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神经干细胞(hNSCs)对脑肿瘤干细胞(BTSCs)的趋向性.方法 利用神经球培养方法培养胶质母细胞瘤(GBM)来源的BTSCs.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hNSCs对BTSCs的体外趋向性;利用立体定向注射的方法,建立裸鼠颅内AAV-EGFP-BTSCs移植瘤模型,将标记有红色荧光蛋白(RFP)的人源性NSCs(hNSCs)接种到移植瘤对侧脑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hNSCs向移植瘤的迁移情况及在移植瘤体内的分布.结果 GBM组织中可分离扩增到CD133+和Nestin+的BTSCs细胞,BTSCs在体外以神经球的形式生长,将这些细胞接种到裸鼠颅内可形成新的胶质瘤.细胞迁移实验显示体外培养的hNSCs可向BTSCs定向迁移,裸鼠颅内移植瘤实验显示hNSCs可在颅内沿切线向BTSCs移植瘤定向迁移,并能穿透肿瘤组织,到达瘤组织中心区.结论 外源hNSCs对BTSCs具有明确的体内外趋向性.这一特性可被用于干细胞为载体的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苏氨酸/酪氨酸激酶(TTK)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TCGA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GBM组织TTK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人生存预后的关系。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我院生物样本库中60例脑胶质瘤组织的TTK表达水平。体外培养U251细胞,慢病毒转染构建TTK低表达细胞系,利用Alarma blue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将不同TTK表达水平的U251细胞接种裸鼠构建移植瘤模型,分析TTK表达水平与移植瘤模型生存期的关系。结果生信分析结果显示,GBM组织TT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P<0.05),TTK低表达GBM病人的总生存期更长(P<0.05)。我院60例胶质瘤中,高级别胶质瘤TTK高表达率(69.0%,29/42)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16.7%,3/18;P<0.05)。下调TTK表达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P<0.05)。TTK低表达裸鼠移植瘤模型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 GBM组织TTK呈高水平表达,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及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与GBM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GBM)肿瘤干细胞的培养方法,观察其体外增殖、分化等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改良神经干细胞培养基,11例人脑GBM标本中悬浮培养GBM的肿瘤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分离具有连续克隆能力的单细胞。通过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的方法,确定其干细胞特征;通过核型分析探讨该细胞的肿瘤性质;将确定的脑肿瘤干细胞(BTSCs)接种于不含生长因子的干细胞培养基,观察其在体外条件下分化的特点。结果:本组样本中10例(1例污染)获得具有连续克隆和增殖能力及干细胞特征的肿瘤细胞。结论:人脑GBM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潜能的BTSCs,在体外可将其分离、培养和纯化。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干扰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2(LRIG2)基因表达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LRIG2干扰(LRIG2sh)及对照(scr)慢病毒载体质粒并感染U87细胞,筛选获得稳定细胞株; CCK8检测细胞增殖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在体成瘤能力; Western Blotting检测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LRIG2干扰组中LRIG2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荧光示干扰组中PDGFRβ荧光强度明显弱于对照组。PDGF-BB刺激下LRIG2干扰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DGF-BB刺激下LRIG2干扰组中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G0/G1期细胞数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S期及G2/M期细胞数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LRIG2干扰组裸鼠皮下成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 0. 01)。PDGF-BB刺激下LRIG2干扰组中p PDGFRβ及其下游p Akt、p Stat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LRIG2干扰后PDGFRβ抑制剂对其信号通路的抑制水平明显减弱。结论 LRIG2下调通过抑制PDGFRβ信号通路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离体和在体增殖,LRIG2有望成为胶质细胞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对动物模型中胶质瘤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将裸鼠分为7组A:无菌裸鼠对照组;B:体内移植GBM组织组;C:体内注射IL-2组;D:体内注射NK细胞组;E:同时移植GBM组织和NK细胞组;F:同时移植IL-2和NK细胞组;G:GBM组织、NK细胞和IL-2移植组。观察各组裸鼠生长情况、裸鼠肿瘤生长情况、肿瘤出现时间、肿瘤生长情况(体积、重量)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K细胞对GBM具有抑制、杀伤作用,同时IL-2能促进NK细胞对GBM的抑制及杀伤作用的能力,可以延缓胶质瘤的生长。结论 NK细胞对人脑胶质瘤具有抑制杀伤作用,并为临床免疫疗法治疗胶质瘤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关联蛋白1(putative HLA-associated protein1,PHAP1)是否通过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HAP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CCK-8实验检测沉默或者过表达PHAP1对U251和U8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沉默或者过表达PHAP1对AKT/p27/Stathmin信号分子的影响;裸鼠体内验证PHAP1对胶质瘤移植瘤生长的作用。结果 PHAP1在胶质瘤组织呈高表达。CCK-8实验显示,沉默PHAP1后胶质瘤细胞U251和U87的增殖能力下降,而过表达PHAP1后U251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沉默PHAP1后,AKT活化显著下降,从而导致下游p27表达水平增高和Stathm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过表达PHAP1产生相反的效应。进一步裸鼠体内实验验证,沉默PHAP1抑制胶质瘤移植瘤的生长。结论 PHAP1可以通过调控AKT/p27/Stathmin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胶质瘤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从成人脑组织获取的神经干细胞(成人-hNSCs)在体外的增殖能力、分化特性、以及在裸鼠颅内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方法分别留取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的颞叶脑组织和10W左右人类自然流产胎儿纹状体组织,体外分离成单细胞悬液,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传代并诱导分化。软琼脂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NSCs的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NSCs标志物神经上皮巢蛋白(Nestin)和诱导分化后神经元标志物13.tubllin以及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利用动物立体定向仪将体外悬浮培养2W的人NSCs移植入裸鼠颅内,检测NSCs在裸鼠脑组织局部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状况。结果成人-hNSCs集落形成能力较胚胎脑组织来源的NSCs(胎儿-hNSCs)明显减弱,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分离的NSCs呈Nestin阳性,诱导分化后可见(β-tubllin和GFAP阳性的神经细胞,其中80%的细胞为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20%左右为β-tubllin阳性细胞。分别将成人-hNSCs和胎儿.hNSCs移植入裸鼠纹状体,1个月后,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来源于成人脑组织来源的NSCs仅见沿针道的近距离迁移,免疫荧光染色在成人-hNSCs移植裸鼠颅内只检测到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而胎儿-hNSCs可穿过针道,沿大脑廉向脑实质广泛迁移,免疫荧光染色能检测到GFAP和少量(β-tubllin阳性细胞。结论成人脑组织和胚胎纹状体组织中均能成功分离到神经前体细胞,而与胎儿.hNSCs相比,成人-hNSCs体外增殖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体内迁移能力都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五味子乙素(SchB)对脑肿瘤干细胞(BTSCs)生长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脑肿瘤细胞,采用CD133免疫磁珠法获得BTSCs,噻唑蓝(MTT)法检测TRAIL与SchB单独或联合作用后BTSCs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TRAIL作用于BTSCs均可抑制其增殖,与对照组比较,30μg/ml和100μ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不同浓度SchB作用于BTSCs时,亦均可以抑制其增殖,与对照组比较,25μg/ml、50μg/ml和100μ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不同浓度TRAIL联合100μg/ml SchB可以明显地抑制BTSCs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TRAIL浓度30μg/ml和100μ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 TRAIL与SchB均可以抑制BTSCs的增殖,且两者可发挥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反式维甲酸对脑肿瘤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脑肿瘤干细胞(BT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有限稀释法从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新鲜标本中分离、克隆筛选BTSCs;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BTSCs.根据培养基中的成分不同分为对照组、ATRA组、ATRA/生长因子组、生长因子组,用MTT法检测BTSCs的增殖效应;在含血清条件下诱导分化BTSCs.根据血清培养基中的成分不同分为ATRA组、对照组.于诱导分化第10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TSCs子代分化细胞CD13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率;将BTSCs子代分化细胞更换培养条件,观察其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增殖逆转再次形成脑肿瘤干细胞球(BTS)的比例和形成时间.结果 在无血清条件下,ATRA组BTSCs的增殖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但低于生长因子组和ATRA/生长因子组,形成的BTS亦小于后两者:在含血清条件下,ATRA组BTSCs子代分化细胞CD133、GFAP的表达率分别为2.29%±0.27%和75.60%±4.03%,对照组为7.05%±0.49%和12.51%±0.77%,前者的分化程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仍然存在CD133的表达;BTSCs子代分化细胞在回复无血清条件下能够再次增殖形成BTS,ATRA组再形成BTS的比例为4.84%±0.32%,形成时间为(10.07+1.03)d.对照组分别为17.71%±0.78%和(4.08±0.35)d,前者再形成BTS的比例较后者更低、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能促进BTSCs增殖并诱导BTSCs子代细胞走向分化,但分化不彻底,细胞不能达到终末分化,可再次形成BT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2447在胶质瘤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O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且与预后相关的lncRNA;利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体内抑瘤实验以及免疫组化来检测GBM细胞系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数据库LncACTdb预测lncRNA的亚细胞定位,利用数据库NPInter及catRAPID预测lncRNA与其潜在结合对象的结合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ZBTB18的表达。结果GEO数据分析显示LINC02447在GBM中显著低表达,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构建了过表达LINC02447的细胞系,结果显示过表达细胞较对照细胞增殖能力(P<0.01)和克隆形成能力(P<0.01)显著降低,体内肿瘤生长减慢(P<0.01),瘤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降低(P<0.01);数据库结果显示LINC02447定位于细胞核,与ZBTB18具有潜在的结合能力,并且它们在GBM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 <0.05);LINC02447过表达细胞系中ZBTB18的表达降低(P <0.01),同时构建的ZBTB18敲低细胞系较对照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人脑胶质瘤系U87细胞的体内抗癌活性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 BALB/c裸鼠20只,背部皮下接种胶质瘤细胞U87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100mg/kgRes治疗组,溶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观察4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曲线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瘤组织细胞的凋亡.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相比,100 mg/kg Res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重量降低;100 mg/kg Res治疗组瘤组织中MVD、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es对U87人脑胶质瘤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与Res导致U87移植瘤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人脑胶质瘤系U87细胞的体内抗癌活性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 BALB/c裸鼠20只,背部皮下接种胶质瘤细胞U87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100mg/kgRes治疗组,溶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观察4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曲线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瘤组织细胞的凋亡.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相比,100 mg/kg Res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重量降低;100 mg/kg Res治疗组瘤组织中MVD、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es对U87人脑胶质瘤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与Res导致U87移植瘤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移植瘤的增殖抑制、凋亡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胶质瘤裸鼠移植瘤模型,经2-ME治疗后分别记录移植瘤的重量、体积; 通过移植瘤HE、免疫组化、TUNEL染色分析2-ME对移植瘤的增殖抑制、凋亡及对Bcl-2、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检测2-ME对裸鼠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2-ME对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均有抑制作用; HE染色显示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密度减低;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随着2-ME水平的升高,肿瘤组织内Bcl-2、VEGF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 TUNEL染色显示2-ME诱导裸鼠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 肝肾功能检测未见损害发生。结论 2-ME在体内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移植瘤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Bcl-2、VEGF表达水平有关,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对脑肿瘤干细胞(braintumor stem cells,BTSCs)增殖、自我更新及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Transwell小室建立BMECs与BTSCs共培养模型,并建立对照组,共培养14 d后,测量肿瘤球(brain tumor sphere,BTS)直径大小,检测BTSCs增殖曲线,测定单细胞克隆形成率.在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10 d后,行CD133、Nestin、GFAP、DAPI免疫荧光染色,计数两组的CD133、Nestin、GFAP染色的细胞数及同一视野的DAPI染色细胞核数,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共培养组BTS直径是对照组的5.05倍,增殖快,共培养组有61.4%能形成下一代BTSCs,而对照组为39.0%.在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10 d后,共培养组的GFAP阳性率较对照组低,而CD133、Nestin阳性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BMECs能够促进BTSCs增殖、自我更新能力,保持BTSCs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EX基因对大鼠C6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的血清培养基培养C6胶质瘤细胞系,再取其单细胞悬液悬浮培养于无血清培养基中传代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离鉴定脑肿瘤干细胞(BTSCs),应用本实验室成功构建的重组子pDsRed2-C1-PEX以脂质体为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BTSCs.RT-PCR验证真核表达载体在BTSCs中的表达。MTT法观察PEX对BTSCs增殖活性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胶质瘤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成功培养出BTSCs并成功转染,PEX在BTSCs中高表达并且其对体外培养的BTSCs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BTSCsPEX转染组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为81.10%,S期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为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X基因可以在BTSCs中表达,并且能直接抑制体外培养的BTSCs的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RNA干涉法(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MSP58基因表达后,对其在裸鼠体内成瘤性及增殖、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将特异性的MSP58干涉表达载体pSilencer3.1.MSP58转染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U251.S),同时构建相应的阴性对照组U251-NC,以及空载体组U251-H1neo。运用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MSP58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各组U251细胞建立人脑胶质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结果成功建立了具有稳定下调MSP58基因表达的U251-S细胞。U251-S细胞MSP58的表达无论在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质水平均较U251组、U251-H1neo组及U251-NC组细胞显著降低(P〈0.01)。与接种U251、U251-H1neo和U251-NC细胞的裸鼠相比,接种U251-S细胞的裸鼠肿瘤形成时间延迟,肿瘤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及瘤重均明显减小(P〈0.01)。结论MSP58基因RNAi后抑制了移植瘤细胞MSP58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而明显抑制移植瘤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一种温度敏感型干细胞株,为脑外伤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期间实施干细胞原位移植打下基础.方法 用含温度敏感性猿猴病毒40大T抗原(tsSV40LT)的表达质粒转染人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PCR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其致瘤潜能;脑组织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实验动物予以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 基因片段被成功整合,该细胞株在33℃时增殖旺盛,可耐受极低的营养条件,并可在软琼脂中形成小的细胞克隆;37℃时停止生长,低营养耐受力下降,无细胞克隆形成;亚低温治疗期间脑组织高表达PCNA,凋亡少见.结论 温度敏感型干细胞株的建立使脑外伤患者在接受亚低温治疗期间实施干细胞原位移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通过转染反义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因抑制增殖期血管瘤组织中MMP-2的分泌将成为增殖期血管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目的:观察反义MMP-2cDNA基因感染对人增殖期血管瘤裸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3-08/2004-09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完成。 材料:BALB/c-nu/nu裸小鼠(简称为裸鼠)18只,体质量20 g左右;取1名出生52 d女性患儿左胸壁的海绵状血管瘤, 病理诊断证实为增殖期血管瘤。 方法:将手术切除的人增殖期血管瘤新鲜标本切分为5 mm×4 mm×3 mm小块,于1 h内移植于18只裸小鼠双侧腋部皮下,制备荷瘤裸小鼠血管瘤移植模型。将移植瘤块成活后(45 d)15只裸鼠进行分组治疗,Ad-GFP组,Ad-aMMP-2组分别沿肿瘤长径多方向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液Ad-GFP和Ad-aMMP-2,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每组5只。隔日瘤内注射1次,共注射4次。 主要观察指标:①大体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及各组裸鼠肿瘤块坏死面积的比较。②绿色荧光蛋白在各组裸鼠体内的表达。③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大体、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MP-2 cDNA基因及微血管密度的表达。⑤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和凋亡。 结果:①Ad-aMMP-2能抑制体内血管瘤的生长,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3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其中Ad-aMMP-2组面积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d-GFP组(P < 0.01)。②组织学切片可见Ad-GFP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③大体观察对照组和Ad-GFP组瘤组织大;Ad-aMMP-2组瘤组织相对较小。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对照组和Ad-GFP组内皮细胞密集,细胞呈条索状或团块状排列;Ad-aMMP-2组肿瘤有多处出血和凝固性的片状坏死灶。透射电镜观察对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正常;Ad-GFP组瘤细胞大,核仁明显;Ad-aMMP-2组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核内染色质固缩,聚积成团块状形成凋亡小体。④Ad-aMMP-2组MMP-2和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和Ad-GFP组明显下降(P < 0.05)。⑤Ad-aMMP-2组G0/G1期百分率大于其他两组(P < 0.05),增殖指数降低;Ad-aMMP-2组细胞凋亡率大于对照组和Ad-GFP组(P < 0.05),凋亡指数明显增加。 结论:通过反义MMP-2基因阻断人增殖期血管瘤的生长是可行的,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分泌MMP-2导致局部缺血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s)移植瘤组织中的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起源问题,旨在阐明BTSCs在脑肿瘤组织重构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BTSCs球体接种到NC系裸小鼠右尾状核,在出现恶病质时处死,取移植瘤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HE染色见肿瘤细胞广泛播散在宿主的脑组织中.HLA染色显示存在肿瘤细胞直接构成的血管. 结论 在BTSCs的裸小鼠移植瘤中.肿瘤细胞在宿主脑内广泛分布并构成了血管;BTSCs可能转分化成肿瘤血管细胞,在脑胶质瘤组织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