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恶性脑胶质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MGMT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评价MS-MLPA技术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脑胶质瘤化疗的意义. 方法 选择自2006至2010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胶质瘤(WHOⅢ级、Ⅳ级)的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MGMT蛋白表达,应用MS-MLPA技术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观察患者化疗后总生存时间. 结果 肿瘤组织中MGMT蛋白表达阳性、弱阳性者与表达阴性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MGMT蛋白表达阳性者比表达阴性者预后更差.肿瘤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者、低度过甲基化者、中度过甲基化者、高度过甲基化者生存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率越高者预后越好.MGMT蛋白表达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存在统计学相关性(r=0.697,P=0.000),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者蛋白表达越低. 结论 MGMT蛋白表达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均可以作为接受烷化剂化疗的恶性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预测指标.MS-MLPA技术是一种可靠的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GMT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9例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石蜡包埋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用MethyLight法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GMT蛋白表达水平,对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GMT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19例胶质母细胞瘤样本中,有42例检测到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甲基化发生率为35.3%(42/119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无进展生存期(P=0.011)及总体生存期(P=0.036)延长相关。MGMT蛋白表达水平和临床预后无相关性(P0.05),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之间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呈正相关,由免疫组化法测得的MGMT蛋白表达水平和预后及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之间无关联性,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可以作为评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具有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目前GBM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外科手术,然后放疗同步替莫唑胺(TMZ)化疗和进一步TMZ化疗。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当与标准治疗方案联合时,GB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基于多项临床研究结果,TTFields已经在国内外获批上市,且得到了相关指南和共识的推荐。本文将重点述评TTFields的发展及其在GBM治疗中的一系列临床研究,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顺铂(DDP)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的复发高级别胶 质瘤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6 年4 月30 日至2018 年3 月31 日收治55 例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的复发 高级别胶质瘤,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高级别胶质瘤(WHO Ⅲ级或Ⅳ级)和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随 访期间经头颅MRI 和(或)再次手术的病理确诊为肿瘤复发,并给予DDP联合TMZ化疗。观察患者的不 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 WHO Ⅲ级有效率为12.0%(3/25),中位生存期为42 个月;WHO Ⅳ级有效率 为6.7%(2/30),中位生存期为17 个月。总有效率为9.1%(5/55),总生存期为19 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 髓抑制、胃肠道症状和肝肾功能损伤,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结论 DDP 联合TMZ 治疗MGMT 启动子 非甲基化的复发高级别胶质瘤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生存情况和预后相关因素,以及多模态精准手术在老年GB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8年9月手术治疗的102例老年GB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等17个可能影响因素作为观察指标,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GBM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多模态精准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肿瘤切除程度、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本组患者至术后末次随访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u survival,OS)为11. 71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癫痫、KPS评分、肿瘤大小、多模态精准手术、手术切除程度、放化疗及同步放化疗是影响老年GBM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P 0. 001)、术前KPS评分(P=0. 002)、肿瘤切除程度(P 0. 001)、放化疗(P 0. 001)、同步放化疗(P=0. 046)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多模态精准手术组的全切率(73. 7%)及术后KSP评分(73. 7%)均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37. 3%和45. 8%);并且比常规手术组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P 0. 05)。MGMT甲基化的患者中,替莫唑胺单药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术前KPS评分60分的老年GBM患者接受最大范围的手术切除肿瘤,并术后行短程低频放疗及替莫唑胺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多模态精准手术可显著提高老年GBM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对于MGMT甲基化的老年GBM患者术后应尽早使用替莫唑胺化疗。  相似文献   

6.
MGMT表达在胶质瘤对烷化剂耐药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包括小分子、脂溶性、能穿过血脑屏障的烷化剂的化疗方案,使部分病人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烷化剂的化疗效果同MGMT(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沉默了MGMT表达相关,因此,阻断其修复能力可使烷化剂更有效。其表达可由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免疫组化(IHC)、血清MGMT活性检测等方法直接或间接测定。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可作为识别病人对烷化剂敏感性的指标,并以此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胶质瘤干细胞对替莫唑胺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胶质瘤干细胞(GSC)对替莫唑胺(TMZ)的敏感性及耐药机制.方法 新鲜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标本培养后获得GSC.免疫荧光技术榆测未分化GSC的CD133及分化生长GSC的GFAP的表达,MTS法检测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技术对CD133阳性细胞的比例进行定量,荧光标记的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MGMT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结果 (1)5例GBM标本中成功获得GSC,符合肿瘤下细胞定义.(2)5个GSC细胞株多数对TMZ不敏感.其中,T50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3 μmol/L(敏感),T411的IC50为286.3 μmol/L(中度敏感),其余3个细胞株T402,T405及T509的IC50皆大于1000μmol/L(不敏感).(3)CD133阳性细胞比例大于10%的GSC细胞株对TMZ不敏感.(4)MGMT启动子区域呈去甲基化状态的GSC对TMZ不敏感或仅为中度敏感.(5)5个GSC细胞株中,PTEN表达水平差异大,与GSC对TMZ的敏感性无明显关联.结论 GSC对TMZ普遍耐药,与MGMT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CD133阳性细胞有关,而与PTEN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8.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是一种DNA修复酶,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是近年研究较多的胶质瘤相关分子标志,既是评价胶质瘤对烷化剂是否敏感的重要分子标志,也是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价及复发与假性进展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尤其是老年恶性胶质瘤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是指导其分子分型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对MGMT蛋白功能,以及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指导胶质瘤治疗、判断预后及鉴别复发与假性进展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MGMT基因表达、启动子甲基化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间的关联性。方法择取我院2012-06-2014-09收治的82例行脑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恶性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脑胶质瘤MGMT基因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状况进行分组,术后予以同步放化疗,分析各组患者近期疗效、安全性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MGMT蛋白表达与恶性胶质瘤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P0.05),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组近期疗效(79.54%vs75.00%)高于MGMT蛋白低表达组(P0.05),MGMT甲基化低表达组1、2、3a生存率(90.62%vs 75.00%;56.25%vs41.66%;31.25%vs 16.66%)明显高于MGMT甲基化高低表达组(P0.05)。结果 MGMT基因表达、启动子甲基化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神经胶质瘤预后较差,化疗是其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效果不理想,肿瘤耐药是影响化疗效果的重要原因。DNA修复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 guanine-DNA-methyltrasferase,MGMT)在肿瘤耐药中的机制比较明确,而MGMT的表达与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呈密切相关。本文总结相关研究的进展,就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脑胶质瘤化疗的关系进行综述,为实现肿瘤个体化、预见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新发胶质母细胞瘤中肿瘤不同部位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关系及区域差异性.方法 在30例新发胶质母细胞瘤肿瘤不同部位采取2~4块标本,其中5例在术中神经导航引导下采取.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标本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免疫组化法(IHC)检测组织切片MGM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43.56%(44/101)检测肿瘤组织中出现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免疫组化检测(阴性,细胞弱着色<10%或细胞无着色;弱阳性,10%≤细胞着色≤50%;强阳性,细胞着色>50%)发现MGMT蛋白表达情况分别为阴性(32.67%),弱阳性(43.56%),强阳性(23.76%).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x2=2.905,P=0.088).在肿瘤不同取材部位组织之间57%的患者(17/30)MGMT蛋白表达水平与37%患者(11/30)启动子甲基化存在不均一性.结论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不是MGMT蛋白表达的惟一调节因素.同一肿瘤不同取材部位组织MGMT蛋白表达与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不均一性的结果 质疑了单一取材标本的检测结果 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FOXC1对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替莫唑胺(TMZ)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30例GBM患者的原发GBM组织(初次手术切除)、复发GBM组织(患者初次手术后经标准TMZ化疗方案治疗后复发并再次手术),分别采用qPCR实验、Western Blot实验对比30例GBM患者原发GBM组织与复发GB...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胶质瘤中的干细胞的成球能力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41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样本,术后均接受放疗及TMZ化疗。将胶质瘤组织进行肿瘤干细胞富集成球培养,并分析肿瘤细胞成球率及肿瘤球对于1~60Gy剂量放疗和3.9μmol/L~1mmol/L TMZ化疗的敏感性与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胶质瘤细胞成球能力与患者较差的总生存期或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具有相关性。胶质瘤细胞成球后对于放化疗有较强的抗性,放射半致死计量12Gy的肿瘤球来源的患者具有较短的PFS,生存期也较短。肿瘤球对于TMZ化疗的敏感性和患者的生存率有直接联系,TMZ的半数抑制剂量50μmol/L的肿瘤球来源的患者具有更长的OS和PFS。结论肿瘤球放疗敏感性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对患者治疗的策略选择,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化疗是恶性脑肿瘤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其临床效果尚不理想。肿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是影响化疗效果的重要原因。DNA修复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比较明确,而MGMT的表达与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本文总结有关研究的新进展,对MGMT基因甲基化与胶质瘤化疗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实现恶性胶质瘤预见性、个体化化疗,改善病人预后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与脑肿瘤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脑肿瘤对氯乙基亚硝脲类药物(CENUs)化疗耐药中起重要作用。MGMT含量低的脑肿瘤.对CENUs敏感,而MGMT含量高的脑肿瘤对CENUs耐药。通过灭活MGMT可以逆转脑肿瘤对CENUs耐药,提高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MGMT阳性恶性脑胶质瘤病人的化疗(附51例体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 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可使DNA烷基化损伤得到修复,是恶性胶质瘤对亚硝脲类药物及新药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67.2%至  相似文献   

17.
MGMT表达指导恶性胶质瘤的替莫唑胺化疗(附4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根据肿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替莫唑胺(TMZ)方案对恶性胶质瘤进行化疗,评价其客观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方法 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初治或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40例,均接受过放疗并有残留或复发可评价病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MGMT表达,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阴性组选择TMZ常规5天方案化疗,阳性组选择TMZ小剂量持续或TMZ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结果 阴性组22例,阳性组18例.阳性组患者的一般状况比阴性组差,多数为复发患者且既往接受过化疗(P<0.05).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31.8%和33.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个月(95%CI:5.7-8.3)和7个月(95%CI:2.3-11.7),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个月(95%CI:12.7-35.3)和11.5个月(95%CI:9.9-1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的中性粒细胞下降(20%)、食欲下降(30%)、恶心呕吐(22%)和转氨酶升高(25%),联合顺铂方案的中性粒细胞下降发生率高于TMZ单药方案(P<0.05).结论 TMZ小剂量持续或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可能改善MGMT阳性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耐受性好.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temozolomide(TMZ)chemotherapy based on 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 protein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gliomas.Methods 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malignant gliomas were enrolled.All patients had pre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and had assessable lesions.MGMT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Alternative schedules of TMZ were administered based on MGMT protein expression.Patients with MGMT negtive expression received 150~200 mg/m2 TMZ on days 1-5.Patients with MGMT postive expression received 75 mg/m2 TMZ on days 1-21 or 150~200 mg/m2 TMZ on days 2-6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DDP) 40 mg/m2 on days 1-2.Results Among 22 patients with MGMT negative expression and 18 patients with MGMT positive expression,the response rate was 31.8% and 33.3% (P >0.05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 was 7 months (95% CI:5.7-8.3) and 7 months(95% CI:2.3-11.7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24 months(95% CI:12.7-35.3) and 11.5 months (95% CI:9.9-11.3 ),respectively.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most common toxicities were grade Ⅰ~Ⅱ neutropenia (20% ),decreased appetite (30% ),nausea and vomitting (22% )and elevated liver enzymes (25% ).Conclusion Alternative schedules of TMZ may improve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MGMT positive expression tumors,toxicities were tolerabl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s 1,IDH1)突变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组织133例,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ested methylation-specific PCR,n MSP)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法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法检测脑胶质瘤中的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直接测序法检测脑胶质瘤中IDH1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关联度的统计分析。结果 133例脑胶质瘤患者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88例(66.17%),IDH1突变62例(46.62%)。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存在关联(P=0.01)。结论脑胶质瘤中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之间关联显著,提示两者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相互调节的作用;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脑胶质瘤的重要疾病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致命性的脑肿瘤.目前,国际标准的治疗方案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 temozolomide,TMZ)或亚硝基脲类药物辅助化疗.近5年来,尽管研究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恶性程度和发病率最高、侵袭性最强的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stoma,GBM)的平均生存期仅由10个月延长到14个月,经手术切除辅助放化疗综合治疗后复发仍常见,中位生存期仅有12 - 15个月,显然,临床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手段治疗GBM[1].TMZ作为一种烷化剂,可以口服给药,并且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小,可以与放疗同步使用,或放疗后使用.新的手术方法,如荧光引导下的切除和神经内镜技术在恶性胶质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此外,在未来10年,基础和转化研究将进一步改善恶性胶质瘤的疗效,其中包括阻断肿瘤异常增殖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信号通路,克服对目前治疗药物的耐药.  相似文献   

20.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事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揭示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生途径,其影像基因组学研究对判断预后、预测放化疗敏感性及制定精准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近年来胶质母细胞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像基因组学研究作一综述,希望有助于判断胶质母细胞瘤分子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