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桂玲  林慧  刘燕珍 《全科护理》2022,20(6):739-743
目的:了解胃癌病人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的189例胃癌化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CINV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共有37.6%病人出现CINV。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饮酒史、晕动症史、化疗次数与CINV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饮酒史、晕动症史、化疗次数是CIN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0.688,0.830]),C指数为0.776(95%CI[0.704,0.849]),Calibration校准曲线显示模拟曲线和实际曲线一致性良好。结论:年龄、性别、饮酒史、晕动症史、化疗次数是胃癌化疗病人CINV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对CRBSI的风险进行预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某院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3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92例为CRBSI组,262例为非CRBSI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风险预测准确性。结果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史、置管天数≥7 d、使用抗菌药物、置管部位为股静脉、白蛋白<35 g/L均为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感染型导管为CRBSI的保护性因素,建立的CRBSI发生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高达0.874(95%CI 0.826~0.922)。结论 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抗感染型导管为CRBSI的保护性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CRBSI的风险预测精准度、区分度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后复发风险的列线图预警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方法 分析271例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胃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警模型。结果 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测发现:胃息肉复发者48例,复发率为17.71%;两组患者年龄、进食速度、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创伤史、息肉数量、息肉直径和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 ≥ 50岁、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创伤史、多发息肉、息肉直径 ≥ 2 cm和腺瘤性息肉是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该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后复发风险的列线图预警模型,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C指数为0.796(95%CI:0.758~0.83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95%CI:0.787~0.842)。结论 年龄 ≥ 50岁、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创伤史、多发息肉、息肉直径 ≥ 2 cm和腺瘤性息肉是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评估和量化胃息肉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王倩  王素云  蒋岩  谷桂芳  王烨 《全科护理》2021,19(36):5053-505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病人发生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普外科住院的结直肠癌术后363例病人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临床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Barthel指数(the Barthelindex of ADL)、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及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2002)对病人进行评测,筛选出危险因素并利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结直肠癌术后病人发生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腹部手术史、自理能力、睡眠、癌因性疲乏程度、是否存在焦虑抑郁、吸烟史、体质指数(BMI)、NRS2002、有无糖尿病、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术后有无造瘘及白蛋白是病人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睡眠、吸烟史、BMI、NRS2002结果、有无糖尿病、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术后有无造瘘及白蛋白是病人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年龄、睡眠、吸烟史、BMI、NRS2002结果、有无糖尿病、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术后有无造瘘及白蛋白等因素建立结直肠癌术后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列线图模型,Bootstrap结果显示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C-index指数为0.956,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敏感度为0.876、特异度为0.917,提示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强.结论:高龄、存在睡眠障碍、有吸烟史、BMI偏低、NRS2002诊断为存在营养风险、有糖尿病、开放式手术、肿瘤分期为3/4期、术后有造瘘及白蛋白异常是病人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结直肠癌术后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病人的诊断或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并发先兆子痫的风险因素,并依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同时提出对应预防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223例GDM患者临床资料,均随访至分娩结束,根据随访期间GDM患者并发先兆子痫情况将其分为并发组31例和非并发组19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GDM患者并发先兆子痫的危险因素,并基于此采用R3.4.5软件包绘制列线图模型,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绘制校准度曲线图,并采用Bootstrap法检验预测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FBG、TC、TG、Hcy为影响GDM患者并发先兆子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危险因素作为预测指标,构建GDM患者并发先兆子痫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95%CI为0.736~0.901),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82.22%,最大约登指数为0.555,临床应用预测准确率为87.1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为患者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条件的44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年龄校正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评分、进食途径、吞咽情况、感染情况、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筛查出具有营养不良风险患者(NRS-2002≥3),根据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ESPEN)2015年营养不良专家共识(简称ESPEN2015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通过NRS-2002和ESPEN2015标准,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343例)和对照组(97例),然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逐步回归(Stepwise)方法,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分析影响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该模型的临床实用性。 结果 本组440例患者中,有343例患者(78.0%)发生营养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吞咽困难、低GCS评分、高aCCI评分是气管切开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以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拟合矫正后绘制预测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特异度为80.4%,敏感度为91.3%,显著高于肺部感染(0.809)、吞咽困难(0.697)、aCCI(0.721)和GCS(0.80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重复抽样1000次后预测风险与实际风险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3,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DCA结果显示,较大阈值概率(0~0.96)行营养干预时,模型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 肺部感染、吞咽困难、低GCS评分、高aCCI评分是气管切开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气管切开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ICU患者难免性压力性损伤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建立个体化预测ICU患者难免性压力性损伤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78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难免性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3.4.0软件建立ICU患者难免性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进行模型验证,并应用ROC曲线探索列线图模型对ICU患者难免性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预测效率。结果共纳入难免性压力性损伤组患者72例,非压力性损伤组患者206例。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全身性水肿、糖尿病、偏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评分、大小便失禁是影响ICU患者难免性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82,95%CI(0.78,0.89),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稳定性;ROC曲线显示,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的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0.77,0.89),与列线图结论一致。结论 ICU患者难免性压力性损伤的列线图风险模型稳定性、预测准确性良好,可作为预测ICU患者发生难免性压力性损伤的一种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及验证预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61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合并心血管疾病38例,未合并心血管疾病23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以及相关并发症等资料,使用LAS-SO回归筛选DN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 在42个变量中筛选出了10个主要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CL-C)、肌酐(CRE)、尿酸(UA)和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建立预测DN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C指数为0.912(95%CI:0.841~0.983),校正曲线的实测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一致.结论 综合考虑WBC、Hb、HCT、RDW、TBIL、ALB、LDL-C、CRE、UA以及是否合并DPN能预测DN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列线图对DN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预测食管癌调强适形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炎(ARD)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能力。方法 选取行调强适形放疗的17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生3级及以上ARD情况分为≥3级ARD组和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食管癌调强适形放疗致≥3级ARD的预测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 糖尿病、白蛋白水平<30 g/L、卡氏评分<80分、放疗剂量≥65 Gy和同期化疗是食管癌调强适形放疗致≥3级AR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71,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95%CI:0.738~0.818), 12%~64%预测范围内模型净获益,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食管癌调强适形放疗致≥3级ARD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白蛋白水平<30 g/L、卡氏评分<80分、放疗剂量≥65 Gy和同期化疗,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列线图预测模型,协助综合评估鼾症患者OSAHS的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关诊疗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87名疑似OSAHS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颈围、胸围、腰围、臀围、高盐饮食史、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史、高盐饮食史、体育锻炼史、病程,并采用Epworth评分、STOP-bang评分分析单纯鼾症与OSAHS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SAH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OSAHS患病的Nomogram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单纯鼾症组和OSAHS组患者年龄、性别、BMI、颈围、胸围、腰围、臀围、高盐饮食史、吸烟史、高盐饮食史、Epworth评分以及STOP-bang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性别、颈围、吸烟史、体育锻炼史和STOP-bang评分是OSAHS的危险因素。根据这些临床参数创建了用于预测OSAHS的列线图,该模型在预测OSAHS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区分和校准(C-index=0.937)。结论性别、颈围、吸烟史、体育锻炼史和STOP-bang评分是OSAHS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据此创建的内部验证、高度可区分、可视化和简约的Nomogram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识别OSAHS患者。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肾移植后糖尿病是肾移植的主要并发症,了解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预防,可提高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目的:探讨肾移植后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肾移植后糖尿病发生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对进行肾移植的患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肝功能、免疫抑制剂浓度谷值等各项指标的检测观察,分析肾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是否与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肾移植后糖尿病起病时间、肝功能以及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应用等因素有关。结果与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肾移植后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不典型,起病早,胰岛功能受损,肝功能异常。肾移植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异常、肝功能异常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均是肾移植后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而患者性别则与肾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了解肾移植后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助于预防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提高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多种相关因素影响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这些相关因素也可表现在单纯糖尿病患者身上,其中的哪些因素参与糖尿病患者发生末梢神经病变的发生过程?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末梢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设计: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象:选择2002-12/2003-11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的门诊或住院的111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组。其中男53例,女性58例。纳入标准:依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的分型按1997年ADA分型方案[7];神经反射检查,跟腱反射、膝腱反射等减退或消失,痛温振动觉检查,痛温觉减退或消失,音叉振动觉减退或消失。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单纯糖尿病患者111例为对照组。纳入对象均对纳入情况知情同意。方法:于患者住院或门诊就诊时应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表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等80多项目。记录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糖控制情况,基础代谢率,腰臀围比值,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氮,肌酐,尿酸,生化检查,跟腱反射,膝腱反射,振动觉,巴氏征阳性,心电图。将资料分类输入计算机,运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主效应方程分析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主要观察指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111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和11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包括:文化程度高、治疗方法力度大、现患冠心病、饮茶;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良、使用胰岛素、合并糖尿病肾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诉眩晕症状、皮肤干燥、现患高血压、既往酮症、患糖尿病前肉类食物的摄入较多、既往吸烟、创伤经历、腰臀比超标、血胆固醇水平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有6个:糖尿病病程、使用胰岛素、主诉眩晕症状、糖尿病前肉类食物摄入较多、饮酒以及既往创伤经历。结论: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与多种因素相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病程长、使用胰岛素、主诉眩晕症状、糖尿病前肉类食物摄入较多、饮酒、既往创伤史会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危险。应在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防治过程中特别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hepatitic cirrhosis ,HC)并发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33例 HC 并发 HCC 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 HC 未并发 HCC 患者133例作为对照组(HC 病程≥10年)。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 HC并发 HCC 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肝癌家族史(一级亲属)、饮酒史、吸烟史、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史、HBeAg 阳性、HBVDNA >104 copies/mL 及未抗病毒治疗等方面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 并发 HCC 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肝癌家族史(一级亲属)(OR =4.173,95% CI 1.673~9.602,P =0.000);饮酒指数3~7(OR =3.282,95% CI 1.265~5.273,P =0.001);饮酒指数8~16(OR =4.732,95% CI 1.644~8.574,P =0.000);吸烟指数8~16(OR =4.121,95% CI 1.543~5.288,P =0.000);酒精性脂肪肝(OR =4.763,95% CI 1.442~7.219,P =0.000);糖尿病史(OR =3.982,95% CI 1.743~6.182,P =0.000);HBeAg 阳性(OR =3.172,95% CI 1.543~5.182,P =0.001);HBVDNA (104~105 copies/mL )(OR =5.874,95% CI 2.382~9.104,P =0.000);HBVDNA(105~106 copies/mL)(OR =7.473,95% CI 2.874~12.129,P =0.000);HBVDNA (106~107 copies/mL )(OR =10.393,95% CI 6.182~34.645,P =0.000);HBVDNA (≥107 copies/mL)(OR =12.475,95% CI 6.987~39.543,P =0.000);未抗病毒治疗(OR =6.122,95% CI 2.884~8.138,P =0.000)。【结论】HBeAg 阳性、HBVDNA >104 copies/mL 、未抗病毒治疗、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糖尿病史、肝癌家族史(一级亲属)的 HC 患者发生 HCC 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脑梗死患者伴发HHcy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44例脑梗死患者分成HHcy组53例和对照组91例,通过比较组别间性别、年龄、烟酒史、血生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此类人群中HHcy的相关因素.结果 性别、吸烟情况、饮酒和糖化血红蛋白进入回归模型,是HHcy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为男性、吸烟饮酒行为、血糖异常.在健康宣教中指导脑卒中患者控制血糖的同时注意监测Hcy浓度差异以预防、纠正HHc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FIB-4指数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2020年5月-2021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83例,息肉病理类型为增生性或炎性息肉的纳入对照组(44例),病理类型为腺瘤性息肉的纳入腺瘤组(13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计算FIB-4指数,比较两组各指标有无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FIB-4指数在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腺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FIB-4均高于对照组,腺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BMI、AST、FIB-4指数为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IB-4风险评估中的AUC为0.86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6%、90.9%。结论 FIB-4指数在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有预测价值,可帮助初筛腺瘤性息肉发病高危人群,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8例,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5例(实验组)和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3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及吸烟史、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FBG)、血清胰岛素(FNS)。结果对照组中吸烟人数、有糖尿病家族史人数的比例明显低于实验组(P<0.01)。2组BMI、FBG、FNS、TG、CHOL、LDL、HDL、APOAI、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烟、糖尿病家族史、BMI、FBG、FNS、TG、CHOL、LDL、HDL、APOAI、ALT为影响NAFLD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46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脂肪肝患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单因素分析结果,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超重、肥胖、高血压、慢性饮酒、吸烟、饮酒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及血尿酸(UA)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经常锻炼所占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超重、肥胖、慢性饮酒、高血压、吸烟及LDL-C、FBG和UA水平升高是脂肪肝合并肝功能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HDL-C水平升高及经常锻炼为脂肪肝合并肝功能损害发生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饮酒、吸烟、慢性饮酒、高血压、肥胖、超重、锻炼及LDL-C、FBG、UA和HDL-C水平与脂肪肝并发肝功能损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应通过加强锻炼、合理膳食等方法控制和预防脂肪肝合并肝功能损害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兰馨  蒙怡  刘虹宏 《疾病监测》2015,30(11):953-958
目的 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及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糖尿病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法调查沙坪坝区成年居民1200人。利用2013年重庆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因素的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沙坪坝区成年居民吸烟率27.9%,饮酒率47.2%,超重率33.6%,肥胖率13.9%。男性吸烟、饮酒、超重率均高于女性(2=396.830、249.130、4.240,P0.05)。高血压患病率23.3%,糖尿病患病率8.8%,血脂异常率21.0%。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2=6.195,P0.05),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2=0.890,P0.05),并在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质指数中分布不同(均P0.05)。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2=0.257,P0.05),并在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饮酒状况、体质指数中分布不同(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475)、文化程度增加(OR=0.835)是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年龄(OR=1.505)、离退休(OR=1.128)、高血压家族史(OR=1.670)、体质指数增加(OR=2.496)、每周饮酒5次(OR=2.387)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每日运动量达6000步以上 (OR=0.634)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年龄(OR=1.540)、体质指数增加(OR=1.813)、高血压(OR=1.846)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沙坪坝区成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并发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手术患者1623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血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结果1623例妇科手术患者中发生血栓并发症184例,发生血栓和未发生血栓的患者年龄、BMI、文化程度、合并基础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术后卧床时间、饮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BMI、合并基础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饮水情况均为手术患者发生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妇科手术患者并发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高风险评估、筛查及预防性护理的健康宣教及督导落实,重视家庭成员的共同干预,尽量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及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安全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a large Japanese cohort.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We enrolled 6,362 Japanese men aged 35-61 years who did not have diabetes,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hypertension, or liver cirrhosis at study entry. Type 2 diabetes was defined as a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level > or =126 mg/dl or was diagnosed by a physician. Data on alcohol consumption were obtained from questionnaires. We confirmed 456 cases of type 2 diabetes during the 62,016 person-years of follow-up. RESUL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mong lean men and among men with a higher BMI was paradoxical. Among lean men (BMI < or =22.0 kg/m2), heavy drinking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Men who consumed > or =50.1 ml/day of alcohol had a relative risk (RR) of 2.48 (95% CI 1.31-4.71) compared with nondrinkers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BMI, regular physical exercise, parental history of diabetes, smoking habits, and FPG level. However, among men with a BMI > or =22.1 kg/m2, moderate drinking (29.1-50.0 ml/day) wa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Daily moderate drinkers had a multiple adjusted RR of 0.58 (0.39-0.87) compared with nondrinkers. CONCLUSIONS: Among men with a BMI > or =22.1 kg/m2, 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but among lean men (BMI < or =22.0 kg/m2), heavy alcohol consump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