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 很多实验证明中枢单胺类递质与针刺镇痛作用有关。我室对实验性电针镇痛的大鼠同时测定中枢单胺类递质表明,脑干的5-羟色脓增高,端脑去甲肾上腺素轻度下降。当用对氯苯丙氨酸耗竭脑内5-羟色胺时,可消除大鼠的针刺镇痛作用。北医针麻组也有类似的结果,而且证明5-羟色氨酸能加强针麻镇痛的效果。然而中枢儿茶酚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比较复杂,实验报道较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研究针刺镇痛过程中 ACh 和单胺类递质之间的关系,本文观察了电针镇痛过程中 ACh、5-HT、5-HIAA,含量的变化,又利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和 ACh合成阻断剂(密胆碱)分别升高或降低脑内ACh 的方法观察电针对5-HT 代谢的影响。发现:针刺镇痛过程中5-HT 的代谢变化与ACh 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资料表明,兴奋下丘脑防御反应区(Hypothamic Defence Area,HDA)可导致心血管交感活动亢进及其它多种功能活动的改变,这可能与脑内某些核团的单胺类递质活动有关,电针“足三里”或电刺激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Stimulation,DPNS)能抑制刺激 HDA 诱发的升压反应和室性期前收缩等防御反应性表现。但在此抑制过程中,脑内单胺类递质的活动尚无明确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松潘乌头总碱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判断松潘乌头总碱的镇痛作用效果;通过多种工具药实验及用ELISA检测试剂盒方法测定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松潘乌头总碱3mg、6mg、12mg/kg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减少扭体次数;松潘乌头总碱12mg/kg与氟哌啶醇有协同作用,纳洛酮不能对抗其的镇痛作用,利血平能部分减弱其镇痛作用;大鼠口服松潘乌头总碱9mg/kg在外周可显著降低单胺类递质含量,在中枢能显著升高5-HT、DA含量,降低NE含量。结论:松潘乌头总碱有显著镇痛作用,该作用与调节脑内和外周血液中单胺类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发现电针镇痛与脑内游离氨含量变化关系密切,当电针镇痛有效时皮层和丘脑游离氨含量明显下降,而无效时显著升高。后来证实电针时脑游离氨含量的变化受脑谷氨酸调节。现已确认γ-氨基丁酸(GABA)是抑制性递质,谷氨酸可能是兴奋性递质,而大脑的功能性变化常可导致谷氨酸转变成谷氨酰胺反映出来。因此探讨针刺镇痛对GABA以及谷氨酸—谷氨酰胺含量的变化关  相似文献   

6.
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它们在学习记忆功能的控制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老年人群中,尤其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病人中,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 本实验采用6—OHDA对SD大鼠脑内双侧NA上行背束进行微量注射,降低脑中有关递质水平,造成痴呆鼠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皮层,海马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表明:6—OHDA微量注射能明显降低皮层,海马中的NA、DA,连续灌服补肾开窍活血解毒中药BKHJ90天,能升高痴呆鼠海马中NA递质含量。此结果为BKHJ中药治疗老年痴呆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草问荆总生物碱对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宇彬  高世勇 《中草药》2003,34(6):537-539
目的 研究草问荆总生物碱(TAEP)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及HPLC—UV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 TAEP对大鼠纹状体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同时升高纹状体单胺类递质中性及酸性代谢产物的含量;对大鼠前脑边缘区的单胺类递质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同时显著升高边缘区单胺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5—HIAA),高香草酸(HVA)的含量。但对于3,4—二羟基苯乙醇(DHPG)的升高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EP具有与利血平相似的单胺排空作用,是TAEP对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安定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是否消除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探讨电针防止复吸的神经生物机制是否与影响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有关。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和电针干预组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后,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提取鼠脑,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单胺类递质含量。后以电针干预,干预后第5d和第10d,检测条件性位置偏爱。并处死剩余大鼠,同法检测单胺递质含量。结果第5d和第10d检测结果显示电针干预组条件性位置偏爱时间明显减少,与吗啡依赖组比较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吗啡戒断后,吗啡依赖组和电针干预组大鼠脑组织NE、DA、5-HT含量明显升高(P<0.05);电针干预后,电针干预组脑NE、DA、5-HT含量明显少于吗啡依赖组(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电针干预组脑NE、DA、5-HT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能消除吗啡依赖大鼠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究其防止复吸的神经生物机制可能与电针调节脑内单胺类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我们以往工作已表明针刺镇痛作用与脑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密切关系。已有许多材料报道脑5-羟色胺(5-HT)主要由脑干中缝核群,尤其是中缝背核所产生的。为了进一步研究中枢色胺能神经结构——中缝核及其递质5-HT在针刺痛镇中的作用,我们损毁中缝背核,观察针刺镇痛中的变化。实验用大白鼠进行。测痛及电针方法同先前报告。损毁所用电流强度为5毫安,持续20~25秒。手术后7~9天测痛并与损毁前作比较。实验完毕后剥取动物脑干组织,用生物法进行脑(5-  相似文献   

10.
当归芍药散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及其单胺递质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当归芍药散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其脑内单胺氧化酶 B(MAO- B)和对大鼠海马、纹状体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跳台法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单胺类递质含量 ,MAO- B活力测定参照试剂盒方法进行。结果 :当归芍药散对正常及东莨菪碱 (Scopolamine,Scop)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并显著抑制脑内 MAO- B的活性 ,显著增加大鼠海马内去甲肾上腺素 (NA)、多巴胺 (DA)、5 -羟色胺 (5 - HT)和 5 -羟吲哚乙酸 (5 - HIAA)以及纹状体中 DA含量。但对纹状体中 5 - HT和 5 -HIAA含量却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结论 :当归芍药散能提高正常及 Scop模型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 MAO- B活力 ,调节脑内不同部位单胺类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组曾报道脑室注入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能对抗电针镇痛,其作用机理不清。隔核与脑室紧密相邻又是前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与其他边缘系统和脑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许  相似文献   

12.
<正> 针刺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的镇痛作用以及针刺后大鼠下丘脑、垂体内甲硫氨酸脑啡肽(MEK)含量的变化,我们已将研究的结果作了报道。本实验仍以急性过敏性关节炎为疼痛的动物模型,观察针刺的镇痛作用与脑内(下丘脑、垂体)及后肢炎症部位相应节段脊髓(T_(12)-L_1)内亮氨酸脑啡肽(LKE)含量的变化的关系,为阐明针刺治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提供病理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内阿片肽在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影响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内阿片肽在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结扎家兔冠脉左室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心电图ST段和心肌缺血范围为指标,随机分对照组、电针内关组和纳洛酮加电针组。结果 电针“内关”能加速急性心肌缺血ST段的恢复和缩小心肌缺血范围的作用,但被侧脑室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阻断。结论 内阿片肽在电针内关减轻急性心肌缺血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内关心心脏相关联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Scientific bases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resent paper was to review the physiological bases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AA) on normal subjects, patients, and animals.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pain perception in normal subjects was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sham acupuncture. It was shown that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has its physiological basis. Using neurophysiological, neuropharmacological, neurobiochemical and neuromorphological methods, the neurohumoral mechanism of AA was studied from the peripheral neural pathway of acupuncture sensation (De-Qi sensation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o the central neuromodulatory effect of AA. It was indicated that needling of acupuncture point could activate the afferent fibers of peripheral nerves to elicit De-Qi sensation, then ascended mainly through the ventro-lateral funiculi, which conducted pain and temperature sensation upward to the brain, activated the antinociceptive system including certain brain nuclei. modulators (opioid peptides), neurotransmitters, through the descending inhibitory pathway resulting in analgesia. Especially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ndogenous opiate peptides (EOP) participated in AA from the presynaptic level to the receptor sites, which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AA. Substantial evidences have been accumulated that acupuncture has prominent analgesic effect; but it fails to give sufficient analgesia during operation.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with drugs,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EA parameters and optimal time spacing should be adopted.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脑内P物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其与脑啡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颖  曹蔚鸿 《针刺研究》1990,15(2):104-108
<正> P物质(SP)在痛觉感受方面已有不少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在脊髓水平它是传递痛信息的神经递质;而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或脑室注射SP则出现镇痛作用。因此,人们考虑到脑内SP是否参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 ,侧脑室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注射催产素 (OT)能明显提高大鼠电针镇痛效应 ,注射抗催产素血清 (AOTS)则能显著降低电针镇痛效应。提示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催产素在电针镇痛的复杂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是电针镇痛的关键部位 ,其内含有丰富的OT、OT神经末梢及OT受体 ,但中枢OT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是否与之有关 ,作用机制怎样 ?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法 ,以甩尾法作为疼痛指标 ,测定大鼠痛阈 ,观察PAG注射OT、AOTS、纳洛酮 (Nx)、抗 β 内啡肽血清 (…  相似文献   

17.
王友京  王双坤 《针刺研究》1989,14(4):420-423
<正> 祖国医学对疾病的治疗历来主张“因时制宜”,强调时间因素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意义,“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等时间针法更集中体现了针刺治疗与时间的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现代时间生物学和时间医学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时间因素对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18.
甲氧氯普胺加强电针镇内脏痛及其中枢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佰元  黄显奋 《针刺研究》1994,19(1):66-70,74
为进一步了解中枢DA系统与针刺镇痛的关系,寻找合理的加强针刺镇痛的药物,本文在家免内脏痛模型上观察了甲氧氯普胺对电针镇内脏病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氧氯普胺能够加强电针镇内脏病,并延长其后效应,该作用与阻断脑内D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9.
针刺镇痛频率特异性的进一步证明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5  
韩济生 《针刺研究》2001,26(3):224-225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明 ,不同频率的电针会引起中枢不同种类的神经肽释放 ,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近年来又有一些新的资料进一步证明并扩展了这一假说。1 .2Hz电针引起中枢内吗啡肽 (EM)释放 ,1 0 0Hz无效EM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阿片肽 ,还不清楚何种频率的电针可促进其释放。①将EM抗体注入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可阻断 2Hz电针镇痛 ,而不影响 1 0 0Hz电针镇痛 (Han ,etal.NeuroscLett,1 999,2 74:75) ;②将EM抗体或μ受体拮抗剂CTOP注入小鼠脑室 ,阻断 2Hz电针镇痛而不影响 1 0 0Hz电针镇痛 (…  相似文献   

20.
催产素与八肽胆囊收素对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彦  宋朝佑 《针刺研究》1992,17(2):136-138
<正>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中枢神经系统的催产素(OT)在痛觉调制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我们最近的工作也表明,脑和脊髓内的OT不仅可以提高大鼠的痛阈,而且能明显增强电针镇痛效应。为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