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小檗碱诱导大鼠神经元毒性死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和小脑颗粒神经元的直接作用及Ber与间接胆红素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二乙酸荧光素(FDA)和Hoechst 33258DNA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的存活率及形态学特征;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分析Ber诱导神经元死亡的生化学特征。结果:Ber呈剂量(0 ̄20μmol/L)依赖性诱导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和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其死亡的机制呈现坏死的特征:包括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檗碱(Ber)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和小脑颗粒神经元的直接作用及Ber与间接胆红素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二乙酸荧光素(FDA)和Hoechst33258DNA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的存活率及形态学特征;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分析Ber诱导神经元死亡的生化学特征。结果:Ber呈剂量(0~20μmol/L)依赖性地诱导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和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其死亡的机制呈现坏死的特征:包括神经元胞体肿大、无明显核染色质浓缩、DNA随机断裂而在凝胶电泳图上呈弥散样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未见凋亡峰。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预处理神经元,不能阻断Ber的神经毒性作用。无毒性剂量下的Ber(1μmol/L)与无毒性剂量下的胆红素相加,可产生神经元的毒性。结论:Ber诱导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和小脑颗粒神经元坏死,并增强胆红素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幽门螺杆菌(Hp)对胃上皮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方法用粗制Hp总蛋白与胃上皮细胞细胞株MKN-28共同孵育,测定细胞增殖(MTT染色)与细胞凋亡(DNA梯度、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33258染色法)。结果粗制Hp总蛋白能明显抑制胃上皮细胞的增殖,促进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且此作用随着作用浓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Hp可能通过促进胃上皮细胞凋亡导致胃癌和溃疡  相似文献   

4.
γ—射线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γ-射线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时间和剂量效应,以探求辐射诱发肿瘤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以2.5、5、7.5、10、15Gy γ-射线照射HL-60细胞,于照后继续培养3、6、9、12、24、27、30h,分别收获细胞。电泳检测DNA梯状带;流式细胞术(FCM)细胞凋亡定量并观察细胞周期变化;Hoechst 33258-PI复染荧光显微镜计数凋亡细胞及已死亡细胞百分率。结果 HL-  相似文献   

5.
茶碱对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茶碱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建立小脑颗粒神经元的低钾凋亡模型,用DNA凝胶电泳、FDA染色和放射免疫等方法,发现经不同浓度茶碱(1~20mmol/L)处理,低钾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存活率相应提高22%~100%,量效关系有高度显著性(P<0.01),EC50=2.97mmol/L;经茶碱(20mmol/L)处理的细胞,其DNA凝胶电泳带没有“梯子”状分布;与不同浓度茶碱(5~80mmol/L)在CO2培养箱孵育15min,小脑颗粒神经元内cAMP均升高,且是剂量依赖性的。认为茶碱对撤去极化浓度氯化钾诱发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凋亡有保护作用,此作用产生除与其升高小脑颗粒神经元内cAMP有关外,还有其它机理。  相似文献   

6.
荧光微量检测细胞内DNA与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试剂(33258Hoechst)微量测定细胞内DNA含量,应用荧光胺(Fluorescamine)微量测定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结果:荧光试剂与DNA的A-T碱基形成复合物后,其激发波长(EX)由320nm移至350nm,发射波长(EM)由480nm移至460nm,且荧光强度大为增强。荧光胺与蛋白质反应生成强荧光化合物,在EX390nm,EM475nm条件下最低检测限为0.5μg/μl。该法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电镜观察、Hoechet33342染色、Western blotting印迹分析法观察Ox-LDL诱导VSMCs调亡的效应及其分子学机制。结果Ox-LDL作用VSMCs24h后,电镜下VSMCs出现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细胞核固缩、凋亡小体形成;Hoechest33342染色可见,凋亡的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出  相似文献   

8.
应用荧光试剂(33258Hoechst)微量测定细胞内DNA含量,应用荧光胺(Fluorescamine)微量测定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结果:荧光试剂与DNA的A-T碱基形成复合物后,其激发波长(EX)由320nm移至350nm,发射波长(EM)由480nm移至460nm,且荧光强度大为增强。荧光胺与蛋白质反应生成强荧光化合物,在EX390nm,EM475nm条件下最低检测限为0.5μg/μl。该法操作简便,微量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荧光微量测定DNA与蛋白质含量,还可用于观察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放线菌酮和TNF。协同诱导人大肠癌L。VO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方法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以放线菌酮和均小剂量作用于人大肠癌LoVo细胞,经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光镜观察形态改变,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断裂情况。结果单用TNFa5万[J/L或放线菌酮4mg/L,均未引起LoVo细胞凋亡效应。而两者协同,作用12h至48h,LOVO细胞逐渐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和DNA断裂。结论小剂量的放线菌阴和TNFQ协同作用于人大肠癌L。VO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特异性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3580对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把体外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从含去极化浓度钾离子(KCl25mmol*L-1)的培养基中转移至低钾培养基(KCl5mmol*L-1)中诱导神经元凋亡。凝胶电泳分析DNA片段,SAPK/JNK分析盒测定c-JunN-末端蛋白激酶(JNK)活性。【结果】低钾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具有典型形态学和生化特征的凋亡。特异性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低钾环境中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存活。这种保护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培养于低钾环境中的颗粒神经元,c-Jun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升高了,且激活了JNK活性。当小脑颗粒神经元生长在含SB20358025μmol*L-1的低钾培养基中,c-Jun表达、磷酸化水平和JNK活性都明显降低。【结论】SB203580抑制JNK活性,降低c-Jun的磷酸化而对低钾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台盼蓝排染法,Wirght-Giemsa混合染色法,Hoechst3342荧光染色法及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与Hoechst-3342共染计数坏死细胞的PI阳性率测定法,研究β-榄香烯吗素(PIC-BE)及其与阿霉素(ADM)联合应用对CEM.ADM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①PIC-BE能够显著抑制CEM.ADM细胞的生长,并诱导该细胞凋亡,其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β—榄香烯吗素对K56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榄香烯吗素对K562细胞凋亡的诱导。采用人工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常规培养,给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吗素,在不同的时间取细胞,用台盼蓝排染法,DNA荧光染料Hop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及碘化丙与Hoechst33342共染计数坏互细胞的PI阳性率测定法,检测其对K562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海洋甾体YC 1对低钾 (5mmol/L ,lowK )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小脑颗粒神经元原代培养 ;采用二乙酸荧光素 (fluoresceindiacetate ,FDA)和Hoechst 332 5 8DNA染色法观察神经元存活率及形态学特征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神经元死亡的生化特征。【结果】低钾引起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Hoechst332 5 8DNA染色表现出染色体固缩 ,DNA凝胶电泳表现出由大小不一的断裂DNA片段形成的“梯形”条带。YC 1(1 2 5~ 2 0 μmol/L)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上述现象的出现。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 (cycloheximide)不能改变由不同孵育时间造成的YC 1对神经元不同保护效果的差异。【结论】YC 1抑制低钾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YC 1的这一作用可能属于一非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对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二苯乙类类化合物(含3种结构类的成分:(1)(+)-α-viniferin,(2)miyabenolC,(3)kobophenolA,一种蛋白激酶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95-D,SPC-A-1,NCI-H460及NCI-H446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锥虫蓝排除法MTT法,Hoechst33258APO IQ IVS QC EY 凝胶电泳 。结果药物处理时间越长及浓度越高,细胞生长抑制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特异性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对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把体外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从含去极化浓度钾离子(KCl 25mmol/L)的培养基中转移至低钾培养基(KCl 5mmol/L)中诱导神经元凋亡。以Western blot法检测JNK和c-Jun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低钾(KCl 5 mmol/L)磷酸化并激活JNK,诱导c-Jun磷酸化和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SP600125通过抑制c-Jun磷酸化而浓度依赖性地促进低钾环境中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存活。其保护作用的半数有效量(ED_(50))为1.01μmol/L。[结论]SP600125通过特异性地抑制JNK活性而对低钾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提示JNK是介导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关键激酶,它可能可以作为干扰神经元凋亡的药物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6.
胆红素诱导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n S  Li X  Yan G 《中华医学杂志》1999,(2):125-128
目的从细胞与分子水平探讨胆红素神经毒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小脑颗粒和大脑皮质神经元,观察胆红素对其毒性的影响。并用DNA染色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确定胆红素诱导神经元死亡时的形态学及生物化学改变的特征。结果胆红素在0~17μmol/L的浓度下,选择性地、剂量与时间依赖性地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呈现凋亡的特征为:核染色质浓缩与DNA双链断裂成小片段;在凝胶电泳图上呈“梯形”样改变;用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预处理神经元,可阻断其死亡。说明胆红素诱导小脑神经元死亡的过程需要蛋白质的合成。而此浓度的胆红素对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毒性明显低于小脑神经元。结论胆红素可以选择性地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特异性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对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把体外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从含去极化浓度钾离子(KCl 25mmol/L)的培养基中转移至低钾培养基(KCl 5mmol/L)中诱导神经元凋亡。以Western blot法检测JNK和c-Jun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低钾(KCl 5mmol/L)磷酸化并激活JNK,诱导c-Jun磷酸化和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SP600125通过抑制c-Jun磷酸化而浓度依赖性地促进低钾环境中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存活。其保护作用的半数有效量(ED50)为1.01μmol/L。【结论】SP600125通过特异性地抑制JNK活性而对低钾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提示JNK是介导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关键激酶,它可能可以作为干扰神经元凋亡的药物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Zip家族蛋白ATF2在撤钾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脑颗粒神经元,用含5mM KCl的无血清培养基(简称为低钾或5K)处理诱导凋亡,Western blot检测ATF2和c-Jun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免疫耗竭检测ATF2是否主要与c-Jun形成复合物;转染小分子干扰RNA检测沉默ATF2与c-Jun表达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 低钾刺激使ATF2和c-Jun磷酸化水平增加;ATF2主要与c-Jun形成复合物.分别沉默ATF2或c-Jun表达能抑制神经元凋亡(P<0.05),且抑制凋亡程度没有差异(P>0.05).结论 低钾条件下,ATF2主要通过与c-Jun形成复合物促进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9.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对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含3种结构类似的成分:(1)(+)-α-viniferin,(2)miyabenolC,(3)kobophenolA,一种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95-D,SPC-A-1,NCI-H460及NCI-H446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锥虫蓝排除法、MTT法、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及DNA凝胶电泳。结果药物处理时间越长及浓度越高,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越强,其中A549细胞株IC50为20μmol/L,敏感性最高,而NCI-H460及NCI-H446的IC50为200μmol/L,敏感性最低;荧光染色结果为所有经药物处理的肺癌细胞的染色质均产生凝集现象,在DNA凝胶电泳图中,出现梯状DNA电泳条带。结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且这种抑制作用表现出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此化合物对NCI-H460及NCI-H446细胞的生长未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此类化合物体外可诱导肺癌细胞产生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20.
柔红霉素体外对HL-60细胞的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柔红霉素(DNR)体外作用于HL-60 细胞时产生凋亡的规律及一些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光镜、DNA电泳及FCM检测HL-60细胞发生的凋亡模式;用IC、FCM观察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当DNR浓度为0.2μM~2μM时,HL-60细胞发生的凋亡率随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及明显的DNA梯度条带。1μM DNR作用2h时,bcl-2与c-myc的荧光强度指数(FI)降低,bax、caspase-3 的 FI 升高;而作用5h时,bax、caspase-3的FI值反而降低。结论:一定浓度的DNR在体外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它可抑制bcl-2与c-myc蛋白的表达,而激活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