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升主动脉-胸降主动脉搭桥加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合并严重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临床资料采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胸骨正中切口经心包内、下腔静脉内侧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 主动脉瓣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125min,心肌阻断时间85min.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出现,长期预后佳.结论:升主动脉-胸降主动脉搭桥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严重主动脉瓣病变简便有效.可以一期完成手术,创伤小,可以避免常规主动脉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右房-房间隔-左房顶及右房-房间隔切口在二尖瓣置换手术中对二尖瓣的显露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72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分别用右房-房间隔-左房顶及右房-房间隔切口显露二尖瓣。对比观察两种方法对二尖瓣的显露效果、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结果右房-房间隔-左房顶切口对二尖瓣的显露效果优于传统的右房-房间隔径路,采用此切口的38例病人中,有37例可采用连续缝合法置换二尖瓣;其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低于右房-房间隔组(P〈0.01),而且不增加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结论右房-房间隔-左房顶切口置换二尖瓣,术野显露良好,手术操作简便,有心脏手术史和左心房小的病人尤其适合采用此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100例二尖瓣替换术显露途径,房间沟径路55例,右房—房间隔径路45例.术前胸片显示二组心胸比无显著性差异.单纯瓣膜置换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81.7±21.7 min和60.9±17.8min,显露困难者分别为44%和7.7%.右房—房间隔径路显露满意,操作方便,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已成为常规径路.对有关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张颖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136-2139
目的 总结本院右胸小切口直视微创下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5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收治的主动脉瓣患者36例,其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24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2例,男性2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5±11)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33例,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3例。所有患者均拟于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右胸小切口直视微创下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行体外循环。手术室护士做好患者术前宣教,术前物品及器械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手术,完善手术室护理流程。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记录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预后及术后相关并发症。 结果 所有3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间为(232±33) min,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120±2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为(91±29) min,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为(11±5) d。 结论 右胸小切口直视微创下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创伤小、恢复快,近期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室护士术前对患者行健康指导,做好手术所需药品、设备、器械和耗材准备,术中积极主动配合手术,严格遵守操作原则及流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创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从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共选择104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1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25例、二尖瓣修复8例、二尖瓣置换44例、主动脉瓣置换1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2例.房间隔缺损及二尖瓣病变采用右胸小切口、外周体外循环、胸腔镜辅助完成心内操作;主动脉瓣置换8例采用右胸骨旁小切口和3例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中心体外循环完成.除3例胸骨上段小切口用传统方式建立体外循环外,其余101例均采用外周体外循环,经股动脉及股静脉插管建立CPB,25例采用颈内静脉插管.CPB采用浅低温、中流量灌注,应用VAVD(负压控制在(-30~-60 mm H),连续血气监测及超滤.Chitwoodg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阻断循环,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肌停跳保护液.心内操作使用微创器械完成与常规手术相同的步骤.结果 104例患者CPB时间46~209(118.1±25.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9~145(55.7±22.8)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17(11.1±4.3)h,术后24 h引流量50~680(232.6±194.5)m L.术后ICU时间3~56(12.3±8.33)h,术后住院时间4~16(12.1±4.5)d.术后早期心胸比率,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功能Ⅰ级49例,Ⅱ级53例,Ⅲ级2例,明显好于术前.1例髂静脉损伤予修补,2例胸膜严重粘连无法分离转正中开胸,1例再次开胸止血,全组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死亡.随访1~23月,随访率98%(102/104),无远期死亡,症状心功能均明显改善,生活满意度高.结论微创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和不影响美观等特点,在特定的病例中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右胸小切口瓣膜置换手术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4例,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3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0例。13例同期行三尖瓣DeVega环缩术。手术切口长5~6cm,左端起自胸骨旁1cm,沿第3肋间。选择同期78例接受常规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间40~86min,平均(55±8)min,体外循环时间60~115min,平均(80±9)min;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38±4)min,(58±4)min,P﹤0.001]。术中平均失血(368.4±15.3)ml,显著少于对照组[(412.1±19.6)ml,P﹤0.001]。结论经右胸小切口行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美观、恢复时间短,但体外循环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右前外侧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手术要点及适应证。方法48例经选择的病人使用该切口。切口位于第3至第5肋间。切除切口上位肋软骨。主动脉插管插于主动脉侧壁。心脏自身手术操作与胸骨正中切口中相应的操作相同。结果女性和男性病人切口长度分别为(10.3±2.2)cm,(10.6±3.2)cm转流时间为(61.3±25.1)min,停跳时间为(49.5±19.2)min,术后总引流量为(410±125)ml。除1例主动脉瓣手术病人外,其余病人均显露良好。结论对可经右房或房间沟入路完成的心脏手术,右前外侧切口是一个满意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观察微创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从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共选择104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1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25例、二尖瓣修复8例、二尖瓣置换44例、主动脉瓣置换1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2例.房间隔缺损及二尖瓣病变采用右胸小切口、外周体外循环、胸腔镜辅助完成心内操作;主动脉瓣置换8例采用右胸骨旁小切口和3例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中心体外循环完成.除3例胸骨上段小切口用传统方式建立体外循环外,其余101例均采用外周体外循环,经股动脉及股静脉插管建立CPB,25例采用颈内静脉插管.CPB采用浅低温、中流量灌注,应用VAVD(负压控制在(-30~-60 mmHg),连续血气监测及超滤.Chitwood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阻断循环,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肌停跳保护液.心内操作使用微创器械完成与常规手术相同的步骤.结果 104例患者CPB时间46~209(118.1±25.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9~145(55.7±22.8)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17(11.1±4.3)h,术后24 h引流量50~680(232.6±194.5)mL.术后ICU时间 3~56(12.3±8.33)h,术后住院时间4~16(12.1±4.5)d.术后早期心胸比率,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功能Ⅰ级49例,Ⅱ级53例,Ⅲ 级2例,明显好于术前.1例髂静脉损伤予修补,2例胸膜严重粘连无法分离转正中开胸,1例再次开胸止血,全组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死亡.随访1~23月,随访率98%(102/104),无远期死亡,症状心功能均明显改善,生活满意度高.结论 微创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和不影响美观等特点,在特定的病例中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美观、损伤小的局限性低位部分胸骨劈开小切口开胸技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局限性低位部分胸骨劈开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 14例 ,观测皮肤切口、胸骨纵切口、显露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及左心范围。病种包括 :房间隔缺损 (ASD) 5例、室间隔缺损 (VSD) 4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2例、肺动脉狭窄 (PS) 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2例。其中房缺 (ASD) 5例、室缺 (VSD) 3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1例、肺动脉狭窄 (PS) 1例均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完成手术 ,室缺 (VSD) 1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 2例则在低温心脏停跳下顺利完成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治疗 ,术中及术后均无合并症发生 ,术后无明显疼痛。皮肤切口长度 9.5± 3.5cm ,胸骨纵切口长度 10 .8± 3.6cm ,皮肤切口 /胸骨长度系数为 0 .72± 0 .15 ,显露主动脉 2 .7± 0 .7cm ,显露肺动脉 1.3±0 .5cm。术中心脏停跳者心肌阻断 8~ 72min ,平均 2 3.6min ,体外循环时间 2 7~ 10 8min ,平均 4 8.5min。术后胸液引流量 6 0~ 35 0ml,平均 14 0± 5 0ml,术后住院 6~ 14d ,平均 8.5d。全组切口均甲级愈合 ,无胸骨畸形 ,胸锁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行Bentall(升主动脉带瓣人造血管置换)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1例。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84~226min.平均(160.4±30.3)min,心肌阻断时间58~172 min,平均(117.6±24.6)min,1例脑部低流量灌注时间24 min。手术顺利,术后4h内全部清醒,无手术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变部位常影响体外循环的正常进行,需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采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经右前外侧切口的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右前外侧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手术要点及适应证。方法 :48例经选择的病人使用该切口。切口位于第 3至第 5肋间。切除切口上位肋软骨。主动脉插管插于主动脉侧壁。心脏自身手术操作与胸骨正中切口中相应的操作相同。结果 :女性和男性病人切口长度分别为 (10 .3± 2 .2 )cm ,(10 .6± 3.2 )cm转流时间为 (6 1.3± 2 5 .1)min ,停跳时间为 (4 9.5± 19.2 )min ,术后总引流量为 (4 10± 12 5 )ml。除 1例主动脉瓣手术病人外 ,其佘病人均显露良好。结论 :对可经右房或房间沟入路完成的心脏手术 ,右前外侧切口是一个满意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2.
胸骨下部Y形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Y形胸骨下部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经验。方法采用胸骨下部正中劈开,至胸骨角下方2cm处向左上、右上方剪开胸骨,使切口成Y形,行心内直视手术26例,其中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6例,法乐四联症7例,部分房室管畸形1例,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4例。结果全部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85±45.4)min,主动脉阻断(39.4±30.6)min,手术时间(180.5±51.1)min,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呼吸(6.1±5.6)h,术后第1天平均心包纵隔引流量(150±71)ml,平均输血量268.5ml.术后住院时间(9.7±1.5)d。结论Y形胸骨下部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显露好,术后恢复快。具安全性及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entall手术治疗各种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对13例Bentall术治疗升主动脉病变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中体外循环115~220 min,平均157.5 min,主动脉阻断77~160 min,平均108.2 min;2例停循环时间分别为27、55 min,心脏复跳均顺利.二次开胸止血1例.死亡1例,其他病人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7个月至4年,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 由于材料及手术方法的改进,Bentall手术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明显降低,是治疗升主动脉病变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经胸骨“T”形锯开微创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经前胸正中胸骨“T”形锯开微创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应用该技术的病人 ,手术顺利 ,体外循环时间 (6 2 .9± 14 .3)min ,主动脉阻断 (42 .4± 8.6 )min ,心脏均自动复跳 ,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微创切口手术入路具有安全、显露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性 ,2 7岁 ,因发现心脏杂音 10余年入院。入院查体 :无口唇紫绀 ,胸骨左缘第 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P2亢进并分裂。B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二尖瓣脱垂 ,主动脉瓣狭窄。经充分术前准备 ,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取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入胸。于升主动脉根部插主动脉供血管 ,插上、下腔静脉引流管 ,体外循环开始并降温。以升主动脉横切口显露主动脉瓣环 ,经右心房 -房间隔途径显露二尖瓣。术中见二尖瓣瓣叶脱垂、钙化、挛缩 ,主动脉瓣明显狭窄、钙化、挛缩 ,瓣叶呈二瓣畸形。…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方式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正中开胸、右胸前外侧切口、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不同方式二尖瓣置换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9年10月二尖瓣置换术患者144例,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正中开胸组、右胸切口组、胸腔镜组,比较不同组间住院相关时间、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引流量等。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胸管引流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右胸前外侧切口、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比较各具优缺点,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近年我院完成的24例胸主动脉病变的治疗经验,通过对临床手术资料的分析,明确胸主动脉瘤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积累胸主动脉病变手术的成功经验。方法:胸骨正中切口,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经股动脉或主动脉近弓部插管,上下腔静脉插管,直接经冠状动脉开口晶体液灌注停跳。作升主动脉斜形切口、"S"形切口或"I"字切口。行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环加宽、主动脉瓣置换及升主动脉成形术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并升主动脉成形术7例;单纯Bentall手术6例;二尖瓣+Bentall手术1例;Wheat手术1例,Wheat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Bentall手术+全降主动脉、双髂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术中止血困难行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4例。结果:本组24例病人,术后早期低心排5例,二次开胸1例,手术死亡1例(死于术后出血及低心排),余病人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2个月~6年,心功能Ⅲ级1例,晚期死亡1例。复查彩超无瓣周漏及心内膜炎,机械瓣活动良好,且升主动脉内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人工血管除外)。结论:胸主动脉病变一经发现,应积极手术,有利于改善心功能,防止动脉瘤破裂,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变,主要累及骨骼肌、眼和心血管系统。其心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升主动脉近端弥漫性扩张、常合并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多因心力衰竭或动脉瘤破裂而死亡。采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手术(即带瓣管道替换升主动脉、主动脉瓣及左、右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已成为马凡氏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40例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脏停跳后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大隐静脉依次对回旋支、钝缘支、对角支、后降支行序贯或端端吻合.再行瓣膜替换或成形,之后完成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再同期完成主动脉瓣替换与二尖瓣替换/成形术,最后再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 手术时间(378.56±91.9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5.49±33.99)min,体外循环时间(159.10±46.09)min,机械通气时间(32.18±34.66)h,24 h心包纵隔引流量(469.49±407.01)mL.出院后随访1~48个月,患者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活动后乏力、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消失.结论 施行瓣膜替换/成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式,总结经验,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值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二尖瓣病变14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8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病变2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心脏复苏后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吻合,乳内动脉的吻合在换瓣后心脏复苏前完成。冠心病合并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14例,其中10例行瓣膜成形术,另外4例行二尖瓣置换。瓣膜置换手术中2例应用进口双叶机械瓣,其它均应用生物瓣,二尖瓣成形使用Carpentier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另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随访23例,随访时间2个月~45个月,心绞痛不同程度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瓣膜成形,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