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眼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眼组织内皮抑素(ES)的变化以及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以及川芎嗪治疗组(川芎嗪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VEGF的表达情况,并按ELASA法检测各组组织中内皮抑素含量变化。结果:随着病程延长,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增强,内皮抑素含量增高;川芎嗪组ES水平始终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过度表达和内皮抑素含量的变化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川芎嗪能反馈调节STZ大鼠血管生成抑制因子ES的表达,促进DR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去甲斑蝥素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去甲斑蝥素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去甲斑蝥素治疗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采用1%链脲佐菌素(STZ)溶液60 mg·kg-1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40只大鼠全部成模,随即将40只糖尿病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糖尿病组和去甲斑蝥素治疗组,每组20只.另取2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去甲斑蝥素治疗组采用去甲斑蝥素28 mg·kg-1腹腔注射, 2次·周-1,共8周.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应容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次·周-1,共8周.干预8周后,取各组大鼠眼球分别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ELISA法测定VEGF浓度.结果 糖尿病组、去甲斑蝥素治疗组VEGF在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去甲斑蝥素治疗组VEGF在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糖尿病组(P<0.05或P<0.01).病理检查结果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微量表达;糖尿病组、去甲斑蝥素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均大量表达,但去甲斑蝥素治疗组阳性反应程度较糖尿病组减弱.结论 去甲斑蝥素明显抑制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提示去甲斑蝥素可能通过降低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组织中VEGF表达,而缓解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视网膜水肿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作用及对蛋白激酶C β(protein kinases C β, PKC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除正常组正常饲养外,其他各组大鼠用30 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STZ联合高脂高糖饲料饮食诱导SD大鼠糖尿病模型。HE染色及OCT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确立成功建立糖尿病视网膜水肿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安多明组及灯盏花素组,予以用药4周,观察大鼠的血糖、体质量变化,行OCT检查。通过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组织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VEGF、PKCβ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VEGF、PKCβ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视网膜Claudin-5、Occludin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对比,造模后2、4、8周以及给药后1、2、4周,模型组、安多明组、灯盏花素组血糖显著升高(P<0.01);且体质量增长缓慢(P<0.01),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CXCR4单克隆抗体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用抗CXCR4单克隆抗体玻璃体注射,对照组和未治疗组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1周后,摘取眼球,做视网膜HE染色切片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结构,ELISA定量检测各组视网膜VEGF含量。结果:视网膜HE染色示CON组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DM未治疗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排列紊乱,视网膜内皮组织水肿,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及突破基底膜的血管芽细胞核,DM治疗组视网膜内皮组织水肿减轻、新生血管减少。ELISA结果显示DM未治疗组VEGF含量(194.91±2.18)pg/ml,显著高于正常组VEGF含量(122.43±1.62)pg/ml,DM治疗组VEGF含量(143.65±1.46)pg/ml,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XCR4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网明目散抗实验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正常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以链尿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发大鼠糖尿病模型。确定造模成功后开始分组给药,每日给药1次。用药3个月后,取各组大鼠眼球制成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bFGF)表达水平。结果:治疗45天后,中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视网膜VEGF、bFGF明显低于模型组、西药治疗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网明目散可有效降低因微循环障碍诱发视网膜产生的视网膜VEGF)、bFGF水平,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阻止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向增殖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诺帝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和iNOS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检测诺帝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诺帝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糖尿病组(5只×2)、诺帝治疗组(5只×2),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诺帝治疗组在出现糖尿病表现后按27 mg/kg腹腔注射诺帝溶液(隔日1次),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只在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1、3个月取视网膜制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检测视网膜中VEGF和iNOS阳性反应及其分布.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VEGF和iNOS呈极微弱的表达.1个月时,糖尿病组VEGF和iNOS阳性反应增强,其阳性反应面积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诺帝治疗组大鼠视网膜VEGF和iNOS阳性表达面积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少(P<0.01).在3个月时,糖尿病组VEGF和iNOS阳性表达较1个月明显增加;诺帝治疗组较糖尿病组VEGF和iNOS表达明显减少,阳性表达面积在两组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诺帝明显抑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和iNOS阳性反应,提示诺帝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和iNOS的产生,从而缓解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模型研究癌痛消颗粒对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以探讨该药癌痛消颗粒抗肝癌作用的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癌痛消颗粒高剂量组(A组)、癌痛消颗粒低剂量组(B组)、5-Fu组(c组)、生理盐水组(D组),于造模后第8天对癌痛消治疗组及生理盐水组灌胃给药,5-Fu组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用药14天后停药24h,处死大鼠,取出瘤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块中vEGF和MVD的表达情况。另设正常饲养组(E组)大鼠10只,不进行造模及给药,供实验结束时作空白对照用。结果:造模各组(A、B、C、D组)VEGF及MVD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E组)(P〈0.01);两者的表达均以D组最高;和D组比较,A、B、C组均可明显降低VEGF及MvD的表达(P〈0.01),A组比B组作用更为明显(P〈0.05).结论:癌痛消颗粒可下调大鼠移植性肝癌VEGF和MVD的表达,以高剂量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PRD组和高剂量PRD组。给药3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水平,RT-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NF-κB、VEGF和An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VEGF、Ang-2 mRNA表达水平和AGEs、RAGE、NF-κB、VEGF、Ang-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PRD组大鼠血糖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VEGF、Ang-2 mRNA表达水平和AGEs、RAGE、NF-κB、VEGF、Ang-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PRD可能通过特异性阻断AGEs/RAGE/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探讨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取9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正常组(A组,25只)和模型组(65只),A组随机取20只,模型组在验证造模成功后随机取60只,模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进一步分为对照组(B组,20只)、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C组,20只)、非那雄胺片组(D组,20只)。A组大鼠正常饲养,模型组造模,之后B组大鼠0.9%氯化钠溶液灌胃,C组大鼠加味桂枝茯苓颗粒溶液灌胃,D组大鼠非那雄胺片溶液灌胃。于末次灌胃治疗结束24 h后进行前列腺组织标本采集。记录各组大鼠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增生指数,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bFGF表达水平。结果 B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增生指数大于A组(P<0.05);C组、D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增生指数小于B组(P<0.05)。B组、C组、D组VEGF、bFGF表达水平高于A组(P<0.05);C组、D组VEGF、bFGF表达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 加味桂枝茯苓颗粒通过降低大鼠前列腺增生腺体组织中VEGF、bFGF表达水平,进而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前列腺增生指数,从而达到治疗BPH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灯盏花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冈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灯盏花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链尿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糖尿病组(10只×2)和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组(10只×2),另取等量正常大鼠做对照组.治疗组在出现糖尿病表现后按每日20 mg/kg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溶液,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2、8周取左眼视网膜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右眼行免疫组化分别观察VEGF mRNA和蛋白的变化.结果 2周糖尿病组VEGF mRNA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灯盏花素治疗组VEGF较糖尿病组无明显变化.8周糖尿病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2周时明显增加(P<0.05),而治疗组两者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灯盏花素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提爪灯盏花素nf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而缓解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动物模型,并确证其价值。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成SD大鼠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行VEGF玻璃体注射制造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模型(C组),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改变及有无CD105标记阳性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并与传统的非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大鼠模型(B组)作比较。结果 FFA结果显示:正常组无1例观察到异常荧光;B组大鼠仅观察到背景荧光的增强;C组大鼠不仅出现了背景荧光增强、大血管扭曲和毛细血管扩张、视网膜血管荧光素渗漏、视网膜内出血等临床中常见的非增殖期病变,还观察到了视网膜新生血管这种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特有的体征。光镜观察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视网膜内增殖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情况显示:正常组及B组大鼠无1例视网膜微血管碳素颗粒渗漏,CD105均为阴性;C1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2周):仅观察到神经节细胞层大血管有碳素颗粒的渗漏,CD105阴性;C2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4周):除C1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外核层有渗漏至血管外的碳素颗粒,CD105阳性;C3组(VEGF玻璃体腔注射后8周):除C2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黄斑区水肿、渗出等病理改变、广泛的微血管渗漏,CD105阳性。结论该动物模型成功地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并与出现增殖内皮细胞的病程一致,经FFA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验证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周期短、更经济,为临床筛选药物研究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芪合剂和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结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素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依那普利治疗组(E组)以及丹芪合剂治疗组(Y组)。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12周处死大鼠,生化方法测血糖、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及24h尿蛋白量,计算肾脏指数(KI);HE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GF-β1、FN的表达;RT-PCR检测肾组织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糖尿病大鼠KI、血糖、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24h尿蛋白量均显著增高并出现蛋白尿,E组和Y组大鼠除血糖、KI外均显著低于D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TGF—β1几乎没有阳性染色,FN有少量表达,而DN时,TGF-β1和FN表达都显著增加(P〈0.01),E组和Y组大鼠,FN和TGF—β1表达下调(P〈0.01)。RT—PCR结果提示,与C组相比,D组VEGF mRNA明显上调(P〈0.05),而E组和Y组大鼠较D组表达减少。结论:依那普利和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中VEGF mRNA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DNA结合活性升高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及姜黄素治疗组(C组),采用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姜黄素30mg·kg-1·d-1腹腔注射。实验第4周各组分别宰杀5只大鼠,取部分右肾皮质,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lectro-phoresis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F-κB的DNA结合活性升高的影响,并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F-κ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升高,姜黄素对其有显著抑制作用,并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F-κB的DNA结合活性升高而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录因子活化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的DNA结合活性升高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及姜黄素治疗组(C组),采用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姜黄素30mg/kg.d腹腔注射。实验第4周各组分别宰杀5只大鼠,取部分右肾皮质,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lec-trophoresis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AP-1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并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肾组织AP-1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升高,姜黄素对其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AP-1的DNA结合活性升高而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A为假手术组,B为细胞培养基(DMEM)对照组,C为BMSCs移植组。B组和C组大鼠进行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制作。脊髓损伤后, B组和C组大鼠分别给予DMEM培养液或BMSCs脊髓损伤周围区注射。术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X-2、VEGF蛋白在损伤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COX-2、VEGF蛋白在A组大鼠未损伤脊髓组织中均低水平表达。B组与A组相比,脊髓损伤后C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VEGF蛋白表达水平则短暂显著增加(P<0.05)。C组与B组相比, COX-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结论 BMSCs移植能够增加脊髓损伤后COX-2、VEG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赵晶  彭清  高燕  王小刚  高昭  王平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3):17-18,20
目的通过点眼和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抑制兔角膜碱烧伤后的新生血管,探讨该药的这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方法普通白色家兔50只,取2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右眼碱烧伤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A组为碱烧伤对照组,B组为点眼组,用贝伐单抗(5mg/ml)点眼,3次/d,C组为结膜下注射组,用贝伐单抗(2.5mg/0.1ml)结膜下注射。在不同的时间点(第1、4、7、14d)测量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及免疫组化检测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B、C组的CNV相对于A组得到明显抑制,CNV的长度和面积及VEGF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和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两种用药方法对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眼玻璃体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110只Wistar大鼠,随机选1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00只大鼠行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鱼精蛋白治疗组。模型组再分为观察1、2、3、4、5月亚组(M1、M2、M3、M4、M5组),治疗组分为治疗1次、2次和3次亚组(T1、T2和T3组)。T1组大鼠在造模3月后行双眼玻璃体腔注射鱼精蛋白1次,T2组在造模3、4月后分别行双眼玻璃体腔注射鱼精蛋白,共2次,T3组在造模3、4、5月后分别行双眼玻璃体腔注射鱼精蛋白,共3次,每次50μg,5μL。各治疗组大鼠均在注药结束1周后处死,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和左眼玻璃体中VEGF蛋白的含量,并摘取右眼石蜡包埋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学改变。结果观察期内糖尿病大鼠眼玻璃体和血清中VEGF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经鱼精蛋白注射2次后的大鼠,其玻璃体中VEGF的表达较未注药组降低(P<0.05),且治疗3次后降低更明显(P<0.01);而治疗组血清中VEGF的表达较相应时间模型组大鼠无明显变化。大鼠视网膜HE染色可见糖尿病模型组视网膜内层增厚,局部中断、内外核层细胞排列紊乱,出现血管增殖,而治疗组视网膜病变明显好转。结论鱼精蛋白作为一种有效的VEGF抑制剂,经玻璃体腔注射,可能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眼部其他新生血管提供新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8.
早期大鼠实验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病理模型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34只封闭群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3个月组(DM3)和糖尿病6个月组(DM6),采用化学药物STZ大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生理指标,并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进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STZ腹腔注射大鼠成模率100%,DM3组及DM6组大鼠视网膜均出现程度不等的水肿、血管扩张和细胞排列紊乱等改变,DM6组更加显著.视网膜VEGF表达阳性细胞率在DM3组为38%,DM6组为89%.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在病程6个月以上时可作为早期类似人类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研究磷酸西格列汀(sitagliptin phosphate,SP)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脏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②方法用5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糖尿病sP治疗组(SP组),除NC组外,其余两组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 eptozotocin,STZ剂量6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后治疗组每日灌胃给予磷酸西格列汀10mg/(kg·d),分别采集各组大鼠3、6、8周后的尿液、血液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脏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取一侧肾组织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③结果与NC组比较,造膜后大鼠的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SP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组织VEGF的表达与DM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④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这类新型降糖药物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鲜蟾皮外敷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2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2只)、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组(15只)、糖尿病皮肤溃疡治疗组(15只)。建立缺损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鲜蟾皮外敷溃疡部位,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大体病理观察第2、3周末溃疡组织结构,免疫组化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酶联免疫反应技术测定组织中VEGF含量。结果:模型组2周溃疡开始缩小,3周结痂,与对照组相比VEGF表达降低(15.6±2.2μg/g vs.48.3±4.2μg/g, 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2周VEGF表达增加(40.7±4.5μg/g vs.15.6±2.2μg/g, P〈0.05),持续到3周(19.5±3.2μg/g vs.10.9±2.7μg/g, P〈0.05),创面愈合周期提前。结论:鲜蟾皮外敷可增加VEGF表达,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