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肠镜诊断为结直肠息肉并行Hp检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记录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是否感染Hp、肠息肉大小及息肉病理分型等,比较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患者一般资料、息肉病理类型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Hp阳性组患者31例,Hp阴性组患者71例。Hp阳性患者中腺瘤性息肉及腺瘤伴上皮内瘤变的比率(71.0%,22/31)较Hp阴性患者(36.6%,26/7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中腺瘤性息肉高级上皮内瘤变比率(19.0%,4/21)高于Hp阴性患者(3.8%,1/26),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患者中,Hp阳性患者的腺瘤性息肉及腺瘤伴上皮内瘤变的比率高于Hp阴性患者(17/24比18/49,P0.05)。在女性患者中,Hp阳性患者的腺瘤性息肉及腺瘤伴上皮内瘤变的比率与Hp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7比8/22,P0.05)。Hp阳性肠息肉患者中年龄40岁、息肉位于左半结肠、息肉大小1 cm的患者腺瘤性息肉及腺瘤伴上皮内瘤变的比率(分别为74.1%,20/27;81.2%,13/16;60%,9/15)明显高于Hp阴性的患者(分别为25%,7/28;41%,16/39;26.8%,15/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肠息肉患者中年龄≤40岁、息肉位于右半结肠、息肉大小≥1 cm的患者腺瘤性息肉比率(分别为50%,2/4;60%,9/15;81.2%,13/16)高于Hp阴性的患者(分别为33.3%,3/9;31.2%,10/32;73.3%,11/15),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阳性患者的结直肠腺瘤比率高于Hp阴性患者。Hp阳性肠息肉患者中男性、年龄40岁、息肉位于左半结肠、息肉大小1cm的患者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与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56例结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试验组)和68例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可能与结直肠绒毛状腺瘤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与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发生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患者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及空腹血糖(1. 9±0. 8 mmol/L,24. 3±3. 8 kg/m~2,6. 2±0. 9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 5±0. 9 mmol/L,22. 5±2. 9 kg/m~2,5. 6±0. 8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及空腹血糖为结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危险因素(OR=1. 86,95%CI:1. 05~3. 68,P=0. 03; OR=2. 45,95%CI:1. 00~6. 04,P=0. 04; OR=1. 23,95%CI:1. 02~1. 50,P=0. 04)。结论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与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发生相关,应注意对上述指标异常人群的结肠镜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肠镜检查并行内镜摘除结直肠息肉的患者739例,进行病理检查,分为腺瘤组451例和非腺瘤组288例,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739例结肠息肉中炎性息肉95例、增生性息肉112例,幼年性息肉80例、Peutz-Jeghers息肉1例,腺瘤性息肉451例。其中腺瘤组平均年龄高于非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出现便血比例高于非腺瘤组。腺瘤组息肉直径≥1cm、数量≥3个、腺瘤表面粗糙、糜烂和分叶,腺瘤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便血是结直肠腺瘤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尽早完善全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息肉并给予摘除,同时应注重监测及随访,预防癌变。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前病变,绝大多数的结肠癌均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由患肉发展到癌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结直肠息肉在普通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高达1%左右,息肉切除后也有较高的复发率,我们对138例腺瘤性息肉切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3年内息肉再发患者为76例(55.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阴性患者结直肠腺瘤及非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FOBT结果为阴性且后续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共16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及结肠镜检查结果,采用...  相似文献   

6.
贺超  黄邵斌 《临床荟萃》2022,37(9):779-784
目的 系统评价FIB-4预测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FIB-4预测慢性肝病患者肝细胞癌风险的文献,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5篇,包含肝细胞癌患者94 5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肝病患者基线高FIB-4(HR=1.57, 95%CI:1.41-1.75,P<0.01)及抗病毒治疗后高FIB-4(HR=2.40, 95%CI:1.74-3.32,P<0.01)与慢性乙肝或慢性丙肝患者的高肝细胞癌风险有关。结论 FIB-4可预测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细胞癌风险。  相似文献   

7.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准确区分单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以及MAFLD相关的肝硬化至关重要。由于肝活组织检查的有创性及存在采样误差,无创诊断技术是理想的替代选择。该文对近年来MRI在MAFLD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无创诊断MAFL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我管理是慢性病病人管理中常见且有效的方法之一。阐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病人自我管理的概念、现状、测评工具,综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为制定有效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病人自我管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原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现今临床最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肝病,若不进行有效治疗,则可能进展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度拉糖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脂肪变和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甘精胰岛素组)与观察组(度拉糖肽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24周前后的临床生化指标。结果:治疗24周时,观察组体重、BMI较基线显著下降,对照组较基线无显著变化(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和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水平更明显(P<0.05)。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伴糖代谢紊乱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血清未羧化骨钙素(ucOC)水平的影响。方法:对伴有糖耐量受损或2型糖尿病的114例NAFLD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其中57例(小檗碱组)加小檗碱治疗(0.5 g/次,每日3次),共干预16周,其余57例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对照组。评价干预前后患者ucOC水平变化及血糖、血脂和肝脏脂肪含量(HFC)等指标,分析ucOC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组患者血清ucOC水平升高更明显(P0.001)。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BMI)后,小檗碱组血清ucOC的改善情况[4.60(3.50, 5.70)]仍明显优于对照组[0.96(-0.14, 2.05),P0.001],平均差异为3.64 (95%CI 1.74~5.55)。亚组分析显示,在非肥胖老年男性患者中,小檗碱升高ucOC的作用更加明显。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后,治疗前后血清ucOC水平差值与BMI、体质量、腰围、HF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的差值负相关(P0.05)。结论:小檗碱能改善伴糖代谢紊乱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异常,可能与其升高血清ucO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PLT)比值(APRI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218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肝纤维化分期,分为S0~S2组(n=120)及S3~S4组(n=98),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FIB-4指数及APRI指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两种指数模型与肝纤维化进行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IB-4及APRI指数在CHB患者肝纤维化分级大于或等于S2、≥S3及S4时的诊断性能,计算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及最佳截断值,并比较FIB-4指数与APRI指数在评估不同严重程度肝纤维化的效能差异。结果肝纤维化分级大于或等于S2时,FIB-4指数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APRI指数(Z=1.998,P=0.046),而对于肝纤维化分级大于或等于S3(Z=1.177,P=0.239)或S4(Z=0.267,P=0.789)时,FIB-4指数与APRI指数的诊断价值一致。结论 FIB-4指数及APRI指数均能有效地评估CHB患者的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但对于肝纤维化早期患者,FIB-4指数的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14.
徐海  董帜 《新医学》2022,53(10):723-726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MAFLD)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肝病,MAFLD不仅能够进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而且还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尚无已批准用于临床治疗MAFLD的高效药物。近年来,棕色脂肪(BAT)在MAFLD中的潜在作用逐渐受到关注,但两者间的关联及BAT在MAFLD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该文分析了近年来BAT在MAFLD的疾病发展及治疗研究中的概况,并讨论相关影像学检查的新进展,以利于进一步深入探索BAT与MAFLD的关联,探讨BAT作为治疗MAFLD新靶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mDIXON-Quant测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含量与肝功能及脂质代谢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对135名体检者行mDixon-Quant序列全肝脏扫描,经后处理测量肝脂肪分数图(FF);记录受检者身高、体质量、血压及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FBG)等实验室指标。根据肝脏FF将受检者分为NAFLD组(96例)和对照组(39名),NAFLD组分为轻度(62例)、中度(25例)和重度(9例)亚组,比较各亚组间指标差异,并对肝脏FF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程度NAFLD亚组间代谢综合征的分布差异,分析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组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脏FF与BMI、FBG、SBP、DBP、TC、TG、ALT、AST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均存在相关性(P均<0.05)。NAFLD组53例(53/96,55.21%)合并代谢综合征,不同程度NAFLD亚组间代谢综合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P<0.05)。肝脏FF、BMI、DBP、FBG、TC及TG均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均<0.05),HDL则为其保护因素(P=0.006)。结论 NAFLD患者肝脏FF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mDIXON-Quant可用于实时评估NAFLD患者肝脂肪含量,对临床治疗及监测病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铁蛋白(SF)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4例NAFLD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血清学、肝脏B超和SF检查。NAFLD患者行肝脏活组织检查。分析并评价SF对NAFLD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NAFLD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SF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期肝纤维化患者的HA、CⅣ和SF小于早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患者中,相关性分析显示SF水平与HA、CⅣ呈正相关(rHA=0.44,rCⅣ=0.53,P0.05)。ROC曲线发现SF对早期肝纤维化患者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688(P=0.005),当SF为93μg/L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3%,特异性为67%。结论血清SF的升高能够反映NAFLD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变化,有望成为NAFLD早期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及合并疾病等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NAFLD的12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48例老年(≥60岁)患者和80例中青年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化验、超声及合并疾病等特征。结果确诊NAFLD时,老年组患者的女性比率高于中青年组(分别为60.4%和26.3%,P<0.05),临床表现相似,但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白蛋白水平较低,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比率高于中青年组(分别为85.4%和36.3%,P<0.01)。结论和中青年患者比较,老年NAFLD的女性比率更高,更常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探讨血清RBP4与NAFL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24例NAFLD患者和20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RBP4、肌酐(Cr)、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葡萄糖(Glu)水平,比较各指标在2组中的差异。结果 NAFLD组血清RBP4水平[(58.42±20.7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39.1±7.1)mg/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BP4是与NAFLD发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子(预期比数比为1.138,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清RBP4水平与Cr、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270、0.393、0.175、0.158,P均0.057),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186,P〈0.05)。结论血清RBP4水平与NAFLD患病相关,并且与Cr、TC、TG、LDL-C、HDL-C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