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川贝母具有以下量效特点:临床用量多为3~30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发挥清热润肺时,治疗肺部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扁桃体炎等,为3~15 g;化痰止咳时,治疗咳喘证、发热证、急性发作性咳嗽等,为5~12 g;散结消痈时,治疗肺痈、肺癌、乳腺癌等,为4.5~30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润肺常配伍瓜蒌、桔梗、桑白皮;化痰止咳常配伍甜杏仁、沙参、麦冬;散结消痈常配伍桔梗、冬瓜子、丹参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紫苏叶具有以下量效特点:临床汤剂用量多为1.24~27.6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发挥其解表散寒功效时,治疗咳嗽、感冒等表证,为1.24~15 g;行气宽中,治疗喘证、肺痨、嗳气等,为5~27.6 g;和胃功效,治疗呕吐、慢性胃炎、胃脘胀痛等,为6~15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解表散寒常配伍枳壳、荆芥、桔梗等;行气宽中常配伍陈皮、杏仁、枳实等;和胃常配伍半夏、生姜、厚朴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搜集古医籍和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薄荷具有以下特点:汤剂用量为2~2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疏散风热治疗风热咳嗽、咽痛、鼻衄、过敏性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为2~12 g;疏肝行气治疗失眠、眩晕等神经内科疾病,为3~1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疏风利咽常配伍生地黄、麦冬、蒲公英、连翘;清热透疹常配伍牡丹皮、栀子、柴胡。  相似文献   
4.
樊俐慧  张伟  孙静  朱向东 《中成药》2021,(4):1015-1017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黄芩的量效关系及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整理《伤寒杂病论》中含有黄芩的条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黄芩剂量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含黄芩的方剂23首,占《伤寒杂病论》全部方剂的8.91%。二元相关性分析显示,黄芩单次用量与药味数、单次服用水量、服用次数均密切相关(P<0.05)。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黄芩是否为主药与黄芩单次用量、黄芩剂量、药味数、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服用次数均无相关性(P>0.05)。黄芩与黄连、芍药配伍时作为主药时,单次用量明显高于将其作为非主药。结论《伤寒杂病论》中黄芩剂量规律及配伍应用灵活多变,临床用药时应辨证组方,审证加减。  相似文献   
5.
通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白薇在临床用量方面具有以下特点:汤剂中用量为1.875~3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总结临床用量范围,如白薇清热凉血治疗低热症、急性脑卒中、白癜风、甲状腺肿大,为8~15 g;清虚热治疗内伤发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青盲,为9~3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利尿通淋常配伍炒白术、黄芪、泽泻;滋阴清热常配伍地骨皮、青蒿、黄芪。  相似文献   
6.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阿胶具有以下量效特点:1)临床用量多在3~62.5 g。2)应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阿胶最佳剂量,如阿胶发挥滋阴补血功效时,常治疗心系疾病(心悸、冠心病、室性早搏、失眠、眩晕等),肝系疾病(病毒性肝炎、抽搐痉挛、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等),为6~62.5 g;清热止血时,常治疗妇科疾病(阴道出血、痛经、崩漏、不孕、月经先期、复发性流产、多囊卵巢综合征、宫颈癌等),为6~30 g。  相似文献   
7.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金银花具有以下量效特点。1)临床用量多为6~90 g。2)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发挥泄热和胃、化瘀通络功效,治疗消化性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平滑肌痉挛、带状疱疹等,为10~15 g;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治疗暑温病、高热不退等,为15~30 g;解毒化痰、软坚散结,治疗慢性咽炎、外寒内热证、急性盆腔炎、热毒炽盛之脱疽等,为6~90 g。3)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泄热和胃、化瘀通络配伍知母、生石膏、滑石,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配伍杏仁、大青叶、连翘,解毒化痰、软坚散结配伍代赭石、生牡蛎、葱白。  相似文献   
8.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木瓜具有以下量效特点:临床用量范围多为0.8~20 g,汤剂常用剂量为1.6~20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发挥其舒筋活络时,治疗骨关节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用量为0.8~15 g;和胃化湿时,治疗手足湿疹、消化系统疾病等,用量为15~20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舒筋活络常配伍丹参、黄芪、牛膝、当归等;和胃化湿常配伍厚朴、葛根、薏苡仁、茯苓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搜集中医古籍及检索现代名家临证经验,总结出龙骨有以下特点:1)临床用量多在6~120 g范围之内。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龙骨的最佳剂量,用于镇惊安神,如治疗心悸、失眠、癫痫、焦虑症等精神系统疾病,常用6~30 g;用于平肝潜阳,如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等内分泌系统疾病最常用30 g;用于收湿敛疮生肌,治疗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等,常用15~30 g;用于收敛固涩,治疗遗精、滑精等男科疾病及崩漏、带下等妇科疾病和遗尿、多汗、痔疮等正虚滑脱之证,常用12~120 g;3)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需要,配伍相应中药,如平肝潜阳常配伍代赭石、牡蛎、白芍,收敛固涩常配伍芡实、沙苑子、五倍子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防风具有以下量效特点:1)临床用量多在3~62.1 g范围之内。2)临床运用防风应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如防风发挥其祛风解表的功效,用于治疗皮肤疾病(风疹、瘾疹、异位性皮炎等)、肺系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临床用量一般为4.5~25 g;取其胜湿止痛、止痉功效用于治疗神经疾病(中风、神经官能症等)、妇科疾病(产后痹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痹症、耳聋等,临床用量一般为3~30 g。3)为发挥防风最佳功效,临床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祛风解表常配伍荆芥、栀子、麻黄等;胜湿止痛、止痉常配伍全蝎、羌活、黄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