼顾为总则,常用健脾疏肝、养肝填精、调补冲任等治法,选药侧重疏肝健脾、益肾填精、调冲任、补气血,用药平和,结合辨证调护,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广东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PCOS的预防及中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对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进行临床调查,用Microsoft Excel 2017建立数据库。探讨广东地区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的分布特点。结果:(1)共纳入80例符合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中医证型以肾虚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再次为肾虚证、肾阴虚证,而湿热证、肝经郁热证、血热证、肾阳虚证、血瘀证、气血两虚证及血寒证较少。(2)本研究的80例PCOS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为平和质者有16例(20.00%),气虚质者15例(18.75%),阳虚质者13例(16.25%),血瘀质者9例(11.25%),阴虚质者7例(8.75%),痰湿质者7例(8.75%),气郁质者6例(7.50%),湿热质者5例(6.25%),特禀质者2例(2.50%)。由此可见,本研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以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及血瘀质多见。结论:(1)本研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中,中医证型以肾虚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中医体质则以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及血瘀质多见。(2)PCOS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证候类型与临床因素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体质的偏颇既是发病的内因,又是决定疾病发展过程及证候类型演变的重要因素。体质具有可调性,故对各种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候类型的相关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是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和途径。(3)中医证型以肾虚血瘀证为主,提示补肾活血法是治疗PCOS的主要治疗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中医证候调查,研究小卵泡排卵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设计小卵泡排卵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对收集的306例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计算小卵泡排卵中医证候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中医证候规律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结果对306例患者51项症状,31项舌、脉进行频率统计,出现频率大于3%的症状有27项,舌、脉有20项。因子分析法得出11个证候要素,对306例患者的证候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肾阳(气)虚证占14.71%,肾阳(气)虚兼血瘀证占14.38%,肾阳(气)虚兼肝郁证占11.44%,肾阴虚兼肝郁证占11.11%,肝郁血瘀证占10.78%,脾肾阳虚证占10.78%,血瘀证占10.13%,肾阴虚证占9.81%,脾虚痰湿证占6.86%。复合证型以肾虚证、血瘀证最多,从多到少排列顺序依次为:肾虚相关证型、血瘀相关证型、肝郁相关证型、脾虚痰湿相关证型。肾虚证中,肾阳(气)虚相关证型多于肾阴虚相关证型。结论小卵泡排卵的中医证候特点以本虚为主,本虚指肾阳(气)虚,兼有标实,标实包括血瘀、肝郁、痰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率.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标准短效长方案第一次IVF-ET助孕PCOS患者118例,按中医证型分为肾虚、脾虚、肝郁、痰湿、血瘀5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PCOS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虚、肾虚为主,血瘀最少(P<0.05);鲜胚移植失败后冻胚移植除肾虚型外,其余各型妊娠率均有显著升高(P<0.05);累计妊娠率肾虚、血瘀型明显低于痰湿、脾虚、肝郁型(P<0.05).结论:PCOS患者行IVF-ET助孕前,根据患者体质给予健脾补肾、行瘀化湿之品能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代文献,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1994—2009年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代文献,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证候要素的频次进行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获取证候名称36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肾虚痰瘀、肾虚痰湿和肾虚血瘀;单证候16个,频次居前3位的是肾阳虚、痰湿、血瘀;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肾、肝、脾;病I陆类证候要素10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阳虚、痰湿、阴虚。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肾、肝、脾,单证候主要是肾虚(肾阳虚、肾阴虚)、痰湿、血瘀,而且单证候组合形成的复合证候多,表明该病具有病理变化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姜劲峰  王玲玲 《新中医》2008,40(2):64-65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中医辨证的证型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抑郁症的中医学病理机制.方法:检索中医学关于抑郁症辨证的文献,拆分证候因子,将因子出现频次进行归类、统计.结果:抑郁症证候因子分为脏腑与病理因素2大类、10项.脏腑因子出现频次最高为肝郁(化火),其次依次为脾虚、心血/阴虚、肾虚.结论:抑郁症发生的基本病机是气机紊乱,病理性质属虚实夹杂;虚证因素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73-275
目的:论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证型,是以肾虚为主,脾虚、肝阴虚、血瘀、气滞、寒痰湿,为辅的常见证型。方法:从中医理论角度研究出发,论述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肾虚、脾虚、肝阴虚、血瘀、气滞、寒痰湿证型的临床表现、中医病机分析、西医病理阐释、治疗方法,以及各证型与肾虚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主,也可以见到脾虚、肝阴虚的虚证和血瘀、气滞、寒痰湿邪等实性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