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表现为库欣病的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9例库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MRI显示垂体大腺瘤2例、微腺瘤14例、可疑微腺瘤11例、未见肿瘤征象者2例。其中14例行双侧岩下窦采血(BIPSS)检查。可疑微腺瘤和未见肿瘤征象13例术前均依据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BIPSS诊断为库欣病。29例患者均行经右侧单鼻孔-蝶窦手术切除肿瘤。以术后2 d内上午8:00血皮质醇低于5μg·dL-1(1μg·dL-1=27.6 nmol.L-1)、24 h尿游离皮质醇正常、原有症状缓解或消失作为术后即刻生化缓解(IPBR)标准。结果:29例患者均病理证实为垂体ACTH腺瘤。23/29例(79.3%)症状缓解,术后皮质醇水平介于0.47~4.35μg·dL-1,平均为2.37μg·dL-1。术前MRI显示明确腺瘤患者的缓解率[15/16例(93.8%)]高于可疑微腺瘤和未见肿瘤患者的缓解率[8/13例(61.5%,P<0.05)];术前MRI提示可疑微腺瘤和未见肿瘤的13例患者中,行BIPSS检查患者的缓解率[7/9例(77.8%)]高于未行BIPSS检查患者[1/4例(25.0%)]。14例行BIPSS检查者中,9例术中所见病灶位置与术前BIPSS提示位置相符9/14例(64.3%)。结论:BIPSS有助于库欣病术前ACTH微腺瘤的鉴别诊断和肿瘤定位;经蝶入路是治疗垂体ACTH微腺瘤手术的首选方法,术后未缓解或复发病例可考虑再次手术,术前MRI显示肿瘤的患者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体性库欣病经蝶手术后延迟缓解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垂体性库欣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经蝶手术。根据术后血、尿皮质醇水平分为即刻缓解组、延迟缓解组和不缓解组。结果即刻缓解组73例(61.4%).延迟缓解组30例(25.2%),不缓解组16例(13.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阳性的垂体腺瘤-96例,ACTH阴性的垂体腺瘤12例,ACTH阳性的结节性增生3例。所有病人随访(38.0±21.2)个月,延迟缓解组病人在术后(29.9±40.6)d皮质醇水平下降到正常范围;随访期间复发5例,均为延迟缓解组病人。结论垂体性库欣病部分病人术后会出现延迟缓解。术后早期单纯根据血皮质醇水平判断是否缓解并不完全可靠,是否再次手术治疗需谨慎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垂体腺瘤患者的垂体组织在MRI上的信号和方位,分析其与垂体腺瘤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108例,在术前MRI上,依据平面直角坐标系测量垂体与垂体腺瘤的相对位置,将垂体按位置分为侧方型、上方型及侧上方型。术后观察尿崩情况,并于术后1周、术后4~6个月分别复查头颅MRI。结果在术前MRI T1平扫像上显示垂体亮点的86例中,垂体后叶相对于脑桥呈高信号的有53例,其中9例(17.0%)术后发生尿崩症;呈稍高信号的有20例,其中6例(30%)术后发生尿崩症;呈等信号的有13例,其中4例(30.8%)术后发生尿崩症。三组的尿崩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功能型腺瘤的垂体组织多位于侧方(64%),生长激素(GH)型腺瘤患者垂体组织多位于上方(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08例垂体腺瘤患者中,65例在MRI上观察到垂体组织,部分病例术后垂体的体积恢复不满意,其中侧方型28例中有4例(14.3%),上方型和侧上方型37例中有13例(76.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垂体腺瘤患者MRI上显示的垂体后叶信号强度与术后尿崩发生率呈负相关。生长激素型腺瘤者垂体组织位于肿瘤上方者较多;无功能型垂体腺瘤者,垂体组织位于肿瘤侧方者较多。术前垂体位于肿瘤侧方者,术后垂体组织体积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4.
儿童库欣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儿童库欣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年龄小于14岁儿童库欣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12例,平均发病年龄10.7岁。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微腺瘤20例,大腺瘤4例,未见异常3例。均行经蝶垂体微腺瘤切除加瘤周垂体大部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6例,残留1例。术后病理证实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16例,垂体ACTH细胞增生3例,未发现腺瘤或增生7例。术后内分泌治愈率、缓解率和无效率分别是59.3%、7.4%和33.3%。平均随访30.4个月(6~120个月),复发4例(14.8%)。术后因复发或症状未缓解再次经蝶手术4例,垂体普通放疗5例,垂体伽玛刀放疗2例,肾上腺切除7例;出现Nelson综合征2例。结论经蝶垂体微腺瘤切除加瘤周垂体大部切除术是治疗儿童库欣病的首选和有效治疗方法,垂体放疗和肾上腺切除是二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收集作者医院2003-06-2010-06间收治的老年垂体腺瘤患者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视力障碍23例(60.5%),头痛15例(39.5%),垂体功能低下12例(31.6%),伴有合并症30例(78.9%);MRI显示为直径≥2cm的大腺瘤和巨大腺瘤者30例(78.9%)。36例患者接受内镜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其中肿瘤全切除23例(63.9%),近全切除5例(13.9%),部分切除8例(22.2%),术中无死亡。术后对27例患者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视力、视野障碍均有所改善。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的11例患者无垂体功能低下表现。有残余肿瘤者10例,其中4例行伽马刀治疗,治疗后残余肿瘤均缩小。结论老年垂体腺瘤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和垂体功能低下,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颅手术联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4 cm)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3年3月双镜联合手术治疗的18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肿瘤切除率、激素缓解情况以及颅内感染、术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77.8%),次全切除4例(22.2%)。手术时间平均(5.2±1.4)h。术后内分泌复查:术前泌乳素增高的11例中,术后恢复正常8例,无明显变化3例;术前1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术后恢复正常。术后出现肾上腺功能减退2例(11.1%)、暂时性尿崩症2例(11.1%)、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脑脊液漏1例,无颅内感染、术区出血。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1±9.1)个月;1例次全切除术后复发(肿瘤直径约1 cm),经γ刀治疗后未见明显生长,未再次手术治疗。头痛缓解率为78.6%(11/14),视力及视野改善率为85.7%(12/14)。结论 经颅显微镜下手术联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经术前充分评估难以从单一入路切除时,可选择双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在神经导航下经鼻蝶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术后MRI影像学检查结果,2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患者症状多有不同程度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2。19个月,1例复发,再次手术缓解。结论神经导航可以提高经鼻蝶手术的垂体腺瘤的切除程度,减少了对周围重要结构的损伤,对复发的垂体腺瘤尤其适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垂体性库欣病经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切除术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2例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术后相关激素下降水平,判定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疗效.结果 122例库欣病经蝶手术的患者,经过统计分析,其中111例缓解,11例不缓解,缓解组与未缓解组的术后血皮质醇水平差异在各时间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尿皮质醇水平差异在术后l~2d和术后3~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库欣病的有效首选方法.术后血清皮质醇水平、24h尿皮质醇水平以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是库欣病患者经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切除术后疗效评估的最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治疗的16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其中13例(13/16)经首次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即成功,2例(2/16)经再次修补术成功,1例(1/16)改行开颅手术方修补成功。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予头孢曲松后痊愈。平均随访12个月,无肿瘤和脑脊液鼻漏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垂体细胞增生所致库欣病术后复发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讨论垂体细胞增生所致库欣病经蝶术后复发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内分泌学检查和蝶鞍区MRI检查,5例病人被诊断为垂体ACTH腺瘤而行经蝶手术,术后病理为垂体细胞增生。术后1例症状无改善,4例症状改善3~11个月后复发皮质醇增高为降低皮质醇例行垂体放疗和肾上腺切除术,。2,3例行肾上腺切除术。在肾上腺切除的例中例症状32再次复发复查,MRI发现垂体腺瘤并再次经蝶手术,术后病理为垂体腺瘤。结果随诊1~5年,行二次经蝶手术的2例病人皮质醇降至正常行垂体放疗和肾上腺切除术者因垂体功能低下用强的松替代治疗结论当垂体细胞增生病人术后症状复发影像学。检查发现垂体肿瘤时应再次经蝶手术没有发现垂体腺瘤时可行肾上腺切除和垂体放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最大径>4 cm)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6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4例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MRI指导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最大直径4~5 cm有18例,>5 cm有6例。术中MRI扫描1次15例,2次6例,3次2例,4次1例;平均(1.5±0.8)次/例。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6例。术中发现脑脊液鼻漏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一过性尿崩6例;未出现颅内感染、颅内血肿。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19例,头痛缓解11例;新发垂体功能低下3例,嗅觉功能障碍4例,肿瘤复发2例。结论 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式,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的80例垂体大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68 例,次全切除9 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死亡1例。所有术前伴有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出现短暂性尿崩症23例,低钠血症3例,暂时性嗅觉丧失15例,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脑脊液漏、迟发鼻出血及颅内感染。术后随访0.5~5年,均无复发;3例嗅觉永久丧失。结论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创伤小,肿瘤全切除率高;完善的术前准备及规范的术中操作是提高手术疗效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斜坡异位泌乳素垂体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斜坡异位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该例患者表现为高泌乳素血症,MRI检查发现斜坡病变,术前诊断为脊索瘤。采用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肿瘤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泌乳素阳性,术后未完全降至正常,口服溴隐亭治疗,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斜坡异位垂体腺瘤临床罕见,误诊率高;仍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经蝶窦入路切除复杂垂体腺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的23例复杂垂体腺瘤患者,术后进行激素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随访。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垂体腺瘤,16例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次全切除的患者术后均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患者分别在随访12个月和14个月时出现肿瘤复发,再次给予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术后继续随访,未见复发。全部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随访时间5~20个月。结论对于复杂垂体腺瘤的患者,将神经导航与内镜相结合,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可提高经蝶窦入路的手术安全性及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附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垂体腺瘤病人的内镜手术经验,在内镜控制下,直接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结果术中颈内动脉损伤1例,第三脑室内出血1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12例,脑脊液鼻漏1例。术后随访3个月,MRI显示垂体瘤全部切除39例,次全切或大部切除13例。6例激素水平增高的病人,术后激素水平下降至正常:术前39例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者,术后均改善。无死亡。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是一种能有效切除垂体瘤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手术治疗垂体腺瘤89例,其中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手术70例,经翼点入路手术7例,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6例,先行经翼点入路手术+1个月后行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手术4例,先行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手术+1个月后行翼点入路手术2例。结果 术后1个月内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除71例,次全切除18例;术后1周内死亡2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术后出现尿崩症59例,绝大多数为一过性尿崩症;术后早期出现电解质紊乱61例,多为高钠血症。76例行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手术的患者中,术后出现脑脊液漏7例,发生率为9.2%。结论 应根据垂体腺瘤的大小及其生长方式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若肿瘤主体位于鞍内且蝶窦发育较好,或肿瘤虽然向鞍上生长但双侧颈内动脉间隙较宽,多以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手术为主;若肿瘤主体位于鞍上、或向颅前窝底生长、或向鞍旁生长、或呈窄腰哑铃型且上部体积明显大于下部者,则多以开颅显微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的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技巧、术后处理和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01-2017-12经改良的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64例垂体腺瘤患者,先显微镜代替神经内镜常规内镜下操作方法打开蝶窦,暴露肿瘤组织,后置入神经内镜切除肿瘤组织。分析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术后64例患者头痛、视力视野障碍、激素水平异常等临床症状较术前均得到改善;61例患者肿瘤SimposonⅠ级切除,3例Ⅱ级切除,肿瘤全切率95.31%;手术时间(65.35±15.65)min,术中出血量(45±5.6)mL,均较以往单纯显微镜下、单纯神经内镜下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嗅觉暂时障碍1例,短暂尿崩4例,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0.93%,给予腰大池置管引流、鼻腔冲洗、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均消失,随访3~6个月未出现肿瘤复发、迟发型脑脊液鼻漏、激素水平异常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临床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8.
库欣病经蝶术后复发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讨论库欣病经蝶术后复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龄8~56岁,平均26.4岁。平均病程23.4个月。根据典型库欣综合征,内分泌学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库欣病而行经蝶手术,术后病理垂体腺瘤18例,垂体细胞增生5例,病理阴性3例。术后症状复发,有16例再次行经蝶手术。结果 随诊1—12年,26例复发的库欣病经手术治疗19例皮质醇下降至正常,4例皮质醇低下需要补充激素,3例皮质醇仍高。结论 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复发者首先选择再次经蝶手术,病理为垂体细胞增生或病理阴性者不能排除垂体腺瘤的可能性,当症状复发时,如果MRI显示有垂体肿瘤应再次经蝶手术。垂体放疗和肾上腺切除术是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鼻-鞍区外侧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伴海绵窦侵犯的垂体生长激素型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经鼻-鞍区外侧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3例伴海绵窦侵犯的垂体生长激素型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3例。9例(69.2%)达生化缓解标准。3例术后未缓解,接受放疗(14 Gy),其中1例获得缓解。术后平均随访28.3个月,1例术后生化缓解,但肢端肥大症复发;复查MRI显示,1例次全切除出现肿瘤复发;随访期间无死亡。结论 经鼻-鞍区外侧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伴有海绵窦侵犯的垂体生长激素型腺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巨大垂体腺瘤二次经蝶手术策略、技巧及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巨大垂体腺瘤二次经蝶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切除程度、术后症状、激素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处理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无功能性腺瘤22例,其中无功能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生长激素腺瘤8例。功能性垂体腺瘤病人术后激素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术后并发一过性尿崩症9例,脑脊液鼻漏4例,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病例。术后3个月行MRI复查17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6例。结论对单纯经蝶或经颅入路均无法一期全切除或术后随访肿瘤复发的巨大垂体腺瘤病例.二次经蝶手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