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研究了黄磷急性和亚急性呼吸道染毒对大鼠肾脏的损伤。结果表明:染毒后动物的血清磷、尿磷、肾磷值、尿蛋白含量、尿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尿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提示黄磷急性染毒对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有一定影响,而亚急性染毒所致肾损伤主要在肾小管。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黄磷急性、亚急性中毒动物模型发现:黄磷对大鼠急性、亚急性中毒均引起肝匀浆MDA含量显著升高,Schiff碱荧光强度显著增强,肝线粒体和微粒体MDA含量均显著升高,这四项LPO标在急性中毒24h均表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伴随肝匀浆TG含量显著升高,肝匀浆GDH含量显著降低,这两项肝脏损害指标的变化与LPO指标的变化存在平行关系或相关关系;肝线粒体标志酶SDHase活性和肝微粒体标志酶G-6-Pase活性均显著降低,且分别与各自亚细胞器的MDA含量升高存在平行关系或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磷急性、亚急性中毒引起肝脏损害的机理之一是LPO;黄磷急性、亚急性中毒引起肝细胞中的的线粒体和微粒体发生LPO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镉与肾损伤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单次大剂量镉致急性肾损伤的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e大鼠90只随机分为0mg(对照组)、2mg、3mg、4mg、5mg、7mg共6组,大鼠一次腹腔注射氯化镉(2—7mg/kg),染镉后不同时间观察尿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尿γ—L—谷氨酰转肽酶(γ—GT)、尿蛋白、血尿素氮(BUN)含量,同时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的一般状态逐渐变差,同时开始死亡;尿中NAG、γ—GT、尿蛋白、血BUN随着镉中毒剂量增加而增加,并出现不同程度以肾小管损伤为主的病理改变。结论:单次大剂量镉中毒能够导致急性肾脏损伤,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但镉剂量过大会出现鼠短时间死亡,可能与镉引起其它脏器的衰竭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GGT)、溶菌酶(LYS)对肾小球-肾小管损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129例正常对照、2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3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间质性肾炎和34例慢性肾衰患者尿γ-谷氨酰转移酶和溶菌酶活性.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尿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应用琼脂平板溶菌法测定尿溶菌酶活性.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组、间质性肾炎组尿GGT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慢性肾衰组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慢性肾小球肾炎组、间质性肾炎组、慢性肾衰组LYS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GGT联合LYS对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检出率为92.38%,与肾活检结果符合率为86.75%.结论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和溶菌酶是诊断肾小球-肾小管损伤灵敏、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黄磷及其化合物急性吸入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模型.方法 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0、4、12、24、48 h时间点处死).采用自制染毒装置,间歇染毒形成ALI/ARDS模型.观察ALI/ARDS大鼠动脉血气分析以及肺系数和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肺损伤后大鼠动脉血气分析以及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恶化,肺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黄磷及其化合物急性吸入致大鼠ALI/ARDS的模型,为黄磷及其化合物吸入中毒的防治研究提供良好实验基础,同时也适用于其他气体吸入致ARDS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简称NAG)的活性变化,近4年来我们在小儿肾脏疾病中进行了临床观察,认为尿NAG存在于肾小管和泌尿道上皮细胞的溶酶体中,肾脏中含量非常丰富,此酶对细胞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肾脏缺血早期就有尿酶的变化,可持续至缺血状态恢复。对急性肾小管损伤,尿NAG较乳酸脱氢酶、γ—谷氨酸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BUN阳性率高而最敏感,现将我们所测的86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克伦特罗对小鼠的短期毒性效应.方法:首先以霍恩氏法对小鼠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求出盐酸克伦特罗的经口LD50.然后进行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各剂量组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盐酸克伦特罗饮水染毒,连续28 d,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每7 d称量动物体重.染毒结束时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和尿酸(SUA),并计算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脏器系数.结果:急性试验染毒后动物中毒症状明显,死亡发生较快,其经口LD50为126 mg/kg.亚急性试验染毒2周后体重增加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实验结束时高剂量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血清AST逐渐升高,其中高剂量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SUA和肝脏系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克伦特罗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中等毒,亚急性饮水暴露对小鼠体重、AST、SUA及肝脏系数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宴青 《浙江医学》1999,21(4):208-209
为探讨肾小管损害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通过测定11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24h尿白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的变化,显示在血肌酐尚无明显升高以前尿NAG和尿β_2-MG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t=9.78和6.62,P<0.01)。提示肾小管损害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微小病变型肾病并急性肾小管坏死中的诊断价值,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微小病变型肾病并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为肾衰竭组23例和非肾衰竭组27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25例健康体检者视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尿NGAL和各项肾功能相关指标,计算NGAL在肾组织的表达指数(EI)并进行比较。分析尿NGAL水平与各项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尿素氮、尿肌酐、血尿电解质、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NGAL对肾小管坏死的诊断价值。结果:肾衰竭组尿NGAL水平、EI值高于对照组和非肾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非肾衰竭组尿NGAL水平、E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尿NGAL与BUN、Scr、尿尿素氮、尿肌酐、血尿电解质、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尿NGAL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 868),特异度94. 72%,敏感度72. 68%。结论:微小病变型肾病并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的尿NGAL水平较正常群体明显升高,水平越高预后越差,且与肾功能各指标水平均呈正相关,是判断微小病变型肾病并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特异性、敏感性指标之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肾结石患者尿NAG、γ-GT和β_2-MG水平升高的意义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和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的意义及机制。方法:选择40例肾结石患者(志愿者)和30例健康无结石志愿者,用生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NAG、γ-GT和Cr,以及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用放免法测定尿β2-MG、血浆内皮素(ET-1)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结石组尿NAG、γ-GT和β2-M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石组血中ET-1、TNF-α和MDA值显著升高,而血SOD、NO值显著降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结石形成可能与肾小管功能损伤相关,氧自由基、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炎症反应在在肾小管损伤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10 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 ,A组 74例 (尿γ—GT >6 0U·L-1) ,B组 35例 (尿γ—GT <6 0U·L-1)。采用相同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 3mo评价两组疗效 ,并对尿γ—GT与疗效的关系做关联性检验。结果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 (P <0 .0 1) ,尿γ—GT是否升高 (>6 0U·L-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密切相关 (P <0 .0 1)。结论 尿γ—GT可作为一项预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的临床指标 ,高尿γ—GT者疗效好 ,反之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肾衰(ARF)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急剧发生的、迅速进展的、以肾小管坏死为主的肾实质损害,使肾脏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而引起的肾功能紊乱综合征。狭义的ARF是指由于肾缺血、中毒等引起的肾小管功能不全,即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也称肾小管肾病,占ARF之75%左右。ARF的主要特点是:少尿或无尿加氮质血症和肌酐(Cr)升高。 ARF的发病机理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黄磷为剧毒物质,能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但黄磷慢性职业中毒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尚未有统一的意见。为了探讨某些检查项目,对诊断黄磷职业中毒的意义,我们对××农药厂黄磷车间工人(共200人)进行了职业性体检,下颌骨X-线检查,肝区超声波检查,以及尿中钙、磷、氨基酸氮和肌酐等项目的测定,同时也对车间环境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讨论于后。  相似文献   

14.
实验研究了胺甲硫磷在急性、亚慢性染毒时对大鼠血、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及在体外条件下,以人红细胞膜制备物为对象,脸甲硫磷抑制AchE的机理。结果表明,胺甲硫磷不仅在急性染毒时(1/10LD(50))对血、脑AchE有抑制作用,而且当亚慢性(90d)染毒时,高剂量组(在1/25LD_(50)剂量下)对血、脑AchE也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表明,胺甲硫磷对人红细胞膜AchE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对AchE的抑制作用为不可逆性,其双分子速率常数较小,符合硫酮式有机磷化合物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5.
肾脏近端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内,尤其刷状缘中富含γ-GT,尿中γ-GT 来自肾脏,可能作为肾脏损害的一种指标。测定了28例正常人和慢性肾功不全10例及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的尿γ-GT,并与一部分尿β_2-m 排泄量相比较,所有病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尿γ-GT 排泄量与 GFR 无相应关系,而尿β_2-m 增高者,尿γ-GT 多高于正常组,但无相关性。肾小管性酸中毒同样有尿γ-GT 和尿β_2-m 排泄增加。观察结果表明,尿γ-GT 反映肾小管损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方法较简便,可以替代尿β_2-m 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尿白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因子-1(KIM-1)水平,探讨其在P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74例PNS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4组:微小病变(MCD)组33例、膜性肾病(MN)组27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组6例、系膜增生(MsPGN)组8例,另选取15例尿检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IL-18及KIM-1水平,分析其与PNS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及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1)MCD、MN、FSGS、MsPGN组及对照组的尿IL-18水平分别为(59.3±18.9)、(54.0±13.9)、(61.2±22.1)、(58.3±12.5)、(21.0±15.6) pg/ml,4组PNS患者的尿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组PNS患者及对照者的尿KI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CD合并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组尿IL-18[(75.0±9.5) pg/ml]和KIM-1[(7.6±1.0)ng/ml]水平明显高于MCD不合并ATN组[分别为(46.9±14.0)pg/ml和(4.9±1.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IL-18和KIM-1的升高早于血肌酐升高和尿渗透压降低.(3)尿IL-18和KIM-1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尿素氮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尿渗透压呈负相关(P<0.05);结论尿IL-18和尿KIM-1均可以作为反映急性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氰戊菊酯暴露对雄性仔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20只妊娠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剂量染毒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纯玉米油,染毒组分别给予2、10和50 mg/kg氰戊菊酯,于妊娠后第12~18天进行灌胃染毒。雄性仔鼠于出生后第35天处死,采用比色法测定睾丸标志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和睾丸匀浆中睾酮含量。结果 50 mg/kg染毒组雄性仔鼠的LDH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 mg/kg和10 mg/kg染毒组的γ-G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染毒组的ACP和AKP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仔鼠的血清和睾丸匀浆中睾酮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但不同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氰戊菊酯暴露对雄性仔鼠的生殖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明显影响睾丸标志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病理检查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按照肌酐恢复情况分为两组:急性组(3个月内即恢复正常)48例和慢性化组(3个月肌酐未恢复正常)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尿生物学标志物)及病理特点。结果:血液检查:慢性化组血红蛋白低于急性组,而IgE升高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CRP比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检查:慢性化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明显高于急性组。尿生物学标志物:急性组的尿NAG和α1-MG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化组(P0.05);而尿IL-6水平低于慢性化组。病理:慢性化组肾小管间质细胞浸润、水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急性组(P0.01)。结论:尿α1-MG和NAG增高提示间质性肾炎的急性损伤;浸润细胞多,肾小管间质病变重者易进展为慢性,应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气混合污染物对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干扰素γ(IFN-γ)与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1d组、7d组及30d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分别进行PM10颗粒物和SO2、NO2、CO染毒;对照组大鼠注入生理盐水及吸入正常空气。分别测定大鼠BALF中IFN-γ和CC16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d组、7d组大鼠BALF中CC16水平明显下降(P<0.01),IFN-γ水平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结论:大气混合污染物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可能由炎症反应失衡所致;BALF中CC16水平可作为急性肺损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对肾结石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07年5月来我院泌尿科就诊,经X线或CT结合腹部B超确诊为肾结石无症状患者30例,观察ESWL前后肾结石患者血浆NO水平及尿酶(NAG,r-GT)、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肾结石患者ESWL后即刻血浆NO值逐渐升高,出现两个峰值,分别见于ESWL后24h和7d,7d为最高值(P<0.05);ESWL后即刻尿酶NAG、γ-GT值逐渐升高,24h达高峰(P<0.05),72h尿γ-GT值降至ESWL前水平(P>0.05),而NAG在冲击后7d仍未恢复至冲击前水平(P<0.05);ESWL后即刻尿β2-MG值迅速达高峰(P<0.05),24h降至ESWL前水平(P>0.05)。结论ESWL导致肾结石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NO可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恢复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