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霍哲  张晓嫒  徐俊  曹玮 《疾病监测》2021,36(3):270-275
  目的  研究北京市西城区人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的血清学分型和分子特征。  方法  对2015 —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40株Lm临床分离株进行多重PCR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结果  40例病例中,14例患者为妊娠感染相关病例,其中7例为新生儿感染,均治愈,无死亡病例。 非妊娠感染相关病例中3例死亡。 40株Lm共分为3种血清群,其中1/2a,3a为优势血清型。 40株菌株分为26个型别,GX6A16.BJ0003型别为优势带型(9株)。 GX6A16.BJ0003型别自2015 — 2019年连续5年均有检出,并存在2例死亡病例。 GX6A16.BJ0014型别的2例病例均为妊娠感染相关病例。 40株菌株被分为13个序列类型(STs),最常见的为ST8、ST87、ST5。  结论  2015 —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人源性Lm以1/2a,3a为主要血清群,GX6A16.BJ0003型别和ST8为北京市西城区人源性Lm主要PFGE型别和MLST型别,存在同一克隆的菌株持续流行情况,应提高对高危型别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一例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致病因素进行调查和溯源分析。方法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患者、患者家庭食品、厨房用具等进行样本采集并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菌株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的6个毒力基因(prfA、plcB、hly、actA、iap、inlA)进行检测,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9份样本中共分离出6株单增李斯特菌,1株来自患者,2株来自厨房环境用具样本(冰箱冷藏室内壁涂抹1份和小号菜板涂抹1份),3株来自患者家庭中食物(分别是猪肝1份、甜玉米粒罐头1份和红焖牛肉罐头1份)。除冰箱冷藏室内壁涂抹和甜玉米粒罐头2个样本检出的菌株plcB毒力基因阴性外,另外5个毒力及其他菌株的所有毒力基因全部为阳性。分离菌株均为ST121型,PFGE带型100%一致。结论患者家庭厨房食用食物和环境皆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引起交叉感染,致使患者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3.
程晨  孔子艳  孙闯  马萍  姜飞  顾兵 《临床检验杂志》2020,38(10):779-783
摘要:目的?分析4株临床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株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8—2019年4株临床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株,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分别用PCR和多重PCR方法进行李斯特菌毒力岛(LIPI-1)、inlA、inlB基因扩增和血清分型;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为1/2a-3a和1/2b-3b-7 2种血清型且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10种抗菌药物敏感;所有分离株均携带李斯特菌毒力岛LIPI-1(prfA、actA、plcB、plcA、hly、hly2、mpl)和inlA、inlB基因;PFGE和MLST将4株菌分为4个不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和ST型,包括ST121、ST619、ST621以及1株新型ST1474。结论?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T型菌株均为江苏地区首次检出,菌株的致病力与其携带的毒力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4.
杜小莉  周海健 《疾病监测》2015,30(11):969-975
目的 评价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用于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分型能力。 方法 选用22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PFGE方法的分型力、可重复性、分辨力、流行病学一致性及其与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分型一致性进行评价。挑选全部220株菌株进行实验,评价PFGE的分型力;挑选18株菌株重复2次实验评价PFGE的可重复性;分别挑选3组无流行病关联的碳青霉烯耐药临床株、腹泻患者肠道分离株、食品分离株,使用Simpson差异指数(D)评价PFGE的分辨力;挑选同一次暴发期间分离的34株菌株,评价PFGE的流行病学一致性及其与MLST对暴发菌株分型结果的一致性;挑选64株不同来源的菌株,评价PFGE和MLST分型对流行病学不相关菌株的分型一致性。用BioNumerics软件对所有实验菌株的PFGE图谱进行分析。 结果 22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216株通过PFGE能够获得有效的图谱,其分型力为98.18%(216/220);18株菌株重复2次实验的图谱完全一致;PFGE对无流行病关联的50株碳青霉烯耐药临床株、34株腹泻患者肠道分离株、48株食品分离株分型的D值分别为0.9910、0.9964、1.0000;针对34株暴发期间分离菌株,PFGE能够很好地甄别出暴发菌株,高度相关菌株和不相关菌株,并且分型结果与菌株分离病区、分离时间具有一致性;针对暴发菌株,PFGE能够将相同MLST型别的菌株聚成一簇;针对流行病学不相关菌株,PFGE不能将相同MLST型别的菌株分成相同或相似的带型或者聚成一簇。 结论 PFGE对肺炎克雷伯菌分型具有很好的分型力、可重复性和分辨力;针对暴发菌株,PFGE能够将相同MLST型别的菌株聚成一簇;针对流行病学不相关菌株,PFGE和MLST分型一致性差。  相似文献   

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Lister monocytogenes,LM),是国际公认的李斯特菌属7个菌株中唯一可感染人类的细菌。LM是食物源性感染的病原体,可造成20%~30%的感染者死亡[1],该细菌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脑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现报告1例肾移植手术8年后感染LM的重症患者,并总结其特点及转归。病例:患者,男,37岁。因"发热半个月余,突发神志不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妊娠期妇女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特点及该菌的病原学分型和毒力因子分析,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该菌感染的认识及关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存在产前发热史的妊娠期妇女,留取脐带血样及胎盘拭子送检细菌培养,并同时送检胎盘病理;将所培养出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分子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以及毒力因子检测。结果该院共产婴儿26 744名,其中9例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患儿,检出率为0.34‰。9例中7例为早产儿,占1 586名早产儿的4.4‰;另1例流产死婴儿。小儿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经宫内和出生后抗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所获细菌的血清学分型均为1/2b型,PFGE带型均不相同,MLST分型不尽相同。10例胎盘病理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结论本研究从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血清型、PFGE分型及MLST分型,进一步印证了新生儿与母亲的感染菌株均是同一克隆,为母婴垂直传播。并且通过对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毒力因子的分析,明确菌株致病性强弱,以期指导临床用药力度,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张玲  陈曦  罗丽娟  王艳  张洁  邹年莉  闫国栋  王红  李群 《疾病监测》2018,33(11):936-939
目的 调查自贡市1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所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检测新生儿血液样本、产妇阴道及外阴拭子样本中的单增李斯特菌,采集该新生儿家庭住所的食品及环境样本、住所附近农贸市场的食品样本,检测样本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同时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分离到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并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研究菌株的同源性。 结果 从新生儿及其母亲样品中分离到7株单增李斯特菌、居住地附近的农贸市场凉拌熟食摊中分离到1株,8株菌株的血清型均为1/2b,ST型均为ST87型,PFGE带型相似度100%。 感染母亲与市场中污染凉拌熟肉的单增李斯特菌来自同一污染源,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由母婴垂直传播导致。 结论 凉拌熟肉制品很可能是孕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需要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中重点监测。 围产期妇女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筛查应作为产妇产检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查明内蒙古某市某村发生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规模,调查可疑危险因素及其污染来源,控制疫情蔓延. 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主动搜索,采集患者肛拭子及粪便样品、可疑食品及环境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分离菌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PFGE分子分型和药敏检测. 结果 共出现43例感染病例,均参加了2014年5月6日的婚宴聚餐.19份检测样品中从7份患者肛拭子分离到肠炎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蜡样芽孢杆菌检测阴性.7株肠炎沙门菌XbaⅠ酶切后的PFGE谱型完全相同,说明感染菌株来自同一个克隆,即有共同的感染源头.PulseNet China数据库比对分析显示,本次疫情菌株的PFGE图谱与我国肠炎沙门菌分离株中常见的PFGE带型JEGX01.CN0002 完全相同. 结果 此次事件为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感染菌株具有国内优势的PFGE带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血流感染患者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CR-HMKP)的临床及分子特征。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从ICU血流感染患者中分离4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通过拉丝试验分为14株CR-HMKP菌和26株CR-非HMKP菌,分析菌株的临床和药敏资料,采用PCR检测菌株的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及血清荚膜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分析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CR-HMKP在CR-KP中的检出率为35.0%。CR-KP感染患者均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侵袭性操作和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CR-HMKP菌株感染患者60岁以上的占比、糖尿病患病率、死亡率比CR-非HMKP菌株感染患者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KP菌株均为多重耐药(MDR)菌,CR-HMKP菌株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比CR-非HMKP菌株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青霉烯酶基因以KPC为主(95.0%),rmtB基因在CR-HMKP菌株的检出率小于CR-非HMKP菌株,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HMKP菌株中仅检出1株K2型菌株,rmpA、iutA、rmpA2三种毒力基因在CR-HMKP菌株的检出率均大于CR-非HMKP菌株,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FGE和MLST显示CR-HMKP分为A、B型,A型(n=13,92.9%)均为ST11型,B型(n=1,7.1%)为ST65型。结论ICU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CR-HMKP菌株以ST11型为主,均为MDR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且患者死亡率高,应加强防控。CRHMKP与CR-非HMKP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有差别,临床在治疗过程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是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阳性杆菌,属于李斯特菌属,也是李斯特菌属中唯一对人致病的细菌,由其感染导致的疾病为李斯特菌病。LM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为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通常引起败血症、脑膜炎、脑炎及自发性流产等,临床病死率为20%~70%[1]。近年来,LM不断在脑膜炎患者、肿瘤患者、新生儿及孕妇中被检出,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检出情况国内未见报道。本院从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分离出LM,现将此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姜爱萍  王玉芳 《全科护理》2021,19(11):1582-1584
目的:讨论孕妇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李斯特菌病)后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表现、如何诊断、治疗、护理措施和预后情况,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方法:选择1例2019年7月确诊李斯特菌病孕妇,对其临床病例资料给予分析、整理并查阅相关文献对围生期孕妇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该例孕妇诊断为感染李斯特菌病致早产。结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通过胎盘-胎儿传播引起宫腔内感染,易致不良妊娠结局。应加强对孕妇感染李斯特菌病的排除性,加强孕期健康饮食指导。孕妇感染LM的临床表现有不典型的特点,但对发热原因不明的孕妇,应及时送检血培养,给予青霉素类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以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2007--2009年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情况和菌株的血清型别、同源性及耐药性变化。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腹泻患者进行沙门菌检测,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760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到53株沙门菌,检出率为7.0%;共分得15种血清型,鼠伤寒和肠炎沙门菌居多;大多数沙门菌对常用的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除肠炎沙门菌、斯坦利维尔沙门菌和B型副伤寒沙门菌外,其余菌株的血清型无同一PFGE型别的菌株;用XbaI酶切11株肠炎沙门菌可分为PFGE—XbsⅠ 1~6型,其中PFGE-XbaI4型为优势型别。用SfiI和Notl酶对5株肠炎沙门菌进行再分型,综合用XbaI/SfiI/NotI3种酶的结果发现仍有2组菌的PFGE图谱是完全一致的。结论2007--2009年度广东省东莞市沙门菌的感染多数为散发病例,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治疗沙门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来源STECO157:H7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浙江省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PFGE分型及携带毒力基因以及耐药情况.方法 菌株生化、血清鉴定按API 20E鉴定系统;大肠杆菌O157:H7诊断血清凝集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O、H抗原及毒力基因SLT1、SLT2、Hly、eaeA;STEC O157:H7分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进行;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5株可疑菌株经生化和血清鉴定符合O157:H7特性;毒力基因检测所有分离株SLT2、Hly、eaeA三种毒力基因均阳性而SLT1均阴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结果显示,有2株菌PFGE电泳条带完全相同,其余3株菌电泳条带不同,5株菌共分为4个带型;经耐药性分析,菌株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100%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100%耐药.结论 STEC O157:H7菌株在浙江省一些地区存在,并且携带SLT2毒力基因,PFGE型别较多,同时也有人间感染病例的出现,提示应加强O157:H7监测力度,防止该菌在人间的感染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一起副溶血性弧菌(VP)集中感染事件的菌株特征,明确该起感染事件的性质。方法 在2017年9月,广西某乡镇发生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现场采集13例患者肛拭子,分离到10株VP,利用O和K诊断血清对分离株进行玻片凝集实验分型,采用TaqMan水解探针荧光PCR检测分离株毒力相关tlh、tdh、trh和ORF8基因,并分别用Not Ⅰ和Sfi Ⅰ两种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导入Bionumerics 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0株VP有5种血清型,6株为O3∶K6,其余4株血清型分别为O4∶K8、O1∶KUT、O2∶KUT和O10∶K19。所有菌株tlh基因均呈阳性,而trh基因呈阴性;6株O3∶K6血清型菌株和1株O4∶K8血清型菌株tdh基因均呈阳性;其余3株tdh基因呈阴性。经Bionumerics 6.6软件聚类分析,Not Ⅰ和Sfi Ⅰ酶切PFGE有8种型别,同为O3∶K6血清型的6株菌可分为4种型别。综合以上3个指标进行分析,该事件分离的10株菌中仅2株菌完全相同。结论 该起集中暴发事件由多种血清、不同PFGE型别的致病和非致病性VP多菌型共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242-2243
目的分析惠东地区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特征及基因分型,评估惠东地区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特点,明确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010~2014年惠东地区10所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0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尿中段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共计450株,对分离菌株作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采用荧光定量法确定ESBLs菌株的基因分型。结果本组450株大肠埃希菌,PCR扩增检测结果:TEM型阳性238株,占52.9%;CTX-M型阳性173株,占38.4%;SHV型阳性5株,占1.1%;CTX-M+TEM型阳性34株,占7.6%。且SHV型及TEM型序列分析结果提示,分别为SHV-1型与TEM-1型。结论惠东地区主要面临着TEM型ESBLs菌株的威胁,且ESBLs菌株有其复杂性与多样性特征,在临床用药时需严格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以降低菌株的耐药率,提高药物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脓肿相关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荚膜血清型及主要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并分析菌株的同源性。方法收集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肝脓肿相关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12株;所有菌株进行黏液丝试验,PCR方法检测高毒力相关荚膜血清型及主要毒力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12株肝脓肿相关肺炎克雷伯菌黏液丝试验阳性率为75%;检出K1(6株)、K54(1株)和K57(5株)3种高毒力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wca G、rmp A、ure A、fim H、mrk D、uge、Aer和iro NB检出率均为100%;iuc B检出率为83.3%;未检出cf29a基因;mag A、all S和kfu BC基因仅在K1血清型菌株中检出。MLST发现ST23(4株)和ST25(3株)为主要检出型,其次为ST412(2株)以及ST1660、ST1049和ST11各1株;PFGE结果显示12株肺炎克雷伯菌分为8个型,其中3株K1型菌株属于同一克隆型。结论分离的肝脓肿相关肺炎克雷伯菌均为高毒力菌株,ST23和ST25为主要检出ST型别,ST1049型为首次报道。PFGE结果呈现出遗传多样性,K1型肺炎克雷伯菌存在一定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和菌株同源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分离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的CRKP 19株,PCR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超广谱β内酰胺类相关基因及头孢菌素类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菌株分子分型。结果 19株CRKP菌株中18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包括blaKPC-2型17株和blaNDM-5型1株;18株菌均携带ESBLs基因,其中blaSHV-12型8株、blaSHV-11型3株、blaSHV-2a型5株,blaTEM-1型15株、blaCTX-M-65型10株,blaCTX-M-15型3株,blaCTX-M-14及blaCTX-M-27型各1株;13株检出头孢菌素类耐药基因,且均为blaDHA-1型。PFGE分型显示19株CRKP可以分为4个型和4个亚型,包括A1型12株,A2型、A3型、A4型各1株,B型2株,C型及D型各1株。MLST显示ST11型15株,ST48型2株以及ST37型1株,1株菌未能分型。其中15株blaKPC-2阳性ST11型菌株PFGE分型为型别A。结论我院急诊ICU存在携带blaKPC-2基因ST11型CRKP菌株克隆传播,应加强急诊ICU的耐药性监测以及病房的隔离和消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6例的临床及其分子流行特征,为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的治疗、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李斯特菌母婴感染病例的临床信息,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6例孕妇出现发热、腹痛、胎动异常等症状;2例胎死宫内,4例新生儿出现胃肠炎、血流感染和脑膜炎等感染症状,其中1例新生儿出生2 d后死亡。6株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有3种血清型(4b、1/2b和1/2a)、4种ST型(ST1、ST2、ST5和ST91)和5种PT型(pulsotype)。毒力基因(plcB、actA、hly、iap、prfA、inl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6例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症状较为严重,胎儿/新生儿预后差。分离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以血清型4b型和ST2型为主,携带6个毒力基因,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完善诊断及经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19例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且主要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和10岁以下儿童。标本来源以脑脊液和血液为主,分别占46.2%和42.3%。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1例有菌血症。所有送检标本中共收集2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取患者第一株菌做药敏试验,19株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美罗培南100%敏感。结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引起血流感染和脑膜炎等,若抗生素使用不当,感染的预后不佳。该组患者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美罗培南均有较高的敏感率,提示这些药可作为治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致婴幼儿败血症猪霍乱沙门菌的耐药基因特点及同源性。方法16株猪霍乱沙门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同时用PCR法及DNA测序法对其进行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检测;PFGE法测定同源性。结果对氨苄西林耐药的13株猪霍乱沙门菌经PCR扩增后并测序为bl岫。16株猪霍乱沙门菌经PFGE分型,可分为5个PFGE型,其中A型是最主要的克隆(12/16)。13株blTEM-1.基因阳性菌株分别为A型11株,B型1株,D型1株。结论产TEM-1割β-内酰胺酶是本地区猪霍乱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PFGE分型方法对猪霍乱沙门菌分型能力较好。克隆性传播为猪霍乱沙门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同一PFGE型菌株的耐药谱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