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目的]介绍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软骨缺损的手术技术及初步结果。[方法]对8例距骨软骨缺损行自体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术前制定植骨方案。踝关节前侧入路暴露胫骨及距骨磨损的软骨面并预制植骨圆形凹槽,于股骨外侧髁非负重软骨面取大小与预制植骨凹槽相同的柱状软骨,挤压置入预制凹槽内部,同时注入富血小板血浆。[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5±4.4)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踝关节VAS评分显著降低[(7.3±1.0),(1.0±0.3), P<0.05],AOFAS踝与后足评分显著增加[(43.3±4.4),(87.6±5.7), P<0.05]。术后24个月踝关节的生存率达到100%。[结论]骨软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软骨缺损技术可行,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修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技术治疗22例股骨髁负重区软骨缺损,从非负重区取出骨软骨柱移植到负重区缺损处,术后膝关节支具保护、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2例均获得随访12-30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2例活动后关节轻微疼痛,2例关节积血,1例关节活动剧烈后肿胀,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术后复查膝关节MRI提示受区软骨移植物位置良好,无脱落,软骨表面光滑平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86.46±10.31)分,较术前(53.62±9.58)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2,P〈0.001)。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修复软骨缺损的一种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修复膝骨性关节炎负重区局灶性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1月,对19例伴局灶性软骨缺损的膝骨性关节炎采用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技术治疗,在关节镜下行非负重区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术后给予中药口服、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6周下地部分负重。定期随访,根据改良Lysholm评分标准、关节液蛋白多糖(PG)、膝关节MRI评价疗效。结果术后获随访12~34(平均24个月)个月,患者疼痛基本消失,功能良好。术前改良Lysholm评分15~63(39.7±4.6)分,术后54~100(93.1±5.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关节液蛋白多糖215.5~897.3(508.8±203.6)μg/L,术后80.4~571.6(263.5±141.2)μg/L,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MRI示原缺损区软骨表面光滑,移植的软骨下骨愈合良好,总有效率94.8。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创伤小,结合中药口服、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是治疗伴软骨缺损的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OCD)伴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5月,收治13例膝关节股骨髁OCD伴大面积骨软骨缺损患者.男7例,女6例;年龄18~59岁.左膝8例,右膝5例;病程7 d~20年,中位病程为42个月.4例有明确膝关节扭伤史.受累部位:股骨内侧髁外侧份5例,股骨内侧髁滑车面2例,股骨外侧髁6例.主动关节活动度为(95.0±13.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2.23±7.79)分.软骨损伤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分型和关节镜下的Guh1分型,均为Ⅳ型.关节镜下见骨软骨缺损面积为3~7 cm2,平均4.32 cm2;缺损深度0.8~2.0 cm,平均1.55cm.采用同种异体骨软骨块修复缺损,并联合可吸收钉固定骨软骨块.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2个月~4年,平均2.2年.术后3个月2例持续活动1 h以上后膝关节疼痛,指导其功能锻炼后缓解.术后6个月2例关节摩擦感明显,关节稳定性尚好,予药物保守治疗.末次随访时主动关节活动度为(137.0±9.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检查示术后4~6个月移植骨软骨与受区松质骨融合,关节面平整,关节间隙正常.末次随访EMRI检查示骨软骨愈合,关节面完整;骨软骨移植物无缺损、退行性变.术后1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08±7.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膝关节股骨髁OCD伴大面积骨软骨缺损,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缺损能重建关节面的完整性和恢复关节稳定性,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股骨关节面软骨缺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术治疗股骨负重面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6月起,共17例股骨关节面软骨缺损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18~45岁,平均29岁;左膝10例,右膝7例。按照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定标准,膝关节的功能为65~105分,平均(80.65±9.69)分。3例无明显外伤史,但有风湿病史;14例有外伤史,均有膝关节疼痛,大腿肌肉萎缩。3例伴绞锁,2例伴弹响。14例外伤患者为股骨外髁负重面局灶性软骨损伤,均为单个创面,损伤范围2.5~3.0cm2;3例无外伤患者为股骨内髁负重面局灶性软骨软化或软骨剥脱,损伤范围2.0~2.5cm2。采用镶嵌式骨软骨移植器,在关节镜下取膝关节非负重关节面骨软骨条,将之移植修复膝关节负重面的局灶性软骨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0~20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术后Brit-tberg-Peterson评分,14例为0分,3例因活动时轻微疼痛分别评为3分和2分。MRI显示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平整,移植的骨软骨柱位置良好。结论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术对关节负重面局灶性软骨缺损有较好、确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骨折+原位钻孔缝合法治疗股骨髁骨软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微骨折+原位钻孔缝合法治疗股骨髁负重区大面积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股骨髁负重区大面积粉碎骨软骨骨折患者进行原位解剖复位、钻孔、可吸收缝线双隧道骨软骨块加强缝合,小的骨软骨块表面固定,骨折块间软骨缺损处予以微骨折术。术后3、6、12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所有患者关节软骨面的平整结构恢复良好,骨软骨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 Im评分为81~93(86.3±5.5)分,优良率86.7%,较术后3个月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6~98(90.8±6.7)分,优良率93.3%,较术后6个月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微骨折+原位钻孔缝合法治疗股骨髁负重区大面积骨软骨骨折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距骨软骨或骨软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从同侧膝关节非负重面获取骨软骨柱,行自体移植修复距骨穹窿部局限性软骨或骨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距骨穹窿部软骨病损的患者,包括创伤后软骨缺损11例,剥脱性骨软骨炎9例和局灶性骨关节炎3例。踝关节镜下明确缺损的部位、大小,行关节镜下或加用关节切开移植术,缺损区清创后钻孔,自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钻取骨软骨小柱,利用骨软骨自体移植系统(osteochondralautografttransfersystem,OATS)的专用器械,采取压配固定技术将移植物植入受区的孔中,行单柱或多柱镶嵌式移植修复距骨软骨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5~30个月,平均22个月。利用标准VAS(visualanaloguescale)尺子评估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从术前平均4.9±1.2降至术后0.8±0.1(P<0.001)。测量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角度,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44.3°±5.8°增加到术后65.6°±11.2°(P<0.001)。按Mazur等方法综合评定踝关节的状况,评分从术前平均(51.7±8.6)分提高到(92.4±6.3)分(P<0.001)。术后MR检查提示修复的关节面平滑,移植物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结论以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的骨软骨移植修复距骨局限性软骨或骨软骨缺损是一种疗效明显的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监视下,非负重区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负重区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00年8月~2003年8月,对25例软骨缺损患者采用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技术,在关节镜下行相同关节内非负重区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作为移植组,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症状缓解及软骨愈合情况。同时回顾性分析25例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行局部刨削、钻孔减压后症状缓解情况及软骨缺损自行修复情况,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分别为98.65±9.87、96.98±8.94分。术后1年行膝关节MRI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术后获随访3~24个月。移植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良好,疼痛基本消失,术后1年复查MRI示原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光滑,移植物位置良好;术后2周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其中22例评分为0分,3例因活动后轻微疼痛评分为4分;术后3个月,24例评分为0分,1例评分为3分。对照组术后2周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为24.63±10.51分,同时诉感觉良好;术后3个月,评分为58.48±6.98分。各组手术前后及组间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效果良好,创伤小,且能避免异体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及疾病传播,是修复软骨缺损的较好方式。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探讨。传统的关节内刨削、钻孔减压,对缓解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物治疗3例膝关节全层骨软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梯度降温冷冻保存的6枚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物治疗3例膝关节全层骨软骨缺损,2例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1例行关节切开移植。膝关节股骨髁关节软骨全层缺损平均面积2.16 cm2。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时进行膝关节MRI检查,了解移植物与周围骨软骨组织的愈合情况。并于门诊复查时进行Brittberg-Peterson膝关节功能评分,了解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4~6个月,平均4.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无排异反应发生。术后3个月时,MRI检查示术后移植物与宿主软骨下骨整合良好,移植软骨组织结构与内部信号良好。Brittberg-Peterson评分术后6个月比手术前明显降低。结论经梯度降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行膝关节自体软骨移植术后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关节镜下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治疗的37例患者。其中股骨内髁负重面软骨损伤27例,股骨外髁负重面软骨损伤10例;按照国际软骨修复协会标准分级,软骨缺损深度分别为Ⅱ级3例、Ⅲ级34例;34例软骨损伤面积为1.5~3.0 cm2,3例大于3 cm2。术前通过评估建立功能档案,参与康复学堂,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术后按训练方案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采用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患者自体软骨移植前后膝关节功能。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自体软骨移植前后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截至2017年1月,37例患者术后随访12~20个月,均无失访。术后12个月行膝关节MRI检查,示原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平整,移植骨软骨柱位置良好。经康复训练后,37例患者膝关节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定标准评分平均为(62.2±1.4)分,低于术前(81.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1,P<0.05);其中关节绞锁、关节肿胀、跑步困难、关节疼痛等13项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 结论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膝关节自体软骨移植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术治疗负重面关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mith Nephew镶嵌式骨软骨移植器,在关节镜下挖取膝关节非负重关节面骨软骨条,并将之移检修复膝关节负重面的局灶性软骨缺损。结果:手术15例,术后随访7—12个月,平均9个月,均达到优良效果。结论:自体关节骨软骨镶嵌移植术对关节负重面局灶性软骨缺损有较好、确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OAT)治疗膝关节股骨髁大面积(4~6 cm^2)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7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OAT治疗22例膝关节股骨髁大面积软骨损伤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2~60岁,平均38.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运动损伤14例。病程1~6个月,平均3.4个月。股骨内侧髁损伤15例,外侧髁损伤7例;软骨损伤面积4~6 cm^2,平均4.98 cm^2。软骨损伤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分级:Ⅲ级9例,Ⅳ级13例。伴半月板损伤18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36±1.25)分,Lysholm评分为(36.00±7.77)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年,平均2.3年。术后2年时VAS评分为(1.27±0.94)分,Lysholm评分为(77.82±6.21)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16.595,P=0.000;t=21.895,P=0.000)。术后2年,MRI显示软骨缺损区修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OAT治疗膝关节股骨髁大面积软骨损伤早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距骨骨软骨病损的手术治疗与康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距骨穹窿局限性骨软骨病损的手术与康复方法,评价其效果。方法踝关节镜确定病损范围,用OATS系统自同侧膝非负重面钻取骨软骨柱,作镶嵌成形移植修复缺损区。结果本组27例平均随访24个月。踝屈伸范围术前(41.3±6.1)°,术后增加到(63.5±8.2)°(P<0.001)。AOFAS踝综合评分术前(64.5±4.8)分,术后提高到(92.6±3.3)分(P<0.001)。HSS膝评分术前(94.3±5.2)分,术后(93.1±6.7)分,无变化(P>0.05)。结论对距骨局限性骨软骨病损患者进行自体骨软骨移植和系统康复训练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研究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和临床应用 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 11月至 2009年 6月, 共 6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男 2例, 女 4例;年龄 19~ 55岁, 平均 39.5岁;均为膝关节股骨髁关节面软骨缺损, 缺损面积为 3.8~11.6 cm2, 平均 7.3 cm2。利用自 体软骨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 关节镜下在膝关节股骨髁间非负重区获取软骨组织 0.2g, 送临床细胞培 养室进行软骨细胞的培养和体外扩增 2~3周;第二次手术, 利用骨膜缝合覆盖, 生物蛋白胶封闭, 将扩 增的软骨细胞悬浮液移植至软骨缺损区;术后进行严格的康复训练。术后定期进行随访, 术前及术后 6、12个月进行 Lysholm主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客观等级评定和膝关节 MRI扫描。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 Lysholm评分(63.0±8.1)分, 术后 6和 12个月分别为(83.7±10.6)分和(86.3±10.3)分, 获得明显改善;术前 IKDC等级均为 C或 D 级, 术后等级逐步获得改善。术后 6个月和 12个月 MR检查显示所有病例软骨缺损区基本得到修复, 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一例患者由于未能按指导完成康复锻炼, 术后患侧关节疼痛症状 虽有缓解, 但出现粘连, 活动度部分丢失。结论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初步疗效基本 满意;术前需严格控制适应证, 术后需高度重视康复锻炼, 以保证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胫骨松质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19-09采用自体胫骨松质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12例距骨骨软骨损伤,采用足踝功能AOFAS评分、疼痛VAS评分、软骨修复MRI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2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7(12~23)个月。末次随访时内踝截骨处均已愈合,软骨修复MRI评分平均61.4(50~68)分。末次随访时足踝功能AOFAS评分为(89.3±4.6)分,疼痛VAS评分为(0.6±0.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踝关节跖屈活动度为(40.8±2.9)°,与健侧无明显差异;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为(12.8±2.2)°,明显低于健侧。结论采用自体胫骨松质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7):1605-1608
[目的]介绍全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软骨缺损的技术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共有22例膝软骨缺损患者,初次手术取患膝非负重区软骨体外培养、扩增并与胶原纤维支架复合,3周后接受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全程均在关节镜下进行。术后3、6、12个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相比较,术后12个月VAS评分显著降低[(5.36±0.95) vs(0.32±0.48),P0.001],Lysholm评分显著增加[(59.18±4.92) vs(90.64±1.84),P0.001]。术后12个月T2 Mapping核磁Z值较术初显著改善[(0.42±0.06) vs(0.89±0.08),P0.001]。[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缺损可以迅速改善症状,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非负重区关节面软骨和坐月板移植能否负重作一实验研究。取51只1.1~1.2kg未成熟兔,在全麻下从膝关节内侧切开,暴露股骨内髁,在关节面负重中心钻孔造成直径3mm,深2mm的骨软骨缺损。组Ⅰ为自然修复组,缺损处无任何组织覆盖;组Ⅱ为骨软骨移植组,缺损处用髌股关节面的骨软骨充填;组Ⅲ为半月板纤维软骨移植组,缺损处用外侧半月板充填。全部动物术后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ehymal stem cells,BMSCs)复合壳聚糖(chitosan,CS)/羟基磷灰石(hydmxyapatite,HA)支架修复兔膝关节局部骨软骨缺损.方法 选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6只,2~3月龄,体重1.7~2.0 kg,每只抽取自体骨髓4~6ml,体外分离培养BMSCs后以2×107/ml密度植于CS/HA支架上体外培养10 h,制成BMSCs-CS/HA支架复合物.将36只实验动物手术制成右膝股骨外侧髁负重区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12只.A组植入BMSCs-CS/HA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CS/HA支架;C组不作任何植入,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6周、12周各处死6只动物,取材后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6根据改良Wakitan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估软骨组织的修复情况,并行成组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A组术后6周即可重建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软骨在观察期内逐渐变厚,软骨下骨有少量骨修复;术后12周透明软骨样修复,表面光整,与周围软骨色泽相近,软骨下骨有部分修复.而B组和C组12周时缺损区仍为纤维软骨样纤维组织修复,色泽浅黄.术后6、12周各组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显示:股骨髁负重区修复A组评分明显优于B、C组(F=27.26,P<0.05).结论 自体BMSCs复合CS/HA支架在体内环境下可形成透明软骨修复兔膝关节负重区骨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9.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6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关节镜下在其非负重区的软骨面上用专用器械凿取圆柱状骨软骨,移植至软骨缺损部位以修复缺损。术后行系统功能锻炼和MRI检查。结果随访7~20个月,患者关节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MRI显示原关节软骨缺损区表面平整,移植骨软骨位置良好。Brittberg-Peterson评分:13例0分,2例2分,1例1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能保持关节面曲度,可用于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新鲜同种异体软骨移植修复髋关节损伤的手术技术与初步结果。[方法] 2019年3月~2019年5月,对3例股骨头和(或)髋臼骨缺损采用新鲜同种异体软骨移植技术修复,外科脱位暴露髋关节,清除损伤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将新鲜同种异体骨软骨制备成适合大小,嵌压固定于缺损处。[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卧床12周,非负重下下肢功能锻炼。术后6周髋关节屈曲活动度达110°。术后3~6个月,由部分负重逐步恢复完全负重行走。术后随访(10.67±1.15)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SF-12功能评分、心理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至末次随访时,影像检查显示移植物与宿主骨愈合,无移植物松动、移位及塌陷。[结论]新鲜异体软骨移植术是修复髋关节缺损的新方式,初步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