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根据临床儿科学教学目标要求,将PDCA系统应用于临床儿科学教学管理中。在教师实施儿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PDCA系统理论,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分别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措施,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使教与学有序进行,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儿科学临床实习是儿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专业角色转变的关键阶段。带教教师应在临床带教中注意教学方法改革,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古代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归纳为奠基、飞跃、渐进三个阶段。认为宋金时期在儿科学基础理论、诊治水平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是中医儿科学进步最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王晶  商宏波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2):231-231
目的:探讨提高儿科带教工作质量的方法。方法:依据PDCA循环管理程序,将儿科带教工作分为4个阶段进行管理,即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及总结处理阶段。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使学生的理论、操作和综合素质水平都得到了提高。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既调动了带教人员的积极性,又使护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儿科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14周岁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由于儿童各个时期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生理数值和化验数据与内科学中成人的不同.学生在学习时必须逐条记忆,给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儿科学中疾病内容相对较少,常见病较多,学生学起来又相对容易些。  相似文献   

6.
儿科学标准化病人培训与应用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的应用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在儿科学的教学经验有限。本文总结了SP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并从撰写培训素材、制定评分标准、确定培训步骤、考核和监督手段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儿科学SP志愿者的培训方法。文章认为SP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同时对比了国内外SP应用情况,提出了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根据儿科学特点与实习要求,认真做好入科指导,注重培养实习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实施全面规范的综合考评,有助于提高儿科学临床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8.
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了更好地激发医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锻炼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自2004年2月起在2001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床旁教学阶段实施PBL教学法,受到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本文就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的初步实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探讨“健康中国”背景下儿科学研究生人文精神培养路径与方法,建立专业培养与人文精神和政治思想齐头并进的临床专业儿科学培养模式,蕴含丰富医学人文素质底蕴的研究型医学人才是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目前,我国临床儿科医师短缺过于明显,因此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加强儿科学研究生人文精神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儿科学硕士培养方案中,科学研究计划融入人文精神,并以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展开,对培养高层次儿科学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儿科学国家精品课程中的特色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国家精品课程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应当以优异的教学质量为标准,立足于自身的基础,保持传统的优势,针对时代的需求,建设出自己的特色。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于2004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成功地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儿科学。我们的体会是:按照“湘雅”严谨的临床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将“创新思维”和素质教育贯穿临床教学的始终,使儿科学课程的教学既严谨有序,又具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金正勇  祝薇 《吉林医学》2010,31(32):5932-5933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对儿科学的重视及开拓与创新,我国儿科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降低,婴幼儿及少年青春期的健康生长发育水平逐年上升。然而,近年来儿科学医疗领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儿童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周期中的起始阶段,儿科疾病有其特有的生理病理机制及诊疗方法。代谢组学通过监测生物体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来反应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并发现疾病相关的生物标记物。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儿科疾病,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文章从“治未病”和“治已病”两个角度出发,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研究儿科疾病生理病理机制中的应用,并提出其应用于儿科疾病证候学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科学病案教学方法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该方法更加完善。方法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儿科学病案教学方法的不足,并制订相应的措施。结果儿科学病案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深受学生的欢迎。结论病案教学是临床课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它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替代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在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名学生随机分为2组,每组25名。对照组进行传统式儿科学临床教学,观察组进行讨论式儿科学临床教学。比较2组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学涉及各个系统的疾病,又由于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特点,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既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尽快熟悉儿科的病种特点,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唐超 《继续医学教育》2023,(11):133-136
教育是一种思维的传授,更是一种教书育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过程。作为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学以胎儿至青春期儿童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由于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同时儿童的疾病变化又很快,其生理和心理处于不断的发育和发展过程中,这对儿科学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扎实的儿科学理论基础知识、丰富的儿科临床行医经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等。文章从儿科学教师教学的角度,简要论述医学教学的特征并概括总结儿科学教师的特点,同时进一步探讨儿科学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苏亚 《苏州医学》2005,28(1):F003-F003
盛锦云教授,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系,分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工作。1971年,她被下放到甘肃省酒泉总塞医院,后又调至兰州医学院附属二院,1979年调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工作。她精通基础医学及儿科学理论,所在单位皆是工作量大的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积累丰富经验,造诣颇深。80年代起,开展对呼吸衰竭的研究、病毒肺炎病原学友肺功能研究。与北京儿研所、白求恩医大、  相似文献   

17.
雍伟哲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3,(20):F0001-F0001,3
9月12-1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这是2013年度我国儿科学界一次重要的学术活动,对于促进我国儿科学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出席会议并敛辞,致辞指出,儿科学分会是中华医学会历史悠久的专科分会之一。有成熟的专家梯队和强有力的领军人物,为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8.
《实用儿科学》是集学术性、先进性、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儿科专著。下面仅就自己的初浅体会谈一谈《实用儿科学》的品格。其一 ,群体品格。它是由全国 40多个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单位的协作完成的 ,一个庞大的写作队伍 :15 0多位知名儿科专家和学者投身于这个系统的儿科学工程 ,全国著名的学者审校、编辑 ,真可谓“器大声宏”。一本伟大的儿科专著的问世是群体的力量 ,集全国的儿科精英之才华 ,可把它比做泰山高 ,有岩石支撑 ,江河大 ,有涓涓细流汇入 ,它凝聚了大师们的群体智慧 ,又凝聚了大师们几十年的甘…  相似文献   

19.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的应用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在儿科学的教学经验有限。本文总结了SP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并从撰写培训素材、制定评分标准、确定培训步骤、考核和监督手段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儿科学SP志愿者的培训方法。文章认为SP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同时对比了国内外SP应用情况,提出了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改革教学法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是国内外医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了培养合格的儿科医生,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教研室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儿科临床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