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角膜曲率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手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琼  曾怡谋  罗雄伟  黄玲 《河北医学》2001,7(6):497-499
目的 :探讨角膜曲率对角膜屈光手术效果的影响及近视患者角膜曲率的部分规律。方法 :检查所有手术眼术前角膜曲率 ,按角膜曲率的高低分为 10组 ,分析对比每一组的人数、手术效果 ;对比分析所有术眼术前两眼曲率差值。结果 :①发现近视眼角膜角膜曲率的分布曲线。②各个组别的近视眼手术后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百分比近似。③双眼的角膜曲率的差值最小为 0D ,最大为 0 .75D ,平均为 0 .2 6± 0 .2 2D。结论 :①角膜曲率的高低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的疗效没有影响。②近视眼的角膜曲率分布有一定的规律。③双眼角膜曲率差值小。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屈光状态的改变是影响术后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是目前最常用的减少角膜散光的方法.现将我们采用该方法完成83例86眼角膜屈光状态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眼外手术前后眼角膜表面的屈折力及其轴位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眼外肌手术患者28例(45只眼),其中水平直肌手术17例(34只眼),垂直斜肌手术11例(11只眼), 由同一专职技师,于术前1天和手术后1个月,作角膜地形图检查,并运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水平斜视采用内(外)直肌徒后的术式,垂直斜视采用下斜肌断腱术,分别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前后角膜表面屈光度和轴位的变化,经t检验,P>0.05,表明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讨论:角膜的形态受水肿,创伤,疤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角膜曲度的变化与眼外肌的牵拉或压迫眼球有关,眼外肌术后短期内由于肌肉紧张度的改变,球结膜水肿,巩膜或结膜疤痕的影响,角膜水平,垂直径线上的屈光力会发生改变,但从远期观察,手术前后角膜表面各点屈折力的差异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本文28例患者的角膜地形衅均为纵向的,对称或不对称的蝴蝶结形,眼外肌手术后眼角膜最大屈光力的轴向仍落在角膜垂直向范围,与术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眼外肌手术前后眼角膜表面的屈折力及其轴位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眼外肌手术患者28例(45只眼),其中水平直肌手术17例(34只眼),垂直斜肌手术¨例(¨只眼),由同一专职技师,于术前1天和手术后1个月,作角膜地形图检查,并运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水平斜视采用内(外)直肌徙后的术式,垂直斜视采用下斜肌断腱术,分别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前后角膜表面屈光度和轴位的变化.经t检验,p>0.05,表明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讨论角膜的形态受水肿、创伤、疤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角膜曲度的变化与眼外肌的牵拉或压迫眼球有关.眼外肌术后短期内由于肌肉紧张度的改变,球结膜水肿巩膜或结膜疤痕的影响,角膜水平,垂直径线上的屈光力会发生改变.但从远期观察,手术前后角膜表面各点屈折力的差异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本文28例患者的角膜地形图形态均为纵向的,对称或不对称的蝴蝶结形,眼外肌手本后眼角膜最大屈光力的轴向仍落在角膜垂直向范围,与术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形态变化特点.方法:用角膜地形图对42例(48只眼)白内障小切口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及分析术前3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地形图变化.结果: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由于手术切口小,其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显得不明显.结论:角膜地形图形象反映角膜形态变化,并可定量分析角膜形态的变化,对术前术后角膜散光作出准确判断,对白内障手术具有极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性眼角膜缺损的角膜移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同种异体角膜对创伤性眼角膜缺损进行角膜移植,采用10-0显微尼龙细线进行严密间断或连续缝合,观察其术后透明度、角膜排斥反应、视力、眼压等指标。结果术后植片存活良好、前房形成良好;24例中,有6例产生角膜排斥反应,6例眼压升高,5例产生新生血管。24例视力均提高,均有不同程度散光。结论创伤性眼角膜缺损采用角膜移植是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术中要仔细严密缝合,术后影响视力的危险因素是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原因,总结、评价此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LASIK手术4915例(9803眼)中13例(13眼)术后角膜瓣移位的原因并总结评价处理方法。结果 13例患眼经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后角膜瓣复位良好,裂隙灯下3眼角膜瓣可见细小皱褶;13眼角膜瓣移位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相仿。结论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是手术并发症之一,若能及时发现并有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RK术后欠矫的患者经LASIK手术后的角膜知觉改变。方法对16例21眼RK术后残留近视患者(RK术后组)和52例104眼未经RK的近视患者(对照组)行LASIK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半年时,使用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对角膜中央、中央外3mm的鼻侧、颞侧进行角膜知觉检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LASIK术后各个时间点,两组的3个测量位置的角膜知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到术后2个月时基本接近术前水平(t检验,P>0.05),组内相同时间点不同位置间差异无显著性(t检验,P>0.05)。在LASIK术前及术后的各个时间点,RK术后组的中央角膜知觉值均比对照组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别(t检验,P>0.05);鼻侧和颞侧的变化与中央区域的一致,组间无显著差异(t检验,P>0.05)。结论LASIK可以有效地治疗RK术后欠矫,不影响其角膜知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李娟  陈淑香 《中外医疗》2013,(31):75-75,77
目的研究新鲜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以下简称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重症单眼眼表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联合手术治疗电石烧伤15例,铁水烧伤4例,酸烧伤7例,热烧伤3例。观察羊膜植片转归、手术前后视力变化、角膜透明度及新生血管形成情况。结果急性重症烧伤的眼表很快趋于稳定,炎症在5~7 d得到控制,未见羊膜排异及继发感染,预防了角巩膜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除1例角膜溶解转院外,术后观察6个月,28例均获得稳定眼表。其中,8眼角膜透明度改善,18眼角膜有不同程度的瘢痕,2眼角膜完全混浊。结论联合手术能有效治疗急性重症眼表烧伤,对减轻炎症,缩短病程,重建眼表及减少并发症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不同位置的3.2mm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白内障患者49例(71眼)分成2组进行手术,A组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B组在最大角膜曲率子午线方位做切口。对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B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略有减少,A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最大角膜曲率子午线方位透明角膜切口较传统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可减少部分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切削术(laser 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前后泪膜稳定性和角膜中央知觉的变化.方法:选择80眼近视眼患者,分别行LASEK和LASIK术,每组40眼,观察患眼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角膜中央知觉、泪液分泌量(Schirmer 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手术术后泪膜稳定性及角膜中央知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LASEK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中央知觉、术后1个月BUT值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ASIK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中央知觉、术后1个月、3个月BUT值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LASIK和LASEK组间角膜中央知觉、BU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LASIK组角膜中央知觉、BUT值下降更明显;LASIK和LASEK组术后1、3、6个月泪液分泌量分别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ASIK和LASEK手术术后均影响泪膜的稳定性与角膜中央知觉,但随着角膜的愈合而逐渐恢复;LASIK对角膜中央知觉、泪膜稳定性的破坏比LASEK更为严重、持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原子吸收光谱法观察了兔眼角膜严重硷烧伤后角膜铜、锌、钙和镁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实验治疗的影响。结果角膜烧伤后备组(包括对照组、综合治疗组和甲孕酮治疗组)角膜中各元素含量均显著增高,一般在1~2周时达高峰,与角膜病变过程和程度相一致。讨论了微量元素在硷烧伤角膜的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过程中 ,应用不同粘弹剂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并作对比分析。方法  7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抽出 1只兔 2只眼制成正常角膜内皮电镜切片 ,其余分为两组 :AmviscPlus组和海诺特组 ,双眼行超声乳化术 ,用接触性角膜内皮显微镜分别观察术前和术后即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正常和术后即时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术后即时内皮细胞损失率 ,AmviscPlus组 8 85 % ,海诺特组 9 2 3% ,两组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两组间内皮细胞损失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即时角膜中央 1mm区域内取材的透射电镜切片示两者的内皮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不同的粘弹剂在超声乳化术中对角膜内皮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眼视力、眼压及生物测量参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72例(136眼),年龄8~16岁,比较戴镜前,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力、眼压、眼轴长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佩戴角膜塑形镜后,患者的裸眼视力明显改善(P<0.05),平均屈光度下降(P<0.05);患者的非接触眼压降低(P<0.05);眼轴长度较佩戴前变化不大(P>0.05).戴镜后前房深度较戴镜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戴镜1周后角膜曲率较戴镜前下降(P<0.05),其后角膜曲率趋于稳定;角膜厚度较佩戴前无明显变化(P>0.05);角膜厚度较佩戴前减小(P<0.05),其后3、6个月趋于稳定.结论 角膜塑形镜可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对青少年近视控制效果明显,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眼压及生物测量参数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后路白内障摘除对预防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效果。方法对13例伴有严重角膜内皮异常但保持屈光透明的白内障患者行经后路白内障摘除术,并对术后矫正视力、主要并发症及角膜内皮密度进行评估,术后随诊8~28个月。结果 13例患者手术顺利,除1例患者因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继发大泡性角膜病变于术后5个月矫正视力下降外,余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白内障摘除可最大程度减少医源性角膜内皮损伤,是伴有严重角膜内皮病变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122例PRK术前后角膜中心厚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厚度变化 ,及角膜厚度变化与角膜雾状混浊 (Haze)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DGHA型生物测量仪测量PRK术前及术后 1、3、6、12与 2 4月的角膜中心厚度 ,显微裂隙灯下观察PRK术后角膜雾状混浊的情况。结果 :角膜中心厚度术前与术后 1、3、6、12、2 4月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术后 1月分别与 3、6、12、2 4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6、12、2 4月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本组病例Haze均在 1级以下。结论 :PRK术后角膜中心厚度在 3个月时趋于稳定 ;PRK术选择 - 6 .0 0D以下 ,其切削深度小于 80 μm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法评价术前数字化设计辅助游离腓骨瓣重建不同类型下颌骨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下颌骨缺损行游离腓骨瓣重建的病例,所有患者均为术后1年且无肿瘤复发。按术前是否行数字化设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HCL分类法将下颌骨缺损分为H、L、LCL型缺损,其中实验组H型缺损8例,L型缺损9例,LCL型缺损7例;对照组 H 型缺损 5 例,L 型缺损 10 例,LCL 型缺损 9 例。追踪随访两组患者,获得腓骨重建后的下颌骨 CT,采用 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等软件构建出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设置约束及载荷条件,得出应力分布结果,采用SPSS23.0软件对两组的应力分布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后应力主要集中在双侧髁突颈部、下颌升支前后缘及腓骨后端与下颌骨连接处,下颌骨缺损越多,健侧髁突的应力越大。L型缺损中实验组健、患侧髁突颈、移植腓骨最大应力值均小于对照组,而健侧下颌角应力值较对照组有所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L型缺损中实验组健侧髁突颈较对照组最大应力值小,在患侧髁状突区、双侧下颌角区及腓骨区均较对照组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数字化设计辅助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提高了下颌骨重建精确性,达到了均匀下颌骨应力分布的效果,为下颌骨修复重建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RGP矫正疗效。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接收治疗的111例因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发生圆锥角膜的患者进行随机抽取,从中选取了84例患者(164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要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84眼)。让实验组患者进行角膜屈光手术后佩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进行矫正。而对照组患者进行角膜屈光手术后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矫正。18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角膜地图的改变情况。结果:经过18个月的矫正,实验组患者在佩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后的角膜前表面的最陡平均曲率明显下降,并且患者的角膜地形图SRI、SAI、散光都明显减少,PVA提高了很多。而对照组患者在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后的角膜地形图无明显改善。结论:在临床上,角膜屈光手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眼科手术,通常情况下,在患者手术后都需要进行RGP的矫正,通过RGP的矫正能对患者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圆锥角膜有明显的改善,并且能保持患者角膜的前后表面最平平均曲率,是目前最有效矫正角膜屈光手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脱细胞异种角膜基质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牛角膜制备脱细胞基质,作为组织工程角膜的载体,为细胞提供贴附生长的支持物.方法选取新鲜牛角膜9个,每个分层剥离为2片组织.用0.25%胰蛋白酶,37℃下分为20、40、60min消化,漂洗.每组取样本分别做扫描电镜观察和HE染色观察.其余冻干处理后消毒备用.将消毒后冻干牛角膜基质常规培养基浸泡24 h,取浸提液原液,稀释101、102、103倍培养人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将冻干牛角膜基质复水,常规培养基浸泡24 h,以2×l05个/cm2接种兔角膜缘细胞,培养7 d后,标本扫描电镜检查、HE染色观察.结果电镜观察各组牛角膜片表层细胞均被脱去,60min组基质胶原间细胞碎片残留较少,20 min组较多,胶原纤维有序排列以60 min组破坏最大.浸提液的各稀释倍数及原液所培养人成纤维细胞生长良好,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电镜及HE染色观察复合材料培养的兔角膜缘干细胞,均见细胞在材料表面贴附生长,材料部分表面呈多层生长.结论以酶消化法和冻干处理的脱细胞牛角膜基质可以作为细胞的载体在体外与细胞复合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