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逍遥散对妊娠期抑郁小鼠子代抑郁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应激方法刺激妊娠期孕鼠,建立妊娠期抑郁小鼠子代抑郁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应激模型组、氟西汀阳性药组、逍遥散低剂量组和逍遥散高剂量组,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妊娠期抑郁小鼠子代抑郁模型,ELISA试剂盒检测子代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子代小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蛋白表达水平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应激模型组子代小鼠糖水偏好度显著降低(P<0.01),悬尾不动时间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旷场试验小鼠探索能力显著降低显著降低(P<0.01),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BDNF、Trk B蛋白表达和CREB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应激模型组比较,氟西汀和逍遥散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子代小鼠糖水偏好度(P<0.05),减少悬尾不动时间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改善旷场试验小鼠探索能力(P<0.05),增加子代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P<0.05),上调BDNF、Trk B蛋白表达和CREB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逍遥散可改善妊娠期抑郁小鼠子代抑郁模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BDNF/Trk B/CREB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气开窍法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能力和β-淀粉样肽42(Aβ42)的影响及其自噬机制。【方法】将56只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雌雄各半,每组14只,即模型组、人参总皂苷组(剂量为75 mg/kg)、石菖蒲挥发油组(剂量为15 mg/kg)、补气开窍方组(剂量为石菖蒲挥发油15 mg/kg+人参总皂苷75 mg/kg)。另设正常组,C57BL/6品系的正常小鼠14只,雌雄各半。各组灌胃给药,模型组和正常组用等体积的蒸馏水代替,给药30 d。末次给药结束1 h后,先将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再麻醉各组小鼠,其中4只灌注固定后的全脑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β42,其余小鼠在冰上迅速取出海马用于检测Aβ42,流式细胞术检测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p-m TOR)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Aβ42含量和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0.01),p-m TOR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人参总皂苷组、石菖蒲挥发油组比较,补气开窍方组的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Aβ42含量显著减少(P0.05),此外,与模型组比较,补气开窍方组的p-m TOR表达显著增加(P0.05),Beclin-1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人参总皂苷联合石菖蒲挥发油具有改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认知能力,减少Aβ42表达和调节自噬作用,且优于单独使用人参总皂苷组或石菖蒲挥发油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57BL/6J老年性聋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变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月龄(青年)组和12月龄(中年)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小鼠听功能,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海马和听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p-Trk B的蛋白表达。结果:12月龄小鼠4 k Hz、8 k Hz、16 k Hz和24 k Hz的听阈值与3月龄组比较明显上升(P<0.01),提示听功能严重损失。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从训练的第3天开始直到第5天,12月龄组小鼠潜伏期均高于3月龄组(P<0.01,P<0.05),12月龄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低于3月龄组(P<0.01),提示12月龄组小鼠有明显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与3月龄小鼠比较,12月龄小鼠海马和听皮层BDNF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Trk B蛋白表达降低。结论:12月龄C57BL/6J小鼠即显示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其早发的老年性聋有一定关系,海马和听皮层Trk B蛋白的磷酸化可能是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桃仁乙醇提取物对3种药物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避暗和水迷宫试验,应用东莨菪碱、氯霉素和乙醇建立记忆获得障碍、记忆巩固障碍和记忆再现障碍模型,观察静脉注射桃仁乙醇提取物10d后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同时测定记忆再现障碍小鼠脑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东莨菪碱模型:桃仁乙醇提取物(2.4、1.2和0.6 g/kg)组使避暗错误次数减少;桃仁乙醇提取物(2.4、1.2g/kg)组使潜伏期时间延长,还可使水迷宫错误次数减少;桃仁乙醇提取物(2.4g/kg)组和脑复康组水迷宫到达时间缩短.氯霉素模型:桃仁乙醇提取物(2.4和1.2g/kg)组使避暗错误次数减少;桃仁乙醇提取物(2.4、1.2和0.6g/kg)组和脑复康组可使水迷宫错误次数减少;桃仁乙醇提取物(2.4g/kg)组和脑复康组小鼠的水迷宫到达时间缩短.乙醇模型:桃仁乙醇提取物(2.4和1.2 g/kg)组使避暗错误次数减少,潜伏期时间延长,同时提高脑中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结论 桃仁乙醇提取物改善小鼠学习记忆的功能与脑复康比的作用更为显著,对乙醇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拟亨廷顿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改变情况 ,脑黑质、海马部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的改变情况及参乌胶囊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 /Ⅲ抑制剂——— 3-硝基丙酸 (3 nitropropionicacid ,3 NPA) 2 0mg/kg对SD大鼠隔日腹腔注射连续造模 2 0d ,建立HD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 ,用药组大鼠给予参乌胶囊连续灌胃 2 5d。阳性对照药组自造模当日起给予氟哌啶醇。应用Morris水迷宫及避暗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及CA4区BDNF、GDNF的细胞数量及细胞面积。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 ,模型大鼠的游出时间及游出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参乌胶囊用药组可以显著缩短大鼠的游出时间及距离。避暗实验中 ,参乌胶囊用药组大鼠较模型大鼠进入暗箱的潜伏期分别显著性延长 5 6 6 9s和 5 4 2 4s。在海马CA1及CA4区 ,模型组动物BDNF、GDNF阳性细胞的表达明显较正常对照组细胞数减少 ,阳性细胞总面积减少。而 96 2中剂量组对于此区BDNF、GDNF阳性细胞的表达明显具增强作用 (P <0 0 1)。结论 参乌胶囊可以明显增强动物学习记忆能力 ,增强 3 NPA模型大鼠海马处BDNF及G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激动剂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1-42所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7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G1低剂量组、G1中剂量组和G1高剂量组。采用双侧海马脑立体定位注射Aβ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模型,48h后给予GPR30激动剂G1(1mg/kg、2mg/kg、4mg/kg)。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测试小鼠的认知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Bcl-2、Bax、caspase-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cAMP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p-CREB的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G1高剂量组小鼠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避暗实验中,G1中、高剂量组小鼠的错误次数均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避暗潜伏期均显著长于模型组(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中,G1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识别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G1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p-CREB/CREB、mBDNF/proBDNF、Bcl-2/Bax的比例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活化的caspase-3/pro-caspase-3的比例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GPR30激动剂可通过激活CREB/BDNF通路对Aβ1-42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和神经元凋亡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小鼠记忆维持阶段海马酪氨酸激酶B(trkB)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将28只C57BL/6品系小鼠分为实验组(n=14)和对照组(n=14),实验组参加水迷宫实验,包括4 d训练和1 d探索实验;对照组仅参加1 d探索实验。记录训练期小鼠的潜伏期、游泳距离和平均游泳速度;探索实验中记录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探索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海马trkB蛋白含量,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trkB mRNA表达。结果水迷宫训练期,实验组小鼠潜伏期和游泳距离随训练次数增加逐渐缩短(P<0.05);探索实验中实验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小鼠海马trkB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小鼠形成对平台空间位置的长期记忆;但在记忆维持阶段,小鼠海马trkB合成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培元解郁方对海马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丙咪嗪组、四逆散组、天丝饮组、培元解郁方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干扰素γ(IFNγ)100 U/300 g,造成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同时治疗各组分别给予相对应药物灌胃。采用比色法检测海马自由基含量和组织抑制自由基能力,采用HPLC-MS/MS检测脑组织5-羟色胺(5-H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组织中5-HT1A受体(5-HT1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mRNA表达情况。结果 IFNγ造模后,模型组海马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5-HT1A、BDNF、CREB mRNA表达减少,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元解郁方能减少自由基含量及提高组织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增加5-HT含量,促进5-HT1A、BDNF、Trk B、CREB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培元解郁方的抗抑郁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增加5-HT神经元功能,促进CREB介导的核转录,增强BDNF神经营养作用,提高神经元在炎症反应中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5-氮-2'脱氧胞苷(5-Aza-cdR)通过影响DNA甲基转移酶功能,调节BDNF表达并参与学习记忆的相关机制.方法:以70只6~8周18~22克雄性ICR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注射PBS为C组,25只;注射5-Aza-cdR为注射组,30只;注射K252a为K252a注射组,15只.通过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海马脑区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C组比较,小鼠经过5-Aza-cdR处理24 h后,DNMT3B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BDNF的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C组比较,5-Aza-cdR注射组的BDNF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5),小鼠找到目标平台的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目标象限百分比以及目标象限穿越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5-Aza-cdR下调DNMT3B表达后,通过上调小鼠海马中BDNF的表达,可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山茱萸多糖对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受体(TrkB) mR‐N A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构建大鼠衰老模型,避暗实验和 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逆转录 PCR法检测海马BDNF和 TrkB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潜伏期明显降低,错误次数明显增多,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探索次数明显减少,海马BDNF和TrkB mRNA表达降低(P<0.01)。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潜伏期明显增高,错误次数明显降低,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探索次数明显增加,海马BDNF和TrkB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山茱萸多糖能提高衰老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增加衰老模型大鼠海马BDNF和TrkB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柯莉  方登富  潘飞豹  赵磊 《西部医学》2019,31(10):1543-1548
【摘要】 目的 探讨脑靶向肽修饰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阿尔茨海默症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一段脑靶向肽(TGN)与BDNF连接,诱导表达获取重组蛋匂(TGN-BDNF),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SDS-PAGE)和蛋匂质免疫印迹(WB)鉴定重组蛋匂。将重组蛋匂腹腔注射至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酶联免疫吸 附试验(Elisa)检测脑组织中BDNF的含量。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BDNF组、TGN-BDNF组,Morris水迷宫试 验测定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Elisa检测海马中A;3、Tau蛋匂和乙酰胆碱的含量,WB检测TrkB/Erk/CREB信号通 路的表达。结果 BDNF和TGN-BDNF的分子质量分别为15. 79kd和17. 10kd,经SDS-PAGE与WB鉴定正确。与模 型组和BDNF组相比较,TGN-BDNF组脑组织中BDNF的含量在注射后30min、lh和3h时升高(P<0.05),在注射后 6h时无统计学差别(P>0.05)。与模型组和BDNF组相比较,TGN-BDNF组小鼠第5d的潜伏期下降,穿台次数上升 (P<0.05);海马中Ag和Tau蛋匂含量下降,乙酰胆碱含量上升(P<0.05);海马中p-TrkBAp-Erk和p-CREB的表达升 高(P<0.05)。结论 脑靶向肽修饰的BDNF具有良好的脑靶向性,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症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降低海马Aj3和Tau蛋匂含量,增加乙酰胆碱含量,促进TrkB/Erk/CREB信号通路的活化,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昆明系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VD)、参附注射液组(SFI,10 mL/kg)、一氧化氮前体组(L-Arg, 25 mg/kg)、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组(L-NAME,10 mg/kg),每组各9只。双侧颈总动脉重复夹闭和再灌注以及腹腔注射硝普钠复制V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给药21 d,假手术组和VD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和Nissl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Griess法测定NO浓度;ROS、MDA、GSH含量应用试剂盒检测;Western blot检测nNOS、iNOS、eNOS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VD组小鼠Morris迷宫实验中潜伏时间延长,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CA1区域病理损伤明显,NO、ROS、MDA含量升高,GSH活性降低(P<0.01,P<0.05),nNOS、iNOS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eNOS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与VD组相比,L-Arg用药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45只大鼠留取10只为假手术组,35只建立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建模成功3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空载组10只、BDNF组11只。空载组、BDNF组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含有pGenesiI-1-NC、pGenesiI-1-BDNF脂质体质粒复合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注入0.9%氯化钠溶液。5 天后观察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检测海马组织中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mRNA及蛋白表达、p-AKT/AKT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空载组神经元排列紊乱,出现变性神经元;BDNF组神经元损伤轻微。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空载组、BDNF组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均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均升高,海马组织中BDNF、TrkB、PI3K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p-AKT/AKT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空载组比较,BDNF组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海马组织中BDNF、TrkB、PI3K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p-AKT/AKT升高(P<0.05)。结论 上调BDNF表达可减少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卒中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海马氧化应激及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变化和中等强度跑台运动的干预作用,探讨跑台运动影响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抑郁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sham)、卒中组(MCAO)、卒中抑郁组(PSD)及PSD运动组(PSD+E)。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大鼠缺血性卒中模型,随后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 4周制备PSD大鼠模型,同时PSD+E组大鼠进行4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运动及CUMS结束后,蔗糖水偏好实验(SPT)及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估大鼠的行为学变化,行为学测试结束后试剂盒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测量大鼠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PSD大鼠FST中大鼠不动时间延长,SPT中糖水摄入量及糖水偏爱百分比均显著减少;海马SOD及CAT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增加,海马CA1区BDNF数目显著减少。跑台运动干预后与PSD组大鼠比较,PSD+E组大鼠不动时间缩短,糖水摄入量及糖水偏爱百分比均显著增多;大鼠海马SOD及CAT活性增强,MDA含量减少,海马CA1区BDNF个数显著增多。结论跑台运动可以改善PSD大鼠抑郁样行为,可能与此运动增强PSD大鼠海马组织抗氧化能力及海马CA1区BDNF表达,从而对PSD大鼠起到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鹅膏蕈氨酸(Ibo)致不同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 B)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120只昆明白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中7日龄(P7)、21日龄(P21)和42日龄(P42)小鼠各40只;再将同日龄小鼠随机分为Ibo组(n=15)、Ibo+EPO组(n=15)和对照组(n=10)。Ibo组采用微量注射法向左侧海马注射Ibo 1 μL;Ibo+EPO组注射Ibo 1 μL后,腹腔注射5 000 U/(kg·d)EPO,连续5 d;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在建模后第5天进行Y-电迷宫测试;Cresyl Violet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海马BDNF mRNA和TrkB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结果 术后Ibo组小鼠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EPO+Ibo组小鼠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明显高于Ibo组(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Ibo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发生明显变性和细胞死亡。Ibo+EPO组和Ibo组海马神经元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bo+EPO组损伤较轻。Ibo组和Ibo+EPO组海马组织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bo+EPO组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Ibo组(P<0.05)。结论 Ibo致脑损伤时,海马组织BDNF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EPO可减轻Ibo所致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开心散对悬尾模型小鼠行为学、脑内单胺类递质及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探究开心散的抗抑郁效果与海马中BDN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小鼠悬尾实验,观察不同剂量开心散对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HPLC法测定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中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p-CREB、BDNF的表达;RT-PCR检测海马中BDNF mRNA的表达,Pearson相关性检验确定开心散的抗抑郁作用与海马中BDNF蛋白和mR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开心散可缩短悬尾小鼠不动时间(P<0.05),可增加小鼠脑内单胺类递质(DA、5-HT)和海马中CREB、p-CREB、BDNF的含量(P<0.05),其抗抑郁作用与海马中BDNF水平呈良好相关性(蛋白质:r=-0.694,P<0.01;mRNA:r=-0.547,P<0.01).结论 开心散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与海马BDNF水平呈正相关性,提示开心散可能通过增加海马中BDNF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小鼠焦虑样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kg)和DEHP暴露组(10、50、100 mg/kg)。通过灌胃暴露DEHP 4周,再进行开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取小鼠海马组织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取大脑进行HE切片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海马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分子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4周DEHP暴露对各组小鼠体质量未造成明显的影响(P>0.05)。行为学实验表明,DEHP暴露组小鼠在开场中心区域的运动距离(P<0.05)和停留时间(P<0.05)少于对照组;在高架十字迷宫开臂区的运动距离和停留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和对照组小鼠相比,DEHP暴露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且穿越平台位置的次数减少(P<0.05)。HE染色可以观察到海马CA1至CA3区出现明显的椎体细胞坏死,海马组织中MDA含量增加(P<0.05),且与血脑屏障完整性相关的ZO-1和Occludin在基因(P<0.01)、蛋白(P<0.05)水平的表达也显著降低。此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EHP诱导的小鼠焦虑样行为与学习记忆能力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性。结论 DEHP暴露可能通过破坏血脑屏障,损伤海马椎体神经细胞,进而诱导小鼠焦虑样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铅暴露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铅暴露组、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干预组。自由饮水形式染毒8周后,以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Z-5000型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血铅、海马组织铅含量;测定血清和海马组织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44,P<0.001)。各组小鼠血铅和海马组织铅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142和17.511,P均<0.001);与铅暴露组相比,白藜芦醇干预组海马组织铅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SOD活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190和11.933,P均<0.001);各组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MD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10和4.406,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铅暴露组和3个白藜芦醇干预组小鼠血清、海马组织SOD活力降低(P<0.05);与铅暴露组相比,白藜芦醇中剂量和高剂量干预组小鼠血清、海马组织SOD活力升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干预可降低铅暴露小鼠血铅、海马组织铅含量,拮抗其对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作用,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胚胎期炎症暴露对中老年期小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母鼠怀孕第15~17天腹腔注射脂多糖(LPS, 50 μg/kg)或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 对应子鼠分别为LPS组和CON组(雌雄各半), 分别于3月龄、15月龄时完成Morris水迷宫任务, 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定量PCR检测海马BDNF表达水平。结果与3月龄CON组相比, 15月龄CON组游泳路程明显延长(P < 0.01), 靶象限游泳路程百分比和海马BDNF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P < 0.01)。在两个年龄段, LPS组Morris水迷宫成绩及BDNF基因表达水平均比CON组差。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仅15月龄CON组和LPS组BDNF基因表达水平与游泳路程呈负相关关系(P < 0.05), 与靶象限游泳路程百分比呈正相关关系(P < 0.05)。结论胚胎期炎症暴露可加重中老年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害, 且可能与海马BDNF基因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海马和前脑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慢性应激所致小鼠的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PF级KM小鼠58只,雌雄小鼠各29只。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小鼠采用禁食、电击足底等多种应激因子刺激,每天随机选择一种,共20 d。对照组小鼠不接受实验应激原,以同样条件饲养。应激前、应激后10 d、20 d均测定小鼠体重。两组小鼠均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旷场实验测试,并观察记录结果。测定各组小鼠海马和前脑皮层BDNF和VEGF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应激前,两组小鼠体重水平相差不大(P0.05),应激后,观察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及在第二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在其他象限的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小鼠修饰次数、垂直运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央区停留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排便粒数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海马CA1区及前脑皮层BDNF、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CA3区BDN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会导致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这可能与海马及前脑皮层BDNF和VEGF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