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庆市沙坪坝区1999—2000年在校学生淋病、梅毒发病情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重庆市沙坪坝区1999-2000年7-22岁在校学生患淋病149例,梅毒25例,发病的主要年龄段为19-22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的外周血检测MMP—1、MMP-2、MMP-3、MMP-9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并对RA患者的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功能指数、疾病活动性评分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血清中MMP-2、MMP-3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MMP-9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2、MMP-3蛋白含量与RA患者的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功能指数、疾病活动性评分呈正相关。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MMP-2、MMP-3呈高表达,且与主观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判断RA患者病情理想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0-6岁学龄前儿童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抽取沙坪坝区26个街镇的1820名2008年-2014年出生的儿童,从儿童预防接种卡收集疫苗接种情况。采用分层抽样从全区25个接种门诊预防接种卡上抽取250张卡片上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庭基本情况。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1.0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沙坪坝区学龄前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率为92.97%。水痘疫苗全程接种率最高(76.28%),轮状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率最低(0.13%)。其他无一类苗替代的接种率较低的二类疫苗还有四联疫苗(0.48%)、7价肺炎疫苗(0.62%)及五联疫苗(3.46%)。本区儿童与流动儿童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17,P<0.001)。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出生地点影响二类疫苗接种率(OR=2.986,OR95%CI:1.008-8.746,P= 0.048)。结论 重庆市沙坪坝区学龄前儿童二类疫苗不同品种之间的接种率差异较大,应宣传选择医院接生,并加强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8—2017年重庆市某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提取发病年度在2008—2017年、现住址为重庆市某区的细菌性痢疾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和病例就诊特征。结果2008—2017年重庆市某区细菌性痢疾发病8701例、发病率91.90/10万,发病率2015年最低(63.07/10万)、2008年最高(162.90/10万);夏秋季高发(5357例、占61.57%),发病高峰在7月;男女性别比1.08∶1,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9,P>0.05);发病率0岁~组最高(1366.40/10万)、35岁~组最低(27.68/10万),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00.00,P<0.05),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40.81%;平均发病率城区(101.58/10万)和乡镇(63.8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χ^2=282.65,P<0.05);79.72%的病例于发病后3天内就诊,64.80%的病例到二级医疗机构就诊。结论细菌性痢疾是重庆市某区高发传染病,应在高发季节在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中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虹宏  张玲  易东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670-2672
[目的]了解重庆社区居民基本健康状况及卫生需求,为更好地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用重庆市卫生局印制的<居民基线调查表>,对社区15岁以上居民3 081人进行调查. [结果]调查人群中,初中以下文化占56.14%;月收入低于300元的占88.03%;各种慢性疾病患者530人,患病率为17.2%,其中,60岁以上者患病率为46.95%;患病率居前4位的是高血压(6.43%)、慢性支气管炎(2.50%)、冠心病(1.82%)、糖尿病(1.62%);卫生服务需求中需要健康咨询的占82.15%. [结论]60岁以上人群是社区卫生工作重点人群,应对其做好疾病监测工作,引导正确用药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要加强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以达到全面提高社区居民总体健康水平的目的,从而形成适合本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特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脂质水平及冠状动脉(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7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初次行冠脉造影的患者561例.采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是否有高血压病史、是否有糖尿病病史等危险因素信息,完善空腹血生化的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HRV)的指标作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辅助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同时监测动态心电图(Holter ECG)与多导呼吸睡眠监测(PSG)的患者268例,依据PSG监测出的睡眠呼吸暂停低...  相似文献   
8.
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以下简称示范区)"[1]。自2010年国家启动示范区建设以来,全国建设了4批国家级示范区共366个[2-5]。示范区建设成功地打开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新局面,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6]。示范区建设的持续推进需要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将建立有效的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轻中度焦虑状态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焦虑情绪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住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并成功行PCI治疗,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患者入组前1周的情绪情况,收集符合轻、中度焦虑状态的患者的一般资料,然后分别在术后4周和8周再次评定。术前和术后8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差值≤0为焦虑无改善,评分差值>0为焦虑评分有改善。用logistic分析PCI术后患者焦虑状态发生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成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28例行焦虑评分,其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合并轻中度焦虑153例(67.0%),PCI术后4周和8周完成随访152例。术前(11.4±3.20)分和术后1月(7.72±5.44)分焦虑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和术后2个月(7.96±6.22)分焦虑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1个月和术后2个月焦虑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焦虑改善组(126例)和非改善组(26例)在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付费方式、家庭月收入、既往PCI史、再发胸痛时间,心绞痛总时间、PCI病史、吸烟史、戒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住院诊断、心率、血压、身高、体重和PCI手术相关参数(PCI血管大小,PCI长度、出入导管室时间、累积曝光时间和累积受照剂量)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PCI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PCI部位和PCI手术类型等因素在焦虑症状改善和非改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绞痛症状改善(OR=6.06,95%CI:1.03~35.46,P=0.04)和PCI部位(OR=2.86,95%CI:1.41~6.32,P=0.01)是决定PCI术后焦虑状态好转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合并轻中度焦虑状态的冠心病患者,在成功行PCI治疗后1个月,焦虑情绪明显好转,但术后2个月未再进一步改变;决定术后焦虑状态好转的主要因素有PCI部位和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庆市26岁以上社区居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制定其定量评价模型,为预测个体发病危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1∶2的比例抽取脑卒中患者1034例、对照组2 06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得出各危险因素的OR值,将不同暴露水平的危险因素转化成危险分数,最后根据个体情况得到组合危险分数,从而预测该个体脑卒中的发病危险。结果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嗜咸食、不锻炼、舒张压≥90 mmHg、高血压和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其中危险分数较高的前3位依次为高血压(5.728)、冠心病(5.404)、脑卒中家族史(4.599)。女性主要危险因素与男性相比,不包括不锻炼和冠心病,增加了饮酒和超重,其中危险因素较高的前3位依次为高血压(5.270)、脑卒中家族史(4.866)、高脂血症(4.346)。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个人病史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和控制,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而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的危险分数评估模型是健康教育的有力依据,也是当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