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丽雯 《大家健康》2016,(12):244-245
通过深入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影响因素,研究院内转运的护理策略,有助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在开展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转运前的相关评估,药品、医疗器械等也要充分准备,此外,要加强相关接入科室的协调工作。医院要不断强化医疗工作者的急救技能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和责任心,确保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规范危重病人的转运交接流程,减少护理纠纷.方法设计表格式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并与原来没有表格式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发生输液不滴、穿刺针滑出血管外、输氧管脱落、资料遗失、等情况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表格式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有效减少了转运交接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体化模式"在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份共299例危重病人转运途中存在及潜在的风险资料,制定相应的措施。结果更快捷更安全地转运到相应的科室,299例危重病人中,转运途中潜在风险115例,转运意外为零。结论采用一体化模式显著缩短转运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病人长途转运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使用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转运的危重病人的转运流程和效果.结果 75例患者在长途转运中11例出现病情变化.1例再发心跳骤,抢救无效死亡.转运成功率98.67%(74/75).无呼吸机相关原因所致病情变化或死亡.结论 IMPACT75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病人长途转运巾效果良好,推荐使用.注意定期对呼吸机进行维护和使用中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模式是安全、有效使用该设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将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应用于病人急诊危重病人转运,减少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我科危重患者转运中的305例患者,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进行SpO2监测指导转运,其结果与改进前376例未行SpO2监测病人进行比较。结果监测组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监测组与对照组的转运成功率分别为93.114%和82.447%,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病人的转运中进行SpO2的监测,有利于提高危重病人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程序化转运在ICU病人转用中的应用,提供快速、安全、便捷的转运方法。方法:选取我院ICU需要转运的病人194例,运用程序化转运方法对危重病人进行院内转运。结果:通过采取此种方法,能够降低病人意外死亡率,提高转运成功率。结论:程序化转运在ICU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艳 《当代医学》2011,17(20):117-118
目的采用"APACHE Ⅱ"(危重病人评分)提高急诊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成功率。方法把急诊科2009年1月~8月期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09年9月~2010年12月为试验组,各68例同病种的危重病人转运前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来比较两组转运成功率、意外发生率。结果各68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成功率、风险性和意外发生率相差较大。结论急诊危重病人转运前采用科学的APACHE Ⅱ来进行评估,再备有合理的护理措施,保证了急诊科危重病人的院内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将改良危重病人转运评估单用于急诊危重病人转运评估,减少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将改良危重病人转运评估单运用于急诊危重病人的转运评估上,并与使用前比较,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科室满意率。结果:使用后危重病人转运不良事件明显低于使用前,科室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将改良危重病人转运评估单应用于危重病人转运评估有助于提高危重病人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总结多年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经验,针对仍存在的管道安全管理不规范问题,提出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管道安全管理措施,并比较实施该策略前后院内转运危重病人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实施安全管理的173例危重病人,其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6.93%)较实施策略前三年的平均发生率(8.56%)明显降低。结论实施管道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风险,为进一步制定《危重患者院内与院间转运指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于急诊危重病人突出了急、危、重的特殊性,随时都有病情变化和生命危险的存在.因此,急诊危重病人收住院后能否安全转运到目的地,是急救工作的重点.笔者根据急救抢救护理记录对本院急诊内科1年内的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及途中监护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发现从急诊科到辅助检查科室、住院部,途中存在诸多威胁患者生命的隐患,易引起医疗纠纷.故急诊转运此类病人时,应采取转运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准备必要的抢救物品,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到达病房后应与接诊护士认真交接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过程等措施,保证患者及时安全的到达相关科室.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经验法则是利用事物发展常态而形成的规律,而适用于证据司法场域的特殊法官心证过程.借助现代司法的自由心证技术,以及盖然强度的适用效能评估,可以促进经验法则更加符合民众实质正义观感,促进基于证据事实裁量的纠纷解决结果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 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