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铁死亡是指在铁离子的参与下,因铁依赖性活性氧的异常堆积而导致氧化还原平衡失调而引起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近年来研究发现铁死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尤其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中医药在肿瘤的防治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如何利用铁死亡理论指导中医药有效防治癌症等肿瘤类疾病是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该文从铁死亡理论的提出、作用机制和信号通路,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基于铁死亡理论的中药活性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发现铁死亡的发生与铁代谢、脂质活性氧代谢等多种信号通路及基因的表达有关,铁死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肿瘤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将为肿瘤的治疗和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策略。同时对中药干预铁死亡发挥生物活性的整理发现,诸如黄芩、葛根、黄芪、银杏、淫羊藿、青蒿、丹参等多味中药,脑泰方、四君子汤、参麦注射液等中药复方,以及黄芩素、双氢青蒿素、葛根素、荜茇酰胺、木犀草素、槲皮素等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均能够通过调节铁死亡发挥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可见,中药在通过调控铁死亡防治肿瘤等疾病方面潜力巨大。该文为铁死亡理论的深入研究及指导中医药防治肿瘤类疾病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骨微结构退变和骨量丢失为显著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与致残率,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是医疗界的一大难点。OP发生的本质是多种病理因素导致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协调维持的人体骨稳态失衡。铁死亡是一种非凋亡性细胞死亡途径,其根本原因是铁离子蓄积与脂质过氧化导致的细胞损伤。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并影响了OP的发生发展,其通过介导骨稳态失衡从而引发骨质疏松。铁死亡作为一种可调节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干预铁死亡可以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损伤程度及死亡进程,有利于维持骨稳态平衡,减缓OP的发展进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风险,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但目前铁死亡在骨质疏松中的研究很少。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且极具应用价值的医学瑰宝,在我国应用广泛且历史久远,在治疗OP方面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小,治疗成本较低,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以中医药干预铁死亡调节骨稳态作为突破口可能是今后防治OP的新方向。该文整理了铁死亡相关的调控机制,探讨铁死亡在骨稳态中的作用,总结中医药复方及单体活性成分通过铁死亡途径对OP进行调控的现状与进展,为未来中医药参与防治O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铁稳态在维护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铁的平衡极为重要,缺铁和铁超载均对机体有害,铁稳态失衡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等优势,在铁代谢的调控以及相关疾病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铁代谢的吸收、代谢及调控相关机制,总结了铁缺乏、铁过载等不同铁稳态失衡条件下中医药证型的分布以及与证素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对铁代谢调控的研究成果,为不同疾病铁代谢失衡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铁死亡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自噬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密切的联系。铁介导的活性氧积累是铁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铁死亡的发生机制与细胞内脂质代谢、铁代谢和抗氧化防御系统途径相关,多条信号轴和众多调节因子联合调控铁死亡的发生和中断。研究发现铁死亡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及多药耐药等,因此铁死亡针对各类肿瘤细胞的作用效果和机制途径成为抗癌研究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铁死亡诱导剂的研究迅速发展,已有多种铁死亡诱导剂应用于临床癌症化疗阶段,且疗效显著,因此铁死亡类抗癌药物的研究成为肿瘤治疗发展的新路线。中药活性成分如石蒜碱、齐墩果酸、双氢青蒿素、土槿皮乙酸、麦冬皂苷B等,能通过脂质代谢、铁代谢、胱氨酸/谷氨酸转运体系统或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谷胱甘肽等途径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调控肿瘤疾病的发展进程,展现出巨大的临床治疗潜力。该文从信号通路和调节因子及作用特点等方面介绍铁死亡的代谢调控网络,并结合铁死亡发生机制的理论基础,对中药活性成分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活性成分抗肿瘤应用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铁死亡是一种铁离子参与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高发代谢性疾病,与铁死亡之间关系密切。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铁死亡理论指导下,如何选择最优的中医药方法,以提高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率,是该领域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铁死亡的主要调控机制与骨质疏松相关。花椒、姜黄、丹参、黄芪、补肾还精方及电针等对骨质疏松症有治疗作用的中医药方法,均可实现不同途径下对铁死亡的干预。推测所纳入的单味中药及复方、电针等均可通过干预铁死亡对骨质疏松症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也趋于年轻化。MAFLD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性药物。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肝病上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中药可通过调控铁死亡的信号通路达到抗炎、抗纤维化、改善肝损伤的作用。因此本文简要阐述铁死亡在MAFLD中的机制,研究中药调节铁死亡在MAFLD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MAFL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引起的一种慢性血管疾病,以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炎症为主要特征,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其本质为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累积引起的细胞死亡,在形态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方面与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不同。铁死亡发病机制复杂,其机制主要与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抗氧化系统活性、铁代谢、铁自噬、脂质过氧化程度等多个途径有关。铁死亡在As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As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巨噬细胞炎症、泡沫细胞形成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多个病理过程,已成为As研究的新靶点。中医药是我国独有且富有价值的医学科学,具有深厚的理论沉淀和实践积累。研究表明中药复方、中药单体及活性成分可调控血管相关细胞铁死亡,对As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主要对铁死亡在As各病理环节中的作用及相关中医药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从铁死亡角度为中医药防治As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非凋亡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以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物及活性氧(ROS)累积为主要特征。p53是一种抑癌基因,可以通过介导多种关键细胞基因的转录调控,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凋亡、自噬和衰老,进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新近研究发现p53还可通过影响铁代谢、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NADPH)介导的多种细胞代谢过程,调控铁死亡,参与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等疾病的病理进展。该文对p53介导的铁死亡在相关疾病转归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追踪了中医药靶向调节p53介导的铁死亡防治肿瘤、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性结肠炎、佐剂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典型特征为铁超载和脂质过氧化。心血管疾病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心脏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铁死亡参与心肌细胞的损伤过程,并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程中起着推动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铁稳态的破坏、活性氧的产生、抗氧化体系的紊乱,线粒体膜损伤、内质网应激及抑癌基因p53、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途径等。心肌损伤是众多心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而中药单体或是复方都在治疗铁死亡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包括黄芩苷通过胞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通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龙牙楤木皂苷通过核受体亚家族3C组成员1/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NR3C1/p53/SLC7A11)通路抑制心肌细胞铁死亡、心阳片通过调节磷酸化混合谱系酶3/c-Jun氨基末端激酶/p53(MLK3/JNK/p53)信号通路改善氧化应激等。探索铁死亡的机制和挖掘相关中药在心肌细胞损伤后发挥的保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铁死亡的机制及其与心肌细胞的关系、通过铁死亡通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单体和复方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中药治疗的通路和发挥的效果,以期为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参  相似文献   

10.
在心血管疾病(CVDs)的发病机制中多种细胞死亡形式如凋亡、坏死、焦亡、自噬和铁死亡等在心脏发育和心血管稳态中是长期存在并且是必不可少的。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引起。铁死亡已被证明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心肌病、心肌梗死(MI)、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心力衰竭(HF)和动脉粥样硬化(AS)中起着重要作用,调节细胞与铁死亡之间的平衡可能成为药物干预疾病的重要靶点。本文主要围绕铁死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调控机制及其中医药研究方面进行探讨,为靶向铁死亡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起病隐匿,因其发病率高、知晓率低、诊断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CKD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铁死亡特征,而中药可以通过靶向铁代谢、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等抑制铁死亡来延缓CKD的进展,铁死亡干预机制逐渐成为CKD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医药宝库集数千年传统中医经验与智慧于一身,注重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能够激发人体的抗病和康复能力,对治疗CKD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尚缺乏中医药干预铁死亡治疗CKD及铁死亡与CKD发病机制的总结性综述。该文汇总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简述铁死亡主要的作用机制,对铁死亡与CKD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融合了与CKD铁死亡相关的“虚”“瘀”“痰浊”“毒”等中医理论,总结了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复方干预铁死亡治疗CKD的研究现状,以期从铁死亡角度为中医药防治CKD提供新靶点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循环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与脂质、铁、氨基酸代谢密不可分。线粒体形态学作为铁死亡的特征改变,其与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关联密切。通过介绍铁死亡发生机制、线粒体在铁死亡中的作用、心血管疾病中二者间相互作用及中医药治疗,这有助于了解铁死亡相关性疾病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董佩  袁普卫  康武林  高亚丽  白元帅  姚彬  王振凯  刘扬 《中草药》2023,54(21):7202-7212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形式,与铁过载和脂质过氧化有关,在许多疾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肉瘤、脊髓损伤、肌少症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系统的主要负担。铁死亡与上述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表明铁死亡可能成为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的新靶点。中医药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通过铁死亡途径参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调节,显示出良好的研究前景。通过探讨铁死亡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关联,总结中医药通过介导铁死亡防治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研究进展,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及中医药更好的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枢神经系统(CNS)是一个受复杂调控的精密系统,主导人体高级神经活动。CNS结构的复杂性,调控机制的精密性,涵盖病种的多样性导致其成为诸多慢性病、疑难病、罕见病产生的高地。神经细胞是构成CNS的基本单位,其功能障碍与死亡是造成CNS疾病的根本原因。铁死亡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已被证实与多种CNS疾病的产生与进展密切相关。中医药形式多样,包含中药、针灸、推拿等多个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在CNS疾病治疗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已有大量研究论证中医药通过铁死亡途径参与CNS疾病的调节,显示出良好的研究前景。该文概述铁死亡的机制与调解途径,探讨铁死亡与CNS疾病的病理机制关联,总结中医干预方式通过铁死亡途径对多种CNS疾病的调控的现状与进展,为日后中医药更好的参与CNS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是多种病因导致的心脏疾病最终阶段,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死亡率、伤残率,成为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心肌细胞是构成心脏的最基本单位,其特点具有不可逆性,发生心力衰竭时会导致心肌细胞出现各种各样的损伤或坏死。心肌细胞损伤也是导致患者心脏功能障碍、影响其预后与生存质量的关键原因。因此,减轻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延缓其细胞死亡进程有利于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损伤水平,改善其预后效果,进而降低病死、病残率和住院次数。铁死亡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新型细胞死亡形式,已有研究证实心肌细胞存在铁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可调节的细胞死亡形式,干预铁死亡可以实现对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与死亡进程的调节。研究表明抑制铁死亡可以起到对心肌细胞保护性作用,进而治疗心力衰竭。中医药已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的临床诊疗中,具有多途径、多切入点的优势,治疗效果显著、安全且不良反应低、医疗费用少,还降低西药的临床不良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以中医药调节铁死亡作为切入点可能是未来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向。该文简要阐述铁死亡机制,研究铁死亡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探讨中医药干预心力衰竭中的铁死亡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提升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肝癌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铁死亡是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RCD)的现象,其机制与细胞内铁元素的代谢紊乱和过氧化物堆积有关。近年来对铁死亡相关通路的研究发现,铁死亡与肝癌的防治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肝藏血”,而铁死亡发生的过程与血细胞中的铁存在相关性,积极探索中药调控铁死亡的机制,挖掘并提取传统中药的活性成分,对中药的现代化发展颇有裨益。现通过简单阐述铁死亡发生的机制,对中药如何通过各种通路调节干预肝癌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防治该疾病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中医理论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未充分阐明。肝细胞是发挥肝脏合成代谢功能、调节铁代谢的重要场所,其调节铁蛋白储存和铁代谢的功能似与中医“肝藏血,主疏泄”理论相契合。本文采用“取象比类”法将肝细胞铁死亡与中医理论结合,提出肝纤维化中医基本病机“正虚血瘀”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铁过载诱导肝细胞铁死亡有关,为中医理论分子机制的阐明及创新中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赵文举  付海鑫  应春苗  刘向哲 《中草药》2024,55(8):2812-281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病理过程,是临床患者恢复亟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铁死亡的病理机制和CIRI密切相关,成为治疗CIRI的新兴靶点。中药治疗卒中具有独特优势,可通过减轻铁超载、减少活性氧产生、激活铁死亡防御通路、调节脂质合成等关键环节抑制铁死亡,减轻CIRI,保护神经功能,促进损伤恢复。通过对中药调控铁死亡治疗CIRI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治疗CIRI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与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以“虚证”立论,然而“虚证”与“瘀证”联系紧密,在骨质疏松症的辨证中应当对“瘀证”同样重视。GPX4通路可抑制人体细胞铁死亡中关键物质细胞内活性氧堆积,并对细胞铁死亡引起的组织特异性消融起重要调控作用,是目前研究细胞铁死亡的主要方向。国内外学者针对此通路做了大量研究,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GPX4通路介导破骨细胞、成骨细胞铁死亡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发病机制,以及中医“瘀证”理论与GPX4通路调控细胞铁死亡和骨质疏松症之间关系进行总结,发现GPX4通路调控下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铁死亡可降低骨吸收和骨形成,对骨代谢平衡产生影响,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或加剧病情“。瘀证”理论指导下运用活血化瘀类方药可以干预GPX4通路调控细胞铁死亡,对“骨代谢稳态”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 是全球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 症之一。DKD 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其病理过程涉及多种途径。铁死亡是一种以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为特 征的调节性细胞死亡。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铁死亡是 DKD 发生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在各种肾脏疾 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以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在防治和延缓 DKD 进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文重点总结铁死亡关键调节因子和信号途径对 DKD 病理过程的影响,以及中 药调控铁死亡关键因子与通路防治 DKD 的研究进展,以期为 DKD 的临床治疗和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