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晓聪  李醒三 《医学综述》2008,14(11):1717-1719
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策略是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再通梗阻血管,但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限制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和溶栓的益处,提示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治疗。近年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肌I/R中的作用日受关注,在心肌I/R过程中循环系统和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增加,参与I/R损伤的发展。动物模型研究证实,AngⅡ1型受体(AT1受体)阻滞剂对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临床试验验证AT1受体阻滞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冠心病CHD(受累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勃起功能障碍(ED)患病率。方法:将285例CHD患者分为年龄匹配的3个组,每组95人:组I,ACS合并单支血管病变;组Ⅱ,ACS合并两支或三支血管病变(2、3-VD);组Ⅲ,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对照组为血管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完全正常的可疑CAD患者。采用Gensini评分标准评价CHD,根据勃起功能国际指数(IIEF)判定ED。结果:组I以Gensini评分表示的动脉粥样硬化负荷较组Ⅲ低(P<0.05),组I的ED患病率较组Ⅲ低(P<0.05)。对照组的ED患病率(24%)与组I相似。组Ⅱ的ED发生率、IIEF及Gensini评分与组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组Ⅲ相似。常规危险因素的数目和类型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I和组Ⅱ比较,组Ⅲ的ED患者中,在CHD发病前已有性功能障碍者占93%,平均时间间隔24个月。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2.503,95%,P<0.005)、多支血管病变或单支血管;(OR 2.53,P<0.005)以及CCS(OR 2.32,P<0.005)。结论:ED患病率因CHD亚型不同而有所不同,与冠状动脉临床表现和CHD程度相关。在已确诊的CHD患者中,ED主要在患者CHD前平均2~3年发生。年龄是CHD并发ED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已有资料显示,β阻断剂治疗对伴有急性心肌梗死(A M I)和(或)充血性心衰(H F)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有益。但是其对不伴有A M I或H F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是否有疗效尚不清楚。本文对4304例不伴有AM I和H F、经血管造影检测确诊为冠状动脉疾病(至少有1处≥70%的狭窄)的住院患者进行评价。记录患者的基线统计学信息、心脏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过程以及患者出院后继续用药的情况。对患者平均随访3.0±1.9年(极差1个月~6.9年),观察全因死亡和AM I发生的情况。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11)岁,77%为男性。共有10%的患者死亡,5%的患者发生非…  相似文献   

4.
有证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M I)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可以改善其预后。然而,关于侧支循环在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保护作用的临床资料很有限。这些资料可能有助于进行风险分层和发展新疗法,如动脉形成和血管新生。研究了侧支循环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1年的心脏性死亡或M I之  相似文献   

5.
郑峰  姜燕  江蕾  洪海娟  臧秀娟 《安徽医学》2017,38(4):411-414
目的 探讨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对长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以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诊治的7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血液透析(HD)33例(HD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治疗40例(HP+HD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4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肱动脉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MD)及微炎症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D组、HP+HD组透析前肱动脉FMD均低,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透析后肱动脉FMD下降[(7.10±1.52)% vs (4.75±1.65)%](P<0.05),而HP+HD组则上升[(7.08±1.60)% vs (8.40±1.53)%];HP+HD组透析后肱动脉FMD大于HD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肱动脉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单纯血液透析加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及减轻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拟确定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 I)和非STEM I(N STEM 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预后。直接PCI后STEM I患者的预后已被深入研究并得以确定。但NSTEM I患者行直接PCI后的预后尚未可知。共有2082例胸痛发作>30m in(符合急性M I)的患者随机接受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患者均可应用或不用阿昔单抗。在1964例患者中,1725例(87.8%)为STEM I,239例(12.2%)为NSTE-M I。与STEM I患者相比,N STEM I患者其发作至到达医院的时间较可能被延长(2.4h vs1.8h,P=0.0002),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也较…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目的在于,确定肌钙蛋白Ⅰ在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无严重狭窄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疑似ACS但无严重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肌钙蛋白Ⅰ升高的原因,可能在于标准血管造影术无法显示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血栓或其他可造成未来事件发作风险增加的缺血或非缺血性因素。将TACTICS-TIM I试验(TACTICS-TIM I-18)中的A CS患者纳入本研究。从纳入的2220例患者中选出895例合适病例,根据入院时肌钙蛋白的水平以及血管造影有无显著冠状动脉狭窄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获取所有患者的基线脑钠素(BN P)和C反应蛋白(CR…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评估硫代硫酸钠(STS)对血液透析(HD)患者动脉僵硬度(AS)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根据心踝血管指数(CAVI)测量的100名患有异常AS的HD男性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对照组静脉未注射硫代硫酸钠。比较两组CAVI、脉搏波速度(PWV)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lnCAC)。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的PWV及治疗后6个月的CAVI、lnCA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lnCAC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AS异常的HD男性患者采用STS治疗可显著改善AS,稳定血管钙化,其可作为新的治疗策略用于延迟和治疗HD患者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分析38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及ECG预后标识因子、缺血阈值(IT)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分析其与远期事件的相关性。排除年龄>74岁以及患严重心力衰竭或以前曾行血运重建术的患者。245例患者发生369次事件:87例死亡,96例心肌梗死(M I),11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75例行血管成形术(PTCA)。根据367例院内生存者的随访资料(99%,114±44个月),入院ECG ST压低、酶中度升高、顽固性心绞痛(发作次数>2)、2或3支冠状动脉病变以及IT降低(≤130/m in),每项指标都与心脏事件有关。而多变量分析显示顽固性心绞痛(P<0.001)及多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6例中观察组61例,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罪犯血管后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20 mg, 10 min后再次造影,观察冠状动脉血流,评估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后选择合适的支架植入;对照组65例,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罪犯血管后根据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直接选择合适支架植入。比较2组病人术后ST段回落率、肌钙蛋白I峰值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心功能指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及术后随访1、6个月MACEs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I峰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T段完全回落(≥70%)多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PCI术后1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LVEF和LVEDd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OSA)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我科收住的ACS患者72例(男40例,女3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2例,平均年龄为(65.7±11.6)岁。上述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除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或不能行呼吸睡眠监测的患者均予术后7d内行呼吸睡眠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I组46例,ACS合并OSA;II组26例,单纯ACS。血管狭窄程度≥70%属病变血管。分析OSA与ACS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两组在已知冠心病易患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显示:I组单支血管病变22例,多支血管病变24例;II组单支血管病变18例,多支血管病变8例。I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较II组明显增多(x2=5.5125,P<0.05)。结论合并OSA的ACS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明显多于单纯ACS患者。  相似文献   

12.
石燕昆  杨丽霞  齐峰  郭瑞威  王红  任丽 《重庆医学》2008,37(23):2660-266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提取CH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检测ACE插入(I)/缺失(D)多态性;计算冠脉造影积分,比较不同ACE基因型与CHD及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CHD组80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 为,缺失型(DD)27例;杂合子型(DI)39例;插入型(Ⅱ)14例.分布频率分别为:0.34、0.49、0.18,等位基因D和I的分布频率为:0.56和0.44;80例正常对照,DD型12例,DI型42例,Ⅱ型26型.分布频率分别为:0.15、0.53和0.33.等位基因D和l的分布频率为:0.41和0.59.CHD患者DD型分布较对照组明显增高,Ⅱ型分布显著减少.CHD组不同基因型患者病变冠脉积分、冠脉病变积分差异显著.结论 在研究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与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磷酸肌酸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低剂量组(LD)、中剂量组(MD)和高剂量组(HD).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 30 min,恢复灌注120 min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药物输注前(T1)、LAD阻断后30 min(T2)、LAD开放后30 min(T3)、3 h(T4)、6h (T5)及24 h(T6)共6个时点测定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含量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结果 ①与I/R组相比,LD组、MD组和HD组能显著降低血清CK-MB、LDH、CTnI、MDA及NOS水平(P<0.05或P<0.01);显著升高SOD与GPX的含量(P<0.05或P<0.01).②HD组各时期血清MDA、NOS、CK-MB、LDH及CTnI水平均低于MD组及LD组,MD组低于LD组(P<0.05或P<0.01);HD组血清SOD、GPX活性均高于MD组及LD组,MD组高于LD组(P<0.05或P<0.01).结论 不同剂量磷酸肌酸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磁化支架对经皮经腔冠状埃及成形术 (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  2 0只健康杂种犬 ,超大球囊反复扩张损伤靶血管 (前降支或旋支中段 )制备PTCA术后冠状动脉狭窄模型(>5 0 % ) ,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10只。对照组靶血管置入普通Palmaz支架 ,实验组靶血管置入磁化Palmaz支架。手术前后不用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 ,术后 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 ,并处死犬切取靶血管 3cm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对照组 30 % ,实验组 0 ;组织病理学检查靶血管平均内膜厚度 (对照组 2 .98± 0 .5 6mm) ,(实验组 1.13± 0 .4 1mm)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磁化支架对犬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可能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冠状动脉病变(44例冠心病,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成像,血管三维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结果58例冠状动脉病变三维成像图像质量中,优20例,良29例,差9例,优良率达84.5%。44例冠心病患者中,35例图像优良,其中31例VR,MIP及CPR显示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且与DSA相吻合,诊断正确率为88.6%;4例为假阳性;9例图像质量较差不能用于诊断。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VR及MIP图像均显示为右侧冠状动脉一大分支血管进入右心脏壁内走行。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VR,MIP及CPR图像均能较好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置入部位、长度、形态,均未见移位、变形及狭窄。2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VR图像显示搭桥血管起源及数量;搭桥血管无狭窄、阻塞及扩张。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无创伤性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串联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2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HD+HP组)每周2次常规HD,并串联HP治疗1次;对照组(HD组)仅每周常规HD 3次,两组每次治疗4 h,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全段甲状旁腺素浓度.结果 HD+HP治疗后血压、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全段甲状旁腺素浓度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D组治疗后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用HD+HP治疗能有效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简称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冠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该血管供血区域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畸形(CA A)是一种罕见的血管造影表现,有时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有关。本文报道了1例具有右主动脉窦的单一冠状动脉开口和“超优势”右冠状动脉的66岁女性患者,因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 M I)施行直接血管成形术。此外还讨论了直接血管成形术的2个潜在的缺陷:正确解释冠状动脉解剖和处理病变的正确途径。具有单一冠状动脉开口和“超优势”右冠状动脉的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血管成形术@Amoroso G.$Cardiothoracic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Pisa, via Paradisa 2, Pisa 56124, Italy @Monni E. @Limbruno U. @陈仆…  相似文献   

19.
胡秋香  黄红英 《中原医刊》2004,31(12):23-24
急性肾衰(ARF)和慢性肾衰(CRF)内瘘成熟前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血液透析治疗(HD)的必要步骤。近两年来.我们采用股静脉经皮插管为周围血管条件差或不能适应动.静脉瘘血液动力学变化的26例ARF、CRF患者提供一条血管通路行HD,挽救了无数个生命,提高了生存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简称ACS) 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不稳定、糜烂、破裂或血管收缩的基础上形成的局部血栓,引起部分或全部血管堵塞导致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塞(AMI)或心脏猝死 (SCD)的急性缺血综合征。近年来据国际上统计每年至少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