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5年随访显示缓解率为38%[1],12年随访显示痊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58%和45%[2].我们对首次发病的GAD患者1年结局进行了随访研究,并探讨影响结局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长期结局及影响长期结局的因素。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癫痫库中2009年3月1日-2014年10月31日就诊的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在随访期间随时间而变化的药物反应(≥1、≥2、≥3年无发作率),并根据末次随访时是否达到至少3年无发作分为控制组和未控制组,探讨影响患者长期结局的临床因素; 对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影响长期结局的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50例新诊断癫痫患者。1、2、3年无发作率分别为68.3%、61.1%、59.1%; 2年及3年无发作率明显低于1年无发作率(239/350,68.3% vs.214/350,61.1%,P=0.048)、(239/350,68.3% vs.207/350,59.1%,P=0.012),但2年和3年无发作率(214/350,61.1% vs.207/350,59.1%,P=0.589)无明显差异。其中至少3年无发作(控制组)207例(59.1%),未控制组143例(40.9%),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期间有多种发作类型比只有一种发作类型的患者3年无发作率低(10/49,20.4% vs.197/301,65.4%,P<0.001)、有围产期损伤史的患者3年无发作率比无围产期损伤者要低(6/24,25.0% vs.201/326,61.7%,P<0.001)、多药治疗的患者比单药治疗的患者3年无发作率低(54/153,35.3% vs.153/197,77.7%,P<0.001)、早期6个月仍有发作的患者比早期6个月无发作的患者3年无发作率低(71/151,47.0% vs.136/199,68.3%, P<0.001); 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治疗期间多种发作类型[优势比(OR)=4.054,95%置信区间(CI)=1.834~8.958,P=0.001]、多药治疗(OR=5.192,95%CI=2.911~9.261,P<0.001)和有围产期损伤史(OR=5.475,95%CI=1.924~15.580,P=0.001)是不能获得3年无发作的预测因素。结论 新诊断癫痫患者随着时间延长无发作率呈下降趋势,3年无发作率为59.1%; 多种发作类型、多药治疗、围产期损伤是影响新诊断癫痫患者药物治疗长期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新的分析软件验证彩照诱发条件负变化(CNV)在广泛性焦虑(GAD)和强迫症(OC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Bravo脑诱发电位仪,采用彩照诱发以及反应时间技术,记录了41例GAD和69例OCD患者的CNV,并与58名正常对照者(NC)CNV进行比较。结果:①OCD组波形不规则,CNV-Ⅱ型尤甚;②OCD组、GAD组及NC组在命令信号后负变化(PINV),波幅M1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NC组相比,GAD组波幅M1降低,OCD组波幅M1增高;③与NC组相比,OCD和GAD组PINV出现率明显增多,OCD组最高,GAD组其次。结论:新软件为CNV临床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CNV可能是评定GAD和OCD大脑综合功能的有效工具之一,OCD患者CNV变化诸特点值得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与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6例,使用肾脏病饮食改良(MDRD)简化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按照e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36例)和无肾功能不全组(230例),出院后1年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观察不良卒中结局,包括全因死亡、卒中复发、联合终点事件(卒中或死亡)、卒中性残疾.结果 (1)肾功能不全组患者中,年龄≥65岁者的比例高于无肾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34/36)比70.0%(161/230),P=0.002];(2)肾功不全组和无肾功能不全组比较,出院后1年不良预后结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5%比29.6%,P=0.021);(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为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内发生不良卒中结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eGFR下降,患者不良结局事件的发生率增高(OR=1.485,P<0.05).结论 对于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肾功能不全是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长期不良预后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正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临床常见的焦虑障碍,以面对各种事件和场景表现出过度的、难以控制的担心和焦虑为特征,常常有乏力,肌肉紧张,疼痛,失眠等躯体症状[1]。GAD在普通人群中的终身患病率高达5.7%,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2]。多数患者同时合并有一种以上的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和失眠[3]。GAD会呈现出慢性病程,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常因病不能胜任学习工作,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4]。  相似文献   

6.
综合医院心理门诊焦虑障碍10年就诊变迁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门诊焦虑障碍患者在不同年代的诊治情况及复诊情况变迁。方法比较1992年度与2002年度就诊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焦虑障碍诊断标准中的广泛性焦虑(GAD)、惊恐障碍(PD)和强迫症(OCD)三个亚型门诊初诊患者(1992年共69例,2002年共271例)的诊断治疗及复诊情况。结果随着随访时间推移,门诊焦虑障碍患者复诊比例逐步下降,GAD患者第一个月复诊比例为62.5%(1992年)与44.4%(2002年)、第五年分别为9.4%和15.6%;PD患者第一个月复诊比例为44.4%(1992年)与47.5%(2002年)、第五年分别为16.7%和20.0%;OCD患者第一个月复诊率为68.4%(1992年)与35.1%(2002年)、第五年分别为15.8%和8.1%。同一随访时点三个亚型间的复诊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焦虑障碍患者急性期就诊频度较高,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月平均就诊次数逐渐减少。结论2002年度的门诊焦虑障碍患者的就诊人数较10年前(1992年度)显著增加,但长期治疗患者依从性仍较差,因此需要重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观念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hilips等[1]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的自杀率占自杀死亡总数的8.3%。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曾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门诊获取随访资料96例。其中男39例,平均年龄(32·9±10·8)岁;女57例,平均年龄(36·2±12·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抗精神病药单用与结合心理社会干预对非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结局的影响.方法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1239例病程≤5年、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药物组,635例)和药物结合心理社会干预组(以下简称干预组,604例)治疗随访1年.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家庭干预、技能训练及认知行为治疗.主要结局指标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治疗中断率、疾病复发率和再入院率;次要结局指标为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健康状况问卷(SF-36)、大体评定量表(G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的变化.结果 (1)干预组和药物组总的治疗中断率分别为32.8%和46.8%[相对危险度(RR)=1.61],复发率分别为13.8%和21.3%(RR=1.76),再入院率分别为6.5%和11.2%(RR=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2)干预组ITAQ总分变化值[(4.7±0.1)分]、6项SF-36因子分改善值、GAS总分变化值[(6.9±0.2)分]、SDSS总分变化值[(1.5±0.1)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分别为(1.5±0.1)分、(3.7±0.2)分、(1.0±0.1)分;P均<0.01~0.05].结论 抗精神病药结合心理社会干预治疗非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断率、复发率和再入院率均低于单用抗精神病药患者,自知力、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脑膜瘤Slit、Robo的表达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手术切除的脑膜瘤104例,另选取颅脑损伤内减压术切除的非肿瘤脑组织50例(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lit2、Robo1的表达水平。术后随访1年,判断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104例中,术后1年复发22例,复发率为21.15%。脑膜瘤组织Slit2低表达率[37.50%(39/104)]明显低于对照组[70.00%(35/50);P<0.05]。脑膜瘤组织Robo1高表达率[59.61%(62/104)]明显高于对照组[34.00%(17/50);P<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Slit2低表达、Robo1高表达是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膜瘤组织Slit2呈低表达,而Robo1呈高表达,二者均与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PFIA结合蛋白1(PPFIBP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手术切除的胶质母细胞瘤116例,另选取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除的非肿瘤脑组织68例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PFIBP1的表达。随访截止2021年6月,记录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组织PPFIBP1高表达率[67.24%(78/116)]明显高于对照组[17.65%(12/68);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PFIBP1高表达是胶质母细胞瘤病人总体生存预后和无进展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PFIBP1高表达组中位总体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低表达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PPFIBP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呈高表达,与病人不良生存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CMTM)1、CMTM6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6月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96例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除的非肿瘤脑组织4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MTM1、CMTM6的表达水平。随访24个月,记录胶质瘤病人生存情况。结果 胶质瘤组CMTM1和CMTM6高表达率[分别为64.58%(62/96)、67.71%(65/9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10/40)、20.00%(8/40);P<0.01]。胶质瘤组织CMTM1与CMTM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37,P<0.001)。本文96例随访2年,死亡37例,生存59例。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MTM1过表达、CMTM6高表达是胶质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MTM1、CMTM6高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0.15%、52.05%)明显低于表达组(分别为79.85%、84.95%;P<0.05)。结论 胶质瘤组织CMTM 1、CMTM 6呈高表达,与病人的不良生存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跨膜四蛋白超家族成员1(TM4SF1)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生信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TCGA数据库,采用GEPIA分析TM4SF1表达胶质瘤病理分级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83例[低级别胶质瘤(LGG)35例和高级别胶质瘤(HGG)48例]和23例颅脑损伤内减压术切除的非肿瘤脑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组织TM4SF1表达情况,术后随访4年,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生信分析显示:胶质瘤组织TM4SF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而且,HGG组织TM4SF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LGG组织(P<0.05)。TM4SF1高表达HGG病人OS较低表达病人明显缩短(P<0.05);TM4SF1高表达LGG病人PFS、OS较低表达病人均明显缩短(P<0.05)。临床病例分析显示:胶质瘤TM4SF1高表达率[50.60%(42/83)]明显高于非肿瘤脑组织[13.04%(3/23);P<0.01];HGG组织TM4SF1高表达率[60.42%(29/48)]明显高于LGG组织[37.14%(13/35);P<0.05];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M4SF1高表达是胶质瘤病人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TM4SF1 高表达病人中位PFS和OS较低表达病人明显缩短(P<0.05)。结论 脑胶质瘤TM4SF1呈高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不良生存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跨膜蛋白(TMEM)168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手术切除的符合标准的脑胶质瘤140例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取的非肿瘤脑组织50例为对照,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MEM168的表达。胶质瘤病人随访截止2021年10月,记录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胶质瘤组织TMEM168高表达率[70.71%(99/140)]明显高于对照组[22.00%(11/50);P<0.05]。高级别胶质瘤组织TMEM168高表达率[81.58%(62/76)]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57.81%(37/64);P<0.05]。140例胶质瘤术后随访3~60个月,死亡46例,复发87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MEM168高表达是胶质瘤病人OS和PFS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TMEM168高表达胶质瘤病人中位OS、PFS较低表达病人明显缩短(P<0.05)。结论 胶质瘤组织TMEM168呈高表达,与胶质瘤病人不良生存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谷氨酸脱羧酶65(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5,GAD65)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并进行鉴定。方法 PCR法扩增GAD65基因,构建LV5-GFP-GAD65慢病毒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将慢病毒感染大鼠MSCs,荧光显微镜鉴定转染率,Western blot检测GAD65的表达。结果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LV5-GFP-GAD65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包装病毒产生的病毒液滴度为5×107TU/ml;慢病毒感染大鼠MSCs的转染率高于9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AD65蛋白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GAD65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包装得到高浓度病毒液,感染大鼠MSCs能稳定过表达GAD65蛋白,为进一步探索侧脑室注射基因化的MSCs治疗癫痫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P-DCB)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2月至2019年6月经P-DCB成形术治疗的43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完成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狭窄率[(12.03±2.15)%]较术前[(86.32±10.26)%]明显降低(P<0.05)。围手术期发生动脉夹层1例,无其他并发症。随访12~16个月,平均13.5个月;症状改善43例,无变化例,症状改善率为95.3%(41/43);全部病人接受DSA或CTA随访,随访狭窄率[(16.1±3.12)%]与术后即刻无统计学差异(P>0.05);5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1.6%。结论 P-DCB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回顾性的研究都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期创伤的发生率很高~[1]。Meta分析显示精神障碍患者童年期性虐待、躯体虐待及情感虐待的发生率分别为26.3%(95%CI:21.2%~32.2%)、38.8%(95%CI:36.2%~42.4%)和34%(95%CI:29.7%~38.5%)~[2]。一项随访2年的前瞻性调查(n=4045)显示,童年期创伤显著增加成年期出现阳性精神症状的风险(OR=11.5,95%CI:2.6~51.6)~[3]。童年期逆境不  相似文献   

17.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标准化评定工具对14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0年随访及预后评定,对预后有关影响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Logest回 归多因素分析.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年随访时总体结局良好者23例(19.2%),一般者34例(28.3%),不良者63例(52.5%).单因素分析有11项观察指标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远期预后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病前职业功能水平、治疗依从性、起病形式和家庭关系.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预后受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影响,总体结局较差,其中部分影响因素可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SSRIs代表药物帕罗西汀和乌灵胶囊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乌灵胶囊对GAD是否有辅助性治疗作用.方法 帕罗西汀组与帕罗西汀联合乌灵胶囊组比较,以HAMA减分率(T)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 合并乌灵胶囊治疗GAD,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乌灵胶囊治疗GAD疗效更快,乌灵胶囊对GAD有辅助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30(IFI 30)、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9年5月手术切除的10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瘤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FI 30、PD-L1表达情况。随访24个月,记录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胶质瘤组织IFI 30、PD-L1高表达率[分别为70.87%(73/103)、68.93%(71/103)]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分别为19.42%(20/103)、21.36%(22/103);P<0.001]。胶质瘤组织IFI 30表达水平与PD-L1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83,P<0.05)。随访24个月,生存75例,死亡2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I 30高表达、PD-L1高表达是增加病人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IFI 30高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64.52%)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65.56%)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分别为82.25%、89.45%;P<0.05)。PD-L1高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61.78%)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60.14%)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分别为88.52%、79.86%;P<0.05)。结论 人脑胶质瘤组织IFI 30、PD-L1呈高表达,与病人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广泛性焦虑障碍 (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 ,GAD)作为一个单元诊断 ,始于 1980年的DSM - 3,它以对生活环境过分的或无端的焦虑为特点 ,若发展至慢性阶段可明显影响生活能力。由于患者在生活中常常有焦虑发作 ,所以对焦虑反而习以为常 ,一般很少主动就诊。一直到其它精神疾患如抑郁症、物质滥用等出现后才来就诊。因为它常与其它精神疾患同病 ,故造成了临床对GAD诊断的复杂性 ,也导致一些学者对GAD作为一个单独诊断表示异议[1] 。尽管目前对GAD的有关认识尚未明 ,各家意见尚不统一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 ,就是 ,有效治疗的必要性。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