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IVB期结直肠癌患者行原发病灶切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2010—2013年诊断为IVB期结直肠癌患者共6934例,其中发病灶切除联合全身化疗患者2824例(手术化疗组),单纯全身化疗患者4110例(化疗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均衡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后,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PSM前,手术化疗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化疗组(HR=1.540,95%CI=1.423~1.667,P0.001),但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原发灶部位、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转移情况、CEA水平)不均衡性明显(均P0.001)。通过1:1PSM匹配后,筛选出3826例患者,两组各1913例;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明显缩小,其中性别、年龄、原发灶部位、N分期、转移情况、CEA水平分布特征相接近(均P0.05);手术化疗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化疗组(HR=1.603,95%CI=1.439~1.787,P0.001)。结论: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可改善转移灶不能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故推荐可耐受手术的IVB期结直肠癌患者采取手术切除原发病灶联合全身化疗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55������������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晚期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1999年收治的55例晚期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均为Dukes D期或肝转移病例。行Hartmann术式11例,单腔乙状结肠造口术13例,双腔乙状结肠造口11例,横结肠造口1例。肝转移癌切除7例。其中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20例,肝动脉置管化疗12例。行Hartmann术式者3年生存率为27%(3/11),肝动脉置管化疗组和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14个月,未切除或示行肝动脉置管化疗的肝转移癌及非手术治疗组平均生存期10个月。结论 姑息性手术和乙状结肠造口术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直肠癌,不能切除的原发灶或肝转移灶可选择肝动脉或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姑息性手术、乙状结肠造口术及肝动脉或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可解除梗阻、缓解疼痛症状,并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7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22例复发患者接受了新辅助治疗.其中3例复发病灶不同程度降期.11例复发病灶明显缩小.总有效率达63.6%。31例复发患者行再次切除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15例:16例未行切除手术.其中单纯造瘘者11例.单纯放疗或化疗者4例,另1例未予任何治疗。根治性切除术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和22.6%,姑息性切除术组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23.6%和11.8%。单纯造瘘和单纯放化疗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6个月和8.5个月.1例未予治疗者仅存活6个月.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后复发者仍应积极行根治性手术.术前行新辅助治疗。可提高再次手术成功率;对于无法再次根治性切除的患者.通过减瘤手术或造瘘术.也可以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肝内存在多个转移瘤,手术切除的价值存在争议,本文旨在研究手术切除大肠癌肝多个ΚΣ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60例,比较肝内单个转移瘤(35例)与多个转移瘤(25例)患者临床和预后资料。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多个转移瘤组和单个转移瘤组相比,手术并发症为12.0%vs11.4%(P=1.000);平均住院时间为(14.9±5.1)dvs(15.7±5.8)d(P=0.844);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vs35个月(P=0.089);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6个月vs19个月(P=0.112);肝内复发率为72.0%vs51.5%(P=0.109)。多个转移瘤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48.4%、30.8%,单个转移瘤组分别为68.6%、57.7%(P=0.165)。结论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脏多个转移瘤可取得与单个转移瘤相似的效果。手术切除不应视为肝多个转移瘤的禁忌证。术后辅以全身化疗常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Ⅳ期直肠癌原发瘤手术治疗的价值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5 3例Ⅳ期直肠癌原发瘤手术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 3例患者一般状况按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标准均为 1分 ,17例 (32 % )患者仅行手术治疗 ,36例患者接受辅助放化疗治疗。中位随访时间 14个月 ,4 7例患者术后 1年内肿瘤相关症状得到缓解 ;中位生存时间为 16个月 ,2年总生存率为2 4 % ;多因素分析术后化疗与生存相关 (P =0 0 4 6 )。结论Ⅳ期直肠癌原发肿瘤手术切除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全身状况良好、转移负荷较小及肝脏无明显受损患者 ,应争取手术切除并给予有效的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6.
同期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肝肠同期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99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剔除2例行原位肝移植患者后,同期肝切除组41例(A组),对肝转移瘤行姑息外科治疗组56例(B组),即转移瘤未能完全经手术切除者,A、B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转移瘤数目(x^2=40.41,P<0.05)、肝转移瘤分布(x^2=11.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9个月、17.1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14%、0,其中A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9.5个月,1、3、5年生存率为93%、44%和14%。结论同期肝切除能为部分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提供治愈机会,对于合适的患者应力争行同期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Ⅳ期结直肠癌78例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Ⅳ期结直肠癌姑息性手术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4年3月诊治的78例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姑息性手术治疗组73例,未手术组5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肿瘤合并症,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等因素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仅显示肿瘤多发性转移、CEA水平升高和未化疗是Ⅳ期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53例无肿瘤外科合并症患者的预后因素,原发灶切除组和未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2个月和10个月,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8),而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是患者生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对结直肠癌原发肿瘤引起的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者,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无外科合并症患者切除原发肿瘤并不能改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Ⅲ期骨肉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Ⅲ期骨肉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1989年12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3例Ⅲ期肢体骨肉瘤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16~31岁,平均22.4岁。肺转移15例,骨转移7例(跳跃转移5例,骨肉瘤病2例),同时存在肺和骨转移1例。经术前化疗,并行原发肿瘤和转移病灶的切除手术。结果经术前化疗,1例就诊时肺部有1个结节的患者转移瘤消失,1例同时存在肺和骨转移者,切除原发病灶后,出现多处转移,不能行转移灶切除手术;2例骨肉瘤病者仅切除原发病灶;5例跳跃转移者中的2例,切除原发和跳跃转移病灶后,各出现1个肺转移灶。16例行开胸术,其中6例再次出现肺转移灶而行二次开胸术,3例患者二次开胸术后出现肺外转移而放弃治疗。原发病灶与转移病灶的肿瘤坏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5~168个月(平均74.6个月),无瘤生存9例,带瘤生存4例,死亡10例。Cox模型分析提示转移病灶的数目与预后相关(P<0.05)。肺转移与跳跃转移病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及原发病灶和转移灶的手术切除是Ⅲ期骨肉瘤治疗的有效方法,首次肺转移灶切除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转移瘤的数目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手术切除肺转移灶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手术切除肺转移灶的疗效及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结直肠癌肺转移行肺转移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6.0个月,5年生存率为33.0%。19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16例生存患者中,10例带瘤生存.6例无瘤生存。其中1例至今已无瘤生存16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瘤间期(DFI)时间的长短对肺转移瘤切除术后的生存有影响(P=0.036):而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肺转移瘤大小和位置、手术方式、肺转移瘤手术前CEA水平及复发后再次行肺转移瘤切除均未见与其术后生存时间有关。结论对于部分选择性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手术是有潜在治愈可能的治疗方式。DFI可能与肺转移瘤切除术后生存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不同类型及治疗策略对肝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1日收治的66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同时性肝转移379例,异时性[发生肝转移中位时间(21.0±19.6)个月]肝转移290例.患者性别、年龄和肠道原发病灶的部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转移灶特征(累及肝叶类型、病灶个数和病灶直径)和术前CEA、CA19-9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肝转移灶253例,其中同时性肝转移123例,异时性肝转移130例.以2008年10月31日为随访终点,随访率100%.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和23个月(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6.4%和11.4%(P<0.01):手术病例与各种非手术治疗(介入、化疗、射频、无水酒精注射和中医中药)病例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和5~26个月(P<0.01);5年生存率分别为35.6%和0~3.6%(P<0.05).结论 手术治疗目前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措施;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率好于同时性肝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切除原发瘤和肝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从1981年5月至200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3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同期手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43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中位年龄52岁,手术持续中位时间180min。共30例术中输血,中位输血量800ml。术后总住院时间10—50d,中位时间15d。并发症发生率18.6%(8/43),手术死亡率2.3%(1/43)。全组总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5年生存率19.1%。R0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48个月,5年生存率33.8%;非R0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5年生存率7.6%。两组的生存时间经LogRank检验差异明显,P=0.002。结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保证。对可切除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应争取同期手术,并争取R0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肠癌和直肠癌并发肠穿孔的外科诊治方法 .方法 分析13例结直肠癌并发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4例行肿瘤所在肠段一期切除吻合术;4例行一期病灶切除吻合术,近端肠段行外置双管造瘘术;2例切除肿瘤所在肠段,近端行端式结肠造瘘术,远端行封闭(Hartmann)术;3例行单纯肠造瘘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15%(6/13),手术死亡率为15.38%(2/13).结论 重视对结直肠癌并发肠穿孔的认识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时原发肿瘤的手术选择及其疗效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病例,探讨直肠原发灶手术的不同方式。方法:1991年10月~1999年10月,收治直肠癌伴肝转移病例43例,其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33~75岁;原发肿瘤位于直肠上段者9例,中段者14例,下段者20例。依据原发肿瘤部位,采取不同的术式,其中直肠前切除者14例,Miles手术者11例,Hartmann手术者7例,结肠造口者11例。结果:全组死亡31例,中位生存时间:直肠前切除者13.8个月,Miles手术者13.7个月,造瘘术者9.2个月;现尚生存者12例(27.9%),均达一年以上,有2例存活8年,仍在继续随访中;肿瘤未切除而作造瘘术者均已死亡。结论: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时,对原发肿瘤的处理应采用积极治疗手段,以期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联合手术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联合手术辅助化疗的有效途径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一期联合手术切除原发癌及转移癌,经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肿瘤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及热电疗法综合性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癌均获切除,其中一期切除肝转移癌17例,6例复发,4例再次手术切除.19例不能切除的转移性肝癌,行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和热电疗法.肿瘤直径平均缩小57%,其中4例因肿瘤缩小行二期手术切除.1、2、3年生存率分别为切除组94%,82%,65%;明显高于置泵组的74%,53%,32%(P<0.01).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联合手术切除加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是一种首选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能切除肝转移癌者,只要切除原发肿瘤,肝动脉门静脉置泵栓塞灌注化疗,可明显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对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大多选用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由于手术切除的效果不确切,故仅用于某些外科方法不能切除的难治或复发性转移瘤。该研究包括31例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均接受转移病灶切除并观察能否获得术后无瘤生存。其中30例的转移病灶被完全切除(97% )。切除转移癌部位最多见于肺,为2 4例(77% ) ;其次分别为远处淋巴结4例(13% ) ;脑转移2例,皮下转移1例。自发现转移癌和转移病灶切除术之后,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1和2 3个月;转移癌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33% ;术后至病情恶化的平均时间为7个月。其中5例术后无瘤生存期已超过3年。该研究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术中射频联合门静脉置化疗泵治疗结直肠肝转移的疗效、生存期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10例患者术中切除结直肠原发肿瘤,并术中行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及门静脉置化疗泵化疗,对照组既往20例除姑息切除原发肿瘤,术中未行其它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70.0%,而对照组有效率1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3、6、12和18个月生存率,治疗组为100%,100%,80.0%,60.0%和60.0%,对照组为70.0%,50.0%,30.0%,5.0%和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中射频联合门静脉置化疗泵可有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