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玄  陈雪  李树相 《当代医学》2011,17(4):27-28
目的探讨肾癌外周血TGF-β1mRNA表达水平的高低对肾癌发病的作用及其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80例肾癌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肾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TGF-β1mR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细胞癌组与其他类型肝癌的TGF-β1m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分期的TGF-β1mRNA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肾癌的发病相关,且随病程发展会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DS 32例、AML 21例及1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GF-β1水平。结果:初诊AML患者与MDS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ML患者达完全缓解时TGF-β1水平恢复正常,未缓解和复发患者TGF-β1水平与初诊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MDS低危型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与高危型及初治AML患者相比为高,但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ML和MDS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评价疗效,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WT1基因、TGF-β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08年8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初发(AML组)、经治疗完全缓解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CR组)和非恶性血液病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实时RT-PCR和ELISA检测三组患者骨髓中WT1基因、TGF-β1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分析显示,AML组和AML-CR组WT1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WT1 mRNA表达高于AML-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TGF-β1mRNA和TGF-β1蛋白显著低于AML-CR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L-CR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对照组和AML-CR组中WT1基因、TGF-β1表达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在AML组中,WT1基因、TGF-β1存在明显的线性负相关(r=0.724,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WT1基因高表达、TGF-β1低表达状态,并且二者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同时检测两种指标在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上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30例,其中19例为初次发作TIA患者,11例为2次或2次以上发作TIA患者、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30例,均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发病后第1、3及7天血清TGF-β1水平动态变化,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TIA患者血清TGF-β1含量在第1、3及7天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初次发作与再次发作TIA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动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IA患者血清TGF-β1浓度与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浓度在第1、3、7天动态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TGF-β1浓度对TIA与早期脑梗死患者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DX2与β-catenin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2例初诊
AML、3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CDX2及β-caten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中的26例AML、8例非恶性血液病患
者CDX2、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AML组CDX2 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78%和76.92%,对照组未检测到表达
(P<0.01);β-catenin mRNA和蛋白在两组均表达,但AM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X2、β-catenin mRNA表达均与初诊
时白细胞数、LDH水平呈正相关(P<0.01)。AML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时,CDX2 mRNA转阴、β-catenin mRNA表达显著下降,复
发时两者均增高。AML患者CDX2与β-catenin无论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ML患者存
在CDX2基因过表达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且CDX2与β-catenin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是否与慢性HBV感染人群肝硬化发生的遗传易感相关。方法收集173例中国汉族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硬化组42例和非肝硬化组131例)和52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白细胞DNA,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TGF-β1基因4个多态性(869T/C、915G/C、-800 G/A、-509 C/T),ELISA法检测TGF-β1血清浓度,比较各组TGF-β1基因型分布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TGF-β1血清水平的差异。结果 (1)乙型肝炎肝硬化组TGF-β1869位点以TT基因型为主(47.6%),高于非肝硬化组(25.2%)和对照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9T等位基因频率(63.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与慢性HBV感染非肝硬化组(53.8%)、慢性HBV感染非肝硬化组与正常组869T等位基因携带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检其余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及基因频率未见组间统计学差异。(3)869T/C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不一,T/T型携带者较T/C和C/C型可见明显增高(P〈0.017)。结论 TGF-β1869T可能与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遗传易感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该多态性对TGF-β1血清水平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TGF-β1血清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TGF-β1的血清学水平,根据试剂盒给定的8个标准浓度及所测得OD值计算血清TGF-β1浓度,利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对血清学水平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TGF-β1浓度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RA患者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 <0.01);RA患者组中的缓解期患者血清TGF-β1浓度明显高于急性期患者(P <0.01)。结论 TGF-β1的血清水平与RA患者的发病和病情具有相关性,可能可作为RA诊治与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郭静  李琪佳 《医学争鸣》2009,(22):2626-2630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A)中金属蛋白酶-13(MMP-1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0例OA病例及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MMP-13及TGF-β1蛋白表达的检测;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对30例OA及10例正常对照进行了MMP-13及TGF-β1在mRNA水平表达的检测.结果:MMP-13mRNA和蛋白在OA组阳性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A中两者的表达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TGF-β1mRNA和蛋白在OA组阳性表达的IOD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A中两者的表达亦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MMP-13mRNA,TGF-β1mRNA及相应蛋白在OA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OA中TGF-β1高表达通过下调关节软骨与滑膜细胞中MMP-13的表达,对OA关节软骨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将4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病理标本分为鳞癌组20例,腺癌组20例及大细胞癌组8例,选取正常肺组织切片20例作为正常组,用免疫组化法染色,试剂选用抗HMGB兔抗人多克隆抗体及β-catenin鼠抗人单克隆抗体,以1:100的比例稀释。用SP法测定HMGBI、HMGB1mRNA的表达水平及β-catenin的胞质表达水平,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HMG-β1的光密度值,用确定的NSCLC切片为阳性对照.磷酸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结果:3组HMGB1光密度值和HMGB1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HMGB1光密度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HMGB1mRNA的转录水平的组间比较,鳞癌组高于腺癌组及大细胞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3组β-catenin的胞质表达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B1、β-catenin与NSCLC的发病有相关性,HMGB1及β-catenin均参与了NSCLC的发病,HMGB1mRNA在鳞癌的转录水平高于腺癌及大细胞癌,而β-catenin与NSCLC的病理学分类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与临床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MCF7乳腺癌细胞株、HL60白血病细胞株分别作为BCRP及MDR1 mRNA表达的参照标准,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对照,检测了54例AML患者BCRP mRNA的表达,其中8例患者测定MDR1 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BCRP表达在AML中的临床意义。结果AML中BCRP mRNA表达水平差异较大,BCRP表达由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完全缓解组、初治敏感组和临床耐药组。其中临床耐药组B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BCRP表达与MDR1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BCRP在AML中表达水平差异较大,与MDR1的表达无关,可能是AML患者临床耐药的一个独立的重要原因,是预后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缪杰  甘霈 《西部医学》2014,(8):1018-1020
目的 比较锁定髓内钉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血清TGF-β1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锁定髓内钉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在术后1、7、14、60d四个时间点采集血标本,以健康体检者血标本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TGF-β1的表达差异.结果 术后1天,髓内钉组、接骨板组的血清中TGF-β1蛋白含量有所增高,但与正常组的差异均不显著;术后7天,髓内钉组、接骨板组的TGF-β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术后14天,髓内钉组、接骨板组的TGF-β1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与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60天,髓内钉组、接骨板组的TGF-β11蛋白含量明显下降,接近正常.髓内钉组和接骨板组的血清TGF-β1蛋白含量在4个不同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对于髓内钉组,术后14天的TGF-β1血清含量显著高于术后1天(P<0.05),接骨板组术后7、14天的TGF-β1血清含量显著高于术后1天(均P<0.05).髓内钉组和接骨板组术后1天与术后60天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髓内钉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两组患者血清TGF-β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是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两种内固定治疗均与TGF-β1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湖南汉族人群散发帕金森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DJ.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其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对215例湖南汉族散发帕金森病患者(PD组)及225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DJ-1蛋白浓度的检测,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血清DJ-1蛋白浓度为(199.66±141.56)ng/ml,正常对照者血清DJ-1蛋白浓度为(220.594±162.94)ng/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组不同严重程度亚组(Hoehn—Yahr分期)的血清DJ-1蛋白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南汉族人群散发帕金森病患者血清DJ-1蛋白浓度与正常对照者无明显差异,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尚不能作为帕金森病诊断和严重程度判断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14.
张涛 《中外医疗》2012,31(22):64+66-64,6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GF-β1、CTGF和VEGF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7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同时选取79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手术前后血清TGF-β1、CTGF和VEGF浓度,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血清TGF-β1、CTGF和VEGF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血清TGF-β1、CTGF和VEGF的浓度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联合检测TGF-β1、CTGF和VEGF可能对早期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活动期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以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含量。初步探讨CD4^+T细胞TGF-β1在皮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例活动期皮肌炎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获得CD4^+T细胞,通过RT-PCR方法检测出各组TGF-β1表达水平。观察CD4^+T细胞中TGF-β1表达与CK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皮肌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GF-β1相对表达量为0.751±0.10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0.438±0.170(P〈0.05)。CD4^+T细胞TGF-β1表达量与CK含量呈中度正相关(r=0.67,P〈0.05)。结论:活动性皮肌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GF-β1 mRNA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皮肌炎疾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氟桂嗪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 TGF-β1)的浓度变化影响。方法收集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一组治疗中无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另一组病后第2d始加口服氟桂嗪20mg/d,分2次,连用14d,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发病后第1、3、7、14d血清TGF-β1水平动态变化,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浓度在第1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P〈0.01),加用氟桂嗪治疗组血清TGF-β1含量在第3、7、14d均明显高于未加氟桂嗪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氟桂嗪可能有利于TGF-β1的信号传递,提高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有利于抵御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活化对薄荷醇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气道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将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薄荷醇组、雷帕霉素组、薄荷醇+雷帕霉素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瞬时受体电位蛋白-8(TRPM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EAS-2B 中磷酸化的mTOR(p-mTOR)、TRPM8、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Ca2+荧光强度。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薄荷醇组中细胞TNF-α和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mTOR蛋白表达升高,胞内Ca2+浓度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组中细胞TNF-α和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均无差异(P>0.05),p-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5),胞内Ca2+浓度无差异(P>0.05)。与薄荷醇组相比,薄荷醇+雷帕霉素组中细胞TNF-α和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mTOR蛋白表达降低,胞内Ca2+浓度降(P<0.05)。 结论 薄荷醇可能通过活化mTOR诱导胞内Ca2+浓度升高,进而促进气道炎症相关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肾1号方含药血清干预高糖环境下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mRNA和蛋白水平,初步探索糖肾1号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HK-2细胞,分为空白组、高糖组、空白血清组、糖肾1号方含药血清低剂量组、糖肾1号方含药血清高剂量组。高糖环境下培养24 h后,进行血清干预24 h,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HK-2细胞中TGF-β1、α-SMA、F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高糖组的TGF-β1、α-SMA、F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高糖组相比,糖肾1号方低剂量组、糖肾1号方高剂量组TGF-β1、α-SMA、FN mRNA表达水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高糖组相比,糖肾1号方低剂量组FN蛋白表达水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肾1号方高剂量组α-SMA、FN蛋白表达水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糖肾1号方低剂量组相比,糖肾1号方高剂量组TGF-β1、FN mRNA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肾1号方含药血清可抑制TGF-β1、α-SMA、FN mRNA和α-SMA、FN蛋白表达水平,糖肾1号方高剂量组效果优于糖肾1号方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与张力蛋白同源的位于第10号染色体磷酸酶基因(PTEN)、Polo样激酶1(PLK1)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RT-PCR方法检测实验组(33例初诊AML患儿的骨髓)和对照组(10例正常骨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GSK-3βmRNA、PTEN mRNA、PLK1mRNA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GSK-3β蛋白及P-GSK-3β的表达。结果实验组中GSK-3βmRNA、GSK-3β蛋白、PLK1mRNA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2;P=0.014;P=0.040);PTEN mRNA、P-GSK-3β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12;P=0.002)。GSK3β蛋白与PTE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5,P=0.016);GSK-3βmRNA、GSK3β蛋白与PLK1mRNA的表达成呈正相关(r=0.388,P=0.026;r=0.427,P=0.01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者GSK-3β蛋白表达增高;临床危险度高者GSK-3βmRNA、GSK-3β蛋白的表达增高,P-GSK-3β的表达降低。结论在儿童AML中,GSK-3β和PLK1可能起癌基因的作用,PTEN可能起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从细胞因子角度出发探讨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转化生子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清浓度是否在哮喘患者的气道慢性炎症及重塑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调控作用及其可能途径。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6例(中重度发作20例、轻度发作16例)、缓解期36例、健康体检者36例。取肘静脉血,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13、TGF-β1、VEGF水平;所有入试者均作肺功能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IL-13、TGF-β1、VEGF的表达量在哮喘患者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三者血清浓度越高,肺功能检查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1st s,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越小,提示哮喘的病情程度越重,血清IL-13、TGF-β1、VEGF的表达量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性。结论:IL-13、TGF-β1、VEGF网络失衡是哮喘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三者在哮喘发病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与重塑的过程;联合检测血清IL-13、TGF-β1、VEGF水平对判断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辅助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